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路虎聯盟“路暖怒江,虎育未來”公益扶貧活動探訪錄(下)

崎嶇的山路, 破敗的吊腳樓,

簡陋的衣裳, 黑黑的光腳丫,

這是他們生活的世界,

灰暗、閉塞、蒼涼。

可當我拿起鏡頭對準玩耍的小孩,

當我向迎面走來的年輕人打招呼,

當我坐下來和老人一起曬太陽,

印入眼簾的卻是一張張純真、燦爛的笑臉。

他們一笑,

原本暗淡的世界好像突然也變得亮了起來。

DAY-3

探訪怒江自治州福貢縣鹿馬登鄉臘馬婁村你基小組

怒江自治州福貢縣鹿馬登鄉臘馬婁村你基小組,

需要坐車沿彎彎曲曲的盤山路去到村委會,

然後再徒步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

這條山路,是大人下山辦事、孩子求學的必經之路。

對於你基小組的村民們來說,這是司空見慣的日常。

而對於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我們而言,則是難以想像的景象。

我們十一個人和鹿馬登鄉的工作人員一起,

首先到了村委會旁邊的學校。

幼稚園的傈僳族小朋友在上課。

學校唯一一位老師向我們介紹

他們上午九點上學,下午三點半放學。

幾乎所有學生都要步行至少一個小時才能到學校。

雖然是寒冬,但還有小孩光腳穿著拖鞋。

雖然生活條件艱苦,

但這裡的小孩子都很純真,也很愛笑,

像是一顆顆未受到任何污染、未被雕琢過的最原始的玉,

讓人倍感欣慰。

在學校記錄完畢,我們浩浩蕩蕩上山。

途中每每被傈僳族的小孩和老人超越,

我們無不在感慨他們的體力。

轉念一想,這條山路,他們每天至少要來回走一趟,

身體或許已經完全適應了這樣的節奏,

想著想著,一陣陣心酸湧上心頭。

到達半山腰,看到出現吊腳樓的地方

就是鹿馬登鄉臘馬婁村你基小組。

你基小組共有47戶、187人,

幾乎全是特困戶。

這裡大多數都是傈僳族,

除了少數接受過教育的年輕人會說漢語,

其餘老人、小孩都只會說傈僳族語。

我比大部隊先一步到達,

閒逛的時候碰到恰怒農的父親,

他用蹩腳的漢語邀請我去家裡坐坐,

於是我認識了生活尤其困難的恰怒農一家。

恰怒農家裡現在共有8口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恰怒農還有她的一個姐姐和兩個妹妹,

恰怒農在縣城讀高中,姐姐你怒農在昆明讀技校,

妹妹起發堆和白沙英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幼稚園。

(後排中間為恰怒農)

(恰怒農家的老房子)

(恰怒農的爸爸媽媽)

(恰怒農的小妹妹)

(患了青光眼的爺爺光著腳砍柴歸來)

傈僳族風俗

傈僳族沒有父子連名制,氏族有姓氏,但家族中沒有姓氏。命名也不按輩分排行,孩子出生後由伯父或請外祖父、舅舅命名。

恰怒農的爺爺、爸爸身體都有疾病,

家裡重任幾乎完全壓在媽媽身上,

做農活、養家畜、照顧家人、供養小孩讀書……

但是山上能用於耕種的土地少之又少,

所以一家人的生活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難。

姐妹們只要放學回家就幫媽媽幹活,

懂事、乖巧。

當恰怒農和我們談起媽媽,

原本一直開朗的她,突然哭了。

我在一旁用力地抱了抱她,

她強擠出一個笑容,算是對我的回答。

接受採訪的時候,當她聽說我在北京上班,

害羞地說:“我想嘗一嘗北京烤鴨。”

我默默記下她的位址和聯繫方式……

從恰怒農家出來,我們去了一個獨自生活的老爺爺家裡。

他介紹自己的長子、次子已經結婚並從家裡分出去過,

幼子很早就去世,

家裡只剩兩個孫子,分別在廣州和附近的保山市打工。

我聽完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想長子、次子怎麼能扔下老人不管呢,

回來查資料才發現,原來這是傈僳族的一種習俗。

傈僳族風俗

傈僳族實行小家庭制,父母財產由幼子繼承。按習慣長子、次子完婚後必須與父母分家,父母會給予一定的土地和生活資料,幼子不能與父母分家。絕嗣可收養子,或過繼或招贅,財產由其繼承,如老死後無子,財產歸家族中最親一支所有。

和淳樸的他們告了別,

我們下山,回到縣城。

和因為爬山留下的身體疼痛相比,

精神上所受到的震撼佔據了上風,

靈魂像是經歷了一場狂風驟雨的洗禮。

和他們相比,

我們還有什麼立場抱怨自己的生活呢?

DAY4

福貢縣--丙中洛 154公里

探訪貢山縣丙中洛鄉秋那桶村尼大當組

我們繼續沿著美麗公里向前,

目的地是丙中洛。

也算是借了中央某位領導來扶貧的東風,

先前塵土飛揚、時常擁堵的美麗公路竟然一路暢通。

丙中洛位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北部,

西接與緬甸接囊的獨龍江鄉,北鄰西藏林芝地區察隅縣,

是被越野人稱為此生必走之路的丙察察的起點。

丙中洛被外界稱為“人神共居”的地方,

沿途美景無數,

讓人懷疑這裡真的有神仙的足跡。

怒江第一灣→怒江第一灣

不同時代的三座朝紅橋→秋那桶村

霧裡村

經過舟車勞頓卻是峰迴路轉且驚喜不斷的一路,

我們到達此次探訪任務的第二個目的地——丙中洛秋那桶村尼大當組。

秋那桶被形容為落入凡間的如畫小寨。

在這裡我們遇到了活潑開朗的大學生和麗芝,

麗芝是孤兒,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

目前就讀於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奶奶于秀英是傈僳族,爺爺是藏族,

麗芝則是怒族。

丙中洛

丙中洛共有怒族、僳僳族、藏族、獨龍族等10多個民族生活在這裡,這裡的人們信仰基督教、藏傳佛教、天主教、原始宗教,通常一個家庭至少由兩個民族組成,家庭成員的信仰也有所不同。

因為爺爺奶奶年事已高,

她的學費和生活費一部分靠國家補貼,

一部分是自己在學校勤工儉學賺來的。

採訪過程中,麗芝摟著奶奶的胳膊一直在笑,

開朗樂觀的性格不知不覺感染了我們。

丙中洛

丙中洛當地人家有常年不熄火塘,做飯、燒水、取暖都用它。即使沒有火塘,也一定會有個火盆。火塘裡燒柴,火盆裡燒炭,燒炭是無煙的,不會把房間熏黑。

DAY-5

穿越碧羅雪山失敗,重返福貢縣

在丙中洛結束了探訪任務,

我們打算穿過碧羅雪山到達此次行程的最終目的地:麗江。

奈何前兩天山上下大雪,

到了海拔3000左右的地方,

積雪已經沒過腳面。

車隊裡有一台車裝了公路胎,

車輪打滑,寸步難行。

在上兩個連續的大山坡時,

車輛進退兩難,

救援花掉了將近三個小時。

為了安全著想,無奈之下,

我們只好退了回去,

連夜重返福貢。

第二天又趕了一天路到了昆明,

至此,我們此次探訪工作接近尾聲。

大家各自回到了所在的城市。

此刻,回想這既短暫又漫長的五天四夜,

我第一次理解了“貧窮”這兩個字的真正涵義,

也第一次開始認真思考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方式才是對他們最妥當的幫扶。

可以單純向他們提供物質上的幫助,

但這是治標不治本、非可持續性的。

在提供物質幫助的基礎上,

是否還可以開發一些幫助他們脫貧的項目,

教給他們一些改善生活的方法。

對於中國路虎聯盟的每一位參與者而言,

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不過即使是再大的難題,

我們不也已經開始行動了嗎?

離去的時候縱有不舍,

但這一次的離開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回來,

這一次的結束是下一次的開始。

期待四月,春暖花開的時節,

中國路虎聯盟“路暖怒江,虎育未來”公益扶貧活動舉辦時,

我們一起來到這裡,

用最恰當、最溫暖的方式,

守護他們臉上最純真、燦爛的笑容。

作者 | 蔚星星

DAY-3

探訪怒江自治州福貢縣鹿馬登鄉臘馬婁村你基小組

怒江自治州福貢縣鹿馬登鄉臘馬婁村你基小組,

需要坐車沿彎彎曲曲的盤山路去到村委會,

然後再徒步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

這條山路,是大人下山辦事、孩子求學的必經之路。

對於你基小組的村民們來說,這是司空見慣的日常。

而對於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我們而言,則是難以想像的景象。

我們十一個人和鹿馬登鄉的工作人員一起,

首先到了村委會旁邊的學校。

幼稚園的傈僳族小朋友在上課。

學校唯一一位老師向我們介紹

他們上午九點上學,下午三點半放學。

幾乎所有學生都要步行至少一個小時才能到學校。

雖然是寒冬,但還有小孩光腳穿著拖鞋。

雖然生活條件艱苦,

但這裡的小孩子都很純真,也很愛笑,

像是一顆顆未受到任何污染、未被雕琢過的最原始的玉,

讓人倍感欣慰。

在學校記錄完畢,我們浩浩蕩蕩上山。

途中每每被傈僳族的小孩和老人超越,

我們無不在感慨他們的體力。

轉念一想,這條山路,他們每天至少要來回走一趟,

身體或許已經完全適應了這樣的節奏,

想著想著,一陣陣心酸湧上心頭。

到達半山腰,看到出現吊腳樓的地方

就是鹿馬登鄉臘馬婁村你基小組。

你基小組共有47戶、187人,

幾乎全是特困戶。

這裡大多數都是傈僳族,

除了少數接受過教育的年輕人會說漢語,

其餘老人、小孩都只會說傈僳族語。

我比大部隊先一步到達,

閒逛的時候碰到恰怒農的父親,

他用蹩腳的漢語邀請我去家裡坐坐,

於是我認識了生活尤其困難的恰怒農一家。

恰怒農家裡現在共有8口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恰怒農還有她的一個姐姐和兩個妹妹,

恰怒農在縣城讀高中,姐姐你怒農在昆明讀技校,

妹妹起發堆和白沙英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幼稚園。

(後排中間為恰怒農)

(恰怒農家的老房子)

(恰怒農的爸爸媽媽)

(恰怒農的小妹妹)

(患了青光眼的爺爺光著腳砍柴歸來)

傈僳族風俗

傈僳族沒有父子連名制,氏族有姓氏,但家族中沒有姓氏。命名也不按輩分排行,孩子出生後由伯父或請外祖父、舅舅命名。

恰怒農的爺爺、爸爸身體都有疾病,

家裡重任幾乎完全壓在媽媽身上,

做農活、養家畜、照顧家人、供養小孩讀書……

但是山上能用於耕種的土地少之又少,

所以一家人的生活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難。

姐妹們只要放學回家就幫媽媽幹活,

懂事、乖巧。

當恰怒農和我們談起媽媽,

原本一直開朗的她,突然哭了。

我在一旁用力地抱了抱她,

她強擠出一個笑容,算是對我的回答。

接受採訪的時候,當她聽說我在北京上班,

害羞地說:“我想嘗一嘗北京烤鴨。”

我默默記下她的位址和聯繫方式……

從恰怒農家出來,我們去了一個獨自生活的老爺爺家裡。

他介紹自己的長子、次子已經結婚並從家裡分出去過,

幼子很早就去世,

家裡只剩兩個孫子,分別在廣州和附近的保山市打工。

我聽完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想長子、次子怎麼能扔下老人不管呢,

回來查資料才發現,原來這是傈僳族的一種習俗。

傈僳族風俗

傈僳族實行小家庭制,父母財產由幼子繼承。按習慣長子、次子完婚後必須與父母分家,父母會給予一定的土地和生活資料,幼子不能與父母分家。絕嗣可收養子,或過繼或招贅,財產由其繼承,如老死後無子,財產歸家族中最親一支所有。

和淳樸的他們告了別,

我們下山,回到縣城。

和因為爬山留下的身體疼痛相比,

精神上所受到的震撼佔據了上風,

靈魂像是經歷了一場狂風驟雨的洗禮。

和他們相比,

我們還有什麼立場抱怨自己的生活呢?

DAY4

福貢縣--丙中洛 154公里

探訪貢山縣丙中洛鄉秋那桶村尼大當組

我們繼續沿著美麗公里向前,

目的地是丙中洛。

也算是借了中央某位領導來扶貧的東風,

先前塵土飛揚、時常擁堵的美麗公路竟然一路暢通。

丙中洛位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北部,

西接與緬甸接囊的獨龍江鄉,北鄰西藏林芝地區察隅縣,

是被越野人稱為此生必走之路的丙察察的起點。

丙中洛被外界稱為“人神共居”的地方,

沿途美景無數,

讓人懷疑這裡真的有神仙的足跡。

怒江第一灣→怒江第一灣

不同時代的三座朝紅橋→秋那桶村

霧裡村

經過舟車勞頓卻是峰迴路轉且驚喜不斷的一路,

我們到達此次探訪任務的第二個目的地——丙中洛秋那桶村尼大當組。

秋那桶被形容為落入凡間的如畫小寨。

在這裡我們遇到了活潑開朗的大學生和麗芝,

麗芝是孤兒,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

目前就讀於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奶奶于秀英是傈僳族,爺爺是藏族,

麗芝則是怒族。

丙中洛

丙中洛共有怒族、僳僳族、藏族、獨龍族等10多個民族生活在這裡,這裡的人們信仰基督教、藏傳佛教、天主教、原始宗教,通常一個家庭至少由兩個民族組成,家庭成員的信仰也有所不同。

因為爺爺奶奶年事已高,

她的學費和生活費一部分靠國家補貼,

一部分是自己在學校勤工儉學賺來的。

採訪過程中,麗芝摟著奶奶的胳膊一直在笑,

開朗樂觀的性格不知不覺感染了我們。

丙中洛

丙中洛當地人家有常年不熄火塘,做飯、燒水、取暖都用它。即使沒有火塘,也一定會有個火盆。火塘裡燒柴,火盆裡燒炭,燒炭是無煙的,不會把房間熏黑。

DAY-5

穿越碧羅雪山失敗,重返福貢縣

在丙中洛結束了探訪任務,

我們打算穿過碧羅雪山到達此次行程的最終目的地:麗江。

奈何前兩天山上下大雪,

到了海拔3000左右的地方,

積雪已經沒過腳面。

車隊裡有一台車裝了公路胎,

車輪打滑,寸步難行。

在上兩個連續的大山坡時,

車輛進退兩難,

救援花掉了將近三個小時。

為了安全著想,無奈之下,

我們只好退了回去,

連夜重返福貢。

第二天又趕了一天路到了昆明,

至此,我們此次探訪工作接近尾聲。

大家各自回到了所在的城市。

此刻,回想這既短暫又漫長的五天四夜,

我第一次理解了“貧窮”這兩個字的真正涵義,

也第一次開始認真思考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方式才是對他們最妥當的幫扶。

可以單純向他們提供物質上的幫助,

但這是治標不治本、非可持續性的。

在提供物質幫助的基礎上,

是否還可以開發一些幫助他們脫貧的項目,

教給他們一些改善生活的方法。

對於中國路虎聯盟的每一位參與者而言,

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不過即使是再大的難題,

我們不也已經開始行動了嗎?

離去的時候縱有不舍,

但這一次的離開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回來,

這一次的結束是下一次的開始。

期待四月,春暖花開的時節,

中國路虎聯盟“路暖怒江,虎育未來”公益扶貧活動舉辦時,

我們一起來到這裡,

用最恰當、最溫暖的方式,

守護他們臉上最純真、燦爛的笑容。

作者 | 蔚星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