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類相比動物唯一獨有的屬性是什麼?

出品人:螞蟻科學平臺科普負責人鄧添文 , 中國科協會員

為什麼人類能領先其他動物走到今天的繁榮呢?我們和動物之間又有什麼差距讓我們文明如此騰飛呢?螞蟻科學今天將用此文解答困惑大家多年的問題。

當達爾文登上原始島嶼時, 撞見的人他稱之為“生活在自然狀態的人”, 當他回國時和大學生做對比, 他認為這種原始人更傾向於一種動物。

後來人們開始糾結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和動物到底差在哪裡, 我們有什麼東西是它們沒有的嗎?

17世紀, 笛卡爾斷定:人類是有理性的, 動物就像是自動的機器。 但是人們發現狗能打開門閂, 這可不是沒意識的機器做出來的。 不過仔細想想, 它們只是學會了那些小把戲, 它們並不懂門閂如何運作, 只不過在重複中偶然打開。

後來有人說, 只有人類有文化!但虎鯨有著自己的捕獵傳統和社會體制, 已經發展成了成熟的物種文化, 包括那些黑猩猩世世代代都教會他們的幼子在石頭上用木制錘子敲碎堅果。

我們也發現了黑猩猩突襲了鄰近的一群黑猩猩, 將他們全部打死, 它們甚至還能發動戰爭。

我們還發現, 猴子們有著自己獨特的一套詞彙語言, 這些並不是我們獨有的。

達爾文在1871年列出了人類獨有性的清單, 之後, 他又逐一推翻了這些列舉。 他的結論是:

人類和動物之間雖然在心智上差距很大, 但這只是程度差別, 而不是類型差別。 我們已經看到, 各類感情和器官——例如愛、記憶、注意力、好奇心、模仿、理性等——這些人類曾予以自誇的東西,

也會以初級或發展完好的形式, 存在於低等動物中。

但人類又為何能領先它們, 走在今天如此繁榮的道路上, 我們擁有城市, 國家和完整的社會體系, 道德宗教。

這些似乎又回到了人與動物的差距。 但其實, 差距的背後, 隱藏著基因和進化。

但我們建立城市, 飛向太空, 創作詩歌。 我們所做的一切在某種程度上都歸因於本能——冒險, 保護和愛。 我們和動物的差距, 是量的差距, 而不是本質的差距。

首先我們說基因的影響有多重要。 一個基因的突變讓人類具備了學習的能力。 我們認為, 所有的動物, 包括人類, 都擁有一組CREB基因, 它們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處於開啟狀態。 也就是說, 一切學習過程,

都需要這個基因合成某種蛋白質。

另一個基因的突變也促使人類文明的騰飛。 在20萬年前, 人類基因在FOXP2基因上形成突變。 這之後, 它允許它連接到大腦的其他區域, 包括控制嘴部和喉部活動的區域。 這個基因不僅負責說話的活動, 還負責手勢活動。

手勢逐漸發展成了語言,而語言的建立標誌了文明的誕生。

隨著人口的增加,勞動分工也逐漸形成,人類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動物文化,最大的成功在於,物物交換的發明。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揭露人類和動物的唯一一個本質差別——它們沒有換位思考的能力。因為有了換位思考的能力,我們的物物交換就變得異常的順利。

最後,ASPM基因的一個突變讓大腦灰質(人類思維活動的物質基礎,調節機能的最高中樞)額外增加百分之二十。FOXP2的突變讓人類擺脫語言障礙,使物物交換飛速發展。

當然,這裡沒有提到的是,性也促使了文化的形成。人類為了穩定捕獵成果和養育能力而逐漸形成的一夫一妻制讓人類逐漸有了情感的形成,這一定程度上也幫助了文化的發展。

手勢逐漸發展成了語言,而語言的建立標誌了文明的誕生。

隨著人口的增加,勞動分工也逐漸形成,人類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動物文化,最大的成功在於,物物交換的發明。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揭露人類和動物的唯一一個本質差別——它們沒有換位思考的能力。因為有了換位思考的能力,我們的物物交換就變得異常的順利。

最後,ASPM基因的一個突變讓大腦灰質(人類思維活動的物質基礎,調節機能的最高中樞)額外增加百分之二十。FOXP2的突變讓人類擺脫語言障礙,使物物交換飛速發展。

當然,這裡沒有提到的是,性也促使了文化的形成。人類為了穩定捕獵成果和養育能力而逐漸形成的一夫一妻制讓人類逐漸有了情感的形成,這一定程度上也幫助了文化的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