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瀏陽一農民在中南海向總理提建議,中央一號檔和他有什麼關係?

無數次憧憬過進京, 但瀏陽市達滸鎮金石村56歲的孔蒲中怎麼也沒想到, 第一次來北京, 竟是以基層農民代表的身份做客中南海, 就鄉村振興的議題, 面對面向總理提建議。

1月3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 聽取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界人士和基層群眾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 9位代表結合自身工作, 暢談各行各業展現出的蓬勃向上新氣象, 並提出建議。 達滸鎮孔蒲中家庭農場的農場主孔蒲中就是其中之一。

“總理說, 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 要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各地區各部門要針對他們的需求加大支援, 使我們在廣闊的農村舞臺上充分施展才華。 ”剛剛回到金石村的孔蒲中, 向記者描述做客中南海的情景時, 仍激動不已。

創新“稻田+生態養殖”模式

冬日的田間地頭, 看上去略顯冷清。 不過, 在金石村那80多畝被石棉網圍起來的稻田裡卻“暗藏玄機”, 甚至可說是妙趣橫生。 200多隻土雞在田間自由嬉戲、覓食;水深處, 草魚、鯉魚歡快遊動, 不時掀起陣陣漣漪;泥巴裡, 成千上萬的甲魚和泥鰍正在冬眠, 用手一挖便會現出“真身”。

“幾天沒見它們,

心裡還真有點牽掛。 ”日前, 孔蒲中回家不久, 便一頭“紮”進了稻田。 穿上雨褲、挽起衣袖、拿起竹竿, 舉手投足間透露著“老把式”的那份勤勞和樸實。

孔蒲中是金石村地道的農民。 “我小時候家裡生活十分艱苦, 為改善生活, 經常在河裡和田裡抓魚、泥鰍和甲魚。

”仔細檢查完田間的每一塊區域, 孔蒲中向記者聊起了自己的創業史。

野生甲魚營養高, 數量稀少, 能不能利用野生甲魚發展特色養殖?1994年, 孔蒲中便開始摸索野生甲魚養殖。 “甲魚生性好鬥, 沒有獨立的空間就會打架。 ”那一年, 他在自家魚塘放養了100多隻甲魚, 因相互撕咬, 損失嚴重。 1995年受洪水影響, 魚塘更是“顆粒無收”。

喜歡琢磨的孔蒲中並未因此氣餒。 為了不讓甲魚“打架”, 2006年他從“稻田+”的模式中找到了靈感, 在稻田裡投入100多隻甲魚做實驗, 意外發現甲魚一到稻田裡, 不僅沒“打架”, 而且長勢更好了。

有了成功的經驗, 之後的幾年, 孔蒲中以“稻鱉共生”為基礎, 大膽創新, 先後讓水稻、甲魚、淡水魚、泥鰍、黃鱔、青蛙、雞等在田間實現“互惠共生”,

探索出了“稻田+生態養殖”的種養模式。

“淡水魚吃稻花和枯葉, 增加田間通風;青蛙和雞吃害蟲, 甲魚吃福壽螺……”孔蒲中告訴記者, 通過“稻田+生態養殖”模式, 他的稻田不用施肥, 水稻秧苗移栽後不打農藥, 出產的東西自然品質更好。

探索“家庭農場”發展路子

除了創新“稻田+生態養殖”的種養模式,孔蒲中做客中南海的另一原因是探索了家庭農場的發展路子。

2013年,中央一號檔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這個充滿著浪漫美好氣息的詞語,迅速流行開來,家庭農場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湧現。但家庭農場盛行之後,生產模式單一、管理不到位等難題隨之而來,部分家庭農場因技術不過硬或管理不善,陷入尷尬境地。

孔蒲中家庭農場是2014年註冊成立的,他堅信自家的小農場,只要悉心經營,也能做出大文章。兒子張祥雙會開車、有技術,擔任理事,負責運輸,兼技術管理;女兒孔祥丹會管理,擔任監事,兼技術指導;兒媳婦張紫靈懂電腦、會算帳,擔任會計兼電商業務;妻子周媛珍精打細算,擔任出納。

“我掌握核心技術,擔任農場主。”孔蒲中告訴記者,家庭農場剛完成註冊,他們一家五口的分工就明確了,自此以後,農場大小事都是會議投票決定,大家各司其職,齊抓共管。

合理的分工、民主的決策,加上農產品的高品質,孔蒲中的家庭農場運轉自然順暢,產銷兩旺。“甲魚、土雞、草魚等都是客戶上門收購為主。”孔蒲中說,2017年銷售成品甲魚達到1000公斤,甲魚苗達到2.2萬隻,優質米1.6萬公斤。“全年利潤達55萬元。”孔蒲中自豪地說,在瀏陽1400多個家庭農場中,他的家庭農場在經營方面是佼佼者。

伴隨著“稻田+生態養殖”種養模式的日益成熟,家庭農場效益的突顯,孔蒲中也逐步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技專家,先後被邀請到長沙、株洲等多地開展“稻田+生態養殖”培訓,培訓人數超過1萬人。其中,省扶貧辦、湖南生物機電學院組織培訓班上,培訓的貧困學員就超過3000人。

除了創新“稻田+生態養殖”的種養模式,孔蒲中做客中南海的另一原因是探索了家庭農場的發展路子。

2013年,中央一號檔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這個充滿著浪漫美好氣息的詞語,迅速流行開來,家庭農場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湧現。但家庭農場盛行之後,生產模式單一、管理不到位等難題隨之而來,部分家庭農場因技術不過硬或管理不善,陷入尷尬境地。

孔蒲中家庭農場是2014年註冊成立的,他堅信自家的小農場,只要悉心經營,也能做出大文章。兒子張祥雙會開車、有技術,擔任理事,負責運輸,兼技術管理;女兒孔祥丹會管理,擔任監事,兼技術指導;兒媳婦張紫靈懂電腦、會算帳,擔任會計兼電商業務;妻子周媛珍精打細算,擔任出納。

“我掌握核心技術,擔任農場主。”孔蒲中告訴記者,家庭農場剛完成註冊,他們一家五口的分工就明確了,自此以後,農場大小事都是會議投票決定,大家各司其職,齊抓共管。

合理的分工、民主的決策,加上農產品的高品質,孔蒲中的家庭農場運轉自然順暢,產銷兩旺。“甲魚、土雞、草魚等都是客戶上門收購為主。”孔蒲中說,2017年銷售成品甲魚達到1000公斤,甲魚苗達到2.2萬隻,優質米1.6萬公斤。“全年利潤達55萬元。”孔蒲中自豪地說,在瀏陽1400多個家庭農場中,他的家庭農場在經營方面是佼佼者。

伴隨著“稻田+生態養殖”種養模式的日益成熟,家庭農場效益的突顯,孔蒲中也逐步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技專家,先後被邀請到長沙、株洲等多地開展“稻田+生態養殖”培訓,培訓人數超過1萬人。其中,省扶貧辦、湖南生物機電學院組織培訓班上,培訓的貧困學員就超過3000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