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87車建築垃圾能“藏”到綠化帶下?市民質疑垃圾未經分揀,將污染環境

“綠化帶裡竟然明目張膽地填埋垃圾, 表面看著漂亮, 實際是個繡花枕頭!”近日, 家住上海閔行區合生城邦四期北面的吳女士發現, 社區前“西三河”對岸的綠化帶上, 出現了一個大坑和土坡, 多輛卡車載著一袋袋建築垃圾陸續開來, 連著蛇皮袋, 直接傾倒至坑內, 據說是用來墊高整個綠化帶。

吳女士質疑:“建築垃圾可以作為綠化帶的填充材料嗎?連蛇皮袋都沒拆, 這些建築垃圾究竟有沒有經過分揀?”

在建綠色走廊成垃圾傾倒場

1月31日上午, 記者前往現場。 劍川路位於合生城邦社區北側, 在劍川路和社區中間,

隔著一條“西三河”。 河的南岸, 是社區步道;北岸正在開發, 未來將建成公共的濱河綠色走廊。

和想像中的綠色走廊差距有點大:從合生城邦四期高層遠遠看下去, 河北岸的部分綠化帶荒蕪髒亂, 彈簧床墊、沙發等生活垃圾堆成了一座小山, 加上周邊尚未拆除的斷壁殘垣, 看起來似乎進行過拆違, 但垃圾還未及時清理。 由於疏於管理, 這裡逐漸淪為周邊居民種菜、拋擲生活廢品的地方。

居民反映, 這裡最近還成了建築垃圾的傾倒點。 記者沿著現場圍起來的施工圍擋向東步行約200米後, 發現了一處工地大門。 大門敞開著, 一輛牌照為“滬DA2707”、頂燈為“閔聘”的罩蓋式藍色垃圾清運車正在駛入。 司機熟練調頭後, 直接將整車的一袋袋建築垃圾傾倒在現場。

司機告訴記者, 這車建築垃圾來自附近的新閔社區, 社區的建築垃圾還要再運來兩三車。

△社區居民推開窗戶, 就能看到對岸綠化帶上的垃圾。

記者從大門進入傾倒場地, 整片傾倒區域大約在800平方米, 地面四散著用來包裝建築垃圾的蛇皮袋,

看起來已被挖掘機反復碾壓過;建築垃圾中, 明顯混雜著木板、金屬零件、塑膠瓶等。 往裡走, 出現了兩座4米多高的黑色“土山”, 中間是一個約10米長、5米寬、4米深的大坑, 坑底還有不少積水, 坑內也有大量傾倒下去的成袋建築垃圾。 垃圾成分同樣也非常雜, 磚塊中有木塊、廚房用具、塑膠管道、牆紙等各色垃圾。 在大坑前方, 有一段15米長已被碾壓平整的“新”路段, 從新鮮的軟土裡翹著的白色塑膠瓶來看, 地下埋的也可能是“混合型”建築垃圾。

△剛進入傾倒點, 就能看到地面垃圾已被壓實, 用於包裝的蛇皮袋四處散落。

△在建綠化帶裡側是一處大坑, 坑內倒滿了垃圾。

垃圾墊起500米長的綠化小丘

大門附近臨時搭建一處窄小的管理間, 管理員正在負責進場記錄, 司機和清運單位都要簽字登記。 記者看到, 登記表格上寫著“江川路街道分類垃圾上門收集清運處置作業單”。 記者數了數, 從1月29日早上8時開始, 至少有兩家清運公司、累積運來87車垃圾。 管理員解釋:這些垃圾都是磚塊, 是已經經過分揀的社區“毛垃圾”。 垃圾將整個地塊墊高、墊出坡度後, 最後會用土覆上, 再種上綠化。

合生城邦的一位元居民告訴記者, 東面的綠化帶當初也是這麼鋪過來的。 記者沿濱江步道一路走, 至南洋瑞都社區對岸, 果然看到這片綠化帶呈統一的緩坡狀, 鋪上了草坪,並種植了若干喬木。

△圖為東側已經建成的斜坡綠化帶。

“建築垃圾填充墊高允許嗎?”傾倒處的管理員表示他不知道,只是負責登記的。記者聯繫到負責劍川路綠道專案的扶姓設計師,對方稱,該處綠化地形堆坡將嚴格按照綠地設計規範,種植土層厚度保持喬木為1.2~1.5米,灌木為0.6~0.9米,草坪為0.2~0.4米,且嚴禁混入污染物。這意味著,綠化帶建成後,建築垃圾至少應該在1.5米深以下的位置。

設計師稱:“很多拆違現場都有類似的操作,比如混凝土地基過厚的地塊,會就地打碎敷土綠化。既節省了外運處置的成本,又不妨礙綠植生長。”至於允許不允許,相關規範並沒有明確。不過,混凝土磚頭等不會分解,應該不影響。

可居民們認為,如果只是水泥磚塊墊高可以理解;但現場明明看著垃圾中有其他各種垃圾,甚至還有生活垃圾,這樣豈不污染了環境?

△大坑前方有一段15米長已平整好的“新”路,從新鮮的軟土裡翹著的白色塑膠瓶來看,地下埋的也可能是“混合型”建築垃圾。

街道回應:分揀不到位,正在整改中

綠化下方深度填埋被默認為一種可行的消納建築垃圾的途徑,但這並不意味著從社區收回的建築垃圾可以不用細緻分揀。

1月31日,記者致電江川路街道社區管理辦。對方稱,劍川路綠道專案總長為2公里,涉及範圍正在進行綠化地形堆坡,堆高至2.5米,坡度約15度。用於堆坡的垃圾都會經過社區現場和綠地現場兩次分揀,確保為乾淨的建築磚塊。為了趕在植樹節之前留出一個月時間進行“沉降”,社區管理辦稱,堆坡一個星期內就會完工,儘量減少對居民的影響。

2月1日,江川路街道社區管理辦負責人在電話中回饋,確實存在分揀不到位的問題,已責令現場人員後續必須拆除包裝袋再進行掩埋。現場堆放的生活垃圾來自周邊社區,由於閔行的清運額度滿了,暫時被堆放在一角,目前也已通過其他途徑處理乾淨。但對於已經傾倒甚至填埋好的87車建築垃圾,對方表示“不在現場不太清楚,應該量不多”。

按照《上海市建築垃圾處理管理規定》(滬府令57號)第十七條規定,需要回填建築垃圾的建設工程或者低窪地、廢溝浜、灘塗等規劃外場所用於消納建築垃圾的,有關單位應當在消納場所啟用前向所在地的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備案。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指派專人至現場予以核實和指導。迴圈利用是解決建築垃圾的目標,值得鼓勵;但垃圾的分類分揀也是一大重點,處理得不好,就會造成二次污染和資源浪費。提醒相關綠化市容部門加強規範和指導,促進建築垃圾的良性迴圈。

△在建綠化帶附近,原有的土壤也存在生活垃圾與建築垃圾混合的情況。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趙由才教授認為:建築垃圾本身的危險性遠遠小於生活垃圾,但一旦與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就會產生很多問題,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的操作規範也有待完善。因此,建築垃圾的資源化利用一定要做好分選與破碎工作,尤其是剔除生活垃圾、石膏板、帶有油漆的材料,這些東西容易在地下生成硫化氫等有毒臭成分的滲濾液,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為此,趙教授建議在填埋過程中採取鋪設防滲層、表層覆蓋、地表水導管等環保措施,將危害減少到最小。

欄目主編:毛錦偉 文字編輯:毛錦偉 題圖來源:作者提供 圖片編輯:朱瓅 鋪上了草坪,並種植了若干喬木。

△圖為東側已經建成的斜坡綠化帶。

“建築垃圾填充墊高允許嗎?”傾倒處的管理員表示他不知道,只是負責登記的。記者聯繫到負責劍川路綠道專案的扶姓設計師,對方稱,該處綠化地形堆坡將嚴格按照綠地設計規範,種植土層厚度保持喬木為1.2~1.5米,灌木為0.6~0.9米,草坪為0.2~0.4米,且嚴禁混入污染物。這意味著,綠化帶建成後,建築垃圾至少應該在1.5米深以下的位置。

設計師稱:“很多拆違現場都有類似的操作,比如混凝土地基過厚的地塊,會就地打碎敷土綠化。既節省了外運處置的成本,又不妨礙綠植生長。”至於允許不允許,相關規範並沒有明確。不過,混凝土磚頭等不會分解,應該不影響。

可居民們認為,如果只是水泥磚塊墊高可以理解;但現場明明看著垃圾中有其他各種垃圾,甚至還有生活垃圾,這樣豈不污染了環境?

△大坑前方有一段15米長已平整好的“新”路,從新鮮的軟土裡翹著的白色塑膠瓶來看,地下埋的也可能是“混合型”建築垃圾。

街道回應:分揀不到位,正在整改中

綠化下方深度填埋被默認為一種可行的消納建築垃圾的途徑,但這並不意味著從社區收回的建築垃圾可以不用細緻分揀。

1月31日,記者致電江川路街道社區管理辦。對方稱,劍川路綠道專案總長為2公里,涉及範圍正在進行綠化地形堆坡,堆高至2.5米,坡度約15度。用於堆坡的垃圾都會經過社區現場和綠地現場兩次分揀,確保為乾淨的建築磚塊。為了趕在植樹節之前留出一個月時間進行“沉降”,社區管理辦稱,堆坡一個星期內就會完工,儘量減少對居民的影響。

2月1日,江川路街道社區管理辦負責人在電話中回饋,確實存在分揀不到位的問題,已責令現場人員後續必須拆除包裝袋再進行掩埋。現場堆放的生活垃圾來自周邊社區,由於閔行的清運額度滿了,暫時被堆放在一角,目前也已通過其他途徑處理乾淨。但對於已經傾倒甚至填埋好的87車建築垃圾,對方表示“不在現場不太清楚,應該量不多”。

按照《上海市建築垃圾處理管理規定》(滬府令57號)第十七條規定,需要回填建築垃圾的建設工程或者低窪地、廢溝浜、灘塗等規劃外場所用於消納建築垃圾的,有關單位應當在消納場所啟用前向所在地的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備案。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指派專人至現場予以核實和指導。迴圈利用是解決建築垃圾的目標,值得鼓勵;但垃圾的分類分揀也是一大重點,處理得不好,就會造成二次污染和資源浪費。提醒相關綠化市容部門加強規範和指導,促進建築垃圾的良性迴圈。

△在建綠化帶附近,原有的土壤也存在生活垃圾與建築垃圾混合的情況。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趙由才教授認為:建築垃圾本身的危險性遠遠小於生活垃圾,但一旦與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就會產生很多問題,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的操作規範也有待完善。因此,建築垃圾的資源化利用一定要做好分選與破碎工作,尤其是剔除生活垃圾、石膏板、帶有油漆的材料,這些東西容易在地下生成硫化氫等有毒臭成分的滲濾液,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為此,趙教授建議在填埋過程中採取鋪設防滲層、表層覆蓋、地表水導管等環保措施,將危害減少到最小。

欄目主編:毛錦偉 文字編輯:毛錦偉 題圖來源:作者提供 圖片編輯:朱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