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德國校長對中國學生的評價

德國校長眼裡的中國學生

——積極、刻苦!

背景:每年都有許多中國留學生赴德國深造。 德中兩國之間的學術交流有著怎樣的意義?中國留學生的形象又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針對這些問題, “德國之聲”對德國高校校長聯合會主席倫琛教授(Professor Dr. Dieter Lenzen)進行了如下採訪。

Dieter Lenzen博士。 德國漢堡大學校長, 德國高校校長聯合會主席

德國之聲:倫琛教授, 您是德國漢堡大學校長, 同時也是德國高校校長聯合會主席, 之前曾經擔任柏林自由大學校長一職。 您能告訴我們, 如今德國和中國高校之間的合作有多緊密?

倫琛教授(Professor Dr. Dieter Lenzen):這種合作相當緊密。 德國在過去10年中對中國的興趣大幅增加。 不僅僅是因為中德兩國政府共同推出了一些專案, 比如說幾年前的一次大規模宣傳活動。 另外, 現任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曾經在柏林科工大求學。 所有的這些都相當有利。 中德高校合作的方式多種多樣。

可能是研究上的交流, 或者是共同推出的大學學科專案。 比如說在漢堡, 中歐法學院的聯合學術代表就集中在這裡。 這是中國和歐盟在北京設立的一個法學機構, 專門為中國培養法律人才。

德國之聲:除了這個專案以外, 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些最有意思的學術項目?

目前, 我們可以看到大量中國高校都設置了德國研究的學科。 比如說北京大學的德國文學和文化研究。 這是洪堡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聯合主辦的一個專案。 還有許多中德雙方相互承認, 聯合培養的學位、聯合博士學位的專案。 這其中的學科數量很多, 單獨提及某個學科好像不太合適。

德國之聲:作為漢堡大學的校長。 您對學校裡中國留學生的印象如何呢?

中國學生是繼歐洲國家學生之後的第二大留學生群體。 他們都是經過嚴格選拔, 學習非常上進, 非常遵守紀律的學生。 他們也願意為大學學習生活投入很多的時間。 所以在這點上, 我只有讚美之詞。 目前, 這裡已有許多中國科研人才, 比如在電腦系。 這對於中國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切入點, 讓他們能夠接觸到來自中國, 已經在德國擔任教授的中國人。

德國之聲:在過去的十年中, 中國學生的面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我覺得其實沒有變化。 我的印象是, 他們變得更好學, 更刻苦。 更願意通過接受高等教育來提高自己過上美好生活的機會。 因為對於上過大學的人來說, 找到好工作的機會就很多。

這種觀念可能更占主流。 除此以外, 我覺得中國學生的學習狀況一直是非常積極的。

德國之聲:那您覺得德中學術交流的現狀樂觀嗎?

這種交流的形式多種多樣。 對於中國學生來說, 他們總是要面對的問題是:我是去英語國家深造?還是去德國或法國這樣的歐洲國家?對於中國學生來說, 德國不收取學費當然很具吸引力。 許多知名的美國高校都收取相當可觀的學費, 雖然學生們有可能通過申請拿到獎學金。 但無論如何, 這一過程都相當複雜。 非常明顯的是, 中國學生對德國的自然科學以及工程類學科興趣濃厚。 而我們的願望是, 也能吸引大量的學生來德國學習文科以及社會學相關的科目。 歐洲在這方面的實力也是相當雄厚的。

德國之聲:當前的德中學術交流需要面對怎樣的挑戰呢?

其中的挑戰是, 從剛開始希望在各個領域都擴大交流的激情退去後, 交流向縱深的方向發展。 比如說從事共同的科研專案。 德國的科研界在這方面非常活躍, 參與了各種國際科研專案。 當然最困難的是讓人們相互認識。 比方說, 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和我們的夥伴高校--比如說復旦大學一起舉辦所謂的"對接研討會"。

也就是說, 我們至少會每年一次的在復旦大學舉辦"漢堡周"。 反過來也會在漢堡大學舉行"復旦周"。 屆時會有20到30名教授互訪對方的大學, 和那裡的同行們進行專業對話。 目的是尋找或研究共同的科研課題, 然後在開發科研專案的過程中展開合作。

德國之聲:如果您想爭取那些考慮是否應該去英美國家還是來德國留學的中國大學生們,您會怎樣展示德國學術界的優勢呢?

我會向中國學生展示德國在工程以及自然科學學科的優勢,當然也少不了德國學術界在文科以及社會科學方面的優良傳統。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是:德國和德國大學舒適的生活條件。但我也會告訴他們,幾乎像中學一樣的那種全方位輔導在德國大學是並不常見的。這裡的學生必須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學習,並自己承擔起責任。不能等著別人告訴他該幹什麼。這對於許多人來說都很不習慣。

但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他們就會適應,能夠自主的找到學習的方向。我們希望,那些能夠畢業的學生人數能有所增加,而不是只在大學學習一段時間。當然這其中的前提就是他們的德語必須過關,才能完成學業。如果你在德國尋找英語教學的學科,那選擇相對來說就非常有限。德語確實不太容易學,但比中文容易。所以說,掌握語言很重要。一旦掌握,你就會擁有許多很好的機會。

德國之聲:如果您想爭取那些考慮是否應該去英美國家還是來德國留學的中國大學生們,您會怎樣展示德國學術界的優勢呢?

我會向中國學生展示德國在工程以及自然科學學科的優勢,當然也少不了德國學術界在文科以及社會科學方面的優良傳統。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是:德國和德國大學舒適的生活條件。但我也會告訴他們,幾乎像中學一樣的那種全方位輔導在德國大學是並不常見的。這裡的學生必須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學習,並自己承擔起責任。不能等著別人告訴他該幹什麼。這對於許多人來說都很不習慣。

但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他們就會適應,能夠自主的找到學習的方向。我們希望,那些能夠畢業的學生人數能有所增加,而不是只在大學學習一段時間。當然這其中的前提就是他們的德語必須過關,才能完成學業。如果你在德國尋找英語教學的學科,那選擇相對來說就非常有限。德語確實不太容易學,但比中文容易。所以說,掌握語言很重要。一旦掌握,你就會擁有許多很好的機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