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直擊深圳2018春運,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瞟了眼候車室牆上的鐘, 淩晨1點了。

手捧5萬塊攝影器材的阿海癱坐在地上, 不停打盹。 從決定拍攝這期春運開始, 他連續兩個禮拜沒有睡過一個好覺。

側前方牆上的新春運標語, 溫暖又醒目, 像小時候故鄉破舊教學樓外的白漆大字, 正安靜地聆聽著一幕幕歸鄉故事。

01

春運的第一天, 第一波回家的浪潮已經湧現在偌大的候車室裡。

02

在羅湖火車站, 有專門為候車旅客設立的臨時集結區, 只是為了讓他們少吹一點冷風。

03

羅湖火車站外的標識牌, 向上的箭頭也是指著回家的方向。

04

夜雨中, 麥當勞小哥因為送餐遲到, 被顧客給了差評。

奔波一天的辛苦錢就這樣沒了, 難掩內心失落的他忍不住抹淚, 轉身消失在夜色中...

05

深圳北站的售票廳出口, 這位52歲的陳阿姨坐在黑色塑膠袋上。 她有一個女兒和兒子, 女兒前年嫁人, 兒子31歲還沒有物件。 為了能夠早點幫兒子娶上媳婦兒, 她瞞著家人在布吉一家餐廳做洗碗工。

06

車廂內, 熱心的小夥子幫身邊的婦女把行李放進行李架, 這樣的事情我們曾經也做過。

07

登上列車前, 檢票員一絲不苟的查看旅客手中的車票。

08

父親帶著留守深圳的兒子回家過年,手裡拿著一瓶江小白,眼神中透露著不舍,也許過完春節他們還會再來,也許永遠不來...

09

奶奶耐心的給大孫子餵食,溫馨的畫面讓人忍不住回憶童年。

10

列車即將駛出月臺,一家四口迎風奔跑,差一點就錯過了。

11

在深圳開往北京的列車上,透過車窗看到小朋友開心的挑選媽媽準備的零食,像極了小時候的自己,總是那麼容易滿足。

12

出站口的人群熙熙攘攘,大家都忙著離開這裡。只有眼前這位阿姨喜出望外,她看著月臺的標識,笑的像個18歲女孩。

13

開往北京的K106次列車,正在檢票...

14

你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眼前這位大伯為給念高中的兒子多省一點生活費,將就在候車廳打了一夜盹...

15

眼前這位農民工伯伯,他不知道手中的紅色車票無法在進站口刷,輾轉多次才找到服務台。

工作人員耐心的告訴他紅色車票的檢票口在右邊。

每隔兩分鐘,他就會看一眼回家的票,仿佛上面閃現著家人的歡笑。讓我想起外出務工的老爸,為了養家從吃盡苦頭。越來越佝僂的背,越來越多傷口,越來越多的老繭......

16

為了讓春運的第一天真實呈現,我們採編的小夥伴一直餓到下午才來得及買份面果腹,坐在寒冷的馬路邊,熱情不減。

17

86歲的老奶奶失憶了,什麼也不記得。她女兒只好帶著她來到曾經工作過的地方,試圖尋找一些記憶片段。寒冬下的母女情深,似乎讓老奶奶想起一些往事,從她眼裡閃現的光芒,我看到了一些希望。

18

今年,留守農村的孫子孫女來深圳過寒假,大城市的新鮮感讓兩個孩子欣喜,但爺爺飽經滄桑的面容似乎透露著背井離鄉的艱辛。

19

接到媽媽的一個電話,聽到電話裡熟悉的那一聲“丫頭”,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一歲半的兒子在玩弄著行李,今年,一定是個大團圓。

20

女子本弱,為母則強。兩年沒回家的小倩蹲在地上,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扶著行李箱焦急地等待著買水的丈夫,她斜後方懸掛著新時代、新春運的橫幅這一刻顯得格外醒目...

21

等累了的奶奶和孫女乾脆席地而坐。

22

懂事的小孩,正拖著一個行李箱,走在大人前面。

23

火車站外,媽媽正一口口喂著寶寶,自己顧不上吃上一口

24

為了等待回家的那一刻,她們早早準備的盒飯在寒冷的空氣中早已涼透了。

25

安睡的孩子呼吸平緩,媽媽連著幾個小時都保持著這個姿勢,為了不驚醒他的夢孩子

26

哭鬧無法停下,媽媽只能獨自承受。一個眼神,道盡了女人的不容易。

27

為了不讓孩子凍著,媽媽將孩子包裹進她的圍巾裡。

28

一對穿梭在人潮中的古稀老人,緊緊攥著對方的手,我想愛情最好的模樣,也莫過於此。

29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車票,我在這頭,家在那頭。

30

惠州月臺的通道裡,拖著行李箱的人來自五湖四海,但他們心裡只有一個目的地:回家。

31

天空飄著細雨,年輕的媽媽左手拉著笨重的行李箱,右手托舉著2歲的寶寶,她已經顧及不了背上滑落的雙肩包了.....

32

終於要回家了,很快就要見到熟悉的人和事,她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33

一列火車停靠,月臺上的工作人員在寒風中堅守,只為守護無數回家人。

34

離開車站時,鏡頭不經意捕捉到一位年輕媽媽正在逗笑新生的孩子,她臉上洋溢著幸福,心裡暗自許諾,寶貝,謝謝你的到來,我會給你最大的依靠。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但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仿佛讓一切都變的簡單。

熱鬧的火車站和冷清的街道形成鮮明的對比,這裡正進行著一場恢弘的遷徙,盡頭,是翹首以盼的老婆、孩子、父親、母親……

有人說家是溫暖的港灣,

有人說家是依靠的肩膀,

也有人說家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而我以為,家,是連接愛的紐帶,是延續生命的月臺。

記憶深處,始終有一個踽踽獨行的背影……很多年前,我以為他是父親,到現在才發現,他是我自己。

平時與家人相處,並沒有什麼感覺,當你離家越久,離家越遠,心裡總有一個聲音在呼喚:回家,回家。

這樣的呼喚,流淌在春運途中,每個人的血液裡。

離家越久,思念越長。

那張千辛萬苦才搶到的車票,是每個人外出奔忙的意義。

春運,是一場從遠方到家的遷徙,是一種令人敬畏的儀式感:落葉歸根。

08

父親帶著留守深圳的兒子回家過年,手裡拿著一瓶江小白,眼神中透露著不舍,也許過完春節他們還會再來,也許永遠不來...

09

奶奶耐心的給大孫子餵食,溫馨的畫面讓人忍不住回憶童年。

10

列車即將駛出月臺,一家四口迎風奔跑,差一點就錯過了。

11

在深圳開往北京的列車上,透過車窗看到小朋友開心的挑選媽媽準備的零食,像極了小時候的自己,總是那麼容易滿足。

12

出站口的人群熙熙攘攘,大家都忙著離開這裡。只有眼前這位阿姨喜出望外,她看著月臺的標識,笑的像個18歲女孩。

13

開往北京的K106次列車,正在檢票...

14

你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眼前這位大伯為給念高中的兒子多省一點生活費,將就在候車廳打了一夜盹...

15

眼前這位農民工伯伯,他不知道手中的紅色車票無法在進站口刷,輾轉多次才找到服務台。

工作人員耐心的告訴他紅色車票的檢票口在右邊。

每隔兩分鐘,他就會看一眼回家的票,仿佛上面閃現著家人的歡笑。讓我想起外出務工的老爸,為了養家從吃盡苦頭。越來越佝僂的背,越來越多傷口,越來越多的老繭......

16

為了讓春運的第一天真實呈現,我們採編的小夥伴一直餓到下午才來得及買份面果腹,坐在寒冷的馬路邊,熱情不減。

17

86歲的老奶奶失憶了,什麼也不記得。她女兒只好帶著她來到曾經工作過的地方,試圖尋找一些記憶片段。寒冬下的母女情深,似乎讓老奶奶想起一些往事,從她眼裡閃現的光芒,我看到了一些希望。

18

今年,留守農村的孫子孫女來深圳過寒假,大城市的新鮮感讓兩個孩子欣喜,但爺爺飽經滄桑的面容似乎透露著背井離鄉的艱辛。

19

接到媽媽的一個電話,聽到電話裡熟悉的那一聲“丫頭”,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一歲半的兒子在玩弄著行李,今年,一定是個大團圓。

20

女子本弱,為母則強。兩年沒回家的小倩蹲在地上,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扶著行李箱焦急地等待著買水的丈夫,她斜後方懸掛著新時代、新春運的橫幅這一刻顯得格外醒目...

21

等累了的奶奶和孫女乾脆席地而坐。

22

懂事的小孩,正拖著一個行李箱,走在大人前面。

23

火車站外,媽媽正一口口喂著寶寶,自己顧不上吃上一口

24

為了等待回家的那一刻,她們早早準備的盒飯在寒冷的空氣中早已涼透了。

25

安睡的孩子呼吸平緩,媽媽連著幾個小時都保持著這個姿勢,為了不驚醒他的夢孩子

26

哭鬧無法停下,媽媽只能獨自承受。一個眼神,道盡了女人的不容易。

27

為了不讓孩子凍著,媽媽將孩子包裹進她的圍巾裡。

28

一對穿梭在人潮中的古稀老人,緊緊攥著對方的手,我想愛情最好的模樣,也莫過於此。

29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車票,我在這頭,家在那頭。

30

惠州月臺的通道裡,拖著行李箱的人來自五湖四海,但他們心裡只有一個目的地:回家。

31

天空飄著細雨,年輕的媽媽左手拉著笨重的行李箱,右手托舉著2歲的寶寶,她已經顧及不了背上滑落的雙肩包了.....

32

終於要回家了,很快就要見到熟悉的人和事,她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33

一列火車停靠,月臺上的工作人員在寒風中堅守,只為守護無數回家人。

34

離開車站時,鏡頭不經意捕捉到一位年輕媽媽正在逗笑新生的孩子,她臉上洋溢著幸福,心裡暗自許諾,寶貝,謝謝你的到來,我會給你最大的依靠。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但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仿佛讓一切都變的簡單。

熱鬧的火車站和冷清的街道形成鮮明的對比,這裡正進行著一場恢弘的遷徙,盡頭,是翹首以盼的老婆、孩子、父親、母親……

有人說家是溫暖的港灣,

有人說家是依靠的肩膀,

也有人說家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而我以為,家,是連接愛的紐帶,是延續生命的月臺。

記憶深處,始終有一個踽踽獨行的背影……很多年前,我以為他是父親,到現在才發現,他是我自己。

平時與家人相處,並沒有什麼感覺,當你離家越久,離家越遠,心裡總有一個聲音在呼喚:回家,回家。

這樣的呼喚,流淌在春運途中,每個人的血液裡。

離家越久,思念越長。

那張千辛萬苦才搶到的車票,是每個人外出奔忙的意義。

春運,是一場從遠方到家的遷徙,是一種令人敬畏的儀式感:落葉歸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