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逾越節:從猶太教除“酵”規定看猶太人的智慧

昨天(4月10日)是以色列的逾越節, 是以色列非常重要的節日之一。 逾越節期間, 以色列全國都會放假8天, 有些大學甚至會放兩周的假。 而猶太教各個教派根據傳統, 會有7天或者8天的宗教活動安排, 其中最重要的要數逾越節第一天舉行的家宴。 根據猶太教教義, 每一天是從日落開始, 到下一個日落結束, 和國際當前的日期切換方式不同。 所以逾越節的家宴是逾越節第一個重大活動, 無論是否是宗教家庭, 以色列人都會和家人團聚一堂, 共用節日的歡樂。

逾越節的由來是出自聖經中的《出埃及記》。 亞伯拉罕的子孫因為迦南出現了饑荒, 於是全家遷徙到埃及避禍。 多年之後, 這些以色列人逐漸淪為埃及的底層人民, 被法老奴役。 這時, 神揀選了亞伯拉罕的後代摩西, 並讓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脫離奴役的生活。 但是事情並沒有一帆風順, 法老怎麼都不肯讓這些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即使神降了九種災禍在埃及, 包括洪水、瘟疫、蛙災、蝗災等等。 最終, 神決定擊殺所有埃及人的頭生子來迫使法老改變心意, 但是又不希望傷害到這些以色列人, 於是讓他們烤羊羔, 並把羊羔的血塗在門框上, 這樣神在擊殺頭生子的過程中, 看到有塗了血的門框, 就“逾越”過去, 免得殺錯了人, 而這正是逾越節得名的來由。 就這樣, 神成功的擊殺了埃及全地的頭生子, 法老不得不允許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馬上離開。 因為法老的命令很倉促, 以色列人來不及發酵面餅, 於是就把沒發酵的面餅都烤了帶著當乾糧, 匆忙的離開了埃及。

逾越節實際上是紀念這段出埃及歷史的節日, 也正是為了紀念這段歷史, 有許多象徵儀式。 在逾越節的家宴中, 會有一盤苦菜象徵被埃及奴役的歷史, 一種由果仁、酒、蘋果和肉桂煮成的醬象徵以色列人在離開埃及之前所做的磚砌工作, 食用一種特殊的未發酵的餅來紀念祖先在倉促離開埃及時、來不及發酵面餅於是只能食用未發酵的烤餅,

很有一種“憶苦思甜”的感覺。 除了這些紀念性的儀式以外, 對於宗教人士來說, 逾越節還有一項重要的節前準備活動——除酵(חמץ, chametz)。

你們要吃無酵餅七日。 頭一日要把酵從你們各家中除去;因為從頭一日起, 到第七日為止, 凡吃有酵之餅的, 必從以色列中剪除。 ——出埃及記12:15

在你們各家中, 七日之內不可有酵;因為凡吃有酵之物的, 無論是寄居的, 是本地的, 必從以色列的會中剪除。 ——出埃及記12:19

摩西對百姓說:你們要紀念從埃及為奴之家出來的這日, 因為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你們從這地方領出來。 有酵的餅都不可吃。 ——出埃及記13:3

上面便是聖經中明確禁止在逾越節期間食用、存儲含有酵(חמץ, chametz)的物品的經文。

那麼聖經中所提到的“酵”又是什麼東西呢?這裡的酵傳統上來說指的是與水接觸超過18分鐘的五種穀物, 包括小麥、斯佩爾特小麥、大麥、燕麥和黑麥。 猶太教認為這些穀物與水接觸, 極容易產生發酵過程, 因此在逾越節期間, 禁止食用、持有這些含有酵的物品, 還禁止從生產這些含有酵的物品中獲利的行為。 也就是說, 像啤酒、蛋糕、麵包這類的食品, 因為在製作過程中必須經過這幾種穀物長時間與水接觸這一步驟, 所以在逾越節期間這些含酵的食品的銷售也是被禁止的。 所以, 在逾越節期間, 各個商場或者超市都會售賣一種特製的面餅, 被稱為Matza或者Matzo。 這種餅是由麵粉和水混在一起搗成麵團, 並且在18分鐘內就進行烤制, 所以在宗教意義上是無酵的。

除了不能食用這些含酵食品,還得“把酵從你們各家中除去”。於是逾越節前是家家戶戶大掃除的時間,特別是針對平時打掃不到的死角,逾越節前都會進行一次徹底的打掃,以免有任何有酵物品的殘留。同時,還要整理家裡的各種穀物,主要是麵粉,進行徹底的封存。已經打開的麵粉暴露在空氣中,難免與水分接觸導致發酵,這在平時算不上是什麼問題,不過在逾越節期間就比較麻煩了。不過好在猶太教也能找到辦法——把這些發酵物品賣給非猶太人。

猶太教規定,如果一個人擁有太多含有酵的物品不願意扔掉,或者扔掉這些物品會給他造成很大損失的話,那麼允許他把這些物品賣給非猶太人。具體流程是這樣,在逾越節前夕,家家戶戶進行大掃除,整理麵粉之類的穀物,把所有可能與酵有關的物品都放在一個盒子、櫃子、箱子或者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徹底封死,然後聯繫社區內的拉比、並授權拉比可以代表自己把這些物品在逾越節期間售出。同時,拉比會跟一個非猶太人簽訂一個訂購協定,一般會以象徵性的價格(比如1美元)把一個社區所有的含酵物品售出,並且商定在逾越節之後以相同價格回購這些物品。這樣,這些含酵物品在逾越節期間不屬於猶太人所有,於是就能夠不違反律法。2012年,一位名叫Hussein的阿拉伯男子以20000謝克爾的價格“購買”了以色列全國價值1500萬謝克爾的含酵物品,成為了當年的“酵王”。近些年來,為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以色列還出現了一些網上“售賣”含酵物品的網站,方便那些不能馬上找到非猶太人的信徒解決“除酵”的難題,也算是與時俱進的一種體現吧。

其實從逾越節除酵的這一系列規定可以看出猶太教的兩個特點:一是對律法的堅持,二是變通的意識。自從第二聖殿被毀,猶太人被徹底驅逐出巴勒斯坦,猶太人成為失去家園的流散民族。但是歷經了將近2000年的流散,猶太文化依然能夠得以保存,猶太教起得作用是至關重要的,而律法則是猶太教的根。因為有律法的存在和對律法的貫徹實施,猶太人能夠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始終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同時猶太教也為律法的實施提供的完整的講解,包括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以“除酵”為例,清楚明白的定義了什麼是酵,為什麼要除酵,怎麼除酵,要除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除酵……所有的這些問題,都讓人有法可依,有例可循,從而大幅度降低了守法的成本。

同時,在堅持律法的過程中,也提供變通的空間,不讓律法成為人們進步、享受勞動成果的桎梏。比如對於“含酵物品賣給非猶太人”這種變通,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很搞笑,覺得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但是,這種做法卻體現了重視律法、重視契約的意識。正是因為重視律法,所以希望所有人都能成為執行律法中的一員,而不是撇下這批人打造一個高高在上的空中樓閣般的律法。猶太教的這種凝聚了幾千年的智慧,其實很值得我們學習、深思。

所以在宗教意義上是無酵的。

除了不能食用這些含酵食品,還得“把酵從你們各家中除去”。於是逾越節前是家家戶戶大掃除的時間,特別是針對平時打掃不到的死角,逾越節前都會進行一次徹底的打掃,以免有任何有酵物品的殘留。同時,還要整理家裡的各種穀物,主要是麵粉,進行徹底的封存。已經打開的麵粉暴露在空氣中,難免與水分接觸導致發酵,這在平時算不上是什麼問題,不過在逾越節期間就比較麻煩了。不過好在猶太教也能找到辦法——把這些發酵物品賣給非猶太人。

猶太教規定,如果一個人擁有太多含有酵的物品不願意扔掉,或者扔掉這些物品會給他造成很大損失的話,那麼允許他把這些物品賣給非猶太人。具體流程是這樣,在逾越節前夕,家家戶戶進行大掃除,整理麵粉之類的穀物,把所有可能與酵有關的物品都放在一個盒子、櫃子、箱子或者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徹底封死,然後聯繫社區內的拉比、並授權拉比可以代表自己把這些物品在逾越節期間售出。同時,拉比會跟一個非猶太人簽訂一個訂購協定,一般會以象徵性的價格(比如1美元)把一個社區所有的含酵物品售出,並且商定在逾越節之後以相同價格回購這些物品。這樣,這些含酵物品在逾越節期間不屬於猶太人所有,於是就能夠不違反律法。2012年,一位名叫Hussein的阿拉伯男子以20000謝克爾的價格“購買”了以色列全國價值1500萬謝克爾的含酵物品,成為了當年的“酵王”。近些年來,為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以色列還出現了一些網上“售賣”含酵物品的網站,方便那些不能馬上找到非猶太人的信徒解決“除酵”的難題,也算是與時俱進的一種體現吧。

其實從逾越節除酵的這一系列規定可以看出猶太教的兩個特點:一是對律法的堅持,二是變通的意識。自從第二聖殿被毀,猶太人被徹底驅逐出巴勒斯坦,猶太人成為失去家園的流散民族。但是歷經了將近2000年的流散,猶太文化依然能夠得以保存,猶太教起得作用是至關重要的,而律法則是猶太教的根。因為有律法的存在和對律法的貫徹實施,猶太人能夠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始終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同時猶太教也為律法的實施提供的完整的講解,包括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以“除酵”為例,清楚明白的定義了什麼是酵,為什麼要除酵,怎麼除酵,要除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除酵……所有的這些問題,都讓人有法可依,有例可循,從而大幅度降低了守法的成本。

同時,在堅持律法的過程中,也提供變通的空間,不讓律法成為人們進步、享受勞動成果的桎梏。比如對於“含酵物品賣給非猶太人”這種變通,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很搞笑,覺得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但是,這種做法卻體現了重視律法、重視契約的意識。正是因為重視律法,所以希望所有人都能成為執行律法中的一員,而不是撇下這批人打造一個高高在上的空中樓閣般的律法。猶太教的這種凝聚了幾千年的智慧,其實很值得我們學習、深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