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單霽翔:用“創新”守護故宮下一個600年

本報記者于娜 北京報導

惡搞皇帝, 讓鼇拜賣萌, 他卻說自己只是故宮的“看門人”。 近日, 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IDEO聯手共同打造的“創領中國2030”課程開學論壇上,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開篇講座中, 解讀了如何讓古老故宮煥發生機的創新思維與方法。

作為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 單霽翔被外界尊稱為故宮“掌門人”, 但他自己一直自稱為“看門人”。 剛剛成為院長時, 有媒體問他:“新上任, 你有哪三把火?”他說:自己一把火也沒有, 因為故宮最怕火。 一上任, 他就帶著助理, 跟隨地圖, 一間一間地走遍了故宮的1200座建築, 9371間房。 他花了整整5個月才走完, 腳下穿的布鞋, 都已磨破了20多雙。

為了最大可能保持故宮風貌並擴大開放空間, 他頂著巨大的壓力要故宮工作人員將私家車搬離紫禁城, 甚至不直接和文物打交道的人, 也要搬離故宮,

包括他自己。 在這位獨樹一幟的“看門人”帶領下, 故宮近年來實現一系列 “創新改革”, 又重新“火”了起來, 其中每一個細節和舉措無不滲透了創新思維。

故宮是木結構建築, 為防止火災, 大白天有的宮殿裡面也經常是黑咕隆咚, 很難看到細節, 那就引進冷光源不發熱的LED燈;故宮不允許車輛穿行, 國賓甚至外國首腦也不例外, 但是故宮太大了, 工作辦事人員怎麼辦?那就使用自行車或電瓶車。

單霽翔認為故宮博物院作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作為一個文化設施, 究竟給人們貢獻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在於擁有什麼。 因為人們進入博物館感受的是一種人文關懷, 所以故宮需要不斷改善, 提高遊客體驗感。

單霽翔介紹了為此所做的各種“管理革命”,

包括:“削峰填谷”平衡淡旺季需求;基於遊客調研後的“廁所革命”;院內禁行任何機動車;重新高標準招聘物業, 確保環境清潔有序;做平井蓋, 方便殘疾人;設計全網購票和現場掃碼, 極大滿足峰值遊客;大殿內引入LED冷光燈, 解決採光度的問題;完善中英文網站, 傳播故宮知識和文化等等。

單霽翔還詳細講述了《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廣受好評紀錄片背後的故事, 所蘊藏的“工匠精神”受到公眾的關注並引發了共鳴與思考。 難得的是, 喜歡這部片子、為片子點贊的都是年輕人, 70%的觀眾是18歲到22歲, 年輕人在關注這部紀錄片的同時, 把更多的目光投進了故宮博物院, 故宮仿佛也年輕起來了。

他透露, 故宮約有200名文物修復人員,

其中一半以上都是科學家, 進行文物分析、檢測、探傷、出分析檢測報告等, 制定“治療方案”。 而且“文物修復醫院”是對全世界開放的, 各國的同行都可以來交流, 普通民眾可以預約參觀。

故宮這幾年的“創新和科技革命”備受矚目, 包括研發各種別出心裁的文創產品, 用3年時間打造故宮數位社區、“數位故宮”和“智慧故宮”, 通過虛擬實境技術融公眾教育、文化展示、參觀導覽、休閒娛樂、社交廣場、學術交流、電子商務等功能於一體, 並積極利用社交媒體和“粉絲”互動。 單霽翔還強調, 故宮也是教育機構, 培養故宮學者, 並且利用線上教育, 擴大傳播力度。

國家文物局已把故宮學院列為全國文物博物館系統的培訓基地之一。

故宮學院的教學除了內部的各項培訓外, 還面向業界和社會, 不定期舉辦面向公眾的培訓、講座等。 教學內容發揮故宮博物院在文物鑒定、研究、保護等領域的優勢, 舉辦面向公眾的傢俱、古書畫、珠寶玉器等文物方面的公益鑒賞、古書畫裝裱等內容的培訓、講座及針對中小學生的文物知識講座等。

在 單霽翔眼裡, 故宮不再是一個帝王生活過的宮殿, 而是一座擁有無窮珍寶的博物院。 他在演講中一直強調, 要用“新”守護故宮下一個600年:“再過兩年半, 紫禁城將迎來600歲生日, 希望人們走進故宮博物院看到的只有古代建築, 沒有任何一棟影響環境、影響安全的現代建築, 這樣才能實現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