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浙江推出全國首個“微法院”集群:動動手指就能打官司

法制晚報2018-02-0219:41:48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當事人不用跑法院, 動動手指, 就能打官司。 ”——這樣的場景即將在浙江全面實現。 2月2日,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聯手騰訊宣佈聯合打造的全國首個“微法院”集群平臺上線運行, 正式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全天候、零距離、無障礙的訴訟服務。

今後, 當事人可利用微信小程式“浙江微法院”, 直接進行浙江全省三級法院的民事、行政案件立案、開庭、調解和執行立案等, 享受一站式、便捷化、智慧型的移動服務體系, 讓公平正義“觸手可及”。

初次嘗試

1月31日, 寧波智慧財產權法庭一場跨越時空的“移動微法院庭審”開啟, 法官及雙方當事人身處三個城市, 原、被告出現在法庭審判席的電腦螢幕中, 而當事人則在手機上看著審判席及對方當事人, “人臉識別”身份確認, 法庭調查, 法庭辯論, 一切順利進行;當事人在手機上點開杭州互聯網法院微訴訟平臺,

人臉識別核驗身份後, 填寫結構化訴狀, 上傳電子證據點擊“申請立案”。 系統自動將案件資訊同步到杭州互聯網法院網上訴訟平臺, 智慧立案系統進行審核, 完成立案, 微訴訟平臺即時顯示案件狀態、案號等 資訊。 該平臺第一案立案成功, 坐等開庭。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獲悉, 2017年10月8日, 余姚法院率先試點“余姚微法院”, 實現手機立案、遠端調解、線上開庭、見證執行等功能, 是全國法院首批投入實戰應用且全流程覆蓋的移動辦案訴訟平臺。 今年1月2日, 寧波兩級法院全面上線運行“寧波移動微法院”。 1月11日, 最高法院確定寧波兩級法院為“移動電子訴訟試點”。

全面實現

由於微信使用者廣泛、小程式無需下載安裝, 非常適用與訴訟這種低頻行為, 浙江高院在試點基礎上推出全省“微法院”集群, 當事人與法官無需添加好友, 依託人臉識別和語音辨識技術進行身份認證, 為群眾提供足不出戶打官司的平臺, 為法官提供高效辦案的輔助工具, 並且通過資料全程留痕倒逼司法公正。

“浙江微法院”集群堅持統一標準、開源開放, 為各地法院個性化定制服務提供統一介面, 並與浙江智慧法院APP、訴訟服務網、線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等實現無縫對接, 共用統一的用戶認證體系, “手指間”快捷切換。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打開“浙江微法院”小程式看到, 頁面設置有公眾服務和當事人服務兩大欄目。 其中, “公眾服務”欄目面向社會公眾, 提供智慧問答、開庭公告、庭審直播、裁判文書公開、執行線索舉報、司法拍賣等20項司法公開和訴訟服務功能。

“當事人服務”欄目面向案件當事人和代理律師, 提供網上立案、網上繳費、遠端調解、線上閱卷、線上開庭、電子送達等10項服務功能。

浙江高院相關負責人稱,

“浙江微法院”的上線既能連接浙江全省所有法院, 實現訴訟服務事項跨區域遠端辦理、跨層級聯動辦理、跨部門協同辦理, 有效解決問累、訴累、跑累的問題, 真正讓群眾在掌心裡、指尖上就能辦成事、辦好事。

“浙江微法院集群的推出不僅是一項技術創新, 也是司法治理機制的創新, ”浙江高院審判管理處處長姚海濤說, 不僅進一步拓展豐富了智慧法院的內涵, 還為司法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注入了新經驗。

騰訊公司法務部總經理江波表示, 訴訟移動化、小程式化, 不僅僅把線下審判搬到線上, 而是訴訟流程再造, 協助法院大幅提升司法效率, 全面提升“用戶體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