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揭秘健身行業亂象,先“售課”再“授課”,消費者維權無門?

“美女, 健身房, 游泳館看一下不?”“新開業, 優惠得很, 辦張年卡特別划算!”地鐵站, 商場口, 社區附近……但凡人流密集之處, 總能時不時地聽到這樣的推銷甚至“叫賣”。 現如今, 健身房的開設密度已經突破你的想像。 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之下, 人們的健康意識增強, 健身需求提升, 資本自然聞風而來。 健身房逐漸成為大眾常見的消費場所。 然而, 教練不專業只想推銷私教課、健身房圈錢跑路等問題, 讓健身者在消費時頗有顧慮。 健身房的發展與建設, 逐漸成為社會上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2016年印發的《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 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培育扶持。 同樣是2016年, 中國持健身卡用戶數量達到了1500萬人次。

而據《2016~2017年中國健身行業白皮書》顯示, 近年來中國健身人口以平均增長率10%的速度遞增, 健身常態化也成了一種趨勢。 據統計,

目前中國已有37627所健身房, 在數量上超過了美國。

“不辦一張健身卡, 感覺自己就脫離了時代。 ”記者發現, 健身不但日益成為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甚至一些中老年人也逐漸成了健身房的常客。

“過去覺得中午繞著公司走兩圈就算運動了, 現在看到朋友圈裡大家都在曬馬甲線, 覺得自己不舉鐵不行了。 ”一位元女性受訪者對記者表示。 相對於女性減肥的“剛需”, 青年男性的“增肌練塊兒”、中年男性“去掉油膩的大肚腩”、中老年女性中大受歡迎的操課、瑜伽, 也成了健身房備受歡迎的理由。

“隨著經濟收入的增長, 人們對於日常消費的需求從吃喝玩樂轉為健康和運動, 這是與國際趨勢一致的。 ”對於這些年來健身行業的快速發展, 私人健身工作室經營者沈乾瑞告訴記者說, 自從10多年前他接觸健康行業以來, 整個行業以健身房為中心的產業化發展已經迅速接近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水準。

“比如微信公眾號上的健身內容, 最後可能連結到付費視頻或是營養補劑;健身之後對於少油少鹽的飲食需求又滋生了輕飲食的概念和相關的餐飲發展;明星們展示的柔韌性和運動能力,

又催生了公眾對於各種操課老師和健身教練的需求。 這些因素都會讓越來越多的客戶走進健身房消費。 ”沈乾瑞總結說。

私教變身成“售課者”

健身很熱, 但健身行業的問題也不少。 記者採訪發現, 健身房的盈利主要來自于會員卡和私教課。 作為“賣課主力”, 私教的業績直接決定著他們的收入, 不少私教因此變身成“售課者”。

“當初忽悠我辦了3年的卡, 沒去幾個月, 不是不能洗澡就是器械壞了, 公共的操課房經常被私教們占上, 不讓普通會員進去, 提意見還跟我們吵架。 ”北京市民張女士對記者說, “不買私教課, 感覺自己成了健身房裡不受歡迎的人。

”而當張女士提出退卡時, 店家又百般推脫, 這讓張女士頗為無奈。

一方面是私教變身成“售課者”, 不斷讓消費者多花錢, 但另一方面卻是一些消費者花了錢, 卻沒時間去鍛煉。

“由於花的錢不是很多, 所以不去也不覺得心疼。 ”這成了國內健身者的共識。“很多客戶感覺自己辦了健身卡,就跟上了潮流,或者說有了所謂的健康保障。他們覺得去不去是時間問題,時間一久,就等於為健身房做了經濟支援。”一位業內人士稱,健身房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大部分被“運動就是進健身房揮汗如雨”觀念所裹挾的消費者,由於沒有明確的動力和健康理念指導,這些人往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年到頭也去不了幾次健身房。

除此之外,私人教練的從業門檻相當低。在有些培訓機構,只要交錢就能拿到私教資格證書。據媒體報導,一些培訓機構的“速成班”,往往5到7天的培訓就能“產出”拿到相關資格證書的私人教練;更有甚者,還打出了“包過”的招攬廣告。

國家體育總局發佈的《健身教練職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在健身房中從事健身教練的人群中,只有42%是來自體育專業畢業生,大部分的人只是經過1到3個月的培訓取得相關職業證書。

提高健身意識或倒逼行業規範

“走進健身房就是在消費,所以消費者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消費方式。其次,在消費過程中一旦出現糾紛,消費者也可以妥善維權。”對於健身房及整個行業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北京漢鼎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岩這樣說。

由於近年來健身行業的快速發展,經營者片面追求商業利益的行為屢見不鮮。健身房跑路、健身教練素質不高且更換頻繁、會員在負重時因操作不慎而危及人身安全,這些問題,其實都能依靠消費者在辦理會員卡時簽署合同而解決。

“想要避免被不正規的健身房或健身教練忽悠,首先就要具備問題意識,防患於未然,提前約定好條款,必要時就可以出示證據走法律程式。而如果大部分消費者養成良好消費習慣後用腳投票,整個行業就會自動向正規化的方向邁進了。”王岩對記者說,由於健身房的會員費或私教課費動輒上萬元,因此更要具備合理的消費觀。消費者要根據需求理性消費,不要被商家的口頭約定所迷惑。

“健身是好事,但要根據自己的業餘時間、通勤距離、興趣愛好及身體素質來制訂適合的健身計畫,而不要被一時流行的消費觀所綁架。”王岩建議說。

健身行業市場遠未飽和,未來客戶經營將是最大考驗

圖片、內容均來源於網路,侵刪

”這成了國內健身者的共識。“很多客戶感覺自己辦了健身卡,就跟上了潮流,或者說有了所謂的健康保障。他們覺得去不去是時間問題,時間一久,就等於為健身房做了經濟支援。”一位業內人士稱,健身房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大部分被“運動就是進健身房揮汗如雨”觀念所裹挾的消費者,由於沒有明確的動力和健康理念指導,這些人往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年到頭也去不了幾次健身房。

除此之外,私人教練的從業門檻相當低。在有些培訓機構,只要交錢就能拿到私教資格證書。據媒體報導,一些培訓機構的“速成班”,往往5到7天的培訓就能“產出”拿到相關資格證書的私人教練;更有甚者,還打出了“包過”的招攬廣告。

國家體育總局發佈的《健身教練職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在健身房中從事健身教練的人群中,只有42%是來自體育專業畢業生,大部分的人只是經過1到3個月的培訓取得相關職業證書。

提高健身意識或倒逼行業規範

“走進健身房就是在消費,所以消費者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消費方式。其次,在消費過程中一旦出現糾紛,消費者也可以妥善維權。”對於健身房及整個行業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北京漢鼎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岩這樣說。

由於近年來健身行業的快速發展,經營者片面追求商業利益的行為屢見不鮮。健身房跑路、健身教練素質不高且更換頻繁、會員在負重時因操作不慎而危及人身安全,這些問題,其實都能依靠消費者在辦理會員卡時簽署合同而解決。

“想要避免被不正規的健身房或健身教練忽悠,首先就要具備問題意識,防患於未然,提前約定好條款,必要時就可以出示證據走法律程式。而如果大部分消費者養成良好消費習慣後用腳投票,整個行業就會自動向正規化的方向邁進了。”王岩對記者說,由於健身房的會員費或私教課費動輒上萬元,因此更要具備合理的消費觀。消費者要根據需求理性消費,不要被商家的口頭約定所迷惑。

“健身是好事,但要根據自己的業餘時間、通勤距離、興趣愛好及身體素質來制訂適合的健身計畫,而不要被一時流行的消費觀所綁架。”王岩建議說。

健身行業市場遠未飽和,未來客戶經營將是最大考驗

圖片、內容均來源於網路,侵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