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媽不想殺你,可就是沒忍住……

為啥我們如此關注家庭暴力這個話題, 要推出一期又一期?

不僅是因為家庭暴力給孩子造成的影響和傷害大, 還因為家庭暴力發生的概率不低, 大多數人可能都受過傷害, 語言暴力、身體暴力、精神暴力……嚴重的是, 很多人甚至習以為常, 在很多家庭暴力事件裡, 施暴者有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的, 是會給人帶來嚴重傷害的。

家庭暴力事件中, 父母的態度和做法, 是比某些壞人帶給孩子的傷害更深的。 因為, 你本該是孩子最親最親, 最值得信任的人啊!

9歲男孩

嘴巴被膠帶封住

手腳被繩子捆住

連續被棍子暴打5個小時!

當這些短句連接到一起, 我的第一反應是孩子可能遭歹徒綁架、虐待了!

然而, 事實卻更殘酷, 這個下狠手的人, 不是綁架者, 而是孩子的親生母親!造成這場悲劇的原因, 不過是因為孩子丟了一部手機!這簡直令人髮指!

講到這裡, 估計很多人已經知道常爸講的這場悲劇是什麼了!如果你還不瞭解, 可以先戳下面這個視頻:

9歲的明明躺在冷冰冰的地上永遠離開了人世, 他對母親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媽媽, 我不想再看到你!”

從小到大, 我們習慣了在給朋友的賀卡裡寫下“祝你夢想成真, 萬事順意”的祝福。 然而今天想到這個可憐的孩子終於“夢想成真”的時候, 卻是發自內心的悲涼和心痛。

鄰居流著淚說, 這孩子長期遭受母親毒打, 這下也算解脫了!

一個手機, 換自己養了近10年的孩子一條命!不知道此刻正被關押中的孩子母親, 回憶起那個晚上時心情如何?恐怕她的餘生, 都要在痛苦和悔恨中度過了!

你以為打孩子打到如此喪心病狂程度的,

只有這麼一個母親嗎?可惜, 悲劇不止於此。

▲小女孩阿什利

大洋彼岸的美國, 一個5歲的小女孩阿什利躺在冰箱裡, 永遠停止了呼吸。 她像鹹菜、鹹魚一樣被裝在一個箱子裡, 周身包裹著厚厚的鹽巴!她是被母親一拳一拳打死, 又被父親裝進冰箱的!

▲阿什利的母親和父親

事後, 她的父母主動報警, 說孩子失蹤了。 他們企圖在一個黑夜裡, 悄悄地把她埋葬了!然而, 這計畫第二天就被警方戳穿了!員警在父母的中餐廳的冰箱裡發現了孩子的屍體。

屍檢報告顯示, 孩子是因母親重擊頭部而死的, 而且孩子生前多次遭到毆打。

最終, 母親被判22年監禁, 父親被判12年監禁!

兩個孩子的生命, 兩個殺人犯媽媽, 兩個被毀滅的家庭!看著這樣的悲劇, 常爸痛心更痛恨!父母是給予孩子生命的人, 沒有好好呵護他們, 反而又奪走了孩子的生命。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孽緣吧!

但願天堂裡的孩子不再遭受痛苦和虐待, 希望他們來世能受人疼愛、快樂長大!

很多人都指責這兩個媽媽冷漠、殘酷、無情,說她們不愛孩子。可是讓我感到害怕的確實,導致兩期悲劇的並不是因為不愛!

回顧兩個孩子遭遇的悲劇,儘管對孩子施以暴行釀成最後的苦果,但兩個母親都從未想過要拋棄孩子:

明明的媽媽獨自撫養明明,每天堅持陪孩子寫作業。事發當晚,她使盡全身力氣將明明抱到床上,蓋好被子才離開。

阿什利媽媽也說,自己當時只是一時生氣失手,其實並不想這樣。

我想,她們並不是喪失了良知和人性,故意要置孩子于死地。那麼,是什麼讓她們痛下毒手以致將孩子打死了呢?

明明媽媽說,孩子父親常年不回來,也不給一分錢生活費。明明又特別依賴她,總是想讓她陪著。可是,不工作哪裡來的錢啊,這讓她非常煩!那晚明明說不想要再見到她,讓她很生氣,轉身回房間睡覺了,直到第二天6點才發現孩子死了。

阿什利的媽媽說,自己既要照顧餐廳還要照顧孩子,每天有很多事情,根本顧不過來。那天,女孩不聽話,她一怒之下就打了孩子的頭,直到孩子口吐綠色液體才停止。後來才發現孩子沒有呼吸了。

這些生活的壓力、這些抱怨、這些不滿,與我們是多麼相似啊!

原來,失控的情緒竟可以讓一個母親失去理智、殺死自己的孩子。原來,這樣的悲劇、這樣的極端事件離我們這麼近!這是最讓我害怕的事。

當我們對那些失手打死孩子的家長們口誅筆伐的時候,不要以為我們離這樣的父母很遠!父母和一個殺人犯之間,可能只有一次情緒爆發的距離!

打你,其實是因為有快感!

父母認為自己情緒失控是因為孩子,孩子應該承擔責任。他們會想:“如果孩子在某個方面做好了、進步了,我就不會這樣了!”

所以,他們一面發洩式的攻擊孩子、打罵孩子,一面又讓孩子為他們糟糕的情緒負責!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在外面待人溫和,在家對娃猙獰的“兩面派”家長!

可是,父母情緒不好真的是因為孩子麼?

也許是因為你和同事有了齟齬,沒占上風你心裡不快;

也許是早上你的車被莫名劃了一道,肇事者逃逸你很憤怒;

也許是大學時那個貌和心不和的所謂“閨蜜” 在朋友圈曬了又一家分店開業的剪綵儀式;

也許乾脆就是簡單到你晚上不小心吃到了最討厭的香菜,胃裡難受……

這些生活裡一點點的小情緒在你心裡積累,讓你無處釋放,讓你焦躁。看到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你終於找到了一個發洩口!

你對他又打又罵,你用語言暴力摧毀他們的自尊,又用肢體暴力摧毀他們自信。看到他們無法反抗、看到他們臣服,你獲得了極大的快感!你簡直停不下,就像阿什利媽媽說:“沒辦法控制自己!”

說到“虐待快感”,估計很多父母都不願意相信!心理諮詢師李雪就曾這樣說:

有的父母總是逮個雞毛蒜皮的事情反復攻擊羞辱孩子,鬧得好像天大的事兒一樣,因為這樣逼瘋孩子,把內心的痛苦轉移到孩子身上,會感受到放鬆舒爽,跟吸毒成癮差不多。當孩子被洗腦附體一樣開始實施自殘自殺行為時,是媽媽達到巔峰快感的時刻,看著孩子掌毆自己、刀割自己,會控制不住嘴角上揚,會心一笑。

這段話感覺有些偏激,我們也不必去逐字逐句地挑錯或反駁。但是,“打罵孩子”是真的會有快感的,這種快感來源於自己積累的負面情緒的宣洩!

我們想一想,在我們諸事順意的時候,孩子的調皮搗蛋,在我們眼裡看起來可能是種可愛的表現,而當我們被生活和工作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孩子的調皮搗蛋,分分鐘都要讓我們爆發!

所以,打罵孩子,往往不是像我們自以為是的那樣,為了“教育孩子”,而是“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情緒宣洩的機會了,看我不好好收拾你!”

李銀河也曾在其博客上貼出好多網友的例子:

@amandaaaaaaaaa:

我媽就這樣,我被攻擊痛苦時,她臉上從未見過的開心和意氣風發,那表情簡直可以說是容光煥發,看她那樣,我的心就慢慢死了。

@xxliu2016:

很早以前大概念初中的時候,我媽罵到我崩潰的時候,我說我死了做鬼也不放過你,她好像有點得意的樣子,好像順了她意思。我一直覺得我是不是看錯了她的表情。我無法相信她心裡有那麼黑暗。她平時一副老好人的樣子。

@小豬112生髮靈官博:

想起一個類似的事情。初中的時候,有一次因為被父母反復的指責而激怒,我跑進房間躺在床上憤怒又絕望地嘶吼,手亂拍,腳也到處踢,像個瘋子發病。但是我的爸媽走進來一起笑我,說我光叫不流眼淚,還說要拍下來。我更加憤怒地發洩了很久,他們覺得無聊,就不笑了,一直叫我停下來。

當父母完成發洩,獲得快感後,給他們的孩子留下了什麼呢?也許是終身難以泯滅的痛苦!

前段時間因酒駕向公眾道歉的陳喬恩,兒時被媽媽經常打。說起媽媽,她眼裡滿滿的痛苦。

談及小時候,她說“自己整日生活在恐懼裡,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打”!即便在錄製節目,說到媽媽,她還是會下意識地回頭確認媽媽是否就在旁邊。

儘管她早已成為人盡皆知的大明星,儘管她的媽媽早已老邁,內心的恐懼卻仍舊留在心底。

罵你,其實是因為我無能

不過,回顧我們自己的成長歷程,就算沒有被打過,也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都被家長用“語言暴力”對待過吧!

“你怎麼這麼笨?腦子是幹嘛吃的?”

“你讓我好丟臉啊!”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孩子,還不如不生!”

……

這種對孩子來說,聽上去太家常便飯的話,不知大人聽了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

這是臺灣兒福聯盟邀請民眾參加的一場體驗活動。這幾個成年志願者像孩子一樣,被周圍的“大人”罵來罵去。體驗結束,他們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有恐懼、害怕

有難過、傷心

有緊張

會一直記得,並覺得自己不優秀

這些犀利的指責和不停的罵人的話,讓一個大人都無法釋然,又讓一個孩子如何承受得了!很多大人內心對此並不以為然,——我這是為他好啊!

以“為孩子好”的名義肆意用言語羞辱孩子,對此心理諮詢師賴佩霞曾在節目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我罵你,其實是因為我無能!我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不記事。打一下、罵一下,孩子長大了就忘了。但是,兒時經常受到打罵的孩子,長大後會缺乏安全感,在人際關係、親密接觸、溝通等多方面有障礙,還可能有暴力傾向。也許被打罵的記憶模糊了,但卻在心理上留下了難以消除的痕跡。

所以,父母情緒穩定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父母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但是,生活壓力的確存在,父母的情緒又該如何發洩呢?說起來可能是老生常談,但還是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 告訴自己可以控制情緒

當你的負面情緒出現時,你要對自己敲醒警鐘,告訴自己:我現在很想發脾氣、打人罵人,但我可以控制我自己!對自己的心理暗示,可以讓自己慢慢平復下來。

■呼吸訓練讓情緒平復

情緒就像是一團突然燃燒的火,而且會迅速蔓延,讓你的大腦集中在這件事上。如果你發現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默默地在心裡說“深吸、呼出、深吸、呼出……”。反復練習,不斷延遲自己爆發的時間,慢慢的,情緒控制一定會有效果。

■ 暫時離開,做點其他事

當你的情緒到達極點,要爆發前,可以選擇離開現場。給自己數數“1、2、3”,然後去喝杯水,給自己一個平復的時間。

當你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時,你會以新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你可能會發現,之前差點就暴跳如雷的你,可能是被壞情緒“逼”得放大了孩子的缺點。

■ 多社交,讓自己別那麼孤獨

不要總圍著孩子轉,拓展你的社交,和同事、朋友多聯絡,或者週末常到親戚家聚餐,聊聊你們的困惑和焦慮。即便他們不能給你提出很好的建議,也能無形中分擔你的壓力。

■ 培養自己的小愛好,精神有寄託

即便身為父母,也應該有自己的小愛好和精神天地。可以多聽音樂、多健身,或者學習繪畫、唱歌等。

雖然發生了明明和阿什利這樣的悲劇,但我始終相信每個爸爸媽媽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因為這是一種本能。

可是,本能之外,我們還要面對太多現實壓力。這些壓力裹挾著我們的情緒、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情緒不佳。每當這個時候,就想想孩子天真無邪的愛和純真的笑臉。

霍林姆斯基說:“做了父親和做了母親,這是人的第二次降生!” 孩子的到來,給我們一個審視人生的新機會,我們應當感激孩子的到來。希望每個父母都能珍惜這第二次降生的機會,與孩子共同成長!

很多人都指責這兩個媽媽冷漠、殘酷、無情,說她們不愛孩子。可是讓我感到害怕的確實,導致兩期悲劇的並不是因為不愛!

回顧兩個孩子遭遇的悲劇,儘管對孩子施以暴行釀成最後的苦果,但兩個母親都從未想過要拋棄孩子:

明明的媽媽獨自撫養明明,每天堅持陪孩子寫作業。事發當晚,她使盡全身力氣將明明抱到床上,蓋好被子才離開。

阿什利媽媽也說,自己當時只是一時生氣失手,其實並不想這樣。

我想,她們並不是喪失了良知和人性,故意要置孩子于死地。那麼,是什麼讓她們痛下毒手以致將孩子打死了呢?

明明媽媽說,孩子父親常年不回來,也不給一分錢生活費。明明又特別依賴她,總是想讓她陪著。可是,不工作哪裡來的錢啊,這讓她非常煩!那晚明明說不想要再見到她,讓她很生氣,轉身回房間睡覺了,直到第二天6點才發現孩子死了。

阿什利的媽媽說,自己既要照顧餐廳還要照顧孩子,每天有很多事情,根本顧不過來。那天,女孩不聽話,她一怒之下就打了孩子的頭,直到孩子口吐綠色液體才停止。後來才發現孩子沒有呼吸了。

這些生活的壓力、這些抱怨、這些不滿,與我們是多麼相似啊!

原來,失控的情緒竟可以讓一個母親失去理智、殺死自己的孩子。原來,這樣的悲劇、這樣的極端事件離我們這麼近!這是最讓我害怕的事。

當我們對那些失手打死孩子的家長們口誅筆伐的時候,不要以為我們離這樣的父母很遠!父母和一個殺人犯之間,可能只有一次情緒爆發的距離!

打你,其實是因為有快感!

父母認為自己情緒失控是因為孩子,孩子應該承擔責任。他們會想:“如果孩子在某個方面做好了、進步了,我就不會這樣了!”

所以,他們一面發洩式的攻擊孩子、打罵孩子,一面又讓孩子為他們糟糕的情緒負責!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在外面待人溫和,在家對娃猙獰的“兩面派”家長!

可是,父母情緒不好真的是因為孩子麼?

也許是因為你和同事有了齟齬,沒占上風你心裡不快;

也許是早上你的車被莫名劃了一道,肇事者逃逸你很憤怒;

也許是大學時那個貌和心不和的所謂“閨蜜” 在朋友圈曬了又一家分店開業的剪綵儀式;

也許乾脆就是簡單到你晚上不小心吃到了最討厭的香菜,胃裡難受……

這些生活裡一點點的小情緒在你心裡積累,讓你無處釋放,讓你焦躁。看到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你終於找到了一個發洩口!

你對他又打又罵,你用語言暴力摧毀他們的自尊,又用肢體暴力摧毀他們自信。看到他們無法反抗、看到他們臣服,你獲得了極大的快感!你簡直停不下,就像阿什利媽媽說:“沒辦法控制自己!”

說到“虐待快感”,估計很多父母都不願意相信!心理諮詢師李雪就曾這樣說:

有的父母總是逮個雞毛蒜皮的事情反復攻擊羞辱孩子,鬧得好像天大的事兒一樣,因為這樣逼瘋孩子,把內心的痛苦轉移到孩子身上,會感受到放鬆舒爽,跟吸毒成癮差不多。當孩子被洗腦附體一樣開始實施自殘自殺行為時,是媽媽達到巔峰快感的時刻,看著孩子掌毆自己、刀割自己,會控制不住嘴角上揚,會心一笑。

這段話感覺有些偏激,我們也不必去逐字逐句地挑錯或反駁。但是,“打罵孩子”是真的會有快感的,這種快感來源於自己積累的負面情緒的宣洩!

我們想一想,在我們諸事順意的時候,孩子的調皮搗蛋,在我們眼裡看起來可能是種可愛的表現,而當我們被生活和工作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孩子的調皮搗蛋,分分鐘都要讓我們爆發!

所以,打罵孩子,往往不是像我們自以為是的那樣,為了“教育孩子”,而是“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情緒宣洩的機會了,看我不好好收拾你!”

李銀河也曾在其博客上貼出好多網友的例子:

@amandaaaaaaaaa:

我媽就這樣,我被攻擊痛苦時,她臉上從未見過的開心和意氣風發,那表情簡直可以說是容光煥發,看她那樣,我的心就慢慢死了。

@xxliu2016:

很早以前大概念初中的時候,我媽罵到我崩潰的時候,我說我死了做鬼也不放過你,她好像有點得意的樣子,好像順了她意思。我一直覺得我是不是看錯了她的表情。我無法相信她心裡有那麼黑暗。她平時一副老好人的樣子。

@小豬112生髮靈官博:

想起一個類似的事情。初中的時候,有一次因為被父母反復的指責而激怒,我跑進房間躺在床上憤怒又絕望地嘶吼,手亂拍,腳也到處踢,像個瘋子發病。但是我的爸媽走進來一起笑我,說我光叫不流眼淚,還說要拍下來。我更加憤怒地發洩了很久,他們覺得無聊,就不笑了,一直叫我停下來。

當父母完成發洩,獲得快感後,給他們的孩子留下了什麼呢?也許是終身難以泯滅的痛苦!

前段時間因酒駕向公眾道歉的陳喬恩,兒時被媽媽經常打。說起媽媽,她眼裡滿滿的痛苦。

談及小時候,她說“自己整日生活在恐懼裡,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打”!即便在錄製節目,說到媽媽,她還是會下意識地回頭確認媽媽是否就在旁邊。

儘管她早已成為人盡皆知的大明星,儘管她的媽媽早已老邁,內心的恐懼卻仍舊留在心底。

罵你,其實是因為我無能

不過,回顧我們自己的成長歷程,就算沒有被打過,也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都被家長用“語言暴力”對待過吧!

“你怎麼這麼笨?腦子是幹嘛吃的?”

“你讓我好丟臉啊!”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孩子,還不如不生!”

……

這種對孩子來說,聽上去太家常便飯的話,不知大人聽了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

這是臺灣兒福聯盟邀請民眾參加的一場體驗活動。這幾個成年志願者像孩子一樣,被周圍的“大人”罵來罵去。體驗結束,他們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有恐懼、害怕

有難過、傷心

有緊張

會一直記得,並覺得自己不優秀

這些犀利的指責和不停的罵人的話,讓一個大人都無法釋然,又讓一個孩子如何承受得了!很多大人內心對此並不以為然,——我這是為他好啊!

以“為孩子好”的名義肆意用言語羞辱孩子,對此心理諮詢師賴佩霞曾在節目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我罵你,其實是因為我無能!我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不記事。打一下、罵一下,孩子長大了就忘了。但是,兒時經常受到打罵的孩子,長大後會缺乏安全感,在人際關係、親密接觸、溝通等多方面有障礙,還可能有暴力傾向。也許被打罵的記憶模糊了,但卻在心理上留下了難以消除的痕跡。

所以,父母情緒穩定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父母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但是,生活壓力的確存在,父母的情緒又該如何發洩呢?說起來可能是老生常談,但還是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 告訴自己可以控制情緒

當你的負面情緒出現時,你要對自己敲醒警鐘,告訴自己:我現在很想發脾氣、打人罵人,但我可以控制我自己!對自己的心理暗示,可以讓自己慢慢平復下來。

■呼吸訓練讓情緒平復

情緒就像是一團突然燃燒的火,而且會迅速蔓延,讓你的大腦集中在這件事上。如果你發現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默默地在心裡說“深吸、呼出、深吸、呼出……”。反復練習,不斷延遲自己爆發的時間,慢慢的,情緒控制一定會有效果。

■ 暫時離開,做點其他事

當你的情緒到達極點,要爆發前,可以選擇離開現場。給自己數數“1、2、3”,然後去喝杯水,給自己一個平復的時間。

當你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時,你會以新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你可能會發現,之前差點就暴跳如雷的你,可能是被壞情緒“逼”得放大了孩子的缺點。

■ 多社交,讓自己別那麼孤獨

不要總圍著孩子轉,拓展你的社交,和同事、朋友多聯絡,或者週末常到親戚家聚餐,聊聊你們的困惑和焦慮。即便他們不能給你提出很好的建議,也能無形中分擔你的壓力。

■ 培養自己的小愛好,精神有寄託

即便身為父母,也應該有自己的小愛好和精神天地。可以多聽音樂、多健身,或者學習繪畫、唱歌等。

雖然發生了明明和阿什利這樣的悲劇,但我始終相信每個爸爸媽媽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因為這是一種本能。

可是,本能之外,我們還要面對太多現實壓力。這些壓力裹挾著我們的情緒、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情緒不佳。每當這個時候,就想想孩子天真無邪的愛和純真的笑臉。

霍林姆斯基說:“做了父親和做了母親,這是人的第二次降生!” 孩子的到來,給我們一個審視人生的新機會,我們應當感激孩子的到來。希望每個父母都能珍惜這第二次降生的機會,與孩子共同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