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戰”黃姑魚

黃姑魚屬鱸形目, 石首魚科,, 黃姑魚屬, 外形類似小黃魚, 肉質細膩, 可媲美黃魚。 根據產地不同, 它們還有黃姑子、黃銅魚、黃婆雞等別稱。

黃姑魚的英文名CROAKER是咕咕叫的意思, 顧名思義, 這種魚的魚鰾具有發聲能力。 在每年六七月份的生殖旺盛期, 它們會成群結隊靠岸覓食, 尤其是在夜間。

黃姑隨氣候、溫度的變化做季節性洄游, 冬季在黃海中部過冬, 春季游向鴨綠江口、黃河口、萊州灣、海州灣一帶, 5~8月在鴨綠江口、黃河口、遼東灣、連雲港、舟山群島一帶洄游產卵, 這是它攝食最猛的時期;隨著秋季水溫的下降, 魚群會由渤海轉移至黃海中部過冬。

黃姑屬雜食性魚種, 主要攝食底棲動物, 甲殼類、小蝦為其最愛, 各類小魚為其次要食物。 施釣時, 管食、沙食效果最好, 其他各類小魚、小蝦亦可釣獲。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既然黃姑在每年的5月至8月靠岸產卵, 6月至7月是旺盛期,

那麼位居其洄游產卵必經之地的山東沿海自然是絕佳的釣點了。 黃姑每年最早大約出現在7月初, 它們從渤海灣南下, 先在嶗山灣北面的女島、田橫島一帶出沒, 九十月份才會洄游到嶗山一帶, 中秋前後達到高峰, 每年這時, 嶗山一帶的漁船一到傍晚便整裝待發, 一晚的魚獲量多則幾千斤, 少則幾百斤。 想要去船釣的釣客, 只能望著空空的碼頭興歎了。 此刻, 我的釣友劉牙醫等釣姑高手也從女島、田橫島一帶的材島、“牙縫”等磯釣釣點轉移到嶗山的返嶺、“滾鍋”一帶(“牙縫”“滾鍋”是我們自己起的名, 前者應前往釣點必須跨過一條如“牙縫”一樣狹窄的通道而得名, 後者因釣點位於一片如鍋邊一樣斜滑的山坡而得名)。

黃姑既然是洄游魚種, 通常會隨著海潮覓食, 所以磯釣黃姑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投擲能力才能將釣組投到近百米遠的潮流中。 時間以晨昏為佳, 漲滿半潮以後或落到半潮為最佳。

材島實釣

去年7月初的一個週末, 我跟釣友小宋經不住劉博士每天的魚獲誘惑, 終於決定要去試試。 我們之所以一直裹足不前, 是因為釣點位於即墨鼇山衛某海洋研究所的基地碼頭內, 我們必須摸黑趁保安上班前“潛伏”進去, 然後躲在防波堤最深入海中處的丁字石上, 運氣不好的話, 9點鐘保安上班巡邏會把我們驅趕出去, 所以我一直提不起興趣。 不過, 為了滿足小宋的好奇心, 我犧牲了睡眠, 半夜2點起床, 小宋3點準時來接我, 4點天還不亮我們就摸進了碼頭。

天剛露白, 我們的釣組也拋了出去。 釣黃姑採取沉底單鉤釣法, 釣組基本上與釣海鮒用的類似:主線用7~8號尼龍線, 子線用3~4號尼龍線, 長度在1.5~2米左右, 配2~3兩重的鉛墜, 綁18~20號鉤。 黃姑雖然咬鉤兇猛, 但不像海鮒咬鉤後那樣上躥下跳, 所以子線不用太粗。 我也不主張使用大力馬線, 尤其在容易掛鉤的礁岩地區, 用編織線掛底後果很嚴重。

沒多久, 我的竿頭一陣抖動, 未防滑倒, 我先站穩腳步, 然後才起竿刺魚。 很快, 我就看見它了, 是一條足有1米多長的鰻魚!因為此碼頭深入海中至少200米, 所以釣點附近水深達到十多米, 加上釣點位於數個海流的交匯處, 海中的丁字石上面又滿布海藻和貝類, 大魚喜歡靠近也就不足為怪了。

大鰻鱺(青島釣友習慣稱鰻魚為鰻鱺)才上岸, 我的另外一支竿也開始抖動起來, 雖然沒有剛才那麼劇烈, 但感覺應該也是個不小的傢伙。 沒費多大勁, 一條斤級的黃姑上岸了。 我讓小宋來我附近釣, 他才過來幾分鐘, 一支魚竿就傳來魚訊。 黃姑咬鉤不像鯛類那麼兇猛, 只是不斷地抖動, 在較開闊的海域, 多半會回線, 因此繃直的主線會“垂頭喪氣”, 此時你可不能跟線一樣, 你得抬頭挺胸收線起魚!就這樣, 小宋也上了一條一斤半的黃姑。 就在我們興致勃勃接連上魚的時候, 保安大人突然出現。 掃興之餘, 我們也被“掃地出門”了。 清點戰果, 四個半小時的時間, 我釣了一條鰻魚, 四條斤級的黃姑;小宋釣獲四條斤級黃姑, 一條兩斤的黃姑,也算滿載而歸了。

整個7月,我們這些“姑迷”不斷前來尋覓“姑蹤”,終於激怒了保安隊長,原本半夜敞開的大門給鎖上了。從此,我們只能在附近的材島、草垛或基地碼頭圍牆外釣黃姑了。

巉山女島港大戰黃姑群

位於即墨田橫鎮的女島港已被國家海關總署列入國家“十二五”口岸開放規化,即將升級為國家一級口岸,這對即墨的老百姓可是件好事,但對廣大“姑迷”來說卻恰恰相反。每年七八月份的女島港碼頭,一到晚上漁船肯定空空如也。數十艘滿載釣姑客的漁船全都密密麻麻地圍繞近幾年才搬遷過來的青島造船廠外。去年7月,小宋在基地碼頭嘗到釣姑的甜頭後,面對大門深鎖的基地碼頭,竟然在夜深人靜時夢到咕咕叫的黃姑溫柔地貼著他的耳朵說:“來女島船上見!”那個週末,小宋自然迫不及待地上了釣姑船,花了比平時貴了一倍的船費,不幸的是,那天風大浪急,黃姑全部消失了,只釣到幾條鰻魚。暈得半死不活的小宋打電話給我,我除了安慰,當然還有點幸災樂禍——釣友不就是拿來“嘲笑”的嘛!

對於我與劉醫生這種雷打不動,絕不上船的頑固分子,“花錢受罪”這種事是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但是,“姑心耿耿”的小宋後來又上了幾次船,釣得次數多了,總有碰到魚兒大咬的時候。看到他發來的滿坑滿谷的斤級黃姑的照片,我們多少也有點羡慕嫉妒恨。

當然,在小宋奮發船釣的時候,劉醫生等“姑迷”是不可能袖手旁觀的。附近的巉山就是最好的磯釣點,從巉山可以遠眺女島港;前面提到的“牙縫”就位於此。整個七八月,這些“姑迷”三班倒一樣日夜輪流前來膜拜他們心中的女神——黃姑,聽說劉醫生冰箱裡的黃姑已經夠吃到明年了,而我依然與姑絕緣,因為我住的四方與女島可是隔了十萬八千里。今年第一次接觸黃姑,是在我搬到仰口後的第一周,這裡距離女島只有20分鐘車程。那天是9月7號,白露時節,釣友小范已經成了我的鄰居。根據潮水錶得知,當天滿潮是傍晚6點,我們決定下午2點到達釣點,釣一個漲潮八分的黃金時刻,等到開始落潮也就是日落西山時收竿返回。實際上,根據黃姑的習性,夜間才是它們喜歡靠岸覓食的時刻,但對於我們這些不再年輕力壯的人來說,還是安全至上,趁著黑夜來臨前離開較為妥當。

我們不到2點就到達釣點,此時剛開始漲潮不久,可以很輕鬆地跳過“牙縫”,我們必須在漲到八分潮前跳回,否則就有下去洗海澡的後果。“牙縫”前有一塊面積不大的礁岩,只夠容納兩個人、五六支魚竿。架好了魚竿,小範點了根煙,還沒抽兩口,他就一個箭步向前,丟煙揚竿一氣呵成,看竿頭彎曲的程度,應該不是個小魚。果然,一條1斤多重的黃姑上岸了。背鰭閃爍著金光的黃姑與金色的陽光交相輝映,只有釣魚人才能享受這種美景。沒多久,我的魚竿也有了動靜,看魚兒咬鉤的動作,魚應該不大。果然,上岸的是條還未上戶口的嬰兒黃姑,放它回歸大海已經是我們的習慣。我們陸續釣上五條半斤級的黃姑,這種重量是保留它們的底線。趁著天黑前,我們踏上了歸途。小範感歎:“黃姑的魚情也是每況愈下了,是否得效法北京車子的單雙號限行,給漁船也弄個單雙號啊!”

“滾鍋”黃沙滾滾釣姑樂

“滾鍋”位於仰口碼頭旁邊,離我的住處只有三站公車的距離。9月25號,青島下了一場大雨,海上掀起2米高的大浪,漁民們愁眉苦臉只能在家休息,小范等“姑迷”們卻是眉開眼笑,各個在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第二天風暴一過,小範便迫不及待地出現在“滾鍋”。“滾鍋”的特點是,每當發海(青島人稱風暴激起大浪的景觀為“發海”),海水就變得黃沙滾滾,其他釣點肯定釣不到魚時,“滾鍋”卻迎來“渾水摸魚”的最佳時機。果然,還不到傍晚,他就帶回來6條半斤級的寨花,三條斤級的黃姑,聽說還跑了好幾條。當晚,他叫我來他家吃了一頓海鮮大餐,吃人嘴短——我也因此原諒了他“不告而釣”的偷釣行為。

第二天,趁著海水尚渾,我們在潮水落到三四分時到達“滾鍋”。“滾鍋”的另一個特點是,釣落不釣漲,而且是中大潮有激流時最佳。剛一拋竿,釣組已經被潮流拖了好幾米,小范的第二支竿還沒準備好,第一支竿已經有信號了,出水的是條半斤左右的寨花。我在投出第三支竿時,第一支魚竿也有了動靜。小範說,在風力達到五六級的情況下,竿頭抖動得如此劇烈,應該是條大魚,但是沒想到出水的竟是條三四兩重的小黃姑。雖然當天北風呼呼地吹,但魚兒的胃口卻絲毫沒受影響,只是不知為什麼,光臨小範魚餌的都是寨花。我們準時在潮水落到最低潮完全沒有激流時收竿,小範釣獲九條清一色的寨花,我釣獲五條黃姑,其中兩條小的放歸了大海,帶回家三條半斤級的黃姑,三條半斤級的寨花。

第三天,原以為能趁著海水變清澈前再釣幾條黃姑,沒想到到達釣點發現海水已經變藍。結果,四個小時的戰果慘不忍睹,小範釣了三條寨花,我當了“准空軍”——他堅稱八條腿的不算魚。

中秋後記

今年中秋節剛好在“十一”八天長假中間,在好幾億人出外旅遊,堵在高速路上欣賞車景,擠在景區觀賞人頭時,我們這些釣姑迷正聚在寧靜的“滾鍋”邊,享受釣魚的樂趣。若不是當中有一天下大雨,我應該是八天全勤。

中秋當天,老天也是成人之美,賞給我和小範幾條大魚——小範釣獲一條2斤半重的寨花,我釣了兩條半斤級的大鰻魚,美中不足的是,依然不見“姑影”。當天中午,小範又為我做了一頓魚宴,加上幾杯黃酒下肚,我們過了一個愉快的中秋節。

第二天,小宋聞風而來,釣況依舊不錯,他釣獲六條鱸魚,我釣獲海鱸、鰻魚各三條,其中一條重達9兩,聽說是最近的紀錄了。最難得的是,我還釣獲兩條小黃姑。當天在小宋家,我們又是一頓海鮮大餐。之後的幾天,隨著天氣轉好,海水變清,釣況就乏善可陳了。

最後,在我極力提倡的“光場運動”的影響下,大夥都將垃圾帶回了。小範的一個舉動也值得我們效法——他堅持使用22號大鉤,因為大鉤只有大魚才能吞下,其他小魚是不會被釣上來的。難怪,使用16號鉤的我和小宋總能釣獲一些還沒上戶口的嬰兒魚,而小範總是能釣到大魚,小魚從不光顧他的魚餌。我想,我們也該一起提倡他的“釣大舍小”吧!

一條兩斤的黃姑,也算滿載而歸了。

整個7月,我們這些“姑迷”不斷前來尋覓“姑蹤”,終於激怒了保安隊長,原本半夜敞開的大門給鎖上了。從此,我們只能在附近的材島、草垛或基地碼頭圍牆外釣黃姑了。

巉山女島港大戰黃姑群

位於即墨田橫鎮的女島港已被國家海關總署列入國家“十二五”口岸開放規化,即將升級為國家一級口岸,這對即墨的老百姓可是件好事,但對廣大“姑迷”來說卻恰恰相反。每年七八月份的女島港碼頭,一到晚上漁船肯定空空如也。數十艘滿載釣姑客的漁船全都密密麻麻地圍繞近幾年才搬遷過來的青島造船廠外。去年7月,小宋在基地碼頭嘗到釣姑的甜頭後,面對大門深鎖的基地碼頭,竟然在夜深人靜時夢到咕咕叫的黃姑溫柔地貼著他的耳朵說:“來女島船上見!”那個週末,小宋自然迫不及待地上了釣姑船,花了比平時貴了一倍的船費,不幸的是,那天風大浪急,黃姑全部消失了,只釣到幾條鰻魚。暈得半死不活的小宋打電話給我,我除了安慰,當然還有點幸災樂禍——釣友不就是拿來“嘲笑”的嘛!

對於我與劉醫生這種雷打不動,絕不上船的頑固分子,“花錢受罪”這種事是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但是,“姑心耿耿”的小宋後來又上了幾次船,釣得次數多了,總有碰到魚兒大咬的時候。看到他發來的滿坑滿谷的斤級黃姑的照片,我們多少也有點羡慕嫉妒恨。

當然,在小宋奮發船釣的時候,劉醫生等“姑迷”是不可能袖手旁觀的。附近的巉山就是最好的磯釣點,從巉山可以遠眺女島港;前面提到的“牙縫”就位於此。整個七八月,這些“姑迷”三班倒一樣日夜輪流前來膜拜他們心中的女神——黃姑,聽說劉醫生冰箱裡的黃姑已經夠吃到明年了,而我依然與姑絕緣,因為我住的四方與女島可是隔了十萬八千里。今年第一次接觸黃姑,是在我搬到仰口後的第一周,這裡距離女島只有20分鐘車程。那天是9月7號,白露時節,釣友小范已經成了我的鄰居。根據潮水錶得知,當天滿潮是傍晚6點,我們決定下午2點到達釣點,釣一個漲潮八分的黃金時刻,等到開始落潮也就是日落西山時收竿返回。實際上,根據黃姑的習性,夜間才是它們喜歡靠岸覓食的時刻,但對於我們這些不再年輕力壯的人來說,還是安全至上,趁著黑夜來臨前離開較為妥當。

我們不到2點就到達釣點,此時剛開始漲潮不久,可以很輕鬆地跳過“牙縫”,我們必須在漲到八分潮前跳回,否則就有下去洗海澡的後果。“牙縫”前有一塊面積不大的礁岩,只夠容納兩個人、五六支魚竿。架好了魚竿,小範點了根煙,還沒抽兩口,他就一個箭步向前,丟煙揚竿一氣呵成,看竿頭彎曲的程度,應該不是個小魚。果然,一條1斤多重的黃姑上岸了。背鰭閃爍著金光的黃姑與金色的陽光交相輝映,只有釣魚人才能享受這種美景。沒多久,我的魚竿也有了動靜,看魚兒咬鉤的動作,魚應該不大。果然,上岸的是條還未上戶口的嬰兒黃姑,放它回歸大海已經是我們的習慣。我們陸續釣上五條半斤級的黃姑,這種重量是保留它們的底線。趁著天黑前,我們踏上了歸途。小範感歎:“黃姑的魚情也是每況愈下了,是否得效法北京車子的單雙號限行,給漁船也弄個單雙號啊!”

“滾鍋”黃沙滾滾釣姑樂

“滾鍋”位於仰口碼頭旁邊,離我的住處只有三站公車的距離。9月25號,青島下了一場大雨,海上掀起2米高的大浪,漁民們愁眉苦臉只能在家休息,小范等“姑迷”們卻是眉開眼笑,各個在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第二天風暴一過,小範便迫不及待地出現在“滾鍋”。“滾鍋”的特點是,每當發海(青島人稱風暴激起大浪的景觀為“發海”),海水就變得黃沙滾滾,其他釣點肯定釣不到魚時,“滾鍋”卻迎來“渾水摸魚”的最佳時機。果然,還不到傍晚,他就帶回來6條半斤級的寨花,三條斤級的黃姑,聽說還跑了好幾條。當晚,他叫我來他家吃了一頓海鮮大餐,吃人嘴短——我也因此原諒了他“不告而釣”的偷釣行為。

第二天,趁著海水尚渾,我們在潮水落到三四分時到達“滾鍋”。“滾鍋”的另一個特點是,釣落不釣漲,而且是中大潮有激流時最佳。剛一拋竿,釣組已經被潮流拖了好幾米,小范的第二支竿還沒準備好,第一支竿已經有信號了,出水的是條半斤左右的寨花。我在投出第三支竿時,第一支魚竿也有了動靜。小範說,在風力達到五六級的情況下,竿頭抖動得如此劇烈,應該是條大魚,但是沒想到出水的竟是條三四兩重的小黃姑。雖然當天北風呼呼地吹,但魚兒的胃口卻絲毫沒受影響,只是不知為什麼,光臨小範魚餌的都是寨花。我們準時在潮水落到最低潮完全沒有激流時收竿,小範釣獲九條清一色的寨花,我釣獲五條黃姑,其中兩條小的放歸了大海,帶回家三條半斤級的黃姑,三條半斤級的寨花。

第三天,原以為能趁著海水變清澈前再釣幾條黃姑,沒想到到達釣點發現海水已經變藍。結果,四個小時的戰果慘不忍睹,小範釣了三條寨花,我當了“准空軍”——他堅稱八條腿的不算魚。

中秋後記

今年中秋節剛好在“十一”八天長假中間,在好幾億人出外旅遊,堵在高速路上欣賞車景,擠在景區觀賞人頭時,我們這些釣姑迷正聚在寧靜的“滾鍋”邊,享受釣魚的樂趣。若不是當中有一天下大雨,我應該是八天全勤。

中秋當天,老天也是成人之美,賞給我和小範幾條大魚——小範釣獲一條2斤半重的寨花,我釣了兩條半斤級的大鰻魚,美中不足的是,依然不見“姑影”。當天中午,小範又為我做了一頓魚宴,加上幾杯黃酒下肚,我們過了一個愉快的中秋節。

第二天,小宋聞風而來,釣況依舊不錯,他釣獲六條鱸魚,我釣獲海鱸、鰻魚各三條,其中一條重達9兩,聽說是最近的紀錄了。最難得的是,我還釣獲兩條小黃姑。當天在小宋家,我們又是一頓海鮮大餐。之後的幾天,隨著天氣轉好,海水變清,釣況就乏善可陳了。

最後,在我極力提倡的“光場運動”的影響下,大夥都將垃圾帶回了。小範的一個舉動也值得我們效法——他堅持使用22號大鉤,因為大鉤只有大魚才能吞下,其他小魚是不會被釣上來的。難怪,使用16號鉤的我和小宋總能釣獲一些還沒上戶口的嬰兒魚,而小範總是能釣到大魚,小魚從不光顧他的魚餌。我想,我們也該一起提倡他的“釣大舍小”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