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洋經濟與新型能源的共贏模式

——全國首個室內溫控迴圈水工廠化養殖“漁光互補”專案現場見聞

□ 李林霞

港口區光坡鎮沙螺寮村的“漁光互補”專案位於防城港紅樹林海洋漁業核心示範區。

專案採取工廠化海水養殖, 並在養殖車間上方配以光伏高效發電。 項目還提供200多個季節性就業崗位, 解決光坡鎮沙螺寮村部分貧困戶就業的問題。

地面工廠化海水養殖, 地上光伏高效發電——建在港口區光坡鎮沙螺寮村的“漁光互補”項目,

將光伏發電和魚、對蝦工廠化養殖有機結合, 採用地上發電、地面養殖的模式, 成功實現新能源發電與海洋經濟攜手多贏的模式, 成為全國首個室內溫控迴圈水工廠化養殖的漁光互補項目。

日前, 筆者走進專案現場看到, 650畝的海水養殖池上面, 立著一個個大棚, 大棚上面鋪著一塊塊太陽能光伏板, 現場頗為壯觀。 “漁光互補”項目由廣西西江環境新能源科技產業有限公司與防城港市鑫潤養殖有限公司合作建設。 其中, “漁光互補”光伏發電一期工程, 已於2017年6月30日成功並網發電, 二期預計於2018年6月前全部建成, 專案全部投產後, 預計年發電量9200多萬度, 產值可達9000萬元以上, 年節約2.8萬噸標煤, 減少排放7.8萬噸二氧化碳等多種空氣污染物。

“光伏發電相比火電是有絕對的優勢的, 而且這個能源又給周邊地區電力系統帶來了很好的效益, 減少電力能源的損耗, 達到一地兩用, 發揮了效益的最大化。 ”廣西西江環境能源科技產業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姚明江說。

雖然當天天氣寒冷大風, 但是當筆者走進太陽能光伏板大棚時, 明顯感到風速變小許多, 太陽透過光伏板縫隙照射進海水養殖池, 感覺暖和不少。 池內養殖有南美白對蝦和沙箭魚等品種。 鑫潤養殖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唐聖利告訴我們:“考慮到這個養殖需要一定的陽光, 我們的採光率設計30% , 這樣可以確保太陽板可以發電, 下面的水產作業也能夠正常運營。 ”

據悉, 光伏發電改變了傳統的海水養殖,

通過室外發電、室內養殖, 使室內溫度可控, 夏天可降7℃, 冬天可升5℃左右, 改變了過去傳統養殖因氣溫不可控一年最多養2造的狀況, 在光伏發電大棚下, 一年可養3~4造。 “我們同傳統的養殖模式相比, 除了降低風險以外, 可以說經濟效益是成倍的增長, 我們傳統的養殖模式可以說畝產500公斤左右, 那我們現在這個養殖模式, 可以達到3000~4000公斤”, 鑫潤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柳敏如是說。

該項目方聯合了廣東海洋大學, 運用國內領先的養殖技術和專利作為科技保障, 真正意義上實現室內溫控迴圈水工廠化養殖規模發展。 鑫潤養殖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唐聖利說:“我們養殖過程的尾水處理採用三級淨化池處理,

一級淨化池我們投放一些濾食性的貝類 , 如大蠔。 二級淨化池投放一些濾食性的魚類像欖子魚, 三級淨化池我們投放一些肉食性的魚類, 像石斑魚, 經過這樣的三級自然淨化以後, 我們的尾水基本上可以達標排放或者迴圈利用。

“漁光互補”專案是防城港紅樹林海洋漁業(核心)示範區重點專案, 該專案實現了一地兩用、集約高效, 也成了當地農民致富的“靠山”, 農民可把土地租給養殖公司, 還可進入公司打工。 據瞭解, 自2017年6月並網發電以來, 該項目提供了200多個季節性崗位, 解決了光坡鎮沙螺寮村部分貧困戶就業的問題。

鑫潤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柳敏說:“我們每年都會舉辦幾期培訓班, 向周邊的養殖戶進行免費的培訓, 傳授養殖技術,通過養殖技術來帶動我們周邊村民的養殖,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讓他們通過產業來進行脫貧致富。”

傳授養殖技術,通過養殖技術來帶動我們周邊村民的養殖,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讓他們通過產業來進行脫貧致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