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只要你馴服了我,你就是無可替代的唯一

理想國按:

套用一句爛熟的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小王子》。

《小王子》是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 人人都愛《小王子》, 但可能並非人人都能讀懂《小王子》。

比如, 你能否回答下面這些問題:

小王子為什麼非要離開玫瑰?怎麼理解狐狸所說的“馴服”? 小王子最後為什麼選擇被蛇咬?《小王子》是否只是一部單純浪漫的愛情童話?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周保松在多次重讀《小王子》之後, 有了許多思考與感悟, 最終凝結成一部《小王子的領悟》, “他沿著小王子的足跡去追問什麼是美好生活、什麼是愛、什麼又是理想的公共生活……”(劉瑜語)。

2017年4月28日, 周保松帶著《小王子的領悟》一書, 做了一次演講, “用他的思考照亮童話中那些看似平淡的細節, 仿佛用一把錘子敲出每一粒核桃中的果核”(劉瑜語)。

今天微信, 節選演講的主體內容, 和各位分享。

《小王子》的哲學

演講:周保松

圖:區華欣

文字由“季風書園”授權使用

1.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題目, 叫“《小王子》的哲學”。 《小王子》是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 , 全球每年銷量數以百萬計, 更被翻譯成250多種語言。 據我所知, 中譯本已有70多種。 對於這本書, 許多人只視之為一部寫給小孩子看的童書, 又或一部浪漫愛情童話, 卻談不上有什麼深刻的人生哲理。 我不同意這種觀點, 並寫了本《小王子的領悟》來談我的看法, 有興趣的朋友可找來讀讀。

《小王子》的作者叫Antoine de Saint-Exupery, 大陸譯為〝聖埃克蘇佩里〞, 港臺一般譯為〝聖修伯裡”。 聖埃克蘇佩里1900年生於法國里昂, 本身是個飛機師, 同時也是很有名的作家, 其他作品包括《夜間飛行》、《風沙星辰》等。

聖埃克蘇佩里

《小王子》是聖埃克蘇佩里在紐約寫的, 完成於1942年, 並在1943年同時以法文和英文出版, 書中那些可愛的插圖也是他自己親自畫的。 完成本書後, 作者便主動回到歐洲加入〝解放法國空軍〞部隊, 參與對納粹德國的戰爭, 並在1944年7月31日一次駕駛飛機執行任務時, 消失於地中海。

這本薄薄的小書到底在講什麼?這個問題不易回答,

因為每個讀者都會讀出不同的東西。 我的想法是, 《小王子》是在用童話故事的方式, 來談作者對現代社會的反思。 聖埃克蘇佩里意識到, 他當時身處的社會正面臨一些重大危機, 這些危機甚至較二次世界大戰還要來得根本。

這個危機就是現代人活得很孤獨。

聖埃克蘇佩里認為, 活在現代處境中的個體, 大部分都活得孤零零, 失去童心, 沒有朋友, 不懂得愛人, 建立不起關係, 找不到活著的意義。 那麼孤獨的原因是什麼, 而我們又要怎樣才能走出這種孤獨的狀態?

這是聖埃克蘇佩里至為關心的問題。 他認為, 只有現代人恢復童心, 學會馴服(也有譯為“馴養”), 才能找到真正出路。

2.

《小王子》的故事並不複雜。 小王子最初一個人住在一個叫B612的星球, 小星球非常小, 一天可以看44次日落。 有一天, 小星球長出一棵玫瑰, 然後他愛上這朵玫瑰, 玫瑰也愛上了他。 但是他們很快便鬧矛盾, 小王子於是決定永別玫瑰。 離開B612以後, 小王子拜訪了六個不同的星球, 最後來到地球。

這些星球上都住著一個人,有國王、貪慕虛榮的人、酒鬼、生意人、點燈人和地理學家等,他們代表了現代人的不同面向,愛權力、愛虛榮,愛金錢等。小王子本來希望能跟這些人做朋友,但最後都沒有成功,因為他沒辦法跟他們建立任何關係,所以越來越孤獨。

小王子來到地球後,偶然經過一個種有五千朵玫瑰的玫瑰園,令他經歷一場大危機。在這個時候,小王子幸運地遇到一隻很有智慧的狐狸。狐狸教曉他馴服的道理,並令他領悟到他和他的玫瑰之間是怎樣的一種愛。最後,他意識到他對玫瑰的責任,因而選擇被一條自稱能夠幫助他返回B612的毒蛇咬了一口,然後在沙漠中消失,故事也在這裡結束。

要理解《小王子》,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回答。第一是小王子為什麼要離開玫瑰?既然小王子深愛玫瑰,而且也知道他一旦離開,玫瑰很可能就會死掉,為什麼還要非離開不可? 第二是狐狸所說的馴服,到底是怎樣的概念?它為什麼能夠幫助小王子走出危機? 第三是小王子最後為什麼選擇被蛇咬?按小王子自己的解釋,那是因為他對玫瑰有責任。那麼,這裡的責任到底是什麼?

今天我沒時間談第一和第三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去讀讀我的書。我會集中探討第二個問題,即“馴服”到底是什麼意思,以及需要什麼條件,人才能有效地馴服別人。

3.

“馴服”(tame)這個概念在書中是和 “獨一無二”(uniqueness)緊密相連的。如果讀者忽略了這一點,就不容易讀懂這本書。

我們先來看看故事的背景,那是書中第20章。小王子來到地球後,偶然去到一個玫瑰園,並在裡面看到五千朵玫瑰,然後小王子說了以下一番話:

“我自以為擁有一朵獨一無二的花兒,所以很富有,其實我擁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玫瑰,這個花兒,再加上我那三座跟膝蓋一般高的火山,其中一座搞不好還永遠熄滅了,我不會因為這些就成為一個非常偉大的王子……”,於是他就伏在草叢中哭了。

看似很普通的一段自白,其實十分關鍵,為什麼呢?因為小王子經歷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場危機。

小王子未去到玫瑰園前,以為自己所愛的那朵B612玫瑰是整個宇宙獨一無二的,而且是獨一無二的美麗,他並因此認定自己就是一個偉大的王子。他的身份認同,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因為小王子自覺偉大,所以很自信,並且有點看不起他遇到的國王和商人。他為什麼那麼自信?我想他一定在想,我沒有錢沒有權力都沒關係,重要的是我有我的玫瑰,而且那朵玫瑰是世界上獨有的。

是故當小王子見到玫瑰園有五千朵跟他B612玫瑰長得一模一樣的玫瑰時,他就開始崩潰了,因為他再沒有辦法去肯定自己。而且如果“獨一無二”是小王子愛他的玫瑰最主要的理由的話,他見到五千朵玫瑰以後,他的愛也就沒有基礎了。他會想,如果我的那朵玫瑰不是獨一無二,那我就可以在五千朵玫瑰裡面隨便挑其中一朵重新去愛,反正它們長得沒有任何分別。既然如此,我為什麼還要繼續愛那朵B612的玫瑰呢?

小王子在這裡面對兩個危機。第一是他自己的認同危機,第二是他發覺愛玫瑰的理由已經不再存在,於是面對兩個選擇:要麼以後不再愛他的玫瑰,要麼必須找到新的理由,重新肯定他的那朵玫瑰是值得他愛的。

所以以上這段話非常重要。在說完這番話後,緊接著的第21章第一句話是:“狐狸就是這時候出現的”。這句話可說是整本書的轉捩點。當小王子感到孤獨無助,整個人生頻臨崩潰時,狐狸就在這個時候出現。

狐狸是來拯救他的。怎麼救呢?我們來看下一章。

小王子和狐狸初見面,小王子說那你陪我聊天吧,狐狸說不行,你必須先馴服我。小王子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感到很奇怪。狐狸說,這是一件過於被人遺忘的事,大部分現代人已經不知道它的意思。簡單來說,“馴服”就是建立關係。一個人與另外一個人本來很陌生,當他們彼此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時,就會彼此馴服對方。一旦有了這種關係,人會有什麼改變呢?狐狸說:

“對我來說,你還只是一個跟成千上萬個小男孩一樣的小男孩而已。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對你來說,我還只是一隻跟成千上萬只狐狸一樣的狐狸而已。可是,如果你馴服我的話,我們就會彼此需要。你對我來說,就會是這世上的唯一。我對你來說,就會是這世上的唯一……”

這段話是說,客觀而言,我們沒有人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都只是萬千人中的普通一個。小王子之前以為他的玫瑰獨一無二,其實是想當然,實際上沒有這回事。狐狸卻說,如果你馴服我,我們就會彼此需要,你對我來說就會是世上的唯一,我對你來說也是世上的唯一。狐狸在這裡,其實提供了一種對“獨一無二”的新理解,而這個跟前面那個“獨一無二”的理解完全不同。狐狸很聰明。它拯救小王子的方法,不是要他放棄玫瑰,而是提供一種對“獨一無二”的新詮釋,即在馴服關係裡面,我們將感受到另一種“獨一無二”。

換言之,《小王子》書中其實有兩層對“獨一無二”的詮釋。第一層的獨一無二是所謂客觀意義上的獨一無二,比如這個手機全世界只有這一部,又或者說這顆鑽石全世界只有它一顆,沒有其他類似的,所以獨一無二。

第二層是指在一種關係裡面,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來的獨一無二。它的意思是說當我們用心投入一段關係,這段共同經歷的歷史及其中的情感,是獨一無二的。例如你愛上一個人,你和她在一起的經歷便是他人無法取替的,因為那是你們在特定時空下建立起來的關係,而那種關係對你們彼此獨一無二。

狐狸在這裡告訴我們,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獨一無二,其實不是往外求,因為那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小王子因此要明白,他不可能要求他的玫瑰是宇宙中的唯一,因為還有其他玫瑰,甚至比他愛的那朵更加年輕美麗。狐狸教導小王子,如果你要過好你的人生,那麼真正值得追求的,不是外在世界那種獨一無二,而是好好跟你所愛的人建立馴服關係。一旦建立這種關係,你就無需向外求,因為生命中的獨一無二內在於這種關係。這個就是狐狸的教導。

4.

大家或會問,馴服為什麼這麼重要?

作者認為,如果我們的人生從來沒有馴服過別人,或者從來沒被人馴服過,我們的人生將難以美好,因為我們活在一種十分孤獨的狀態。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我們想活得好,就必須走出這種狀態。

在第21章中,狐狸對小王子說,如果你馴服了我,我的生命將充滿陽光。狐狸又說,它是從來不吃麥子的,小王子出現之前,麥子對它一點意義也沒有,但是因為小王子馴服了它,金黃色的麥田對它就會意義非凡,因為會令它想起小王子的頭髮。換言之,小王子改變了狐狸整個生命。

這是不是有點過於詩意?那讓我們談一點實證。去年哈佛大學一位教授瓦爾丁格(Robert Waldinger) 做了一個TED的演講,題目是“什麼使得生命美好”。這位教授是哈佛“成人發展計畫”的第四任主管。這個計畫從1938年開始,就找了724位元年輕男子作為研究物件,一半來自哈佛大學學生,一半來自波士頓的低下階層。他們每一年都會和這些男士做問卷調查,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包括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否感到幸福快樂等。這個研究一直持續到今天,雖然仍然在世的人已經很少。

這個長達七十多年的研究,最後得出什麼結論?瓦爾丁格教授說,最後的研究結果相當簡單,就是讓人活得健康、長壽和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金錢、名譽和社會地位,而是能否和你在乎的人,維持長久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個人如果能夠和自己所愛的人和社區建立很好的關係,他就不會孤獨,就會容易身心愉快,因此也就更健康長壽。

這個研究在1938年開始,那個時候《小王子》還未出版,而它花了那麼多年做出來的結果,竟然印證了《小王子》裡面所講的“馴服”的道理。也就是說,你要活得好,就要用心地跟你在乎的人建立馴服的關係。

接著下來,我想將“馴服”的意義做進一步的說明。首先,我們要留意,馴服這個概念不僅用在愛情,也用在其他關係上。例如小王子跟飛機師之間便不是愛情關係,而是朋友關係,但是作者會說飛機師被小王子馴服了,或者他們彼此馴服了。

此外,馴服的關係,也可以用在我跟我所投身的事業。一個人如果將整個生命投入到某種他認為值得追求的事業,我們也可視之為馴服。最後,我們還可以有種“自我馴服”的概念。我們不僅可以馴服他人和馴服事業,還可以馴服自己,就是我既是主體,同時也是客體。我們平常會說,人要學會好好愛自己,意思也就是要好好地瞭解自己和照顧自己,並跟自己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

我的書出來後,經常有讀者問我,小王子跟玫瑰及飛機師的關係大家都清楚,那麼小王子和狐狸之間是什麼關係?為什麼小王子馴服了狐狸,最後卻選擇離開,而不對它負責?我的理解是,狐狸從一開始起就是很愛小王子的,但小王子早已心有所屬,因此沒辦法接受狐狸的愛。狐狸很難得,知道小王子的心事後,雖然難過,但沒有憤恨,沒有離小王子而去,而是將它的愛昇華,全心全意説明小王子認識馴服的真諦,甚至鼓勵他回到玫瑰的身邊。這是一種無我之愛,因為狐狸完全沒有佔有小王子的念頭,而是一直幫助小王子成長。

怎麼證明狐狸的難得呢?《小王子》第21章去到最後,小王子要走了,狐狸極度難過,但仍然不忘叫小王子回去玫瑰園看看。這個情節安排得很有意思,因為狐狸想測試一下,小王子是否已真的瞭解馴服的道理,從而能夠好好面對五千朵玫瑰。於是,我們有了以下一段小王子的動人自白:

“你們很美,可是你們是空的”,小王子又對他們說。“沒有人會為你們而死。當然,我的那朵玫瑰,普通路人會覺得它跟你們好像。可是光她一朵,就比你們全部加起來都重要,因為它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進罩子裡面的。因為它是我拿屏風保護的。因為它身上的毛毛蟲(除了留下兩三條變成蝴蝶的例外),是我除掉的。因為我傾聽的是她,聽她自怨自艾,聽她自吹自擂,有時候甚至連她沉默不語我都聽。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小王子這段自白,真是極為感人。我剛才引用的,是繆詠華女士的譯本。她的譯本很快也會由“理想國”出版。我想大家都見到,這段文字真的譯得漂亮。

理想國版《小王子》,3月上架。譯者為繆詠華,周保松《小王子的領悟》一書引用底本。

5.

既然馴服那麼重要,那麼需要什麼條件,我們才能跟身邊的人好好建立馴服關係?聖埃克蘇佩里在書中一開始,就說現代人大部分都已忘了馴服的道理。不過如果我們希望活得好,而馴服是活得好的必要條件,那麼我們就必須問一個基本問題:我們怎樣才能夠在生活中建立馴服的關係?

我認為,最少有四個面向值得重視。

第一是我們要有自由。這個非常重要,因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必須建基在自由之上。如果你的家長說你明天一定要愛某個人,如果不愛他,就把你關在家裡,我想你會說,這個不是馴服,而是專制。

所有馴服關係都必須建立在自願之上,不能強迫,因為那是我們自己將生命跟其他人連接起來,因此是我們的選擇,而選擇的前提是自由。沒有自由,我們就無法由衷地去愛自己想愛的人,也就難有馴服可言。換言之,在一個缺乏自由的社會,我們的生命將有重大缺失,因為生命中許多重要的關係將難以實現。

我在這裡可分享一點個人體會。我是做政治哲學的,我近年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自由為何如此重要。這個問題許多哲學家都有精彩論述,例如密爾的《論自由》、伯林的《自由四論》,還有羅爾斯的《正義論》等。但這些哲學家的理論,都難以很好地解釋我最近幾年經歷的各種不自由帶來的體會。

或者形象一點說,自由就好像一道一道的門,如果某道門打開了,我就可以不受限制地跨出去,跟其他人建立聯繫。

如果我們不能享有這些自由,也就意味著一些很重要很珍貴的活動會消失,會不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世界。思想也好,信仰也好,公共參與也好,並非可有可無,而是構成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由此就回到我剛才所講,要建立全面的良好的馴服關係,我們需要廣泛的社會自由。因為只有有了選擇自由,我才能自主地決定跟誰建立關係,建立怎樣的關係,以及在不快樂時終止這些關係。

這是我要講的第一點,雖然作者在書中沒有特別強調,但因為人活在社會之中,任何關係的建立其實都預設了某種社會制度。如果很不自由,我們就很難在社會生活中建立起馴服關係。在這裡,我所講的選擇自由、婚姻自由、政治參與的自由、信仰自由等,都不是可有可無,也不是什麼集體目標的工具,而是對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異常重要。

6.

現在我們來談第二個條件。直接點說,就是你要建立一段馴服關係,就必須要令自己成為能夠馴服他人的人,同時讓自己成為能夠被人馴服的人。

這個好像有點抽象,讓我舉個例子。如果你渴望投入一段愛情,前提是你必須是個能夠去愛的人。愛,不僅是一種個人選擇,不僅是人的主觀意志,而是你要先令自己成為那樣的人,才能夠走進愛的關係裡面。你要先成為一個懂得愛和願意去愛的人,才能好好去愛。

當我們愛時,裡面不僅僅有快樂和擁有,還會有許多別的東西,例如彼此的信任,彼此的互相扶持和尊重,甚至有的時候為對方付出和犧牲。所以,當我們投入一段愛的關係,我們要先讓自己擁有那樣的能力,處於那樣的狀態,令自己變成一個能愛,能信任別人,也值得別人信任的人。

由此可見,在愛的關係裡,不能只講求利益,不能只是一種工具性的關係。如果你說我之所以愛你,是因為你家裡有錢和有房子,我們會說這不是真正的愛。一如如果我說我願意跟你做朋友,純粹是因為你對我有好處,那麼這個不是真正的友誼。我們要投入一段馴服的關係,就要先讓自己變成那樣的人,而變成那樣的人,需要學習,需要對自我有很好的瞭解,更需要有那樣一個社會環境,讓我們成為能愛的人。

為什麼呢?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你活在一個社會環境,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大部分是功利性和競爭性的,比如在經濟市場裡面,人的關係只建立在利益之上,唯一的考慮是對方的存在是否對自己有好處,那麼當人習慣這種心態後,就會慢慢失去愛人的能力,也就是失去馴服的能力。

小王子在書中經常說大人已經忘記了這些道理,已經不懂得如何去馴服他人,為什麼呢?因為大人已失去童心。大家還記得嗎?在書的一開始,說的就是飛機師小時候畫了一幅大蟒蛇吞食大象的圖,所有大人卻說這是一頂帽子,這令小男孩很沮喪,因為沒有大人懂他。飛機師在沙漠遇到小王子時,小王子一眼就看出這幅畫的原意,令飛機師友霎時覺得小王子是他的知音。

這個故事的寓意相當清楚,就是說如果人沒有一顆童心,就很難看到世界的真象。但如果我們都已是大人,怎麼可能還有童心?大人當然不可能重回童年,小王子離開B612之後經過萬水千山,也是童年不再。所以,大人要有童心,便需要對生命有深刻的領悟,也需要有勇氣去守護自己的赤子之心。這是很不容易的事,因為所謂的成長,往往就是要我們一步一步變得世故,然後放棄小時候的夢想和理想,成為很現實很功利的人。

簡單總結一下,馴服的第二個條件,就是要創造條件,讓你成為能夠愛人和能夠用同理心去感受別人的人。只有這樣,你才能夠走進一種好的關係裡面。這是我說的第二點。

7.

馴服關係的第三個條件,是必須體現一種相互性。“馴服”這個詞,在中文中很易令人引起誤會,認為是一方征服另一方的不對等的權力關係。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事實上,馴服是個雙向的關係,需要互相理解、互相關懷和互相尊重,更重要是願意為對方付出。狐狸曾對小王子說,你花在你的玫瑰身上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變得重要,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無論是小王子和玫瑰,狐狸和小王子,又或小王子和飛機師,他們的關係都有一種相互性。相互性不是說我們是一樣的或絕對平等的,那當然不可能,而是說我們意識到,在和別人建立關係時,你能見到對方是獨立的個體,有他獨立的人格,因此需要對對方有足夠的尊重。嚴格來說,馴服是兩人的彼此需要,卻不是兩人因此合二為一,又或一方必須聽命和歸屬于另一方。

最後一點,是我們要意識到,我們一出生,就已活在社會之中,因此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認同,我們從事的活動的價值和意義,都離不開我們所屬社會提供的那個意義脈絡。同樣地,當我們去建立一段關係時,那個關係本身也是需要得到社會的肯定和認可。

舉例說吧,如果有人是同性戀者,而他身在的社會卻極度歧視同性戀,那麼他一定會感到極度痛苦,因為他最在乎的關係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可,而且還會遭到各種各樣的嘲笑和打壓,那麼即使你渴望去馴服你所愛的人,也會感到極度艱難。我們因此可以明白,為什麼很多同性戀者要假結婚,因為他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

我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叫《沉默》,改編自遠藤周作的同名小說,導演是馬丁·斯科塞斯。電影說的是17世紀天主教進入日本時,遭到當時的幕府殘酷迫害的故事。電影中有一幕,就是幕府的人強迫日本教徒用腳踏過基督的像,以此證明他們背棄上帝。如果不這樣做,他們就會被殺。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我在這裡想說的是,在一個沒有信仰自由的社會,我們會發覺想要跟上帝建立馴服關係,將會非常困難。

我用上述例子說明的是,即使看似十分個人化的人與人之間的馴服,其實都已預設了一個特定的社會制度,這個制度會深遠地影響活在其中的每一個人。因此,好的公正的制度,對馴服關係的建立便變得十分重要。用我的書其中一章的說法,就是“馴服的,也是政治的”。《小王子》的世界看似是個沒有政治的世界,實際上是個美麗的誤會。

8.

《小王子》早已是一部跨時空跨文化的經典,不僅深受法國人喜愛,也啟迪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我曾去過許多國家不同城市的書店,我發覺,《小王子》永遠是各地讀者的至愛。

我在寫作過程中,曾做過一點文獻搜集,留意到漢語學界對《小王子》的研究相當稀少,而從哲學的觀點去探究的,更是絕無僅有。我的這本小書,算是一種新嘗試。不過,我必須強調,我的解讀,不多也不少,只是其中一種觀點,既非權威也非唯一。我最大的心願,是讀者能夠因為我的書而靜心重讀一次《小王子》。

相信我,只要用心,你必有所得。

好奇的讀者或會問,我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花那麼大的心力,來寫這樣一本小書。這是好問題。答案全在書中。此刻我只能說,這本書,裡面有我一些十分十分在乎的東西。這些東西,我特別希望和這個時代的國人分享。

我相信,只要用心,你必能看見。

注:文中配圖為《小王子的領悟》中的部分插圖,繪圖者是區華欣。

【相關圖書】

《小王子的領悟》

著者:周保松

繪圖:區華欣

散文︱親子

《小王子》是許多人熱愛的文學經典,但又不僅僅是一本文學經典。周保松在多次重讀《小王子》之後,對書中小王子的選擇與行動,又有新的感悟與思考。這是一本關於文學的哲學劄記,是一個書迷與讀者的閱讀分享,也是周保松寫給五歲女兒的成長禮物。

全書共十五章,周保松用他的哲思和童心,每章以小王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所面臨的不同的困境與際遇為切入點,結合當下的社會現實,對馴服、夢想、生命、責任提出新的思考與解讀,思索生活的意義與美好,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內心世界。

商業合作或投稿

請發郵件至:chenteng@imaginist.com.cn

轉載:聯繫後臺 |購書:點擊“閱讀原文”

最後來到地球。

這些星球上都住著一個人,有國王、貪慕虛榮的人、酒鬼、生意人、點燈人和地理學家等,他們代表了現代人的不同面向,愛權力、愛虛榮,愛金錢等。小王子本來希望能跟這些人做朋友,但最後都沒有成功,因為他沒辦法跟他們建立任何關係,所以越來越孤獨。

小王子來到地球後,偶然經過一個種有五千朵玫瑰的玫瑰園,令他經歷一場大危機。在這個時候,小王子幸運地遇到一隻很有智慧的狐狸。狐狸教曉他馴服的道理,並令他領悟到他和他的玫瑰之間是怎樣的一種愛。最後,他意識到他對玫瑰的責任,因而選擇被一條自稱能夠幫助他返回B612的毒蛇咬了一口,然後在沙漠中消失,故事也在這裡結束。

要理解《小王子》,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回答。第一是小王子為什麼要離開玫瑰?既然小王子深愛玫瑰,而且也知道他一旦離開,玫瑰很可能就會死掉,為什麼還要非離開不可? 第二是狐狸所說的馴服,到底是怎樣的概念?它為什麼能夠幫助小王子走出危機? 第三是小王子最後為什麼選擇被蛇咬?按小王子自己的解釋,那是因為他對玫瑰有責任。那麼,這裡的責任到底是什麼?

今天我沒時間談第一和第三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去讀讀我的書。我會集中探討第二個問題,即“馴服”到底是什麼意思,以及需要什麼條件,人才能有效地馴服別人。

3.

“馴服”(tame)這個概念在書中是和 “獨一無二”(uniqueness)緊密相連的。如果讀者忽略了這一點,就不容易讀懂這本書。

我們先來看看故事的背景,那是書中第20章。小王子來到地球後,偶然去到一個玫瑰園,並在裡面看到五千朵玫瑰,然後小王子說了以下一番話:

“我自以為擁有一朵獨一無二的花兒,所以很富有,其實我擁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玫瑰,這個花兒,再加上我那三座跟膝蓋一般高的火山,其中一座搞不好還永遠熄滅了,我不會因為這些就成為一個非常偉大的王子……”,於是他就伏在草叢中哭了。

看似很普通的一段自白,其實十分關鍵,為什麼呢?因為小王子經歷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場危機。

小王子未去到玫瑰園前,以為自己所愛的那朵B612玫瑰是整個宇宙獨一無二的,而且是獨一無二的美麗,他並因此認定自己就是一個偉大的王子。他的身份認同,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因為小王子自覺偉大,所以很自信,並且有點看不起他遇到的國王和商人。他為什麼那麼自信?我想他一定在想,我沒有錢沒有權力都沒關係,重要的是我有我的玫瑰,而且那朵玫瑰是世界上獨有的。

是故當小王子見到玫瑰園有五千朵跟他B612玫瑰長得一模一樣的玫瑰時,他就開始崩潰了,因為他再沒有辦法去肯定自己。而且如果“獨一無二”是小王子愛他的玫瑰最主要的理由的話,他見到五千朵玫瑰以後,他的愛也就沒有基礎了。他會想,如果我的那朵玫瑰不是獨一無二,那我就可以在五千朵玫瑰裡面隨便挑其中一朵重新去愛,反正它們長得沒有任何分別。既然如此,我為什麼還要繼續愛那朵B612的玫瑰呢?

小王子在這裡面對兩個危機。第一是他自己的認同危機,第二是他發覺愛玫瑰的理由已經不再存在,於是面對兩個選擇:要麼以後不再愛他的玫瑰,要麼必須找到新的理由,重新肯定他的那朵玫瑰是值得他愛的。

所以以上這段話非常重要。在說完這番話後,緊接著的第21章第一句話是:“狐狸就是這時候出現的”。這句話可說是整本書的轉捩點。當小王子感到孤獨無助,整個人生頻臨崩潰時,狐狸就在這個時候出現。

狐狸是來拯救他的。怎麼救呢?我們來看下一章。

小王子和狐狸初見面,小王子說那你陪我聊天吧,狐狸說不行,你必須先馴服我。小王子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感到很奇怪。狐狸說,這是一件過於被人遺忘的事,大部分現代人已經不知道它的意思。簡單來說,“馴服”就是建立關係。一個人與另外一個人本來很陌生,當他們彼此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時,就會彼此馴服對方。一旦有了這種關係,人會有什麼改變呢?狐狸說:

“對我來說,你還只是一個跟成千上萬個小男孩一樣的小男孩而已。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對你來說,我還只是一隻跟成千上萬只狐狸一樣的狐狸而已。可是,如果你馴服我的話,我們就會彼此需要。你對我來說,就會是這世上的唯一。我對你來說,就會是這世上的唯一……”

這段話是說,客觀而言,我們沒有人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都只是萬千人中的普通一個。小王子之前以為他的玫瑰獨一無二,其實是想當然,實際上沒有這回事。狐狸卻說,如果你馴服我,我們就會彼此需要,你對我來說就會是世上的唯一,我對你來說也是世上的唯一。狐狸在這裡,其實提供了一種對“獨一無二”的新理解,而這個跟前面那個“獨一無二”的理解完全不同。狐狸很聰明。它拯救小王子的方法,不是要他放棄玫瑰,而是提供一種對“獨一無二”的新詮釋,即在馴服關係裡面,我們將感受到另一種“獨一無二”。

換言之,《小王子》書中其實有兩層對“獨一無二”的詮釋。第一層的獨一無二是所謂客觀意義上的獨一無二,比如這個手機全世界只有這一部,又或者說這顆鑽石全世界只有它一顆,沒有其他類似的,所以獨一無二。

第二層是指在一種關係裡面,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來的獨一無二。它的意思是說當我們用心投入一段關係,這段共同經歷的歷史及其中的情感,是獨一無二的。例如你愛上一個人,你和她在一起的經歷便是他人無法取替的,因為那是你們在特定時空下建立起來的關係,而那種關係對你們彼此獨一無二。

狐狸在這裡告訴我們,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獨一無二,其實不是往外求,因為那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小王子因此要明白,他不可能要求他的玫瑰是宇宙中的唯一,因為還有其他玫瑰,甚至比他愛的那朵更加年輕美麗。狐狸教導小王子,如果你要過好你的人生,那麼真正值得追求的,不是外在世界那種獨一無二,而是好好跟你所愛的人建立馴服關係。一旦建立這種關係,你就無需向外求,因為生命中的獨一無二內在於這種關係。這個就是狐狸的教導。

4.

大家或會問,馴服為什麼這麼重要?

作者認為,如果我們的人生從來沒有馴服過別人,或者從來沒被人馴服過,我們的人生將難以美好,因為我們活在一種十分孤獨的狀態。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我們想活得好,就必須走出這種狀態。

在第21章中,狐狸對小王子說,如果你馴服了我,我的生命將充滿陽光。狐狸又說,它是從來不吃麥子的,小王子出現之前,麥子對它一點意義也沒有,但是因為小王子馴服了它,金黃色的麥田對它就會意義非凡,因為會令它想起小王子的頭髮。換言之,小王子改變了狐狸整個生命。

這是不是有點過於詩意?那讓我們談一點實證。去年哈佛大學一位教授瓦爾丁格(Robert Waldinger) 做了一個TED的演講,題目是“什麼使得生命美好”。這位教授是哈佛“成人發展計畫”的第四任主管。這個計畫從1938年開始,就找了724位元年輕男子作為研究物件,一半來自哈佛大學學生,一半來自波士頓的低下階層。他們每一年都會和這些男士做問卷調查,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包括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否感到幸福快樂等。這個研究一直持續到今天,雖然仍然在世的人已經很少。

這個長達七十多年的研究,最後得出什麼結論?瓦爾丁格教授說,最後的研究結果相當簡單,就是讓人活得健康、長壽和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金錢、名譽和社會地位,而是能否和你在乎的人,維持長久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個人如果能夠和自己所愛的人和社區建立很好的關係,他就不會孤獨,就會容易身心愉快,因此也就更健康長壽。

這個研究在1938年開始,那個時候《小王子》還未出版,而它花了那麼多年做出來的結果,竟然印證了《小王子》裡面所講的“馴服”的道理。也就是說,你要活得好,就要用心地跟你在乎的人建立馴服的關係。

接著下來,我想將“馴服”的意義做進一步的說明。首先,我們要留意,馴服這個概念不僅用在愛情,也用在其他關係上。例如小王子跟飛機師之間便不是愛情關係,而是朋友關係,但是作者會說飛機師被小王子馴服了,或者他們彼此馴服了。

此外,馴服的關係,也可以用在我跟我所投身的事業。一個人如果將整個生命投入到某種他認為值得追求的事業,我們也可視之為馴服。最後,我們還可以有種“自我馴服”的概念。我們不僅可以馴服他人和馴服事業,還可以馴服自己,就是我既是主體,同時也是客體。我們平常會說,人要學會好好愛自己,意思也就是要好好地瞭解自己和照顧自己,並跟自己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

我的書出來後,經常有讀者問我,小王子跟玫瑰及飛機師的關係大家都清楚,那麼小王子和狐狸之間是什麼關係?為什麼小王子馴服了狐狸,最後卻選擇離開,而不對它負責?我的理解是,狐狸從一開始起就是很愛小王子的,但小王子早已心有所屬,因此沒辦法接受狐狸的愛。狐狸很難得,知道小王子的心事後,雖然難過,但沒有憤恨,沒有離小王子而去,而是將它的愛昇華,全心全意説明小王子認識馴服的真諦,甚至鼓勵他回到玫瑰的身邊。這是一種無我之愛,因為狐狸完全沒有佔有小王子的念頭,而是一直幫助小王子成長。

怎麼證明狐狸的難得呢?《小王子》第21章去到最後,小王子要走了,狐狸極度難過,但仍然不忘叫小王子回去玫瑰園看看。這個情節安排得很有意思,因為狐狸想測試一下,小王子是否已真的瞭解馴服的道理,從而能夠好好面對五千朵玫瑰。於是,我們有了以下一段小王子的動人自白:

“你們很美,可是你們是空的”,小王子又對他們說。“沒有人會為你們而死。當然,我的那朵玫瑰,普通路人會覺得它跟你們好像。可是光她一朵,就比你們全部加起來都重要,因為它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進罩子裡面的。因為它是我拿屏風保護的。因為它身上的毛毛蟲(除了留下兩三條變成蝴蝶的例外),是我除掉的。因為我傾聽的是她,聽她自怨自艾,聽她自吹自擂,有時候甚至連她沉默不語我都聽。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小王子這段自白,真是極為感人。我剛才引用的,是繆詠華女士的譯本。她的譯本很快也會由“理想國”出版。我想大家都見到,這段文字真的譯得漂亮。

理想國版《小王子》,3月上架。譯者為繆詠華,周保松《小王子的領悟》一書引用底本。

5.

既然馴服那麼重要,那麼需要什麼條件,我們才能跟身邊的人好好建立馴服關係?聖埃克蘇佩里在書中一開始,就說現代人大部分都已忘了馴服的道理。不過如果我們希望活得好,而馴服是活得好的必要條件,那麼我們就必須問一個基本問題:我們怎樣才能夠在生活中建立馴服的關係?

我認為,最少有四個面向值得重視。

第一是我們要有自由。這個非常重要,因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必須建基在自由之上。如果你的家長說你明天一定要愛某個人,如果不愛他,就把你關在家裡,我想你會說,這個不是馴服,而是專制。

所有馴服關係都必須建立在自願之上,不能強迫,因為那是我們自己將生命跟其他人連接起來,因此是我們的選擇,而選擇的前提是自由。沒有自由,我們就無法由衷地去愛自己想愛的人,也就難有馴服可言。換言之,在一個缺乏自由的社會,我們的生命將有重大缺失,因為生命中許多重要的關係將難以實現。

我在這裡可分享一點個人體會。我是做政治哲學的,我近年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自由為何如此重要。這個問題許多哲學家都有精彩論述,例如密爾的《論自由》、伯林的《自由四論》,還有羅爾斯的《正義論》等。但這些哲學家的理論,都難以很好地解釋我最近幾年經歷的各種不自由帶來的體會。

或者形象一點說,自由就好像一道一道的門,如果某道門打開了,我就可以不受限制地跨出去,跟其他人建立聯繫。

如果我們不能享有這些自由,也就意味著一些很重要很珍貴的活動會消失,會不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世界。思想也好,信仰也好,公共參與也好,並非可有可無,而是構成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由此就回到我剛才所講,要建立全面的良好的馴服關係,我們需要廣泛的社會自由。因為只有有了選擇自由,我才能自主地決定跟誰建立關係,建立怎樣的關係,以及在不快樂時終止這些關係。

這是我要講的第一點,雖然作者在書中沒有特別強調,但因為人活在社會之中,任何關係的建立其實都預設了某種社會制度。如果很不自由,我們就很難在社會生活中建立起馴服關係。在這裡,我所講的選擇自由、婚姻自由、政治參與的自由、信仰自由等,都不是可有可無,也不是什麼集體目標的工具,而是對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異常重要。

6.

現在我們來談第二個條件。直接點說,就是你要建立一段馴服關係,就必須要令自己成為能夠馴服他人的人,同時讓自己成為能夠被人馴服的人。

這個好像有點抽象,讓我舉個例子。如果你渴望投入一段愛情,前提是你必須是個能夠去愛的人。愛,不僅是一種個人選擇,不僅是人的主觀意志,而是你要先令自己成為那樣的人,才能夠走進愛的關係裡面。你要先成為一個懂得愛和願意去愛的人,才能好好去愛。

當我們愛時,裡面不僅僅有快樂和擁有,還會有許多別的東西,例如彼此的信任,彼此的互相扶持和尊重,甚至有的時候為對方付出和犧牲。所以,當我們投入一段愛的關係,我們要先讓自己擁有那樣的能力,處於那樣的狀態,令自己變成一個能愛,能信任別人,也值得別人信任的人。

由此可見,在愛的關係裡,不能只講求利益,不能只是一種工具性的關係。如果你說我之所以愛你,是因為你家裡有錢和有房子,我們會說這不是真正的愛。一如如果我說我願意跟你做朋友,純粹是因為你對我有好處,那麼這個不是真正的友誼。我們要投入一段馴服的關係,就要先讓自己變成那樣的人,而變成那樣的人,需要學習,需要對自我有很好的瞭解,更需要有那樣一個社會環境,讓我們成為能愛的人。

為什麼呢?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你活在一個社會環境,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大部分是功利性和競爭性的,比如在經濟市場裡面,人的關係只建立在利益之上,唯一的考慮是對方的存在是否對自己有好處,那麼當人習慣這種心態後,就會慢慢失去愛人的能力,也就是失去馴服的能力。

小王子在書中經常說大人已經忘記了這些道理,已經不懂得如何去馴服他人,為什麼呢?因為大人已失去童心。大家還記得嗎?在書的一開始,說的就是飛機師小時候畫了一幅大蟒蛇吞食大象的圖,所有大人卻說這是一頂帽子,這令小男孩很沮喪,因為沒有大人懂他。飛機師在沙漠遇到小王子時,小王子一眼就看出這幅畫的原意,令飛機師友霎時覺得小王子是他的知音。

這個故事的寓意相當清楚,就是說如果人沒有一顆童心,就很難看到世界的真象。但如果我們都已是大人,怎麼可能還有童心?大人當然不可能重回童年,小王子離開B612之後經過萬水千山,也是童年不再。所以,大人要有童心,便需要對生命有深刻的領悟,也需要有勇氣去守護自己的赤子之心。這是很不容易的事,因為所謂的成長,往往就是要我們一步一步變得世故,然後放棄小時候的夢想和理想,成為很現實很功利的人。

簡單總結一下,馴服的第二個條件,就是要創造條件,讓你成為能夠愛人和能夠用同理心去感受別人的人。只有這樣,你才能夠走進一種好的關係裡面。這是我說的第二點。

7.

馴服關係的第三個條件,是必須體現一種相互性。“馴服”這個詞,在中文中很易令人引起誤會,認為是一方征服另一方的不對等的權力關係。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事實上,馴服是個雙向的關係,需要互相理解、互相關懷和互相尊重,更重要是願意為對方付出。狐狸曾對小王子說,你花在你的玫瑰身上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變得重要,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無論是小王子和玫瑰,狐狸和小王子,又或小王子和飛機師,他們的關係都有一種相互性。相互性不是說我們是一樣的或絕對平等的,那當然不可能,而是說我們意識到,在和別人建立關係時,你能見到對方是獨立的個體,有他獨立的人格,因此需要對對方有足夠的尊重。嚴格來說,馴服是兩人的彼此需要,卻不是兩人因此合二為一,又或一方必須聽命和歸屬于另一方。

最後一點,是我們要意識到,我們一出生,就已活在社會之中,因此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認同,我們從事的活動的價值和意義,都離不開我們所屬社會提供的那個意義脈絡。同樣地,當我們去建立一段關係時,那個關係本身也是需要得到社會的肯定和認可。

舉例說吧,如果有人是同性戀者,而他身在的社會卻極度歧視同性戀,那麼他一定會感到極度痛苦,因為他最在乎的關係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可,而且還會遭到各種各樣的嘲笑和打壓,那麼即使你渴望去馴服你所愛的人,也會感到極度艱難。我們因此可以明白,為什麼很多同性戀者要假結婚,因為他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

我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叫《沉默》,改編自遠藤周作的同名小說,導演是馬丁·斯科塞斯。電影說的是17世紀天主教進入日本時,遭到當時的幕府殘酷迫害的故事。電影中有一幕,就是幕府的人強迫日本教徒用腳踏過基督的像,以此證明他們背棄上帝。如果不這樣做,他們就會被殺。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我在這裡想說的是,在一個沒有信仰自由的社會,我們會發覺想要跟上帝建立馴服關係,將會非常困難。

我用上述例子說明的是,即使看似十分個人化的人與人之間的馴服,其實都已預設了一個特定的社會制度,這個制度會深遠地影響活在其中的每一個人。因此,好的公正的制度,對馴服關係的建立便變得十分重要。用我的書其中一章的說法,就是“馴服的,也是政治的”。《小王子》的世界看似是個沒有政治的世界,實際上是個美麗的誤會。

8.

《小王子》早已是一部跨時空跨文化的經典,不僅深受法國人喜愛,也啟迪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我曾去過許多國家不同城市的書店,我發覺,《小王子》永遠是各地讀者的至愛。

我在寫作過程中,曾做過一點文獻搜集,留意到漢語學界對《小王子》的研究相當稀少,而從哲學的觀點去探究的,更是絕無僅有。我的這本小書,算是一種新嘗試。不過,我必須強調,我的解讀,不多也不少,只是其中一種觀點,既非權威也非唯一。我最大的心願,是讀者能夠因為我的書而靜心重讀一次《小王子》。

相信我,只要用心,你必有所得。

好奇的讀者或會問,我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花那麼大的心力,來寫這樣一本小書。這是好問題。答案全在書中。此刻我只能說,這本書,裡面有我一些十分十分在乎的東西。這些東西,我特別希望和這個時代的國人分享。

我相信,只要用心,你必能看見。

注:文中配圖為《小王子的領悟》中的部分插圖,繪圖者是區華欣。

【相關圖書】

《小王子的領悟》

著者:周保松

繪圖:區華欣

散文︱親子

《小王子》是許多人熱愛的文學經典,但又不僅僅是一本文學經典。周保松在多次重讀《小王子》之後,對書中小王子的選擇與行動,又有新的感悟與思考。這是一本關於文學的哲學劄記,是一個書迷與讀者的閱讀分享,也是周保松寫給五歲女兒的成長禮物。

全書共十五章,周保松用他的哲思和童心,每章以小王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所面臨的不同的困境與際遇為切入點,結合當下的社會現實,對馴服、夢想、生命、責任提出新的思考與解讀,思索生活的意義與美好,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內心世界。

商業合作或投稿

請發郵件至:chenteng@imaginist.com.cn

轉載:聯繫後臺 |購書:點擊“閱讀原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