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戶外工作者低溫作業咋保護?低溫勞保尚無統一政策

天寒地凍,交警、環衛工、快遞員等戶外工作者需要更多關心

低溫作業,咋保護?

“真不誇張,執勤回來用冷水洗手都是熱乎的。 前10分鐘還成,半小時後手、腳趾開始刺痛,慢慢都沒知覺了。 ”在零下25攝氏度的大街上站了1個半小時的黑龍江交警張文宇告訴記者,即便“保暖內衣+毛衣+羽絨服+棉襖”“鞋底貼熱貼”等“全副武裝”,也挨不住刀割似的冷。

受較強冷空氣影響,日前多地開啟低溫冷凍模式。 交警、環衛工、快遞員……這些在低溫中保障我們生活的勞動者,如何讓他們也暖心作業?低溫勞動保護怎樣做得更好?本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對“低溫勞保”尚未制定明確統一的政策

什麼樣的工作環境算低溫作業?根據《低溫作業分級》國家標準,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工作地點平均氣溫等於或低於5攝氏度的作業即為低溫作業。 按工作地點的溫度和低溫作業時間率,低溫作業分為四級,級別高者冷強度大。

2013年印發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中,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分類中增加了兩種職業病,其中之一便是“凍傷”,涉及低溫作業人員。 “寒冷除能引起某些生理反應如皮膚溫度降低、末梢血管收縮、寒顫等,還會影響勞動能力和工作效率,嚴重時可造成冷損傷或誘發、加重某些病症,如哮喘、缺血性心臟病等,在戶外作業的異常事故中還有凍僵和凍死的可能。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醫師林英介紹。

高溫作業有《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明確用人單位應當落實勞動保護措施、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勞動者依法享受崗位津貼等,但低溫作業勞動保護目前尚未有類似系統、具體的管理辦法。 個別省份對於低溫津貼有明確標準,比如內蒙古2013年出臺相關規定,零下25攝氏度(含)以下高寒天氣室外連續作業4小時(含)以上工作崗位的勞動者,高寒崗位津貼為230元/月。

“知道有高溫津貼,低溫津貼還真沒聽過。 ”記者隨機走訪的一些戶外勞動者回答。 為啥低溫勞保關注度似乎比高溫勞保要小?

有觀點認為,原因之一是低溫造成的凍傷職業病例要遠少於高溫造成的中暑職業病例。

“如果是極高溫度,人又幹著重體力活,熱痙攣可能發病很突然。 低溫對人體的損傷會有一個逐漸的過程。 ”林英說。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講師劉曉倩介紹,低溫津貼應屬於勞動報酬中由環境因素導致的報酬補償,現實中多數地方由企業自主確定是否發放以及發放標準。

北京市朝陽區的京東配送員王輝告訴記者,自己每年能拿到3個月的低溫補助,每個月300元左右,“一天一百七八十單快遞,在外面待10來個小時,最近天又冷,真是直哆嗦。 補助雖然不多,但也算個安慰。 ”

需要個體的善意關懷,也呼喚制度化勞保措施

“不用送貨,天氣冷,請幫我送給外賣小哥自己和天寒地凍裡工作的環衛工人”“快遞小哥,雪大路滑莫趕時間,熱奶茶是送給你的”……近段時間,不少外賣暖心訂單正能量滿滿,此外街邊提供熱飲的愛心站也為冷冬獻上溫暖。

對於低溫作業勞動者來說,來自個體的關懷理解固然重要,規範勞保措施、讓暖意常態化同樣不可或缺。

專家認為,相比高溫作業較難控制溫度,低溫作業如果防護到位,一般很少引起嚴重凍傷。 “低溫下人的手、關節部位溫度下降最快,如果穿戴好防寒手套、防護服裝等,讓手的皮膚溫度在15.5攝氏度以上,一般不會影響手的操作,也能保證操作的安全。 ”林英介紹,肢端疼痛和寒顫是低溫的危險信號,當寒顫十分明顯時,應終止作業,進入溫暖室內取暖。

“我們現在是1個半小時輪班制,可以時不時進屋暖和一會兒。

比起低溫津貼,我更希望在服裝、鞋子方面有所改進,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能夠既保暖又輕便。 像我們和環衛工都是在車流、人流裡穿梭的高危職業,現在單位發的棉服又硬又重,保暖作用也不夠。 ”張文宇說。

近期美團外賣推出騎手加熱服,“加熱服採用碳纖維發熱技術,剪裁成馬甲形式,溫度分為45攝氏度、55攝氏度及65攝氏度三個檔位,只需充電1小時,就能獲得4至6小時的熱力供給。 ”美團外賣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款發熱服已在北京、哈爾濱、滿洲里、酒泉等地投入使用,其他地區也在加緊發放中。

劉曉倩認為,由於地域、氣候、職業工種不同,低溫對於勞動者的影響是不同的。 可以嘗試在地域基礎上引入行業協商機制,通過建立政府、工會和雇主方的行業協商來確定特定行業一定地域範圍內的低溫補貼條件和標準。

此外,還可以樹立標杆企業,通過勞動力市場的力量推動低溫津貼擴展。“在薪酬管理中,工作環境與條件的優劣程度不同,在定位工資水準時得出的工資曲線也相應不同。模範企業通常會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包括環境因素來確定合理的工資水準,以實現其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劉曉倩說。

此外,還可以樹立標杆企業,通過勞動力市場的力量推動低溫津貼擴展。“在薪酬管理中,工作環境與條件的優劣程度不同,在定位工資水準時得出的工資曲線也相應不同。模範企業通常會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包括環境因素來確定合理的工資水準,以實現其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劉曉倩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