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副別樣對聯,述說脫貧時光

鄭國賢農家院的別樣對聯。 本報記者 邢曼玉 攝

由從未把旅遊和自己村裡聯繫到一起, 到如今爭先恐後從農民轉型為旅遊業從業者;由居於腦山單一種植過著貧困的日子,

到從零起步發展旅遊摘掉貧困帽子、加快增收致富——打開思路、打開山門, 青海這個村走過脫貧攻堅時光, 成了遠近有名的鄉村游振興村。

2月3日, 農曆臘月十八, 離春節僅12天, 年味濃了青海村村寨寨。

深冬的早晨氣溫逼近零下20攝氏度, 山村公路“蓋”上了一層被來往車輛壓得瓷實的陳雪。 由於雪路難行, 從西寧驅車40多公里到互助土族自治縣西山鄉牙合村, 平常北線一個多小時的車程, 記者驅車竟走走停停用了約三個小時。

“鄉村茅屋金板炕古道熱腸, 酸菜粉條狗澆尿回味無窮”, 橫批“山上人家”。 在村民鄭國賢家門口, 10歲的兒子鄭有星, 很順溜地向來往遊客背著他家大門上的對聯,

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豪。

走進鄭國賢的農家院, 一派忙活的場景:客廳、陽光走廊、臥室裡都坐滿了客人, 鄭國賢正在給客人端菜, 媳婦馬子梅在廚房炒著酸菜粉條, 母親周統蘭正在燒火……一家人的臉上喜氣洋洋。

這天是牙合村首屆年貨節, 很多城裡人來村裡採購年貨, 鄭國賢的農家院也忙活起來。

兩年前還在外打工的鄭國賢, 如今已是“紅太陽農家院”的老闆。 說起轉變, 鄭國賢說, 以前覺得村子太偏僻了, 在家也掙不上錢。 後來村裡發展鄉村旅遊, 我才看到了方向和目標。

鄭國賢是個有志氣、有想法的人, 他認為在外打工就像打遊擊戰, 沒有定點, 把村子產業幹起來才是一個長遠的方向。 如今, 國家對旅遊扶貧非常重視,

而且村子裡的“綠色”土貨很受城裡人喜愛。

與其在外居無定所, 不如在家門口闖一闖。

“一個人富不叫富, 大家都致富了才算富。 ”有了這個思想, 鄭國賢在經營自己家農家樂時, 不忘帶動村裡人一起致富。

“客人在我家吃完飯, 我會推薦村裡的土特產, 像酸菜、粉條、土雞、八眉豬、菜籽油等, 很多客人都喜歡帶, 這樣其他村民也能受益。 ”

說起去年農家院的經營情況, 鄭國賢笑呵呵地說, 尤其4月中旬到10月中旬, 我家門口的小轎車天天爆滿, 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10-12桌, 人少的時候也有2-3桌, 一年掙了四五萬元錢。

在鄭國賢家門口賣優酪乳的魏林太說, 夏天那時候我在這賣優酪乳, 我拎的兩筐子優酪乳半小時就都賣完了, 在家門口就把零花錢掙上了。

一幅新春春聯濃縮了一段幸福歷程, 無疑也“貼”出了扶貧新氣象和勵志脫貧致富新動力。

跟隨鄭有星“小導遊”的步伐, 我們移步來到牙合村年貨市場。

村民馬貴斌當天特意宰殺了兩頭八眉豬, 在年貨節現場, 不到3小時, 兩頭八眉豬只剩下半頭, 他笑呵呵地告訴記者:“村裡的人氣越來越旺, 又舉辦年貨節, 讓我們不出門就能賺到錢。 ”

交談中, 我們得知, 今年54歲的馬貴斌也在去年底加入到農家院的大軍。 他說, 過去沒資金、沒技術、沒項目、沒辦法, 日子越過越窮。 現在黨的政策這麼好, 政府下這麼大的力幫助我們, 我們自己也得努努勁才行。

借旅遊扶貧的東風, 村民馬子安也找到了“來錢的路子”。 他說, 現在村裡有了名氣,

很多城裡人都在我這訂購洋芋粉條。 我每隔三四天都會到西寧送貨, 一個月下來也有2000-3000元的收入。 而且我家媳婦還開辦了“三姐農家院”, 一年也能有8000元左右的收入。

村民李萬有以前在西寧賣粉條, 得知自己村裡發展旅遊紅起來後, 也回鄉利用牙合村澱粉含量高、“很沙”、很知名的“65”洋芋資源, 開始做粉條、賣粉條。 用他的話說, “在家門口賣粉條就能把一個小工的錢掙哈了。 ”從2016年牙合村鄉村旅遊發展起來, 兩年光陰, 李萬有每個冬天就地加工銷售粉條“進財”都有兩三萬元。

在村裡走訪中, 記者還發現, 永旺農家院、東方紅農家院、紅彤彤農家院、幸福農家院、夕陽紅農家院、喜慶農家院……每一個農家院的名字, 無不充滿喜慶、充滿希望地訴說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據牙合村旅遊經營協會副主席魏永鴻介紹,2016年、2017年牙合村迎來遊客16萬人次,如今村裡開辦農家院已從2016年的9家增加至25家,家庭賓館10家,粉條加工2家,散養土雞2家,小食品攤點2家,茶園3家。

一串串填補空白的數字,一串串上升的數字,於無聲處最真實地反映著牙合村幸福指數的飄揚。

據牙合村旅遊經營協會副主席魏永鴻介紹,2016年、2017年牙合村迎來遊客16萬人次,如今村裡開辦農家院已從2016年的9家增加至25家,家庭賓館10家,粉條加工2家,散養土雞2家,小食品攤點2家,茶園3家。

一串串填補空白的數字,一串串上升的數字,於無聲處最真實地反映著牙合村幸福指數的飄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