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海運即國運,巨炮即真理,日本海軍追求480毫米巨炮埋下禍患

日本對於大口徑艦炮的追求一向是很狂熱的。 在歐洲各國海軍主力艦裝備381毫米艦炮的時候, 日本的“長門”級就已裝備了410毫米艦炮。 當歐美裝備406毫米艦炮的時候, 日本明確了“大和”級戰列艦要裝460毫米巨炮。 不過, “大和”的460毫米艦炮在當時還真不算是口徑最大的, 日本曾造出過480毫米的艦炮, 而且還有實物存在。 美軍佔領日本後, 發現了480毫米巨炮的實物, 這款火炮只是造了出來並未實際列裝。

美軍發現的480毫米巨炮

在簽署《華盛頓海軍條約》之前, 日本曾計畫建造一型超級戰巡, 該艦的滿載排水量達到55000噸, 計畫裝備460毫米主炮或480毫米主炮。 日本之所以要造這麼強悍的戰艦為的是與美國海軍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1920年型, 標準排水量4.3萬噸)相抗衡。 日本軍方當時是十分傾向於安裝480毫米炮的, 在他們看來, 最強的主力艦必須要在日本。 而且研製480毫米艦炮時,

為了保密, 日本人宣稱這種火炮的口徑是360毫米。

日軍研製的480毫米巨炮

日本的480毫米艦炮於1920年試製成功。 在第一次試驗時, 由於裝藥過多, 炮管出現了破裂, 尾栓被炸飛。 日本人發現這種火炮根本不具備上艦條件, 能不能打到對手尚且不論, 但是肯定能傷到自己。

另外, 即使他們解決了巨炮的安全性問題, 精度也是沒法保證的。 萊特灣海戰中,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巨炮由於命中率低得可憐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480毫米艦炮就可想而知了。 480毫米口徑艦炮測試失敗的時候, 日本人並沒有表現得太過沮喪, 460毫米的成功還是讓他們異常興奮。

美國海軍則不然, 他們認為艦炮打得不准就不能上艦。 經過反復論證, 美國軍方發現無論如何提高校射技術, 口徑超過18英寸(457毫米)的艦炮都很難保證射擊精度。 其實, 這個結論許多歐洲國家也是比較認同的。 因此, 美國一直在努力提升16英寸(406毫米)艦炮的性能。 到了裝備“依阿華”級戰列艦的MK-7型艦炮出現時, 406毫米艦炮可以說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二戰中, “依阿華”多次在超過30公里的距離上打出跨射。 很多人認為“依阿華”能戰勝“大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個。

“依阿華”級戰列艦的406毫米艦炮有極高的射擊精度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艦炮最大射程超過40公里

“巨艦即國運、巨炮即真理”曾讓日本人深信不疑, 但過分追求防護的結果是降低戰艦的航速, 而一味增加艦炮口徑的結果就是裝填速度慢、射擊精度差。 在技術層面上, 日本確實貢獻了不少大口徑艦炮的設計方案。 可無論是410毫米、460毫米、480毫米艦炮還是連影子都沒有的510毫米艦炮, 都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戰績,它們的出現不過是一次次地證明了日本人的偏執。

關注戰艦世界頭條號,更多海軍艦船,遊戲動態盡在掌握!

都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戰績,它們的出現不過是一次次地證明了日本人的偏執。

關注戰艦世界頭條號,更多海軍艦船,遊戲動態盡在掌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