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路媒體走轉改】走基層書寫大變化 網媒人探訪感觸多

1月22日至27日, 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路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在四川舉行。 期間, 我作為四川網路廣播電視臺一名年輕的網媒人, 和60餘名來自中央、全國各地方新聞網站及新媒體的採編人員在成都、廣安、閬中等地探訪百姓故事, 瞭解四川鄉村振興的創新之路, 感受改革開放40年來四川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 感受頗多。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走基層活動, 看到老百姓“住上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 生活水準發生了質的飛躍, 讓我連連刷新對農村的固有認知。 走出了辦公室, 資訊不再只來源於網路,

我筆下的發展故事也變得有了溫度。

採訪廣安市前鋒區會龍村第一書記 楊光飛

源頭活水:最美的風景總在基層

活動的第一站, 媒體團參觀天府新區南新村時, 大家不僅能從村民的話裡行間能感受到他們現在的滿滿的獲得感。 眼前錯落有致的小洋樓, 房前整齊規劃的小菜園, 寬敞平坦的瀝青大道, 便利的村民服務中心, 村口壩子裡跳廣場舞的村民......讓人會不由自主的想用文字、用圖片等一切生動的方式, 記錄下新農村中這些讓人驚訝的改變。

用相機記錄現代新農村

去之前還擔心自己經驗不足、對新農村瞭解尚淺, 多少有些“寫不出稿”的顧慮。 而走到這裡, 才發現多的是你想不到的變化, 沒看過的風景,

沒聽過的故事。 這也恰恰說明, 好的新聞不是坐在辦公室敲出來的, 正所謂只有記者接“地氣”, 新聞才會冒“熱氣”。

參觀鄧小平故里, 聽講解員講述偉人一生

位於廣安市協興鎮牌坊村的鄧小平故里,距市區7公里,是全國唯一以紀念鄧小平同志為主題內容的紀念園區。 景區開放以來,累計超過2800萬遊客參觀,其中接待青少年近500萬人次,2016年接待遊客達291.65萬人次。

今年正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參觀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故里,便被賦予更多的意義。 當天, 細雨紛飛, 寒風凜冽, 我們穿著雨衣, 帶著敬仰與懷戀來到一代偉人鄧小平的故里, 大家摘了雨帽, 收了雨傘, 對著鄧小平的銅像深深地三鞠躬。 “媒體記錄著40年來國家的巨大變化,

同時也來看看改革來時的路”。

學習不止:講述最生動的四川故事

從用心的體會到深度的講述, 五天時間裡, 30多家省內外媒體參用各自手中的相機和文字記錄著天府發展畫卷的點點滴滴。 大家一起集中採訪, 寫稿發稿, 相互交流採訪心得。 五天下來, 我覺得自己收穫了很多:聽優秀媒體人在採訪中如何發問, 感受優秀媒體人寫稿的業務效率, 看交流群中分享的優質稿件, 傾聽省外媒體走四川基層的感悟心得, 對我來說這都是走基層之外的意外收穫, 也是今後工作道路上的寶貴財富。

採訪中青網記者

採訪中聽一位元老記者說:“越是到基層, 越能瞭解改革的關鍵是什麼, 越能發現人民群眾的關注點是什麼, 越能看清國情、民情,

越能找准報導的著力點。 越是到基層, 越能瞭解廣大群眾的所思所想, 越能感受時代的脈搏。 ”不錯, 基層是新聞的富礦沃土, 而生活是新聞的源頭活水, 回想這次採訪經歷, 走基層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幾天, “在基層”的狀態我還差得很遠, 作為網站的年輕記者, 我更需要去傳承“在基層”的精神, 學會沉入基層中, 才能真正的講好新時代的“四川故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