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四川: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為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提供支撐

會議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2月2日訊2月2日, 四川省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在成都召開。 據瞭解, 本次會議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農村工作會、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農業強省十大行動動員部署會精神, 動員全省各界依靠創新驅動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精准扶貧和鄉村振興, 部署科技創新引領行動, 進一步深化農業科技協同創新、成果轉化和科技扶貧專項, 加快推動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會上獲悉, “十二五”以來, 四川農業科技取得了五大成就。 農畜新品種選育實現新突破。 育成農畜新品種630個、獲品種權170項, 育成品種數量和品質持續居全國各省前列, 育種創新水準總體處於國內第一方陣,

水稻、玉米、小麥和生豬、肉雞等部分研究領域實現了從“並跑”向“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打破了國外畜禽品種一統天下的格局, 終結了“蜀中無好米”的時代;

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我省擁有涉農科研院所、高等學校30餘家, 建成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農業科技創新平臺100余個, 湧現出一批以兩院院士、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為代表的農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團隊;

支撐現代農業發展取得新成效。 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 推動1000余個(項)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模式在田間地頭、企業車間示範應用, 主要農作物、畜禽、林木良種覆蓋率分別達96%、90%、60%,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8%,

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會議現場

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蓬勃發展。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小組研究出臺43項農村農業改革舉措, 在21家科研院所、62個縣(市、區)開展農業科技體制改革試點, 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活力動力, 充分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紮根基層、服務一線的工作熱情;

科技精准扶貧探索了新模式。 科技扶貧是全省22個專項扶貧計畫之一, 探索出“產業推動、企業帶動、校(院)地聯動、線上互動、創業拉動”科技扶貧“五動”模式, 組織實施科技扶貧專案700余項, 建成“四川科技扶貧線上”資訊平臺, 直接帶動2萬名貧困人口脫貧, 輻射帶動專案區20萬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

在取得成就的同時, 四川應深刻認識農業農村發展新形勢,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統攬全省農業科技創新。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 要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為實現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強化系統部署, 明確工作思路。 全省農業科技創新堅持新發展理念, 圍繞農業強省建設,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 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為主線, 以助推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為著力點, 以科技創新引領行動為載體, 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提高農業科技創新供給品質, 強化科技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推動縣域創新驅動發展, 夯實“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現代農業科技支撐。

緊扣農業實際, 聚焦主攻方向。 加快優質專用品種培育引進;強化優勢特色產業技術創新;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加強科技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創新體制機制, 激發活力動力。 深化科技計畫管理改革;激發鄉村創新創業活力;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強體系建設, 增強發展後勁。優化創新體系佈局;搭建高水準創新平臺;壯大技術創新主體。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增強發展後勁。優化創新體系佈局;搭建高水準創新平臺;壯大技術創新主體。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