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傳遞晚霞正能量:一個盛澤人的回憶片段

水鄉盛澤

吳江盛澤是我的家鄉, 我是個生於斯長於斯的盛澤人, 我的三個小孩也都是在盛澤鎮出生的。 現在我已八十高齡,

身體不是太好, 但作為吳江的盛澤人, 總想著應該留點念想, 下面是我人生中幾個頗具意味的片段, 現用通俗的文字展示出來, 以共用之。

一、信念的力量

我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一代人, 親眼目睹了新中國的誕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 特別是進入初中後, 學校裡的政治學習、老師的教育培養使我有了自己的信念:聽黨話, 跟黨走, 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並以能夠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說起我的入團經歷, 那是幾多辛酸、幾番挫折、幾經坎坷。

我的父親是浙江紹興人, 在盛澤鎮上和人合股開染坊, 後併入印染廠。 父親生得一表人才, 能說會道, 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 雖然大字不識幾個,

但群眾卻信服他, 股金僅100元的他竟被推舉為“資方代理人”, 這點股金在當時, 哪怕是一個普通人家的眼裡, 也是微不足道的小錢。 事實上, 到他去世後領出來的股金, 就只夠買口棺材的錢便能說明這一點。 然“資方代理人”的父親為之感到很光榮, 似乎是個老闆了, 而我卻是為之吃足了苦頭。

傅興珠吳江師範讀書時照片

進入初中後, 積極要求進步的我, 主動向團組織遞交了入團申請書。 初中三年, 儘管我學習認真, 並因表現突出而當選為班長, 按理我入團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 但事與願違。 班主任告訴我, 沒有被批准入團並不是你不努力、表現不好, 而是因為當時還活著的“資方代理人”父親以及成份是“工商”這兩個原因。 一個當班長的入不了團, 這對我的打擊很大, 整個人變得消沉、悲觀甚至有點自卑, 但在那個年代, 一個初中學生又能怎麼樣呢?當我憑著優異的成績如願考取吳江師範後, 我又一次擔任了班長, 重獲自信心的我再次向學校團組織打了申請報告,

要求入團, 可惜還是沒有被批准, 原因還是業已離開人世的“資方代理人”父親和成份是“工商”。 為此, 我傷心不已, 大哭了一場, “株連九族”的唯成份論真是害人不淺。 好在自己各方面表現不錯, 被保送到了蘇州師專繼續學習深造。

傅興珠蘇州師專學生照

在師專學習期間, 執著的我初衷不改, 又一次打了申請報告, 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爭取早日入團。 讓我沒齒難忘的是蘇州師專的領導、老師和同學給了我最大的信任、鼓勵和幫助, 終於批准我入團了。 當閃閃發光的團徽佩戴在我的胸前時, 我真的是異常興奮, 一種“置絕地而後生”之感油然而生。 後來, 我在蘇州地區教育局工作期間, 不僅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實現了我多年的夙願, 而且組織上還為我弄清楚了我的準確成份是“手工業主”。 這個結論更讓我激動, 是黨組織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對同志高度負責的精神, 經過多方調查取證, 最後搞清楚了。 共產黨有錯必糾, 讓人信服, 我為能成為其中的一員感到自豪。

盛澤中學60周年校慶時與好友李壽珍(右2)、孫寶珠(右1)等合影

與盛澤中學學生陳榮榮,現改名為陳鋼(清華大學教務處長,左一)等合影

原蘇州師專部分同學合影

二、感恩在心中

我的先生殷海智1976年在蘇州地委辦公室擔任機要秘書,經常跟蘇州地委一把手劉雪庚書記出差,工作性質決定了他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幾乎沒有節假日和星期天(當時週六是工作日),晚上還要辦公,不辭辛勞。組織上為了照顧他,把我們全家五個人的戶口一下子從盛澤鎮簽到了蘇州市。我媽媽當時的身體還很硬朗,或許是習慣了盛澤小街小弄堂的生活,老人不願意和我們一起到城市裡來住。五年後,上了年紀的媽媽日常生活已經難以自理,才不得不搬到蘇州和我們同住。

傅興珠在盛澤中學工作時照片

1976年2月份,我到蘇州市後,蘇州地區人事局的人事科長到蘇州市教育局協商,想把我調入蘇州市一中初中部,我大專文化程度,在那個時期當名初中教師是完全合格的。但蘇州市教育局的有關人員連檔案也不看,說我原來的工作單位盛澤中學是農村中學,不予接納。蘇州地區的人事科長沒有辦法,只能自行解決。一紙調令,把我調入蘇州地區教育局,我反而因禍得福,成了一名公務員。我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工作,在文書崗位上,既管檔案、來信來訪,還兼出納,但能夠踏實工作、努力進取。特別是檔案工作,當時的蘇州地區行署的檔案部門抓得很緊,每兩年評比一次,我平時認真做好各類檔案的整理、歸檔和彙編工作,因為我的鋼筆字不行,更不要說毛筆字了。所以每本檔案的封面特地請局裡毛筆字寫得最好的張文柏書寫,工作不僅受到了地區檔案館領導的讚揚,而且在教科文口子六個委局單位的評比中勝出,我也因此二次獲得了先進個人。榮譽的取得,同事張文柏(小學語文教學專家、後任蘇州市教育局初教科長)功不可沒,我由衷的感謝他。

三八婦女節組織蘇州市教育局機關工會會員赴無錫梅園活動

與忘年交合影,左一為蘇州市教育局發展規劃與財務處長沈昀,右一為蘇州市人民政府督導室副主任顧乃肖(吳江

與老朋友合影,左一為蘇州市教育局人事科長譚恩娜,左二為蘇州市教育局紀檢組副組長張麗清

與蘇州市教育局老科長們合影

與蘇州市教育局長周文祥(左四)等會務工作結束後合影

與蘇州地區教育局長(後任蘇州市文化局長)龐學淵(左二)等合影

1983年,蘇州地、市合併後,我被提拔為蘇州市教育局辦公室副主任,並兼任局工會主席。當時的局工會由教育局機關、校辦公司、教育儀器裝備站等六個單位的會員組成,我熱心服務群眾,深得群眾的信任,連續幾屆當選為工會主席,直到調離教育局。在局辦公室副主任的崗位上,我分管的外事工作從未出過差錯,承辦的幾次重大會務活動多次受到各級領導的表揚,省教育廳吳椿廳長戲稱我是蘇州教育局的“阿慶嫂”。在市教育局工作的十多年中,我獲得了多項市、局級榮譽,以至於退休後,還能每月在市總工會領到40元的先進獎勵。

與接待的外賓、翻譯合影

1991年我被調到蘇州市招生辦公室(現蘇州市教育考試院)擔任書記,此後,我順利通過了中學高級教師的職稱評審。現在,退休已有二十載的我,很知足,也很滿意。但我更感激黨組織對我及全家人的關愛。

蘇州市招生辦公室同事合影,第二排右二為段建偉主任

部分獲獎證書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特別要感謝住在盛澤鎮莊面一弄1號的一位叫張培蘭的女人,她是我的房東,曾在昆明等大城市裡讀過書,見過世面,知識比較淵博。因此,弄堂裡的人都很尊敬她,當時我們大家都親熱地叫她“哥哥”。是她不斷向我父母親灌輸讀書的重要性,傳播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只識自己名字“錢銀寶”的我母親,一個典型的家庭婦女,在張培蘭的感召下,竟然天天在家裡,坐著長凳子“絡絲”,賺錢給我交學費,使我得以完成初中的學業。後我考入吳江師範,隨後被保送到蘇州師專,靠國家發放的人民助學金完成了中師和大專的求學生涯。

盛澤鎮莊面一弄

畢業後,我被分配到吳江師範任教,當年與殷海智結婚,作為結婚紀念,我們特地趕到上海照相館拍了結婚照。沒多久,為了照顧母親,我主動要求從吳江師範調到盛澤中學工作。而我先生他一路走過的發展軌跡則是清晰而堅實,分別先後在吳江縣委宣傳部、《人民蘇州報》社(後報紙停刊)、蘇州地委辦公室、蘇州市委組織部、蘇州市保密委員會、蘇州市檔案局等部門任職,直到60周歲時在蘇州市檔案局局長位置上光榮退休。

1960年10月1日,傅興珠與殷海智在上海拍的結婚照

時至今日,我仍然非常感恩張培蘭姐姐,沒有她,就沒有我的今天。她的思想觀念、品德言行,都讓我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使讀書的重要性不僅在我心中根深蒂固,而且成了直接的受益者,它極大地激發了我培養好下一代的強烈責任感,做家長的責任心使然,讓我對孩子的教育不遺餘力。在我的言傳身教下,3個孩子都是大學畢業。2個孫子的學歷更高,大的是世界名校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金融數學專業碩士畢業,小孫子碩士畢業于著名的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懂得感恩就要學會付出,就要付諸於行動。捫心自問,對張培蘭及其全家,我也為之傾心付出過,讓人寬慰的是我的付出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她家的一些實際問題。但我仍舊發自內心地感激張培蘭“哥哥”,在她去世後,我特地在盛澤買了本老式相冊,裡面放了她年輕時照片。想她時,可以看看她的照片,其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倍感親切。

三、百善孝為先

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一天,因為是“資方代理人”,我父親被鎮政府幹部叫去訓話,母親為此嚇得寢食難安,整天在膽戰心驚中度日。沒過多時,也就在我初中畢業那年,父親不幸得了心臟病很快故世,母親又一次受到重大打擊。在雙重刺激下,母親的腦子變得時好時壞,發病時,竟然把家裡的照片燒光,甚至將我家擁有的東港和莊面一弄兩處的房產證件都燒掉了。

父親去世後,18歲的我毅然負起了照顧母親的重擔。為了照顧母親,我在吳江師範、蘇州師專讀書時,每個月都向班主任請假半天回盛澤,幫助媽媽買米、買柴,做些家務事。即使到蘇州工作後也是如此,每月會向單位的領導請半天的假,回盛澤看望母親,以至於當時蘇州市教育局周文祥局長稱我是“孝女”。數十年間,我往返于盛澤、蘇州兩地,每次都是提前買好車票,到南門汽車站乘車。直到1981年,母親到蘇州和我同住後,才結束了這段來回奔波、勞頓的時光。然而,習慣了盛澤鎮上傳統生活方式的老母親,到了蘇州的家裡後,堅持不要用廁所。於是,倒馬桶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課”。母親80歲以後,她的眼睛根本看不清了,我就每天幫她洗腳,定期幫她洗澡、剪手和腳的指甲,一直照顧到我媽媽87歲那年,她無疾而終。就我做女兒的而言,是盡心盡力了,完全對得起把我帶到這個世上的母親大人了。

吳江師範同學合影,前排左四為班主任金本中老師

順便提一下,我先生是獨生子,我的婆婆一直住在武進鄉下,作為媳婦,我特地把她接到蘇州與我們同住,因老人不習慣城裡的生活而執意要回農村居住。為此,我在武進鄉下領養了一個女兒,當時她才7歲,後由她和女婿為婆婆養老,婆婆活到了87歲才過世。現在,女兒一家在鄉下衣食無憂、美滿幸福,其女兒、女婿均為東南大學畢業的研究生,在無錫市供電局工作。去年春節,一家人帶著小寶寶專程到蘇州為我祝壽,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讓我笑顏逐開,家庭和睦其樂融融。

四、情誼本無價

我76歲那年,因膝蓋疼痛得難以忍受,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不得不去醫院做換膝蓋關節手術,儘管我要做手術的事情沒有和他人講過,而且手術前後打給我或家裡的電話我是一概不接,只有家裡人知道。可在我住蘇州第一人民醫院的21天時間裡,還是陸陸續續來了許多探望我的人,這些親戚、朋友或以前的同事無一例外都送來了慰問的禮金,面對這些禮金,我是這樣處理的:讓工作單位離蘇州一院很近的二兒子幫我登記好每個探視人給的慰問禮金,然後打電話向他們表達退回禮金的意思,再讓兒子將禮金一一退回給當事人,從而了卻了我的心事。

傅興珠在蘇州市招生辦公室門前留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手術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剛動完手術的我被推回病房,主刀大夫和麻醉師都是我大兒子幫找的醫術精湛的專家,手術很成功。但當天晚上,不知什麼原因,竟然傷口大出血,溢出了連接在傷口上的袋子,整床被子全部被鮮血染紅,住在單人病房的我又昏睡不醒,根本不知曉,直到叫來主治醫生作緊急處理才度過了難關。或許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我的體重從進院時的132斤陡降到出院時的120斤,後來才知道,是負責我床位的醫生操作失誤所致。對於這件事,我並沒有向院方提及,直到出院時,年輕的床位醫生才向我正式道歉並說我這個人真好,能包容小年輕的過錯,否則的話,肯定是要扣獎金、受處分甚至被開除。我的回答是,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我深知培養一個孩子成才的艱辛,給年輕人改正錯誤的機會是我應該做的,只要能夠從中吸取教訓,一絲不苟的對待每一個病人就行了。並且保證今後不再和他來往,免得增加他的心理負擔。直到今天,我也沒有和他聯繫過。

傅興珠近影

有必要補充的是,我去醫院動手術的事,有同事等我出院後打電話通知了我原工作單位的領導,根據幹部管理許可權的規定,單位領導及時把這件事報告給了市教育局組織處,組織處又向局領導作了彙報。局裡馬上決定派人到我家裡慰問,但每次打來電話我都沒有接,他們就找到我在教育系統工作的大兒子,讓他到局組織處,由他帶路,和局裡的分管領導一起到了我家。局領導不僅給我帶來了慰問金,而且帶來了黨組織的親切關懷,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作者簡介

傅興珠,女,吳江盛澤人,中學高級教師,退休多年。曾任蘇州市教育局辦公室副主任、蘇州市招生辦公室(現蘇州市教育考試院)書記。

本文編輯:吳英

徵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發送至投稿郵箱:

szwjdaj@163.com (記得注明姓名和聯繫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瞭解你!

盛澤中學60周年校慶時與好友李壽珍(右2)、孫寶珠(右1)等合影

與盛澤中學學生陳榮榮,現改名為陳鋼(清華大學教務處長,左一)等合影

原蘇州師專部分同學合影

二、感恩在心中

我的先生殷海智1976年在蘇州地委辦公室擔任機要秘書,經常跟蘇州地委一把手劉雪庚書記出差,工作性質決定了他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幾乎沒有節假日和星期天(當時週六是工作日),晚上還要辦公,不辭辛勞。組織上為了照顧他,把我們全家五個人的戶口一下子從盛澤鎮簽到了蘇州市。我媽媽當時的身體還很硬朗,或許是習慣了盛澤小街小弄堂的生活,老人不願意和我們一起到城市裡來住。五年後,上了年紀的媽媽日常生活已經難以自理,才不得不搬到蘇州和我們同住。

傅興珠在盛澤中學工作時照片

1976年2月份,我到蘇州市後,蘇州地區人事局的人事科長到蘇州市教育局協商,想把我調入蘇州市一中初中部,我大專文化程度,在那個時期當名初中教師是完全合格的。但蘇州市教育局的有關人員連檔案也不看,說我原來的工作單位盛澤中學是農村中學,不予接納。蘇州地區的人事科長沒有辦法,只能自行解決。一紙調令,把我調入蘇州地區教育局,我反而因禍得福,成了一名公務員。我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工作,在文書崗位上,既管檔案、來信來訪,還兼出納,但能夠踏實工作、努力進取。特別是檔案工作,當時的蘇州地區行署的檔案部門抓得很緊,每兩年評比一次,我平時認真做好各類檔案的整理、歸檔和彙編工作,因為我的鋼筆字不行,更不要說毛筆字了。所以每本檔案的封面特地請局裡毛筆字寫得最好的張文柏書寫,工作不僅受到了地區檔案館領導的讚揚,而且在教科文口子六個委局單位的評比中勝出,我也因此二次獲得了先進個人。榮譽的取得,同事張文柏(小學語文教學專家、後任蘇州市教育局初教科長)功不可沒,我由衷的感謝他。

三八婦女節組織蘇州市教育局機關工會會員赴無錫梅園活動

與忘年交合影,左一為蘇州市教育局發展規劃與財務處長沈昀,右一為蘇州市人民政府督導室副主任顧乃肖(吳江

與老朋友合影,左一為蘇州市教育局人事科長譚恩娜,左二為蘇州市教育局紀檢組副組長張麗清

與蘇州市教育局老科長們合影

與蘇州市教育局長周文祥(左四)等會務工作結束後合影

與蘇州地區教育局長(後任蘇州市文化局長)龐學淵(左二)等合影

1983年,蘇州地、市合併後,我被提拔為蘇州市教育局辦公室副主任,並兼任局工會主席。當時的局工會由教育局機關、校辦公司、教育儀器裝備站等六個單位的會員組成,我熱心服務群眾,深得群眾的信任,連續幾屆當選為工會主席,直到調離教育局。在局辦公室副主任的崗位上,我分管的外事工作從未出過差錯,承辦的幾次重大會務活動多次受到各級領導的表揚,省教育廳吳椿廳長戲稱我是蘇州教育局的“阿慶嫂”。在市教育局工作的十多年中,我獲得了多項市、局級榮譽,以至於退休後,還能每月在市總工會領到40元的先進獎勵。

與接待的外賓、翻譯合影

1991年我被調到蘇州市招生辦公室(現蘇州市教育考試院)擔任書記,此後,我順利通過了中學高級教師的職稱評審。現在,退休已有二十載的我,很知足,也很滿意。但我更感激黨組織對我及全家人的關愛。

蘇州市招生辦公室同事合影,第二排右二為段建偉主任

部分獲獎證書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特別要感謝住在盛澤鎮莊面一弄1號的一位叫張培蘭的女人,她是我的房東,曾在昆明等大城市裡讀過書,見過世面,知識比較淵博。因此,弄堂裡的人都很尊敬她,當時我們大家都親熱地叫她“哥哥”。是她不斷向我父母親灌輸讀書的重要性,傳播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只識自己名字“錢銀寶”的我母親,一個典型的家庭婦女,在張培蘭的感召下,竟然天天在家裡,坐著長凳子“絡絲”,賺錢給我交學費,使我得以完成初中的學業。後我考入吳江師範,隨後被保送到蘇州師專,靠國家發放的人民助學金完成了中師和大專的求學生涯。

盛澤鎮莊面一弄

畢業後,我被分配到吳江師範任教,當年與殷海智結婚,作為結婚紀念,我們特地趕到上海照相館拍了結婚照。沒多久,為了照顧母親,我主動要求從吳江師範調到盛澤中學工作。而我先生他一路走過的發展軌跡則是清晰而堅實,分別先後在吳江縣委宣傳部、《人民蘇州報》社(後報紙停刊)、蘇州地委辦公室、蘇州市委組織部、蘇州市保密委員會、蘇州市檔案局等部門任職,直到60周歲時在蘇州市檔案局局長位置上光榮退休。

1960年10月1日,傅興珠與殷海智在上海拍的結婚照

時至今日,我仍然非常感恩張培蘭姐姐,沒有她,就沒有我的今天。她的思想觀念、品德言行,都讓我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使讀書的重要性不僅在我心中根深蒂固,而且成了直接的受益者,它極大地激發了我培養好下一代的強烈責任感,做家長的責任心使然,讓我對孩子的教育不遺餘力。在我的言傳身教下,3個孩子都是大學畢業。2個孫子的學歷更高,大的是世界名校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金融數學專業碩士畢業,小孫子碩士畢業于著名的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懂得感恩就要學會付出,就要付諸於行動。捫心自問,對張培蘭及其全家,我也為之傾心付出過,讓人寬慰的是我的付出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她家的一些實際問題。但我仍舊發自內心地感激張培蘭“哥哥”,在她去世後,我特地在盛澤買了本老式相冊,裡面放了她年輕時照片。想她時,可以看看她的照片,其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倍感親切。

三、百善孝為先

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一天,因為是“資方代理人”,我父親被鎮政府幹部叫去訓話,母親為此嚇得寢食難安,整天在膽戰心驚中度日。沒過多時,也就在我初中畢業那年,父親不幸得了心臟病很快故世,母親又一次受到重大打擊。在雙重刺激下,母親的腦子變得時好時壞,發病時,竟然把家裡的照片燒光,甚至將我家擁有的東港和莊面一弄兩處的房產證件都燒掉了。

父親去世後,18歲的我毅然負起了照顧母親的重擔。為了照顧母親,我在吳江師範、蘇州師專讀書時,每個月都向班主任請假半天回盛澤,幫助媽媽買米、買柴,做些家務事。即使到蘇州工作後也是如此,每月會向單位的領導請半天的假,回盛澤看望母親,以至於當時蘇州市教育局周文祥局長稱我是“孝女”。數十年間,我往返于盛澤、蘇州兩地,每次都是提前買好車票,到南門汽車站乘車。直到1981年,母親到蘇州和我同住後,才結束了這段來回奔波、勞頓的時光。然而,習慣了盛澤鎮上傳統生活方式的老母親,到了蘇州的家裡後,堅持不要用廁所。於是,倒馬桶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課”。母親80歲以後,她的眼睛根本看不清了,我就每天幫她洗腳,定期幫她洗澡、剪手和腳的指甲,一直照顧到我媽媽87歲那年,她無疾而終。就我做女兒的而言,是盡心盡力了,完全對得起把我帶到這個世上的母親大人了。

吳江師範同學合影,前排左四為班主任金本中老師

順便提一下,我先生是獨生子,我的婆婆一直住在武進鄉下,作為媳婦,我特地把她接到蘇州與我們同住,因老人不習慣城裡的生活而執意要回農村居住。為此,我在武進鄉下領養了一個女兒,當時她才7歲,後由她和女婿為婆婆養老,婆婆活到了87歲才過世。現在,女兒一家在鄉下衣食無憂、美滿幸福,其女兒、女婿均為東南大學畢業的研究生,在無錫市供電局工作。去年春節,一家人帶著小寶寶專程到蘇州為我祝壽,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讓我笑顏逐開,家庭和睦其樂融融。

四、情誼本無價

我76歲那年,因膝蓋疼痛得難以忍受,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不得不去醫院做換膝蓋關節手術,儘管我要做手術的事情沒有和他人講過,而且手術前後打給我或家裡的電話我是一概不接,只有家裡人知道。可在我住蘇州第一人民醫院的21天時間裡,還是陸陸續續來了許多探望我的人,這些親戚、朋友或以前的同事無一例外都送來了慰問的禮金,面對這些禮金,我是這樣處理的:讓工作單位離蘇州一院很近的二兒子幫我登記好每個探視人給的慰問禮金,然後打電話向他們表達退回禮金的意思,再讓兒子將禮金一一退回給當事人,從而了卻了我的心事。

傅興珠在蘇州市招生辦公室門前留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手術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剛動完手術的我被推回病房,主刀大夫和麻醉師都是我大兒子幫找的醫術精湛的專家,手術很成功。但當天晚上,不知什麼原因,竟然傷口大出血,溢出了連接在傷口上的袋子,整床被子全部被鮮血染紅,住在單人病房的我又昏睡不醒,根本不知曉,直到叫來主治醫生作緊急處理才度過了難關。或許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我的體重從進院時的132斤陡降到出院時的120斤,後來才知道,是負責我床位的醫生操作失誤所致。對於這件事,我並沒有向院方提及,直到出院時,年輕的床位醫生才向我正式道歉並說我這個人真好,能包容小年輕的過錯,否則的話,肯定是要扣獎金、受處分甚至被開除。我的回答是,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我深知培養一個孩子成才的艱辛,給年輕人改正錯誤的機會是我應該做的,只要能夠從中吸取教訓,一絲不苟的對待每一個病人就行了。並且保證今後不再和他來往,免得增加他的心理負擔。直到今天,我也沒有和他聯繫過。

傅興珠近影

有必要補充的是,我去醫院動手術的事,有同事等我出院後打電話通知了我原工作單位的領導,根據幹部管理許可權的規定,單位領導及時把這件事報告給了市教育局組織處,組織處又向局領導作了彙報。局裡馬上決定派人到我家裡慰問,但每次打來電話我都沒有接,他們就找到我在教育系統工作的大兒子,讓他到局組織處,由他帶路,和局裡的分管領導一起到了我家。局領導不僅給我帶來了慰問金,而且帶來了黨組織的親切關懷,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作者簡介

傅興珠,女,吳江盛澤人,中學高級教師,退休多年。曾任蘇州市教育局辦公室副主任、蘇州市招生辦公室(現蘇州市教育考試院)書記。

本文編輯:吳英

徵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發送至投稿郵箱:

szwjdaj@163.com (記得注明姓名和聯繫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瞭解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