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紫雲灣坪:產業扶貧讓貧困人家找到了致富路

低溫雨雪的凝凍天氣並沒有讓灣坪村民感到寒冷, 61戶貧困戶剛從村合作社分紅, 最多人家分到了3200元, 加上務工收入, 有的一次性拿到了8000多元。 加上村合作社留存的發展資金, 村集體積累達到了4萬元, 空殼村實現了零的突破。 這是村裡有史以來第一次分紅, 村民們既興奮又高興, 心裡暖暖的。

姜興華是灣坪村茅草坪組貧困戶, 家裡養過牛, 也搞過小作坊釀酒, 因為缺少資金和技術, 多種嘗試都沒能脫貧。 村裡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後, 駐村工作組幫他申請了2萬元財政扶持資金入股合作社發展肉牛養殖, 他和妻子到合作社兼職務工, 把種植的2畝多牧草賣給合作社養牛。 說起這次分紅, 他算了這樣一筆賬:2畝牧草銷售收入8000多元, 務工收入7150元, 加上年底分紅的1200元, 2017年增收16350元。 由於人均收入遠遠超過了當年脫貧線並實現了穩定增收, 姜興華一戶2017年光榮脫貧,

他高興地說:“這個脫貧, 我認!”

灣坪村隴江組李江一是另一戶從產業扶貧中得到實惠的貧困戶。 由於母親精神殘疾需要照顧, 37歲的李江一沒法像村子裡的其他人一樣外出務工。 參加村合作社的紅心薯種植和養牛項目後, 分紅2400元。 分紅第二天, 他告訴駐村工作組的同志說:“我買了600元錢的肉, 今年我和我母親過年不用愁了”。

駐紫雲縣白石岩鄉灣坪村第一書記蔣興新介紹, 灣坪村是深度貧困村, 無先天資源優勢, 也沒有產業基礎, 年輕人外出務工多, 勞動力缺乏, 像姜興華、李江一這樣缺少資金、技術和發展思路的貧困戶村裡還有100多戶, 灣坪村借鑒了塘約的發展經驗, 組建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流轉土地、集中資金和人力,

抱團發展。 2017年, 在省政府法制辦領導和省政府法制辦法規一處支部的幫助下, 建成啟用了可集中飼養150頭肉牛的規範化養殖場“大山養牛場”, 首期就幫扶了30戶貧困戶。

“發展產業是脫貧的基礎, 必須要對選取的產業和消費市場有精准的認知, 才能保證扶貧成效”, 省政府法制辦黨組成員、行政覆議辦專職副主任、紫雲縣同步小康工作隊隊長馮小山說。 在“大山養牛場”的基礎上, 灣坪村2017年又興建了年產能2000噸的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 回收玉米、稻穀秸稈和牧草加工青貯飼料養牛。 加工廠一建成, 青貯飼料就供不應求, 帶動牧草種植1000餘畝, 不僅變廢為寶, 還為群眾拓展了增收管道。 灣坪村的產業佈局不僅群眾可參與程度高,

還根據市場需要不斷延伸和發展, 形成了種草種玉米加工青貯飼料養牛, 牛糞培育蚯蚓養雞養魚, 蚯糞雞糞種植牧草玉米和特色農場品的迴圈生態產業鏈, 每個環節都可以增收, 每個環節都捆綁貧困戶共同發展, 實現了貧困群眾產業扶持全覆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