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常言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自養其神在安全管理是如何理解

神, 是我國傳統健康安全中被經常使用的概念之一。 《內經》中就有“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的記述。 意思是說, 神的存在標誌著人體的昌盛, 而神的消失則說明人體的死亡。 可見, 神與人體的生死盛衰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健康安全認為, 思慮是神的一種功能, 少思則神和, 多思則神傷。 因此在講到養生時, 提倡人們要省思少慮。 《養生諺語》說:“人之致思發慮, 致一思, 出一神, 注一念, 出一神, 如分火焉。 火愈分, 油愈幹, 火愈少, 神愈分, 精愈竭, 神愈少。 ”

彭祖是人們傳說中的老壽星。 據說, 到了商朝末年, 他已經活了76歲, 尚未顯出老態。

彭祖養生就強調保神, 他告誡人們說:“積憂不已則魂神傷矣, 憤怒不已則魂神散也, 喜怒過多, 神不歸室;憎愛無定, 神不守形。 汲汲而欲, 神則煩;切切所思, 神則敗。 ”彭祖還認為, 攝生養神, 要靠平時修身養性, “人一生一世久遠之期, 壽不過三萬日, 不能一日無損傷, 不能一日無修補。 ”那麼, 怎樣修補呢?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閉目養神”, 提倡省思少慮。 當然我們說的省思少慮, 是指那些與社會、與事業、與個人壽命不利的思、多餘的思、無益的思, 暫時做不到的事情, 不愉快的事情等等。

一個人在社會上, 不論是工作、社交, 還是再婚、建立新家庭, 也不論是同志關係、地位、榮譽、級別待遇等等, 個人的希望和現實往往是有差距的。 把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去思考一番,

那將勞神費力, 健康安全的短板對安全管理是很不利的。

克服無益的思考當然是與人的世界觀、信念等有著直接聯繫的, 但是也有方法和意志的因素。 這裡重點向大家介紹一個省思少慮的方法, 這就是學會遺忘。 心理學家指出:“記憶的天性就是好遺忘, 人的天性就是好為自己的遺忘而發愁。 ”

遺忘是記憶的反面, 遺忘和記憶二者缺一不可。 記憶是人們正常生活、工作的基礎, 失去記憶, 就等於失去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然而, 遺忘又是不可缺少的, 在某種意義上說, 遺忘又可以增強人們的記憶, 使人省思少慮, 提高工作效率。 科學家測定, 人所記憶的東西一天后便會忘掉1/4。

一個人如果對所有的事物都不分輕重主次,

全部塞滿頭腦, 必然造成思維紊亂, 耗費精力, 所以, 若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記憶猶新, 未必是件好事, 如果能把一些不必要記憶的事遺忘掉, 則是件值得慶倖的事情, 它可以使人減少那些多餘的思考。

近年來, 國外專家研究表明, 記憶使腦神經繃緊, 遺忘使腦神經放鬆, 這一張一弛維持著人腦的正常思維功能。 例如, 許多科學家對科研中的每一微小資料和環節都瞭若指掌, 有著驚人的思維能力, 但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卻十分容易遺忘, 甚至把墨汁錯當咖啡喝掉, 這就說明人的腦神經不可能、也不允許什麼時候都處於高度緊張之中, 什麼都去思考。 這裡, 遺忘就可以起到調節作用,

遺忘能減輕大腦的負擔, 降低腦細胞的耗氧, 為大腦健康服務。

可見, 遺忘在防治心理疾病方面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它是當事人心理養生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當事人有必要掌握遺忘的規律, 使其更好地為精神養生與心理健康安全服務, 促進心身健康安全。

為了幫助人省思少慮, 這裡向你介紹一種“格式塔療法”, 相信對自養其神有些啟發。

“格式塔療法”是由美國精神病學家弗雷德里·S·珀爾斯博士創立的。 這種方法的原則, 實際上是一種自我心理修養, 自我疏導和排遣, 它對於自養其神是有意義的。 這裡摘其要者介紹給大家。

一是“生活在現在”。 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 特別是不要老是為昨天發生的事而懊悔。 把精力集中到今天所幹的事情上來。

因為遺憾、悔恨、內疚和難過等, 不僅不能改變過去, 而只會影響今天的情緒、工作, 耗費更大的精力。

二是“生活在這裡”。 不要“杞人憂天”, 徒勞無益, 對遠方發生的事情, 想它也是沒有用的。 假設你的子女生活在很遠的地方, 你老是惦念他(她), 這樣會耗費精力, 還不如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三是“停止猜想, 面向實際”。 當遇到領導或單位的同事, 你向他們打招呼時, 可他們沒有反應, 連笑一笑都沒有。 如果就此猜想下去, 就不得了: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他是不是對自己有意見, 對自己存有戒心呢?輕視自己嗎?甚至會聯想到他是不是敵視自己?其實, 你也許沒有料到, 這個人當你向他打招呼的時候, 他可能正心事重重, 情緒不好,想著家裡發生的不愉快的事,因而沒有留心你呢!所以,想入非非,胡亂猜測,常常會給人帶來多餘的思慮,是造成不良情緒的禍根。

四是“暫停思考,多去感受”。有的人對人事關係、工作、榮譽等,總是容易陷入思考,如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怎樣才能做出成績、怎樣才能搞好與領導的關係等等。如其這樣耗盡腦汁,不如去做些實際工作,甚至觀賞一下山野的美景,聆聽一下悅耳的音樂。因為這些“感受”比起毫無價值的“思考”來,對身體更有意義。

五是“也要輸進不愉快的情感”。人通常都希望有高興、有快樂等這樣一些愉快的情感,而不願接受那些憂鬱、悲哀、淒涼等等不愉快的情感。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因為有高興就必然有悲哀,相反,有悲哀也必然有高興,這之間不僅是相對而言的,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因此,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既要接受可以帶來愉快情緒的事情的到來,也要做好接受帶來不愉快情緒的事情的準備,這樣在不愉快的事到來時,不致於經不住。

六是“我就是我”。不要說我如果是某某人那該多好,我要是處在某某人的條件也一定會成功等。應該從自己的起點出發,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既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想入非非。

七是“要對自己負責”。就是說個人的失敗、個人的不得志,要從主觀上找原因,自己的事自己負責,不要把責任歸罪於家庭環境、領導不力等客觀原因上去,否則會陷入更多的思考。

總之,從這種“格式塔療法”中可以看到,由於時間、環境、條件在不斷變化,人的一生在角色上會出現不同的變化,就是在同一個時期,角色也在出現不同的變化。這就要求老年人必須承認這些變化、適應這些變化,做到心安理得、省思少慮。否則,總是思來想去,就會使自己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埋下染上疾病的“定時炸彈”。

情緒不好,想著家裡發生的不愉快的事,因而沒有留心你呢!所以,想入非非,胡亂猜測,常常會給人帶來多餘的思慮,是造成不良情緒的禍根。

四是“暫停思考,多去感受”。有的人對人事關係、工作、榮譽等,總是容易陷入思考,如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怎樣才能做出成績、怎樣才能搞好與領導的關係等等。如其這樣耗盡腦汁,不如去做些實際工作,甚至觀賞一下山野的美景,聆聽一下悅耳的音樂。因為這些“感受”比起毫無價值的“思考”來,對身體更有意義。

五是“也要輸進不愉快的情感”。人通常都希望有高興、有快樂等這樣一些愉快的情感,而不願接受那些憂鬱、悲哀、淒涼等等不愉快的情感。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因為有高興就必然有悲哀,相反,有悲哀也必然有高興,這之間不僅是相對而言的,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因此,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既要接受可以帶來愉快情緒的事情的到來,也要做好接受帶來不愉快情緒的事情的準備,這樣在不愉快的事到來時,不致於經不住。

六是“我就是我”。不要說我如果是某某人那該多好,我要是處在某某人的條件也一定會成功等。應該從自己的起點出發,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既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想入非非。

七是“要對自己負責”。就是說個人的失敗、個人的不得志,要從主觀上找原因,自己的事自己負責,不要把責任歸罪於家庭環境、領導不力等客觀原因上去,否則會陷入更多的思考。

總之,從這種“格式塔療法”中可以看到,由於時間、環境、條件在不斷變化,人的一生在角色上會出現不同的變化,就是在同一個時期,角色也在出現不同的變化。這就要求老年人必須承認這些變化、適應這些變化,做到心安理得、省思少慮。否則,總是思來想去,就會使自己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埋下染上疾病的“定時炸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