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龍八部》成為寒假推薦書目,其實是歷史的必然

這兩天, 摸史君朋友圈裡的幾位老師, 不約而同轉了個新聞。 原來, 據媒體報導, 重慶一些中學老師推薦的寒假書目裡, 赫然有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 很多人感慨, 以前我看武俠小說, 可要偷偷摸摸, 冒著被父母打罵的風險呢!

還別說, 摸史君小時候, 在鄰居家裡發現一本《薛剛反唐》, 看得是如癡如醉, 沒少被媽追著罵。 說要你翻曬穀子你答應得好好的, 一個下午沒翻兩次, 這穀子得什麼時候才會幹呀!沒辦法, 誰叫《薛剛反唐》那麼好看呢?我到現在還記得書裡的兩句詩, “聚義反武二十載, 薛剛助李又興唐”。

還知道了武則天、薛丁山、薛仁貴、樊梨花。 這些人在近十來年的電視劇裡, 可以被唱爛了呀——看的時候, 完全沒有當年的感覺了。

(薛剛反唐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 感謝原作者, 若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金庸的小說, 由閒書變成經典, 由被父母所不喜到承認這書確實還有些營養,

是十分正常的事。 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畢竟, 金庸的小說, 語言優美, 且又基於正史記載或野史傳說, 從這裡面學到的知識, 可能比教科書上還多呢。

其實只要瞭解一點中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 與歷史沾邊的小說, 曾經被當成雕蟲小技, 但長遠來看, 絕不是洪水猛獸。

最簡單的例子, 就是《三國演義》。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啊。 它最初的名字就是《三國志通俗演義》, 三分史實七分虛構。 一千多年流傳下來的故事, 經過人們不斷加工, 到元明時期, 成為說書人的底本——什麼是說書人啊?說書人的故事, 是講給誰聽的?

(《三國演義》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 感謝原作者, 若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說書人可不是當年的百家講壇上的教授, 他不過是靠著講歷史上的故事而謀生的人罷了——他們更像摸史君這樣的自媒體人啊——他們用最淺顯直白的語言, 講出一般百姓不可能讀懂的書裡的故事。 他們的讀者, 是學歷極低甚至連字都不認識的販夫走卒、農民僕婦——最後, 他們這些故事的底本,

被文人一整理, 就成了著名小說了。

還有紅拂女、虯髯客、聶隱娘……是不是都很熟悉呢?他們都出自唐人傳奇。

傳奇是文言小說, 在那個以吟詩作賦寫文考進士才是正道的時代, 寫這種玩意兒, 就是末技, 會被人瞧不起的……

(天龍八部 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

感謝原作者, 若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然而, 無數帝王將相消逝在歷史長河裡, 連渣子都不剩, 但這些小說人物及其故事, 千年後都耳熟能詳。

陽春白雪, 下里巴人, 雅戲與俗文, 各有所好, 關鍵, 只要能做到各自門類中的極致, 青史留名就不是傳說。 金庸小說登堂入室, 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