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梅姨”微博更新了!求得數學“真經”, 英國網友開心壞了……

1月31日至2月2日,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對中國展開為期3天的正式訪問, 這是她出任首相18個月來首次正式訪華, 引發外界關注。

習近平會見英國首相特雷莎·梅

國家主席習近平1日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英國首相特雷莎·梅。

習近平首先請特雷莎·梅轉達對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親切問候和良好祝願。 習近平指出, 英國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 中方願同英方一道, 推動中英關係在新時代健康穩定發展, 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為世界繁榮穩定提供更多助力。

習近平強調, 當前, 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 人類命運休戚與共,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經成為時代主流。 中英雙方應順應時代潮流, 結合兩國各自發展階段和合作需求, 賦予中英關係新的時代內涵, 共同打造“黃金時代”增強版。

一要提升中英關係“黃金時代”戰略性,

從戰略高度和全域角度看待和規劃雙邊關係未來發展。 繼續辦好戰略、財金、人文等高層對話機制, 不斷夯實“黃金時代”的政治基礎。 加強兩國立法機構、政黨、兩軍對話交流, 增進相互理解, 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以建設性方式處理好敏感問題。

二要增強中英關係“黃金時代”務實性, 推動兩國經貿合作再上新臺階。 加強兩國發展戰略對接, 深化在金融、核電、投資等領域合作, 探索在人工智慧、綠色能源、數字經濟、共用經濟等新業態的合作。 中方支持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 “一帶一路”是公開、透明、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倡議, 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 在市場規律和國際規則下運作。

中英雙方可以在“一帶一路”框架內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互利合作。

三要拓展中英關係“黃金時代”全球性, 深化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機構內交流合作, 推動解決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 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

四要促進中英關係“黃金時代”包容性, 發揚兩國文明兼收並蓄、博採眾長的傳統理念, 加強人文交流, 增進兩國交往和友誼, 夯實兩國關係民意基礎, 為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不同文明國家“和合共生”樹立典範。

特雷莎·梅轉達了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對習近平主席的親切問候。 特雷莎·梅表示, 我贊同習近平主席對英中關係的評價。 習主席2015年對英國成功的國事訪問, 開啟了英中關係的“黃金時代”, 推動了兩國各領域關係的深入發展。 英方在許多全球性問題上同中方看法相近, 重視中方在國際事務中重要作用。 習主席去年在世界經濟論壇的講話廣受國際社會歡迎。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具有深遠的世界影響,

希望英中開展“一帶一路”合作, 促進全球和區域經濟增長。 英國主張自由貿易, 願同中方加強貿易、投資、科技、環境、人文、互聯網等領域務實合作, 密切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溝通協調, 共同致力於推進英中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1月31日早晨8:07分,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乘專機飛抵湖北武漢, 開啟她就任首相以來的首次訪華之旅:

特雷莎·梅說:“靈動青春是英中人文交流非常好的典範。今天在現場見到的學生都是自信的未來領導力。”

從珞珈山出來,特雷莎·梅一行前往武昌漢陽門碼頭,瞭解長江水資源、尤其水生物的保護情況。特雷莎·梅于中午時分前往黃鶴樓。

31日下午,特雷莎·梅一行抵達北京,開始北京的訪問行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歡迎儀式。

2月1日,特雷莎·梅在北京國家農業科技展示園、故宮等地參觀訪問。她表示,中英兩國在商貿、文教領域交流將加深兩國對彼此文化的認知,將把中英兩國牽在一起。

在國家農業科技展示園,特雷莎·梅詳細瞭解了中國在城市垂直農場、無土植物栽培等農業科研領域的最新突破,她認真聆聽,親自動手探索,並感歎這些技術非常創新。

短暫的參觀後,特雷莎·梅一行又來到英國大使官邸,這裡早已化上中國新春彩妝。在這裡,特雷莎·梅與近百名中英商貿、教育文化界人士齊聚一堂,旨在促進中英文化交流合作。

下午,特雷莎·梅與丈夫菲力浦·梅漫步故宮,徜徉在古老的中國歷史中。特雷莎·梅駐足太和殿前,詢問“太和殿”名字由來,認真聆聽故宮工作人員對中國“和”文化的闡釋,並與丈夫在太和殿前兩次合影留念。

在參訪活動中,特雷莎·梅表示,在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很高興看到兩國在商貿、文教領域的交流合作,這些互動將加深兩國對彼此文化的認知,把中英兩國牽在一起。

能“偷師”學數學“秘笈”,英國網友開心壞了

“多麼希望上學那時學校就有中國數學老師!現在看見數位還是心驚肉跳。而且我相信很多英國人的數學都很糟!”

發生了什麼?讓英國網友突然發出這樣的感歎?

特雷莎·梅此行,身後跟著一個龐大的商務代表團,覆蓋金融、醫藥等眾多行業。而最讓廣大英國網友激動的卻是,梅姨抵達武漢後促成的中英教育合作項目。

終於能“偷師”中國人學數學的“武功秘笈”了。想知道這個消息讓英國人有多開心,請看下麵視頻↓↓(點擊下圖)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稱,這個大專案包括:雙方數學老師交換交流計畫進一步拓展至2020年;在未來兩年內繼續派遣200名英國數學老師來華交流學習;在中國進一步推動英語教學等。預計這些合作將為英國方面創造800個就業機會,市場總價值達5.5億英鎊。

有英國網友在得知數學老師交換計畫後歡欣鼓舞,恨不得回爐重造,甘願再接受一遍中國數學老師的“蹂躪”。還有網友弱弱地問:“還會撥錢讓我們學中文麼?”

在推特上,英國教育界人士都忍不住@自家數學教育研究機構,“對我們來說真是好消息啊!特雷莎·梅訪華一開始就達成教育合作計畫,幹得漂亮。”

據央視新聞報導,中英數學教師交流專案是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的成果之一。截至目前,中英超過100所學校的500多名教師參加了教學交流活動,上千名學生從中受益。

對於中式教學法,“提前”體驗過的英國學生和老師讚不絕口。

英國小學生表示,中國老師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學會,並讓他們做很多練習來確保學習效果。還有小學生說,中國老師會畫圖一步一步解釋,循序漸進,學完後做題就非常簡單了。

一位有31年教齡的英國小學校長在觀摩中國老師的教學後,感歎兩國數學教學有差距,中國教學法可謂全面碾壓。

她總結了中式教學法的亮點:一是圍繞可視圖案,讓學生能通過圖案樹立對數學概念的基本印象;二是“小步走”教學法,保證每個學生跟上進度,也能減輕小朋友們面對數學瑟瑟發抖的“天然怵”;三是通過家庭作業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2015年英國廣播公司拍攝了一部記錄片,邀請5名中國老師到英國中學,進行為期4周的中英教育模式大PK。4周後,中國老師們用實力證明,他們班學生的學習成績完爆其他班級的學生。

2017年3月,英國出版社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簽訂協定,希望全面引入中國《真正上海數學》的學生用書、教師用書和練習冊。美國《紐約時報》曾發表題為《為提高數學成績英國採用中國教科書》的報導,中國網友笑翻了,紛紛開啟“幸災樂禍”模式。有位網友說:“讓英國小學生為之顫抖的數學噩夢開始了”。

數學果然很難嗎?……在英國的超市里,竟然出現了“一個2英鎊,兩個6英鎊”之類的神奇計價方法。

連前首相卡梅倫,被問及數學乘法時也只好尷尬地微笑。

最讓英國人痛心的是,因為數學太差,GDP都被拖累。英國官方2013年的一項統計結果顯示,由於民眾糟糕的數學水準給英國帶來的經濟損失占GDP的1.3%,約合200億英鎊!

英國的年輕一代在這個領域的表現也令人沮喪。近年來,英國參加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考試(PISA)結果都不容樂觀,2016年的排名在第27位元,創下最低記錄。而近年來中國學生參加PISA成績均名列前茅,數學平均分與優秀率遠超於英國,也比教育強國——美國表現更好。

在美國問與答網站(Quora)上有外國網友好奇地提問:“中國人數學都很好是不是真的?”一位“研究型”外國網友回答:“當然!在中國基礎教育課程中,數學非常重要。而且現在中國人從小學起早已不是只靠死記硬背公式。”

還有網友對“九九乘法表”讚不絕口,認為它不僅朗朗上口,還不容易忘記。

用英國數學優質教育中心主管查理·斯特裡普的話說:“中國的數學教學方法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更注重對概念的理解。英國全面借鑒中國基礎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此刻想念你的數學老師們嗎?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特雷莎·梅說:“靈動青春是英中人文交流非常好的典範。今天在現場見到的學生都是自信的未來領導力。”

從珞珈山出來,特雷莎·梅一行前往武昌漢陽門碼頭,瞭解長江水資源、尤其水生物的保護情況。特雷莎·梅于中午時分前往黃鶴樓。

31日下午,特雷莎·梅一行抵達北京,開始北京的訪問行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歡迎儀式。

2月1日,特雷莎·梅在北京國家農業科技展示園、故宮等地參觀訪問。她表示,中英兩國在商貿、文教領域交流將加深兩國對彼此文化的認知,將把中英兩國牽在一起。

在國家農業科技展示園,特雷莎·梅詳細瞭解了中國在城市垂直農場、無土植物栽培等農業科研領域的最新突破,她認真聆聽,親自動手探索,並感歎這些技術非常創新。

短暫的參觀後,特雷莎·梅一行又來到英國大使官邸,這裡早已化上中國新春彩妝。在這裡,特雷莎·梅與近百名中英商貿、教育文化界人士齊聚一堂,旨在促進中英文化交流合作。

下午,特雷莎·梅與丈夫菲力浦·梅漫步故宮,徜徉在古老的中國歷史中。特雷莎·梅駐足太和殿前,詢問“太和殿”名字由來,認真聆聽故宮工作人員對中國“和”文化的闡釋,並與丈夫在太和殿前兩次合影留念。

在參訪活動中,特雷莎·梅表示,在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很高興看到兩國在商貿、文教領域的交流合作,這些互動將加深兩國對彼此文化的認知,把中英兩國牽在一起。

能“偷師”學數學“秘笈”,英國網友開心壞了

“多麼希望上學那時學校就有中國數學老師!現在看見數位還是心驚肉跳。而且我相信很多英國人的數學都很糟!”

發生了什麼?讓英國網友突然發出這樣的感歎?

特雷莎·梅此行,身後跟著一個龐大的商務代表團,覆蓋金融、醫藥等眾多行業。而最讓廣大英國網友激動的卻是,梅姨抵達武漢後促成的中英教育合作項目。

終於能“偷師”中國人學數學的“武功秘笈”了。想知道這個消息讓英國人有多開心,請看下麵視頻↓↓(點擊下圖)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稱,這個大專案包括:雙方數學老師交換交流計畫進一步拓展至2020年;在未來兩年內繼續派遣200名英國數學老師來華交流學習;在中國進一步推動英語教學等。預計這些合作將為英國方面創造800個就業機會,市場總價值達5.5億英鎊。

有英國網友在得知數學老師交換計畫後歡欣鼓舞,恨不得回爐重造,甘願再接受一遍中國數學老師的“蹂躪”。還有網友弱弱地問:“還會撥錢讓我們學中文麼?”

在推特上,英國教育界人士都忍不住@自家數學教育研究機構,“對我們來說真是好消息啊!特雷莎·梅訪華一開始就達成教育合作計畫,幹得漂亮。”

據央視新聞報導,中英數學教師交流專案是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的成果之一。截至目前,中英超過100所學校的500多名教師參加了教學交流活動,上千名學生從中受益。

對於中式教學法,“提前”體驗過的英國學生和老師讚不絕口。

英國小學生表示,中國老師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學會,並讓他們做很多練習來確保學習效果。還有小學生說,中國老師會畫圖一步一步解釋,循序漸進,學完後做題就非常簡單了。

一位有31年教齡的英國小學校長在觀摩中國老師的教學後,感歎兩國數學教學有差距,中國教學法可謂全面碾壓。

她總結了中式教學法的亮點:一是圍繞可視圖案,讓學生能通過圖案樹立對數學概念的基本印象;二是“小步走”教學法,保證每個學生跟上進度,也能減輕小朋友們面對數學瑟瑟發抖的“天然怵”;三是通過家庭作業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2015年英國廣播公司拍攝了一部記錄片,邀請5名中國老師到英國中學,進行為期4周的中英教育模式大PK。4周後,中國老師們用實力證明,他們班學生的學習成績完爆其他班級的學生。

2017年3月,英國出版社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簽訂協定,希望全面引入中國《真正上海數學》的學生用書、教師用書和練習冊。美國《紐約時報》曾發表題為《為提高數學成績英國採用中國教科書》的報導,中國網友笑翻了,紛紛開啟“幸災樂禍”模式。有位網友說:“讓英國小學生為之顫抖的數學噩夢開始了”。

數學果然很難嗎?……在英國的超市里,竟然出現了“一個2英鎊,兩個6英鎊”之類的神奇計價方法。

連前首相卡梅倫,被問及數學乘法時也只好尷尬地微笑。

最讓英國人痛心的是,因為數學太差,GDP都被拖累。英國官方2013年的一項統計結果顯示,由於民眾糟糕的數學水準給英國帶來的經濟損失占GDP的1.3%,約合200億英鎊!

英國的年輕一代在這個領域的表現也令人沮喪。近年來,英國參加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考試(PISA)結果都不容樂觀,2016年的排名在第27位元,創下最低記錄。而近年來中國學生參加PISA成績均名列前茅,數學平均分與優秀率遠超於英國,也比教育強國——美國表現更好。

在美國問與答網站(Quora)上有外國網友好奇地提問:“中國人數學都很好是不是真的?”一位“研究型”外國網友回答:“當然!在中國基礎教育課程中,數學非常重要。而且現在中國人從小學起早已不是只靠死記硬背公式。”

還有網友對“九九乘法表”讚不絕口,認為它不僅朗朗上口,還不容易忘記。

用英國數學優質教育中心主管查理·斯特裡普的話說:“中國的數學教學方法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更注重對概念的理解。英國全面借鑒中國基礎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此刻想念你的數學老師們嗎?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