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省環保“一號工程”,究竟如何推進?

“去年比前年的空氣品質好了太多, 不僅看見藍天的日子變多了, 而且買的防霾口罩都沒有怎麼戴過。 ”在成都市高新區上班的姜女士說, 很喜歡午飯後跟同事們在單位周邊散散步、消消食, 她希望今年環境空氣品質能繼續保持下去, 給愛鍛煉的人更多戶外健身的機會。

2017年2月, 成都平原區大氣環境治理被列為全省環保“一號工程”。 經過一年的付出和拼搏, 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總體持續改善, PM10和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7.1%和9.2%, 全省優良天數率為82.2%, 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

那麼, 四川省環保“一號工程”

是如何推進的?採取了哪些措施?

第一步

↓↓↓

解決“誰來幹”問題

定好位, 歸好責

把治理主體責任交回到地方黨委政府

談到成都平原區大氣污染治理首戰告捷

四川省環保廳廳長于會文表示

最為重要的前提

就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

各級各部門共同發力

高位推動、真抓實幹

“幹和不幹, 大不一樣, 關鍵是由‘誰來幹’。 ”于會文說, 大氣污染治理是複雜的系統工程, 需要八方合力、久久為功, 方能見效。 “2017年, 我們很好地解決了大氣污染治理‘誰來幹’的問題, 並‘定好位’‘歸好責’, 讓環保部門不再唱‘獨角戲’。 ”

2017年年初

成都平原大氣治理

被列為全省環保“一號工程”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 統籌部署, 作出頂層設計。 省級領導親自謀劃、推動, 半年中24次省委常委會就有13次研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省長親自擔任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組長, 42名省級領導以上率下, 帶隊赴各市州開展現場督導,

掛牌督辦重大大氣污染問題。

“要落實‘誰來幹’, 落腳點關鍵還在制度。 ”四川省環保廳總工程師趙樂晨說, 《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分工方案》的出臺, 充分起到“歸好責”的作用, 擰緊了各級各部門責任發條。

去年, 借勢中央環保督察和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

四川把大氣治理的主體責任交回到地方黨委政府。 嚴格執行環保黨政同責工作目標績效管理辦法, 年度績效目標考核中, 環保指標權重由2013年的8%逐步提高到2016年的13%。

同時, 不斷強化生態環境損害追責問責、自然資源資產和環境責任離任審計, 給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戴上環保“緊箍咒”。

此外,四川還取消了58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和生態脆弱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GDP考核,21市(州)均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省財政每年拿出1.5億元資金激勵環境空氣品質改善。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環保人的付出。“哪怕僅僅1微克,我們也在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控制。”于會文列出了一組資料,為了實施環保“一號工程”,全省環保系統50%的力量投入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成都平原各市過半精力都在治氣,省市聯動,全年365天8760個小時,一個小時都不敢鬆勁兒。

于會文說

在秋冬季霧霾攻堅時

全省環保系統人員幾乎沒有休息日

拼盡全力與霧霾賽跑

第二步

↓↓↓

解決“怎麼幹”問題

針對重污染天氣

“提前吃藥、加大劑量吃藥、全體吃藥”

解決了“誰來幹”的問題

接下來關鍵就是“怎麼幹”

“大氣污染治理都要基於各自地理氣候條件,很難‘一招行天下’,就是京津冀這些地區的先進做法,我們也只能部分借鑒運用。”于會文說,成都平原地形和氣象條件特殊,是典型的靜風區,秋冬季逆溫頻發、降水量少,污染物一旦累積,治起來就很難,必須摸索自己的道路。

針對重污染天氣

四川放了哪些大招?

于會文總結為“三個吃藥”

“提前吃藥”

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累積。去年,環保與氣象兩部門緊密協作,在重污染天氣到來之前,提前研判,提前採取管控措施,實現未來3~5天氣象條件和環境品質的準確預測,甚至冬季長時段的趨勢預測。一旦預測到重污染天氣,提前兩三天就發出預警提示,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行動和措施,防止污染物累積。

“加大劑量吃藥”

去年,四川大幅降低了全省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門檻,將秋冬季大氣治理預案啟動條件從PM2.5濃度為150μg/m3調整為115μg/m3,全省共啟動城市黃色預警35次、橙色預警12次。嚴格實施“清單制”管理,對成都平原地區重點污染企業,按照輕重緩急排序,分區域分時序列出優先管控清單,一旦出現持續霧霾天氣,立即落實錯峰生產、壓產限產、工地停工和機動車限行等強制性措施。

“全體吃藥”

“而且吃藥的一個都不能少,必須全體吃。”四川省環保廳大氣處處長昝學軍說,去年以來,每逢重污染天氣,堅持區域內各市同步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將聯防聯控的責任壓實到每一個市、縣、鄉、村,傳導到每一處“神經末梢”。

第三步

↓↓↓

解決“創新幹”問題

“國家隊”解惑,高科技助陣

“去年,我們數次前往北京邀請院士專家入川指導。”趙樂晨說,為了找准癥結,邀請了唐孝炎、郝吉明、賀克斌等71位院士、權威專家組成四川大氣污染治理專家顧問團,舉辦了成都平原灰霾暨臭氧污染防控高端論壇、空氣污染控制國際學術研討會。

通過與“國家隊”深度合作,省環保廳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帶動了四川環保科研隊伍的發展,提升了大氣防治科研水準。

“‘引進來’的不僅僅是人才,眾多‘高’‘新’科技手段也被用於治霾中。”昝學軍說,目前四川已經搭建起“天地空一體化”監測平臺,成都市建成4個大氣環境監測超級站,解析污染來源;借助環境衛星和氣象衛星,發現秸稈焚燒火點;利用雷達車掃描,發現污染源位置和污染重點區域;依靠蛙鳴系統和奧維地圖等技術手段,精准鎖定違法企業,堅決防止“散亂汙”和偷排漏排行為反彈回潮。

新招不斷,老招不廢。去年,四川繼續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加強工業污染治理、車路油綜合治理、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措施。去年,四川省整治“散亂汙”企業達3.1萬多家,全省煤炭消耗比2013年削減18.6%,全省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7.9萬輛,全年未出現因秸稈焚燒導致的大面積污染。

據瞭解,目前四川正按片區編制限期達標規劃,在區域內實行環境規劃、標準、監測、環評、執法、資訊公開“六統一”。

“一年過去,超過七成的受訪群眾對大氣環境品質改善表示滿意。但是環保人不知足,不僅不知足,還知不足。”在2018年以來的各種會議上,于會文每次都強調,不打贏藍天保衛戰絕不甘休。

2018年環境保護工作已開跑

並且“開年就要搶跑,起步就要衝刺”

此外,四川還取消了58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和生態脆弱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GDP考核,21市(州)均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省財政每年拿出1.5億元資金激勵環境空氣品質改善。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環保人的付出。“哪怕僅僅1微克,我們也在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控制。”于會文列出了一組資料,為了實施環保“一號工程”,全省環保系統50%的力量投入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成都平原各市過半精力都在治氣,省市聯動,全年365天8760個小時,一個小時都不敢鬆勁兒。

于會文說

在秋冬季霧霾攻堅時

全省環保系統人員幾乎沒有休息日

拼盡全力與霧霾賽跑

第二步

↓↓↓

解決“怎麼幹”問題

針對重污染天氣

“提前吃藥、加大劑量吃藥、全體吃藥”

解決了“誰來幹”的問題

接下來關鍵就是“怎麼幹”

“大氣污染治理都要基於各自地理氣候條件,很難‘一招行天下’,就是京津冀這些地區的先進做法,我們也只能部分借鑒運用。”于會文說,成都平原地形和氣象條件特殊,是典型的靜風區,秋冬季逆溫頻發、降水量少,污染物一旦累積,治起來就很難,必須摸索自己的道路。

針對重污染天氣

四川放了哪些大招?

于會文總結為“三個吃藥”

“提前吃藥”

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累積。去年,環保與氣象兩部門緊密協作,在重污染天氣到來之前,提前研判,提前採取管控措施,實現未來3~5天氣象條件和環境品質的準確預測,甚至冬季長時段的趨勢預測。一旦預測到重污染天氣,提前兩三天就發出預警提示,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行動和措施,防止污染物累積。

“加大劑量吃藥”

去年,四川大幅降低了全省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門檻,將秋冬季大氣治理預案啟動條件從PM2.5濃度為150μg/m3調整為115μg/m3,全省共啟動城市黃色預警35次、橙色預警12次。嚴格實施“清單制”管理,對成都平原地區重點污染企業,按照輕重緩急排序,分區域分時序列出優先管控清單,一旦出現持續霧霾天氣,立即落實錯峰生產、壓產限產、工地停工和機動車限行等強制性措施。

“全體吃藥”

“而且吃藥的一個都不能少,必須全體吃。”四川省環保廳大氣處處長昝學軍說,去年以來,每逢重污染天氣,堅持區域內各市同步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將聯防聯控的責任壓實到每一個市、縣、鄉、村,傳導到每一處“神經末梢”。

第三步

↓↓↓

解決“創新幹”問題

“國家隊”解惑,高科技助陣

“去年,我們數次前往北京邀請院士專家入川指導。”趙樂晨說,為了找准癥結,邀請了唐孝炎、郝吉明、賀克斌等71位院士、權威專家組成四川大氣污染治理專家顧問團,舉辦了成都平原灰霾暨臭氧污染防控高端論壇、空氣污染控制國際學術研討會。

通過與“國家隊”深度合作,省環保廳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帶動了四川環保科研隊伍的發展,提升了大氣防治科研水準。

“‘引進來’的不僅僅是人才,眾多‘高’‘新’科技手段也被用於治霾中。”昝學軍說,目前四川已經搭建起“天地空一體化”監測平臺,成都市建成4個大氣環境監測超級站,解析污染來源;借助環境衛星和氣象衛星,發現秸稈焚燒火點;利用雷達車掃描,發現污染源位置和污染重點區域;依靠蛙鳴系統和奧維地圖等技術手段,精准鎖定違法企業,堅決防止“散亂汙”和偷排漏排行為反彈回潮。

新招不斷,老招不廢。去年,四川繼續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加強工業污染治理、車路油綜合治理、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措施。去年,四川省整治“散亂汙”企業達3.1萬多家,全省煤炭消耗比2013年削減18.6%,全省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7.9萬輛,全年未出現因秸稈焚燒導致的大面積污染。

據瞭解,目前四川正按片區編制限期達標規劃,在區域內實行環境規劃、標準、監測、環評、執法、資訊公開“六統一”。

“一年過去,超過七成的受訪群眾對大氣環境品質改善表示滿意。但是環保人不知足,不僅不知足,還知不足。”在2018年以來的各種會議上,于會文每次都強調,不打贏藍天保衛戰絕不甘休。

2018年環境保護工作已開跑

並且“開年就要搶跑,起步就要衝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