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紀委揭金融監管“貓鼠一家”亂象

來源:法律與生活

《法律與生活》綜合報導, 近日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件的通報中, 四川銀監局也遭問責。 監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並非被推到台前的幾例,

中央紀委駐央行紀檢組組長徐加愛日前在中紀委官網發表的署名文章就指出, 金融監管中的“貓鼠一家”, 便是當前金融領域出現的風險隱患之一。

在這篇題為《堅定扛起黨內監督的神聖使命 推進人民銀行系統全面從嚴治党向縱深發展》的文章中, 徐加愛表示, 當前金融領域出現一些重大風險隱患, 包括金融監管中的“貓鼠一家”、出現大量“無照駕駛”以及眾多非法集資等金融亂象, 給人民群眾帶來重大損失。

“其中有體制機制需要完善的問題, 但說到底是人出了問題。 ”徐加愛透露, 最近駐央行紀檢組先後與240位黨委書記、紀委書記深度談話, 大家說到中央專項巡視之後,

在央行黨委、派駐紀檢組的努力下, 制度建設和基礎工作已經有了很大改進, 但“寬鬆軟”、“燈下黑”等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比如在党的建設上, 有的組織建設還不健全, 對巡視整改“表裡不一”;在黨的意識上, 有的黨支部書記一些應知應會的黨的知識嚴重缺失, 有的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

事實上, 監管與機構暗地“抱團”的現象在我國長期存在, 而且一直很難言明甚至難以被公開討論。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前副主任呂隨啟指出, 我國政府對經濟行為的介入很深, 尋租行為是不可避免的。 之所以監管會發生“不作為”的問題, 一方面是權利的濫用, 另外也可能有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

這一情況也在此前得到多位金融業人士證實。

例如華北地區一家地方銀行總行信貸部人士就曾透露, 地方經濟發展無疑需要當地金融機構的支援, 該行曾在當地政府的壓力下給區域內經營已出現問題的企業放貸, 但反過來該行的另一些主動放貸行為, 即使頗為激進, 也得到了監管的默許。 還有一位元中部地區的金融機構人士透露, 該公司為當地經濟做出不小貢獻, 因此在公司遇到與投資者糾紛問題時, 甚至都得到了當地相關監管部門的一些隱性保護。

如徐加愛所說, 這種現象已成為金融領域的一個重大風險隱患。 業內也有這種共識。 業內觀察人士盤和林在近日的公開撰文中分析稱, 金融行業存在資產高波動性、高流動性、高資訊不對稱性,

決定了金融腐敗行為的隱蔽性和冒險性, 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高危害性, 不同于普通腐敗, 一國的金融腐敗行為還會危及金融安全, 進而引發局部金融危機, 嚴重的還引發區域性甚至系統性金融風險。

不過, 隨著金融監管風暴的持續, 監管“貓鼠一家”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地被推到台前。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2017年7月保監會學習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專題培訓班上就曾撂過“狠話”, 明確“監管姓監”, 摒棄監管“父愛主義”;保監會另一位副主席黃洪也曾在公開活動中表示, 保險監管要“長牙齒”, 不能只說不做, 要敢於做出不同於市場的獨立判斷, 而不是被市場的意志所左右。

銀監會方面也在近期多次公開提及監管“貓鼠一家”亂象。

不久前銀監會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件的通報中就較為罕見地點名了當地銀監部門, 稱四川銀監局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相關風險線索等問題未全面深查, 監管督導不力, 對其監管評級失真, 對四川銀監局原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相關責任人給予了黨紀政紀處分;在近日召開的全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暨紀檢監察工作會議上, 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再次提出, 2018年要重點查糾金融信貸中涉及銀行業監管的失職失責問題, 中央紀委駐銀監會紀檢組組長李欣然也指出, 要緊盯選人用人、審批監管、金融信貸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腐敗問題, 重點查處“貓鼠一家”、“監守自盜”的腐敗案件, 不斷增強震懾遏制。

“治標也治本”將是未來監管的一大趨勢。徐加愛在文章中表示,除了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外,更需要在治本上下功夫,推進全面從嚴治党同向發力,堅決剷除滋生各種金融風險的土壤,實現所有金融活動監管全覆蓋、無例外、無縫隙、零風險。

不斷增強震懾遏制。

“治標也治本”將是未來監管的一大趨勢。徐加愛在文章中表示,除了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外,更需要在治本上下功夫,推進全面從嚴治党同向發力,堅決剷除滋生各種金融風險的土壤,實現所有金融活動監管全覆蓋、無例外、無縫隙、零風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