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畫”發佈 決定學術韌性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中國社會科學報綜合外媒報導經合組織官網1月29日發文稱, 多國學者利用經合組織發佈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畫”中的資料(涉及5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

分析了提升困難學生學術韌性(academic resilience)的影響因素。

文中提到, 學術韌性指克服不利條件的能力, 而出身於不利的社會經濟背景卻取得了積極成果的學生被稱為韌性學生(resilient students)。 此次研究將韌性學生設定為在閱讀、數學和科學這三個指標上表現優異的15歲學生。

研究人員發現, 韌性學生比例差異與學生平均成績的差異和平等學習機會的分佈差異相關。 資料表明, 2015年加拿大、丹麥、東歐等地的困難學生中, 超過30%具有學術韌性。 但是阿爾及利亞、多明尼加、科索沃等地, 只有不到1%的困難學生表現出學術韌性。 此外, 在10年觀察期內, 不同國家韌性學生比例升降有所不同。

對2012年和2015年資料分析發現, 就讀學校的校園氛圍對困難學生提高學術韌性影響很大。

積極的教育政策和教學實踐會極大地減少困難學生可能遇到的阻礙, 從而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 因為井然有序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專心學習、讓老師專心教學, 這對所有學生, 特別是家庭困難的學生更有利。 而營造良好氛圍最重要的因素是穩定的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如果不穩定, 就會缺少凝聚力, 不利於經驗積累, 而這些經驗正是有關如何面對困難、建立良好學習環境所必需的。 研究人員建議, 在建設教師隊伍方面, 可以鼓勵教師相互合作, 建立良好的師徒關係, 讓有經驗的教師幫助新教師迅速適應教學。 此外, 校長的領導風格也是構建良好氛圍的重要因素。

(丁一民/編譯)

原標題:良好校園氛圍有助於學生克服困難

作者:丁一民/編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