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傳媒大學:優化體制機制 為“雙一流”建設提供堅強的基礎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 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發展素質教育, 推進教育公平,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推動十九大精神進校園, 新華網特推出系列訪談。 日前,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陳文申做客新華網訪談間, 介紹了學校全面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做法和體會以及學校創新思政教育的新舉措。

主持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 同時又是高等教育工作者, 在您看來, 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使命是怎樣的?

陳文申:總體上看, 當前高等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並存的, 機遇要大於挑戰。 一方面, 我國正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 教育邁出的步伐也是前所未有的。 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到了“墨子號”衛星等重大科技成果的相繼問世, 這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水準以及綜合國力的提升也有很大關係。 隨著國家的發展, 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十九大報告指出, 要堅定實施包含科教興國、人才強國、鄉村振興戰略等七大戰略, 每個戰略都與高等教育密切相關, 這表明國家對高等教育要求更高了, 任務更硬了, 需求更迫切了。 另一方面, 我們國家越來越多的高校進入世界高校前列, 越來越多的科技發明進入世界前沿科技領域,

我國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領域的話語權不斷提升, 從原來的借鑒、跟跑, 逐步進入到超越、領跑的階段。 另外還有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的“雙一流”建設, 為我國高等教育實現內涵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目前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方面是我們如何建立一個與國際接軌的人才競爭體系, 讓世界各國頂尖的科學家願意到中國來貢獻智慧。 另一方面, 要進一步優化我國人才發展環境, 搭建一個讓人才能夠幹成事業的環境和舞臺。

在實現中華民族崛起和偉大復興的夢想進程中, 高校肩負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 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我想這就是未來高等教育要關注的。

主持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目標。 在官方公佈的名單中, 中國傳媒大學有2個學科進入了“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在加快推進一流學科建設中, 中國傳媒大學做了哪些部署?

陳文申:在這次教育部公佈的“雙一流”建設計畫中, 中國傳媒大學有兩個學科進入到“雙一流”建設名單, 一個是新聞傳播學, 另一個是戲劇與影視學。 值得一提的是, 這兩個學科在教育部第三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第一, 同時在第四輪評估中繼續保持第一。 這是中國傳媒大學許多老師多年來辛勤治學的結果。

加快推進一流學科建設, 我覺得應從三方面著手:一是,

從發展方向上, 確立了一些重點建設領域和發展方向。 在“雙一流”建設計畫中, 中傳確立了“優勢學科創一流、基礎學科入主流、交叉學科領潮流”的建設思路。 “交叉”指傳媒和科技、文化、自然科學、技術等的融合。 二是, 在支撐體系上, 進一步細化“雙一流”建設的具體任務, 比如說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教師隊伍建設、文化傳承創新、國際合作交流上做一些更細緻性、指標性的建設和安排, 同時在相關的服務和保障上做好制度性建設。 三是, 圍繞“雙一流”建設, 在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上, 按照現代大學治理的方式, 改善和完善學校的管理體系, 優化體制機制, 為“雙一流”建設提供堅強的基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