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手機共用相冊現垃圾廣告 客服:目前暫無法攔截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 一說到垃圾廣告資訊, 相信大家都對它厭惡至極。 什麼地方最容易出現垃圾廣告?恐怕要屬我們每天必須使用的手機了。 之前有一段時間, 我們常常會收到各種垃圾短信, 後來這類短資訊逐漸變少了。 但最近, 花樣翻新的垃圾資訊又出現了。 有消費者反映, 自己使用的蘋果手機上經常會收到垃圾廣告資訊, 與之前在短資訊裡收到的不同, 這種垃圾廣告出現在了自己的共用相冊裡。

使用蘋果手機的網友可能比較瞭解, 最為常見的是在iMessage裡面, 也就是蘋果手機軟體自己的資訊發送功能裡,

經常會收到垃圾廣告資訊, 這些垃圾資訊並不是通過通信運營商的短信業務發送的, 而是通過蘋果用戶的帳號, 也是所謂的Apple ID發送的。 如今, 隨著蘋果對iMessage資訊的治理, 比如增加了攔截以及舉報等措施, 垃圾廣告確實比以前少了。 就在大家以為可以眼前清淨之際, 垃圾廣告又有了新形式, 除了iMessage這條通道外, 又通過iCloud共用照片來發送了。

最近網友張先生就向《天天315》欄目反映了他所遇到的問題:“手機總是時不時收到一些廣告, 不是短信廣告, 是相冊裡面的廣告。 一開始我覺得手機相冊應該是很隱私的東西, 我仔細查看了一下, 發現蘋果手機裡的相冊裡有一個共用功能。 之前沒有太注意, 估計是無意之間開啟了共用功能,

開啟後別人就可以給我發送邀請, 邀請進入其他人的共用相冊裡。 ”

張先生說, 他沒有接受對方的邀請, 因為發來的邀請資訊本身就是一條廣告, 跟平時收到的垃圾短信差不多, “上面有三個網址, 兩個是彩票投注平臺, 還有一條寫的是‘大額無憂, 全程擔保’等, 而且可以看到對方的蘋果帳號。 ”

按照蘋果方面的說法, 借助“iCloud照片共用”這個功能, 用戶可以與其選擇的連絡人共用照片和視頻, 並可讓他們添加自己的照片、視頻和評論。 換言之, 用戶可以在手機上建立一個自己負責管理的“共用相簿”。 在這個共用相簿裡面, 用戶可以放上自己想要放上去的照片, 此外還可以邀請最多100人加入到這個共用相簿裡, 這些人既可以對相簿裡的照片發表評論,

也可以向相簿裡添加他們自己的照片。

本來是一個跟照片有關係的手機功能, 怎麼跟垃圾廣告扯上關係了?張先生也就此諮詢了蘋果客戶服務人員, 得到的解釋是, 這些廣告能被發送過來就是利用了iCloud具備的共用功能。

張先生說:“客服的解釋是, iCloud共用功能的目的為方便大家分享相冊, 方便大家互相評論照片, 但是這種便利的功能被利用了, 於是成了一種盈利手段。 比如兩個手機都開了共用功能, 如果一台手機想向另一台手機分享相片, 那麼輸入對方的Apple ID即可。 發出邀請的時候可以輸入一段文字, 如果這段文字裡寫滿了廣告, 那麼就成了我們平時收到的騷擾廣告。 ”

張先生表示,

自己之前也曾經收到過不少iMessage裡的垃圾短信, 但隨著蘋果對這一功能的改進, 已經可以識別垃圾短信了。 他覺得, iCloud照片共用中的廣告資訊也應該好好治理一下, “我身邊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種情況, 出現有一段時間了, 還是挺影響使用體驗的, 並且我也挺擔心個人資訊洩露的風險。 ”

對於張先生反映的問題, 記者也以消費者身份致電蘋果客戶服務人員, 詢問收到iCloud照片共用中的廣告資訊之後, 應該如何操作, 客戶服務人員回應稱, 使用者不要點擊此類資訊連結, 並及時清理流覽器歷史記錄。

蘋果手機設置共用功能的初衷確實是方便用戶, 但如今卻成了垃圾資訊滋生的新土壤。 這一方面給消費者帶來了不愉快的消費體驗;另一方面消費者在使用手機過程中,

遇到虛假資訊、欺詐資訊或者消費陷阱的機會也增加了。 相關研究報告中顯示, 在這類廣告中, 博彩廣告的數量最多, 這類廣告通常會插入連結, 通過相當誘人的獎金條件吸引用戶點擊, 隨後跳轉到某一博彩網站, 從而參與線上賭博, 用戶也很可能因此蒙受經濟損失。 此外, 使用者還面臨個人資訊洩漏的風險, 發送者在擁有用戶郵寄地址和真實姓名後, 不排除會實施進一步的釣魚攻擊等詐騙行為。 蘋果公司是否有相應的應對手段呢?蘋果的客戶服務人員說, 目前可以報告相冊裡的這類垃圾資訊, 他們會對資訊進行匯總, 但目前還不能對這類資訊進行攔截。

之前也有多家媒體報導, 除了照片共用功能中的垃圾資訊,消費者還會在蘋果手機的日曆中收到垃圾資訊。這些垃圾廣告,無論是發送到共用照片中還是日曆中,發送者都必須要知道用戶的Apple ID。而Apple ID又是怎麼洩露出去的呢?這些廣告是通過什麼方式發送到我們手機上的?

還有媒體報導,雖然被售賣的Apple ID並不包括帳號密碼,不會直接導致帳號被盜,但是“黑產分子”之間會經常互換資料,不斷對各種管道洩露的使用者資訊,比如手機號、郵箱號、卡號、姓名等進行梳理和關聯,最後高度還原出每個消費者的個人資訊來加以利用。比如“黑產分子”通過洩露的Apple ID相關資料獲得某使用者的關聯郵箱,如果此前網上已經洩露過該郵箱的密碼資訊,那麼“黑產分子”就能輕而易舉地盜取這個郵箱,然後進一步控制這個用戶的Apple ID。媒體也曾多次報導過,iPhone使用者遭遇ID鎖定並被敲詐勒索的事件。可見,消費者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個人資訊,及時清理網路上的歷史記錄。此外,不要輕易點擊可疑連結,對於陌生人的邀請不要輕易允許。

關於“垃圾資訊又出新花樣,消費者個人資訊及財產安全如何保障”的話題,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邵桐以及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蘆雲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經濟之聲:這類資訊並不是通信運營商的短信業務發送到用戶手機上的,而是通過蘋果手機系統自帶的資訊功能。這算不算是手機廠商系統設計的問題?或者對於可能帶來的垃圾資訊隱患,考慮不周?

蘆雲:“對於一個普通的手機使用者來說,這個資訊肯定是通過一定的管道,借助一定的帳號才能到達用戶的手機上。無論是蘋果手機還是運營商,一定是有這樣的管道和途徑,並且進行了一定的倒賣,然後使用戶的個人ID、手機號或者埠遭到洩露,導致這些垃圾短信的侵入,這幾方主體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邵桐:“我認為運營商或者手機服務的運營者設計的這些服務軟體或者系統,沒有從消費者應當享有的自主選擇權和知情權的角度考慮,如何保護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導致這個軟體一旦被應用,使用者就會在喪失自主選擇權或者根本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動地接受了這種服務。這種情況其實是軟體的開發人員首先應當注意的問題,如果你不能保證,或者你不能有效地提示手機使用者在使用這些軟體時會碰到某種問題,這種軟體的開發就是不完整或者不人性化的。”

經濟之聲:蘋果手機的共用功能初衷確實是方便用戶,但如今卻成了垃圾資訊滋生的新土壤。在這類廣告中,博彩廣告數量最多,這類廣告通常會插入連結,通過誘人條件吸引用戶點擊,隨後跳轉到某博彩網站,從而引導手機用戶參與線上賭博,給用戶帶來損失。目前,據你們瞭解,因為這種垃圾資訊導致消費者財產損失的情況多不多?出現這種情況之後,應該怎麼辦?

蘆雲:“確實比較多。因為現在很多這種垃圾短信其實是被披上了華美的外衣,可能你一疏忽,手機綁定的銀行卡的密碼或者相應的資訊就會被盜取,然後就會遭受財產的損失。這次消法修改了之後,實際上用了四個條文去規範個人資訊保護,我們在刑法領域也有侵犯個人資訊保護罪這樣一個罪名,經營者在收集和使用消費者資訊時也是有原則的,比如必須合法、正當,而且還是必要,並且它要明示很多相關資訊的目的,關鍵是它要採取技術手段去防止個人資訊的洩露,這一點恰恰是很多經營者目前沒有做到的,從而導致消費者大量的資訊遭到洩露,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手機運營商以及手機生產廠家,包括一些埠要借助技術手段去保護消費者的個人資訊,這就是保障消費者個人資訊的最後一道防線。

如果出現了垃圾資訊導致消費者財產損失的情況,消費者首先要及時留存這些證據,並且及時回饋。但是手機用戶大多數都是批量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消費者維權困難時,相關的消保組織可以提起相關的公益訴訟,去確保消費者的這項權利。”

邵桐:“比如有些犯罪嫌疑人會通過不正當管道獲取Apple ID來鎖定手機用戶對於手機的使用,同時還會敲詐勒索,索要一些錢財。在遇上這種情況時,首先消費者不要輕易洩露自己的個人資訊,也不要按照犯罪分子的指示去匯款或者繳納費用。我們建議還是與手機的服務商或者運營商進行聯繫,然後通過正規的管道,獲取手機ID的解鎖,不要按照犯罪分子的指示去匯款,這樣不但縱容了犯罪,同時也有可能導致你的財產遭受更大的損失。”

經濟之聲:除了點擊非法連結,可能會帶來財產損失,還有一點是大家比較擔心的,如果消費者在收到共用相冊資訊之後,不小心點了同意,按照蘋果客戶服務人員的說法,是有可能洩露個人帳戶資訊的,不排除會有進一步的釣魚攻擊等詐騙行為。我們的個人資訊到底是怎麼洩露的?在使用手機或者電子產品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來保護個人資訊安全?

蘆雲:“現在手機上個人資訊洩露的管道比較多,有時候我們無法辨別我們的資訊是如何被洩露出去的,一般來講,在實體店裡登記或者留存一些資訊是一個資訊洩露的管道;另外一個就是線上上(被洩露),可能用戶在下載某個APP或者要進行某項支付的時候,系統會要求你輸入一些個人資訊,包括住址、工作、電話和郵箱等。雖然消費者很難查明資訊究竟是從哪洩露出去的,但是消費者應當引起注意,你在填寫資訊的時候,你要考察有沒有必要去填寫,而且填寫的內容會不會將來對你造成影響。消費者首先要加強個人資訊保護和防範的意識,同時經營者在進行個人資訊收集時,也應當按照法律的規定去收集和保管。手機運營商還有相關軟體的開發商其實完全可以在技術上進行把控,比如要求對消費者進行明顯的提示和說明,或者採取一定的技術手段防止資訊遭到洩露。大家都應該加強這方面的意識,這樣才能夠還我們一個清白的通訊空間。”

經濟之聲:手機如今與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高度融合,這裡有很多涉及隱私的個人資訊。企業是不是在推出新技術的時候,應該優先考慮用戶的安全?

邵桐:“無論是軟體發展者還是服務商,在提供相應的服務時,首先應當考慮你提供的服務是否足以保障消費者或者用戶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如果你還不能通過技術手段或者人為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這種軟體或者相應服務的推出就是不負責任的。企業首先應當考慮的就是對於用戶或者整個社會應當承擔的企業責任。”

蘆雲:“現在個人資訊保護就像空氣一樣,涉及到了每一名消費者和手機用戶。基於這麼多的案例,相應的主管部門和監管部門是不是也應該加大懲罰的力度?實際上這種鏈條是很容易發現和挖掘的,有一些功能變數名稱或者伺服器在境外,可能需要更高超的服務手段,所以公安部門以及短信的監管部門應該聯合起來,借助這種技術手段偵破這類的案件,讓用戶和消費者減少損失。”

[編輯:乒乓]

除了照片共用功能中的垃圾資訊,消費者還會在蘋果手機的日曆中收到垃圾資訊。這些垃圾廣告,無論是發送到共用照片中還是日曆中,發送者都必須要知道用戶的Apple ID。而Apple ID又是怎麼洩露出去的呢?這些廣告是通過什麼方式發送到我們手機上的?

還有媒體報導,雖然被售賣的Apple ID並不包括帳號密碼,不會直接導致帳號被盜,但是“黑產分子”之間會經常互換資料,不斷對各種管道洩露的使用者資訊,比如手機號、郵箱號、卡號、姓名等進行梳理和關聯,最後高度還原出每個消費者的個人資訊來加以利用。比如“黑產分子”通過洩露的Apple ID相關資料獲得某使用者的關聯郵箱,如果此前網上已經洩露過該郵箱的密碼資訊,那麼“黑產分子”就能輕而易舉地盜取這個郵箱,然後進一步控制這個用戶的Apple ID。媒體也曾多次報導過,iPhone使用者遭遇ID鎖定並被敲詐勒索的事件。可見,消費者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個人資訊,及時清理網路上的歷史記錄。此外,不要輕易點擊可疑連結,對於陌生人的邀請不要輕易允許。

關於“垃圾資訊又出新花樣,消費者個人資訊及財產安全如何保障”的話題,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邵桐以及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蘆雲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經濟之聲:這類資訊並不是通信運營商的短信業務發送到用戶手機上的,而是通過蘋果手機系統自帶的資訊功能。這算不算是手機廠商系統設計的問題?或者對於可能帶來的垃圾資訊隱患,考慮不周?

蘆雲:“對於一個普通的手機使用者來說,這個資訊肯定是通過一定的管道,借助一定的帳號才能到達用戶的手機上。無論是蘋果手機還是運營商,一定是有這樣的管道和途徑,並且進行了一定的倒賣,然後使用戶的個人ID、手機號或者埠遭到洩露,導致這些垃圾短信的侵入,這幾方主體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邵桐:“我認為運營商或者手機服務的運營者設計的這些服務軟體或者系統,沒有從消費者應當享有的自主選擇權和知情權的角度考慮,如何保護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導致這個軟體一旦被應用,使用者就會在喪失自主選擇權或者根本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動地接受了這種服務。這種情況其實是軟體的開發人員首先應當注意的問題,如果你不能保證,或者你不能有效地提示手機使用者在使用這些軟體時會碰到某種問題,這種軟體的開發就是不完整或者不人性化的。”

經濟之聲:蘋果手機的共用功能初衷確實是方便用戶,但如今卻成了垃圾資訊滋生的新土壤。在這類廣告中,博彩廣告數量最多,這類廣告通常會插入連結,通過誘人條件吸引用戶點擊,隨後跳轉到某博彩網站,從而引導手機用戶參與線上賭博,給用戶帶來損失。目前,據你們瞭解,因為這種垃圾資訊導致消費者財產損失的情況多不多?出現這種情況之後,應該怎麼辦?

蘆雲:“確實比較多。因為現在很多這種垃圾短信其實是被披上了華美的外衣,可能你一疏忽,手機綁定的銀行卡的密碼或者相應的資訊就會被盜取,然後就會遭受財產的損失。這次消法修改了之後,實際上用了四個條文去規範個人資訊保護,我們在刑法領域也有侵犯個人資訊保護罪這樣一個罪名,經營者在收集和使用消費者資訊時也是有原則的,比如必須合法、正當,而且還是必要,並且它要明示很多相關資訊的目的,關鍵是它要採取技術手段去防止個人資訊的洩露,這一點恰恰是很多經營者目前沒有做到的,從而導致消費者大量的資訊遭到洩露,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手機運營商以及手機生產廠家,包括一些埠要借助技術手段去保護消費者的個人資訊,這就是保障消費者個人資訊的最後一道防線。

如果出現了垃圾資訊導致消費者財產損失的情況,消費者首先要及時留存這些證據,並且及時回饋。但是手機用戶大多數都是批量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消費者維權困難時,相關的消保組織可以提起相關的公益訴訟,去確保消費者的這項權利。”

邵桐:“比如有些犯罪嫌疑人會通過不正當管道獲取Apple ID來鎖定手機用戶對於手機的使用,同時還會敲詐勒索,索要一些錢財。在遇上這種情況時,首先消費者不要輕易洩露自己的個人資訊,也不要按照犯罪分子的指示去匯款或者繳納費用。我們建議還是與手機的服務商或者運營商進行聯繫,然後通過正規的管道,獲取手機ID的解鎖,不要按照犯罪分子的指示去匯款,這樣不但縱容了犯罪,同時也有可能導致你的財產遭受更大的損失。”

經濟之聲:除了點擊非法連結,可能會帶來財產損失,還有一點是大家比較擔心的,如果消費者在收到共用相冊資訊之後,不小心點了同意,按照蘋果客戶服務人員的說法,是有可能洩露個人帳戶資訊的,不排除會有進一步的釣魚攻擊等詐騙行為。我們的個人資訊到底是怎麼洩露的?在使用手機或者電子產品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來保護個人資訊安全?

蘆雲:“現在手機上個人資訊洩露的管道比較多,有時候我們無法辨別我們的資訊是如何被洩露出去的,一般來講,在實體店裡登記或者留存一些資訊是一個資訊洩露的管道;另外一個就是線上上(被洩露),可能用戶在下載某個APP或者要進行某項支付的時候,系統會要求你輸入一些個人資訊,包括住址、工作、電話和郵箱等。雖然消費者很難查明資訊究竟是從哪洩露出去的,但是消費者應當引起注意,你在填寫資訊的時候,你要考察有沒有必要去填寫,而且填寫的內容會不會將來對你造成影響。消費者首先要加強個人資訊保護和防範的意識,同時經營者在進行個人資訊收集時,也應當按照法律的規定去收集和保管。手機運營商還有相關軟體的開發商其實完全可以在技術上進行把控,比如要求對消費者進行明顯的提示和說明,或者採取一定的技術手段防止資訊遭到洩露。大家都應該加強這方面的意識,這樣才能夠還我們一個清白的通訊空間。”

經濟之聲:手機如今與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高度融合,這裡有很多涉及隱私的個人資訊。企業是不是在推出新技術的時候,應該優先考慮用戶的安全?

邵桐:“無論是軟體發展者還是服務商,在提供相應的服務時,首先應當考慮你提供的服務是否足以保障消費者或者用戶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如果你還不能通過技術手段或者人為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這種軟體或者相應服務的推出就是不負責任的。企業首先應當考慮的就是對於用戶或者整個社會應當承擔的企業責任。”

蘆雲:“現在個人資訊保護就像空氣一樣,涉及到了每一名消費者和手機用戶。基於這麼多的案例,相應的主管部門和監管部門是不是也應該加大懲罰的力度?實際上這種鏈條是很容易發現和挖掘的,有一些功能變數名稱或者伺服器在境外,可能需要更高超的服務手段,所以公安部門以及短信的監管部門應該聯合起來,借助這種技術手段偵破這類的案件,讓用戶和消費者減少損失。”

[編輯:乒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