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者呼籲“慢科學”:悠閒取代急功近利 放慢腳步進行科學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報綜合外媒報導 1月29日,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英語語言文學講席教授史蒂芬·米克(Stephen Muecke)於對話網撰文表示, 他近期翻譯了比利時學者伊莎貝爾·斯滕格(Isabelle Stengers)的作品《另一種科學的可能性:慢科學宣言》,

闡釋了發展“慢科學”的重要性。

“慢科學”最初由一群身在德國的科學家發起, 提倡以一種更為悠閒的方式取代急功近利的研究步伐。 他們認為, 科學需要時間思考, 也需要時間失敗, 科學的發展時快時慢, 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科學的作用不完全體現在當下。 因此, 人們需要給科學空間, 科學家也要給自身時間進行思考與消化。

米克表示, “慢科學”與慢食文化等其他的慢事物具有共通性, 現代科學中存在許多“慢科學”形式。 斯滕格認為, “慢科學”正面臨威脅。 與“慢科學”相對應的“快科學”, 試圖在一定時間內快速得出結論, 一旦研究人員過於猶豫或反復思考,

就會被視作缺乏決斷力, 甚至是在阻礙科學流程。 由此, 在很多情況下, 多問幾個探究性的“為什麼”的問題, 最終讓位於“因而斷定”等結論。

近些年來, 商業實驗室的數量增加、來自大學的公共資助減少, 以及科學研究監管機構功能弱化等因素, 使得科學私有化的現象加劇。 斯滕格認為, 這意味著產業機構可以用金錢買到他們想要的成果, 而且他們還希望成果產出的速度要快, 最好能比競爭對手的產品更早上市。 米克表示, 這種急功近利的情緒給同行評議帶來了較大壓力, 專家在評議過程中, 甚至忘記了一些有關公共利益的基本問題, 如從事相關科研的意義與目的。

“快科學”傾向於掌控科學進程, 而“慢科學”更加重視多樣性。

米克表示, 從一定程度上說, “慢科學”沒有屈服于“唯成果論”, 沒有特別注重產業的關聯性, 因此, 可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產生更多的新理念。 這也是許多科學家寧願暫時不出成果, 也要放慢腳步進行科學研究的原因。

(王俊美/編譯)

原標題:學者呼籲:給“慢科學”更大發展空間

作者:王俊美/編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