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老胡同裡的新“管家”——記住總北宇物業公司城市服務中心副主任許小舟

她是北京老胡同裡的新管家, 曾被評為北京市“愛崗敬業物業人”“党在百姓心中”北京市級優秀宣講員, 也獲得過北京市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不久前, 她又榮獲了第四屆“國企楷模 北京榜樣”十大人物稱號。 她就是住總北宇物業公司城市服務中心副主任許小舟。

她在全市首次涉足胡同物業領域

許小舟是北京市第一個胡同物業領域 “吃螃蟹”的人。 她領導的胡同物業“黨員先鋒崗”、創立的“馬越黨員志願服務隊”, 成為東城區黨建聯建中叫得響的品牌。 從2014年底踏入胡同物業領域, 到2017年東城區政府決心在全區12個街道平房區推廣“胡同物業管理模式”,

她付出了別人想像不到的心血。 胡同物業創新工作取得成效, 公司胡同管理服務範圍從兩條胡同擴展到東、西城區5個街道辦事處的將近200條胡同, 綜合年產值近4500萬元, 成為北宇物業新的經濟指標“助推器”。

新年伊始傳喜訊, 朝陽門街道和景山街道在平房區實行“胡同物業管理模式”全覆蓋, 城市服務中心(胡同物業)再次獲得發標方的信任, 一舉中標, 公司經濟指標增加了近1000多萬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 萬紫千紅春滿園。 為讓平房胡同裡的居民也享受到改革帶來的成果, 許小舟利用參加市委宣傳部“党在百姓心中”宣講團巡迴演講機會, 在全市宣傳胡同管理創新做法,

最終讓東、西城區上千條胡同數萬戶居民享受到樓房社區才有的貼心服務。 同時, 也將胡同物業從一個無人涉足的領域, 打造成同行共用的產業“大蛋糕”。

站在“國企楷模 北京榜樣”十大人物頒獎臺上, 許小舟感言中充滿自信且富有詩意:“京華風韻在胡同, 京腔京味在小巷。 我從老胡同裡的垂花門走來, 踏上這絢麗的頒獎台;我從老百姓悠長的一句招呼中走來, 接受這掌聲與榮譽。 北京住總胡同物業讓京城平房胡同裡的居民, 享受到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成果。 我們將繼續以繡花之功,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化為更加專業化的服務。 ”

她把物業服務拓展到院內“私人空間”

一個不足20平方米的房間, 是許小舟和四五個同事共用的辦公場所,

也是保安、保潔員打水的臨時休息點兒, 有時連轉個身都很困難。 公司領導檢查工作時, 覺得辦公場所太寒酸艱苦, 便在附近樓房區找了新辦公點, 但她寧願選擇在小平房裡辦公。

“這裡鄰街而立, 周邊就是我們管理的胡同和商鋪, 方便大家能隨時找到我們。 如果離胡同遠了, 居民的心也就離我們遠了。 ”在室內穿著羽絨服辦公的許小舟, 一語道出了緣由:“辦公室雖冷, 但服務熱度卻從不降溫。 ”在辦公室牆上掛滿了各種照片、錦旗、胡同示意圖、服務考核評分表、榮譽獎狀, 但背後卻是她說不完的服務故事。

4年前, 北宇物業公司提出“積極轉型、拓寬服務領域”的理念, 東城區朝陽門街道辦事處也有意創新城市管理舉措。

“兩家”一拍即合, 選擇了當時環境最好的史家胡同和環境最差的禮士胡同進行試點。 首次試點胡同物業管理, 面對政府的高標準以及部分居民的不配合和個性化需求, 如何管?管到什麼程度?沒資料、沒標準……天天轉胡同成了許小舟的必修課。 她逐個社區拜訪, 一家一戶走訪, 摸清胡同的每個角落, 繪製胡同示意圖, 策劃胡同管理方案, 建立了20多個基礎資料台賬, 硬骨頭一個一個地啃, 繡花針一根一根地磨。

一分辛勞, 一分收穫。 胡同物業管理創新舉措得到政府認可, 在東城區平房區廣泛推廣。 她參與編寫的《北京胡同物業服務標準》《北京胡同物業服務行業指導手冊》被推薦為行業標準。 今年, 她結合胡同每個院落“量身定制”了《小院公約》,

配合政府探索“小院管家”治理模式, 這將是物業服務從胡同公共區域拓展到院內“私人空間”的又一創新舉措。

“百年老樹砍伐”“春節胡同佈置方案”……許小舟的辦公桌上貼了十幾張黃色便箋, 全是為居民排憂解難的事兒。 “居民無小事。 對街道和居民提出來的服務需求, 物業人員必須做到三個第一: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上門、第一時間提供高品質服務。 ”許小舟常常這樣說。

這幾年, 每到春節, 胡同內懸掛的國旗、燈籠、中國結、在行道樹及周圍線杆纏繞的桃花枝, 為寒冬中的胡同添彩增色。 而這正是胡同“管家”許小舟費盡心思的傑作。

她曾辭去工作只為精心侍奉養母

百善孝為先。 生活中的許小舟是一個感情細膩而極富孝心的女兒。 她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向生活,讓人另眼相看。

2013年9月,家裡的老人查出癌症晚期,急需化療治療。為悉心照顧老人,許小舟一咬牙把專案經理工作給辭了。當時很多同事都勸她:“你再好好考慮考慮,或者想想別的辦法……”事後,同事們才聽說,她要照顧的是她的養母。“小舟這人真了不起,通過這事兒,我們又重新認識了一個人。”大家都為她點贊。

老人化療期間,許小舟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奔醫院,伺候吃喝拉撒,陪同檢查化療,晚上八九點才到家,再忙著輔導孩子作業。老人家住四層,沒有電梯,出院後每次檢查、複查,她都得找幫手背老人上下樓。有些同事聽說後深受感動,經常主動去幫忙。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早被醫生判了“死刑”的老人多活了一年半。她說:“為母親做多少犧牲都值得。”

今年元旦三天,她堅守崗位,一直沒休息,家裡的老爺子是她最放心不下的牽掛。元旦當天,她急忙幹完手頭的活兒,趕緊抽空兒把老人送往醫院。她說:“老人這兩天重感冒,本身有哮喘,一人在家不踏實,在醫院有醫生和護士的治療,我在胡同就能夠安心值守了。”

感恩父母,不在言語,在於行動。許小舟用點滴行動表達心聲、感動著每一個人。

她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向生活,讓人另眼相看。

2013年9月,家裡的老人查出癌症晚期,急需化療治療。為悉心照顧老人,許小舟一咬牙把專案經理工作給辭了。當時很多同事都勸她:“你再好好考慮考慮,或者想想別的辦法……”事後,同事們才聽說,她要照顧的是她的養母。“小舟這人真了不起,通過這事兒,我們又重新認識了一個人。”大家都為她點贊。

老人化療期間,許小舟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奔醫院,伺候吃喝拉撒,陪同檢查化療,晚上八九點才到家,再忙著輔導孩子作業。老人家住四層,沒有電梯,出院後每次檢查、複查,她都得找幫手背老人上下樓。有些同事聽說後深受感動,經常主動去幫忙。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早被醫生判了“死刑”的老人多活了一年半。她說:“為母親做多少犧牲都值得。”

今年元旦三天,她堅守崗位,一直沒休息,家裡的老爺子是她最放心不下的牽掛。元旦當天,她急忙幹完手頭的活兒,趕緊抽空兒把老人送往醫院。她說:“老人這兩天重感冒,本身有哮喘,一人在家不踏實,在醫院有醫生和護士的治療,我在胡同就能夠安心值守了。”

感恩父母,不在言語,在於行動。許小舟用點滴行動表達心聲、感動著每一個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