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日反導試驗又失敗,日本心情複雜……

1月31日上午, 美日共同研發的"標準-3"型防空導彈在夏威夷進行攔截飛行測試, 再次以失敗告終。 不到一年接連兩次失敗, 是不是技術有缺陷?為何美日要共同研發這枚導彈?美國還要向日本出售"標準-3"導彈, 美日各懷何心思?美近期還加派"黃蜂"號兩栖攻擊艦長期部署第七艦隊, 美日聯手加緊佈局如何攪動地區局勢?聯手加緊佈局如何攪動地區局勢?

本期嘉賓及主持人 央視特約評論員楊希雨 主持人魯健 央視特約評論員杜文龍

美日是斥鉅資打造的“標準-3”防空導彈, 一年內再次失敗,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它改進很曲折, 2017年6月失敗後這次又失敗了, 2017年1月份成功了, 成功了再失敗, 說明它不穩定、技術不成熟。 這個試驗本身是在原來“標準-3”一型基礎上, 一型指它防的是中層導彈, 發動機也變大, 打的更遠。

在原有中層導彈上它升級做大, 難度就更大。 從防禦中層擴展到防禦中遠層, 甚至中級彈道導彈的升級擴展, 在原有基礎上升級擴展, 這是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美國的防空防禦技術如此先進, 還要和日本共同研發“標準-3”其中有何玄機?

一個是錢的原因, 還有一個是戰略原因。 “標準-3”系列, 特別是“標準-3”2B, 美國已經花了15億, 各種研發先進武器, 錢確實短缺。 所以一個單項武器花十幾億, 還弄不出眉目, 美國必須找外援, 加入日本,

日本就要出錢, 這能解決錢的問題。

更重要的原因是戰略原因, 美國現在要重新扶持日本軍火工業, 現在把日本弄進來生產高端武器, 其實就是讓日本的軍火工業再復活。 比如說2035年甚至到2050年, 我們不僅會看到一個新湧現的軍事力量, 而且還有一個新興的軍火工業大國, 這也是美國要讓日本在軍事和軍火上崛起, 讓他加入研發的一個重要的中長期戰略考慮。

美日合作研發“標準-3”Block2B, 日本同時還要從美國買成套的Block2A, 兩者差別有多大?

Block2A是純美國製造, 區別在2B是2A的升級版, 整個看“標準-3”家族系列, 其實美國人從2011年開始他走了四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Block1, 到2011年的1A, 後來到2014年的Block1B, 再到2018年美國要把它升級為2A, 也就是現在美國賣給日本的。

2B比2A打擊範圍、防衛範圍更大。

速度也比2A更快一些, 這是一個基本差別, 從這個差別可以看出他的家族系列在逐步升級。

一年內兩次失敗, 說明技術還不成熟, 為什麼日本還考慮買2A呢?

日本至少三個考慮, 第一2B打不成, 而且每次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找不到答案, 這種情況下必須買2A來充填導彈防禦體系, 今後跟陸基“標準-3”包括海“標準-3”形成備用關係。

第三, 日本要在這個情況下實現導彈自產, 通過向美國投入, 今後會在技術分享上可能會有更大的份額。 如果買了2A對2B的技術分享也會有重大幫助。

“雷根”號航母常駐日本, 現在“黃蜂”級的兩栖艦如果要派駐到日本, 加上“喀爾文森”號航母也準備向西太集結, 這種情況下, 戰鬥力如何?

這顯示了美在亞太地區海上作戰力量的一種趨勢,

之前說到第三艦隊要向該方向移動。 如果這些航空母艦到達亞太地區, 對於制空權有重要作用。 “黃蜂”級是美國唯一能搭載F-35B兩栖攻擊艦, 如果到達這個地區, 能夠為今後美國號在亞太的部署有重要的開路作用。 如果F35B跟兩栖艦的配合關係能夠達到一個很好的狀態, 再加上日本F-35B, 今後再引進B型, 為兩栖作戰提供新作戰前景, 如果形成這種狀態, 美國在兩栖作戰中全球第一。

如果“喀爾文森”號也在該地區部署, 美國是標準意義的雙航母。 所以第三艦隊在這個地區的展開, 說明美國在建立的不是威懾編組, 是實戰編組, 這對整個地區的安全形式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但美國的影響是逐漸放大和被神化的現象。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