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童聊房產:今天咱們來聊聊:南寧

南寧, 簡稱“邕”, 別稱綠城, 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 中國面向東盟十國核心城市和邊境區域中心城市, 環北部灣城市群特大城市, 西南出海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中國東盟博覽會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永久舉辦地, 國家“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是“聯合國人居獎”獲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一年一度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享譽中外, 讓南寧成為了“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 也是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南寧建制于東晉大興元年(西元318年),

至今已有1690多年歷史。

南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邊陲古城, 同時也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現代化城市。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使得南寧滿城皆綠, 四季常青, 有“綠城”的美譽。 南寧處於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 位於廣西的西南部,

是連接東南沿海與西南內陸的重要樞紐, 也是西部唯一的沿海省會城市, 擁有沿海城市待遇和稅收等多項優惠待遇。

2017年1月20日, 國務院批復環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 其中把南寧定位為面向東盟的核心城市, 將會建成特大城市和區域性國際城市;同年3月國家發改委支援南寧建設邊境中心城市。 南寧獲得2018年第12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舉辦權、2019年蘇迪曼杯舉辦權。

2017年, 南寧市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 南寧被譽為“2017美麗山水城市”。

南寧歷史悠久, 古代屬於“百越之地”。

越族分枝繁多, 史稱“百越”, 其中西甌和駱越兩個支系, 就是南寧壯族的 先民。

秦始皇帝二十三年(前214年), 秦朝統一嶺南, 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 南寧屬桂林郡轄地。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 趙佗建立南越國, 南寧為其轄地。

西漢王朝建立後。 推行州郡縣制。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 漢武帝派伏波將軍路博多率軍平定趙興的南越國後, 在嶺南設置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朱崖等9郡, 南寧屬郁林郡領方縣轄地。

三國時, 南寧屬吳國轄地。 吳把領方縣改名臨浦縣。 並從原屬交州改屬廣州。 這樣, 南寧便屬廣州郁林郡臨浦縣, 一直延續到西晉。

東晉時, 晉元帝大興元年(318年)。 從郁林郡分出晉興郡, 下轄晉興等4個縣。 南寧為廣州晉興郡晉興縣, 晉興郡治設在晉興縣城, 即今南寧。 這是南寧第一次成為既是縣級又是郡級治所。 是南寧建制的開始(一說為隋開皇十四年即西元594年, 另一說為西晉太康五、六年即284年、285年, 下同)。

南朝時, 宋、齊、梁、陳四個王朝先後更替, 南寧隸屬郡縣均與東晉相同。 隋統一南北朝後, 開皇十八年(598年),將晉興縣改為宣化縣,南寧為宣化縣治所,歸郁林郡統轄。

唐武德四年(620年),在宣化縣置南晉州,領宣化一縣,州縣並存。武德五年,宣化縣析出宣化、晉興等5縣隸屬南晉州。貞觀六年(632年),又將南晉州改為邕州,州治在南寧,這是南寧簡稱“邕”的由來。永徽(650-655年)後,以廣州、桂州(治今桂林)、邕州(治今南寧)、容州(治今容縣)及安南五州隸嶺南五府經略使,名嶺南五管,以廣州刺史充經略使,駐廣州。天寶元年(742年),改邕州為朗寧郡。乾元元年(758年),複改朗寧郡為邕州。鹹通三年(862年),分嶺南道為東、西兩道。嶺南東道,治所設在廣州;嶺南西道,治所設在邕州(今南寧)。統轄原屬邕管(統管邕、橫、貴、賓四州)、容管(今容縣)、桂管(今桂林)三管之地。

五代十國時,南寧為南漢國地,仍屬邕州,歸楚。

宋朝統一全國後,邕州隸屬廣南西路,下轄宣化、武緣等7縣,南寧仍為邕州和宣化縣治所。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邕州為邕州路,今南寧為路總管府治所,下轄宣化、武緣兩縣,並管左右兩江溪峒。泰定元年(1324年)為慶邊疆之綏服,寓南疆安寧之意,改邕州路為南寧路。南寧得名,即始於此。

明朝洪武二年(1376年),改南寧路為南寧府,今南寧為府治所。隸屬廣西布政使司。

清朝時,改廣西布政使司為廣西省,省會設在今桂林市。南寧府此時隸屬於廣西省分巡左江道,所轄州、縣基本沿襲明朝。南寧既為南寧府治又為左江道治和宣化縣治。

清宣統三年九月(1911年),南寧宣佈獨立。民國元年(1912年)廢宣化縣,以南寧府長理事,直屬廣西軍政府,後改稱廣西省政府。三次遷省:第一次遷省:1912年廣西省會由桂林遷到南寧。第二次遷省:1936年廣西省會由南寧遷回桂林。第三次遷省:1950年。1958年廣西省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民國31年4月(1943年),原第八、第九區合併為第四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在南 寧。建國前,南寧城分為興寧、邕西、邕南、德鄰、邕北、模範、甯武7鎮(由原來的10個鎮合併)。

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將南寧城及附近的16個自然村從邕寧縣劃出。成立直轄廣西省的南寧市。1950年1月23日南寧市人民政府正式對外辦公;2月初,南寧市郊擴大至21個自然村並設郊區工委(轄3個區)。1950年2月8日,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會設在南寧。1957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決議,撤銷廣西省建制,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南寧宣告成立,南寧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1965年國務院決定改僮族為壯族。

1958年-2002年間。作為自治區首府的南寧市和南寧(專區)地區並存。2002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寧地區設立地級崇左市,轄原南寧地區南部憑祥市和崇左、扶綏、大新、甯明、龍州等縣。原南寧地區邕寧、橫縣、馬山、賓陽、隆安、上林劃歸南寧市。

名稱來源

東晉大興元年(西元318年),從郁林郡分出晉興郡,郡治設在晉興縣城即今南寧,這是南寧建制的開始,距今已有1680多年的歷史。唐朝貞觀八年(西元634年),唐太宗定名為邕州,南寧簡稱 “邕”由此而來。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政府為取南疆安寧而定名改為“南寧”,南寧由此而得名。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設南寧為自治區首府;至此,南寧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自古以來,南寧就是中國南部著名商埠和主要物資集散地。改革開放尤其是實行沿海開放城市政策以來,南寧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經濟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遞增,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居廣西前列,是廣西區域性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交匯中心。

201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10.09億元,增長8.6%;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38.81億元,增長4.2%;全市93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產值3242.74億元,增長12.9%;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66.89億元,增長16.64%;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86.68億元,增長10.5%;全市完成財政收入572.48億元,增長8.71%。

開皇十八年(598年),將晉興縣改為宣化縣,南寧為宣化縣治所,歸郁林郡統轄。

唐武德四年(620年),在宣化縣置南晉州,領宣化一縣,州縣並存。武德五年,宣化縣析出宣化、晉興等5縣隸屬南晉州。貞觀六年(632年),又將南晉州改為邕州,州治在南寧,這是南寧簡稱“邕”的由來。永徽(650-655年)後,以廣州、桂州(治今桂林)、邕州(治今南寧)、容州(治今容縣)及安南五州隸嶺南五府經略使,名嶺南五管,以廣州刺史充經略使,駐廣州。天寶元年(742年),改邕州為朗寧郡。乾元元年(758年),複改朗寧郡為邕州。鹹通三年(862年),分嶺南道為東、西兩道。嶺南東道,治所設在廣州;嶺南西道,治所設在邕州(今南寧)。統轄原屬邕管(統管邕、橫、貴、賓四州)、容管(今容縣)、桂管(今桂林)三管之地。

五代十國時,南寧為南漢國地,仍屬邕州,歸楚。

宋朝統一全國後,邕州隸屬廣南西路,下轄宣化、武緣等7縣,南寧仍為邕州和宣化縣治所。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邕州為邕州路,今南寧為路總管府治所,下轄宣化、武緣兩縣,並管左右兩江溪峒。泰定元年(1324年)為慶邊疆之綏服,寓南疆安寧之意,改邕州路為南寧路。南寧得名,即始於此。

明朝洪武二年(1376年),改南寧路為南寧府,今南寧為府治所。隸屬廣西布政使司。

清朝時,改廣西布政使司為廣西省,省會設在今桂林市。南寧府此時隸屬於廣西省分巡左江道,所轄州、縣基本沿襲明朝。南寧既為南寧府治又為左江道治和宣化縣治。

清宣統三年九月(1911年),南寧宣佈獨立。民國元年(1912年)廢宣化縣,以南寧府長理事,直屬廣西軍政府,後改稱廣西省政府。三次遷省:第一次遷省:1912年廣西省會由桂林遷到南寧。第二次遷省:1936年廣西省會由南寧遷回桂林。第三次遷省:1950年。1958年廣西省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民國31年4月(1943年),原第八、第九區合併為第四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在南 寧。建國前,南寧城分為興寧、邕西、邕南、德鄰、邕北、模範、甯武7鎮(由原來的10個鎮合併)。

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將南寧城及附近的16個自然村從邕寧縣劃出。成立直轄廣西省的南寧市。1950年1月23日南寧市人民政府正式對外辦公;2月初,南寧市郊擴大至21個自然村並設郊區工委(轄3個區)。1950年2月8日,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會設在南寧。1957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決議,撤銷廣西省建制,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南寧宣告成立,南寧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1965年國務院決定改僮族為壯族。

1958年-2002年間。作為自治區首府的南寧市和南寧(專區)地區並存。2002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寧地區設立地級崇左市,轄原南寧地區南部憑祥市和崇左、扶綏、大新、甯明、龍州等縣。原南寧地區邕寧、橫縣、馬山、賓陽、隆安、上林劃歸南寧市。

名稱來源

東晉大興元年(西元318年),從郁林郡分出晉興郡,郡治設在晉興縣城即今南寧,這是南寧建制的開始,距今已有1680多年的歷史。唐朝貞觀八年(西元634年),唐太宗定名為邕州,南寧簡稱 “邕”由此而來。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政府為取南疆安寧而定名改為“南寧”,南寧由此而得名。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設南寧為自治區首府;至此,南寧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自古以來,南寧就是中國南部著名商埠和主要物資集散地。改革開放尤其是實行沿海開放城市政策以來,南寧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經濟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遞增,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居廣西前列,是廣西區域性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交匯中心。

201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10.09億元,增長8.6%;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38.81億元,增長4.2%;全市93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產值3242.74億元,增長12.9%;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66.89億元,增長16.64%;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86.68億元,增長10.5%;全市完成財政收入572.48億元,增長8.71%。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