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腸鏡檢查有息肉!一定會得結腸癌嗎?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 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 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結腸息肉是個什麼樣的病呢?

凡從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 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息肉。 換句話說, 息肉就是結腸黏膜的異常突起。

息肉其實是形態上的描述, 其中包括了多種完全不同的病理類型, 也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

比如:炎症病變恢復後形成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而腺瘤屬於良性腫瘤;腺癌則是平時說的結腸癌, 等等。 所有這些都可以在內鏡下以息肉的形式存在。

發現結腸息肉一定要取病理嗎?

瞭解息肉的病理類型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不同病理類型的息肉所造成的後果不一樣。 有的息肉生長緩慢, 不會給患者帶來不適感覺, 也不會癌變, 可以隨訪觀察, 不一定需要積極處理, 而有的息肉有癌變風險, 應予以切除。 比如, 我們最擔心的結腸癌絕大部分都是由其中的一種類型——腺瘤癌變過來的。

當然, 早期結腸癌也會以息肉的形式存在, 這也是需要病理來明確的。

因此, 對於不同病理類型的息肉, 治療隨訪策略不完全相同。

臨床醫生單憑內鏡下的表現並不能判斷病理類型, 需要採集組織標本經過特殊處理後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和結構。

這也就是醫生常說的活檢送病理。

因此, 發現結腸息肉後需要送病理檢查, 明確息肉的病理類型是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和隨訪計畫的重要依據。

長了結腸息肉是不是一定就會得結腸癌呢?

前面說過了, 結腸息肉可以有許多的類型, 不是所有的類型都會轉變成結腸癌。 比如, 化生性息肉的癌變率就極低。

我們更為關注的是腺瘤,

這是一種結腸常見的良性腫瘤, 發病率還是比較高的。 絕大部分散發性結腸癌是由腺瘤癌變來的。 因此, 在發現腺瘤性息肉後, 建議最好切除, 以免遺留隱患。

但是, 得了結腸腺瘤也不用緊張, 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腺瘤都會癌變。 一般而言, 大息肉, 病理診斷絨毛狀腺瘤, 級別越高(也就是高級別腺瘤, 或者III級腺瘤)的癌變率會高一些。

如果病理證實已經是結腸癌了, 就更需要積極的治療了。

結腸息肉怎樣切除呢?

現在, 內鏡下切除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大部分良性息肉可以在內鏡下切除而無需手術治療。

具體息肉切除方法需要專科醫生根據息肉所在的部位、大小、形態, 是否懷疑惡變、患者的身體情況、意願等各方面綜合考慮, 具體判定。

最常用的辦法, 是在息肉根部注射少量腎上腺素鹽水, 把息肉托起來, 然後用圈套器把息肉齊根套住, 通電切除(就像上面圖中顯示的那樣)。 切掉息肉後根據創面的情況和出血、穿孔的風險決定是否需要金屬夾夾閉。 有的患者可能還需要在醫院住上幾天,

觀察是否出現併發症。

當然, 特別小的息肉直接用活檢鉗就可以夾掉。 而特別大的, 或者是特別扁平的息肉, 就需要特殊的內鏡切除方法了, 比如ESD, 通俗說就是在內鏡下用很小的電刀把息肉一點一點的片下來, 這樣切除創面大, 發生併發症比如出血、穿孔、感染的風險也高, 需要住院進行。 還有個別息肉需要手術切除。

什麼時候需要複查呢?

發現結腸息肉後的複查時機要綜合考慮息肉的病理類型、癌變的風險、切除情況等等,從3個月到2-3年都有可能,需要醫師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判斷。

因此,腸鏡檢查發現結腸息肉後一定要在病理結果出來以後及時找消化科醫生看看,結腸息肉切除了也不能掉以輕心,千萬不要置之不理,以免延誤病情。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什麼時候需要複查呢?

發現結腸息肉後的複查時機要綜合考慮息肉的病理類型、癌變的風險、切除情況等等,從3個月到2-3年都有可能,需要醫師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判斷。

因此,腸鏡檢查發現結腸息肉後一定要在病理結果出來以後及時找消化科醫生看看,結腸息肉切除了也不能掉以輕心,千萬不要置之不理,以免延誤病情。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