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這位華裔師傅做的西服曾風靡華爾街 今卻歎後繼無人

林江(資料圖:美國中文網微信公眾號)

中國僑網2月2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微信公眾號報導, 林江師傅80年代從中國香港來美國, 靠一雙巧手開設量身定做的西服店,

深得美國人青睞。 一針一線, 都是老師傅對傳統的堅持。 但是, 新生代只愛美觀設計, 卻忽略裁剪細節, 上世紀享譽國際的西服業, 如今變成無人問津的手藝, 65歲的林師傅也感歎, 找不到合適的接班人。

訪問當天, 林江師傅身穿他最愛的格子襯衫, 披著黑色西裝背心, 戴一頂格子鴨舌帽。 我以為這是他特意為訪問穿的, 誰知他說“天天都是這樣穿”, 並且衣櫃裡都是西裝和襯衫。

林江(資料圖:美國中文網微信公眾號)

香港西服業於50至90年代盛極一時, 許多上海裁縫師到了香港, 落戶後便開設西服工廠, 招收學徒工作。 初中畢業的林江便是學徒之一, 17歲入行學做西服。 一般來說, 西服業採取師徒制, 徒弟憑口碑選擇了師傅後, 便搬到工廠或師傅家同住, 一學便是三年。 除了學裁衣, 更要照顧師傅的起居飲食。 “幸好有師母做飯, 不然我們要學燒菜!”林江稱, 當時他月薪為20元。

從名門望族到顯赫高官, 西服師傅針下盡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 世界八大船王之一的包玉剛、恒生銀行的創辦人何善衡、賭王何鴻燊,

都曾是他店裡的座上客。 林江想一睹真人, 只能上門送西服, 賺得50元小費。 那時候香港的一碗牛雜粉才賣5毛錢, “那時候的50元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了!”

西服師傅靠名氣做生意, 林江受邀來美國做工。 兩年後, 他的太太愛上了美國生活, 林江便決定留下來置家。 與普通移民一樣, 林江從餐館做起, 花了兩年時間學習炒菜以及店面工作。 30來歲的他血氣方剛, “難道我一生要在這裡剝蝦殼?”他亞特蘭大的一位朋友把改衣店讓出來, 林江便接手了, 重新提起針線做回老本行, 但該店並沒有量身定做西服的服務。

林江在紐約華爾街的第一店。 (資料圖:美國中文網微信公眾號)

在亞特蘭大工作了十餘年後, 林江離開安定的生活來到紐約, 為的是開一所可以為顧客量身定做的西服店。 “紐約的裁衣店數量相當多, 但可以量身定做的卻少之又少。 ”林江的店開在華爾街, 吸引了不少白領。 長此以往, 他積累了很多客人, 但其中華人並不多。

“站在華人的角度, 我們都捨不得花錢去裁衣。 ”一件西裝造價1500美元, 在行內已算便宜, “裁衣費用動輒就過百美元, 比買一件還要昂貴, 所以華裔客人可能連百分之一也不到。 ”

(資料圖:美國中文網微信公眾號)

六年前颶風珊迪來襲, 位於下城區的店鋪統統被淹沒, 西服店再次面臨搬遷。林江的裁衣店便離開白領區,落戶充滿高尚住宅的上東城,但面積卻從1000尺縮小到200尺。靠熟客維持的西服業,留得住舊顧客,卻無法招引新客。“現在做西服的師傅,年齡大的大,退休的退休。年輕人又不肯以師徒制方式拜師,既耗時又無錢,面臨後繼無人。”林江沒有兒女,現在在店裡工作的女工裁縫師,並沒有經過嚴格的拜師學藝過程。

(資料圖:美國中文網微信公眾號)

縱使頭髮花白,林江仍沒有退休的念頭。“很多行業有年齡限制,但做西服不是,很多師傅做到80歲也不退休。人老了未必做得快,但有穩定收入,可以維生,沒有體力不支的問題。”他深信這一行在美國不會式微,“若你有裁縫技術,一定可以以此維生。問題是年輕人是否願意花時間去學。”(黃靖凝)

西服店再次面臨搬遷。林江的裁衣店便離開白領區,落戶充滿高尚住宅的上東城,但面積卻從1000尺縮小到200尺。靠熟客維持的西服業,留得住舊顧客,卻無法招引新客。“現在做西服的師傅,年齡大的大,退休的退休。年輕人又不肯以師徒制方式拜師,既耗時又無錢,面臨後繼無人。”林江沒有兒女,現在在店裡工作的女工裁縫師,並沒有經過嚴格的拜師學藝過程。

(資料圖:美國中文網微信公眾號)

縱使頭髮花白,林江仍沒有退休的念頭。“很多行業有年齡限制,但做西服不是,很多師傅做到80歲也不退休。人老了未必做得快,但有穩定收入,可以維生,沒有體力不支的問題。”他深信這一行在美國不會式微,“若你有裁縫技術,一定可以以此維生。問題是年輕人是否願意花時間去學。”(黃靖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