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點贊!8家單位在2018年全省教育工作會上交流經驗|聚焦

2月2日, 2018年全省教育工作會在成都召開。 成都市教育局、瀘州市教育局、廣元市教育局、樂山市教育局、瀘州市合江縣人民政府、達州市通川區人民政府、四川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在規範辦學行為、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內涵發展、建設“雙一流”高校等方面交流了經驗和做法。

四川大學副校長許唯臨

加快建設“中國特色, 川大風格”世界一流大學

去年9月, 學校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 制定了建設方案和實施方案。 學校確立了以“十個一流”為核心的建設任務, 其中, 將重點以“四個一流”建設為引領, 加快推進“中國特色、川大風格”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一是堅持以一流的人才培養為中心, 重點把握好“入口—出口—培養”過程這三個環節;二是堅持以一流的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 堅持內培外引相結合, 校院兩級相結合、激勵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以做大人才增量為關鍵,

提升師資隊伍水準;三是堅持以一流的科技創新能力為動力引擎;四是堅持以一流的學科建設為牽引, 學校正在努力構建“4+1”的學科發展佈局, 著力打造特色優勢、交叉領先、前沿探索、面向未來等四大類學科, 同時超前部署一批新興學科。

學校始終堅持立足四川、紮根西部, 努力形成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互動共贏的“川大範本”。

西南科技大學校長陳永燦

適應“新工科”建設 軍民融合協同育人

作為國防科工局、教育部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學校在長期辦學歷程中逐步形成了軍民融合協同育人的鮮明特色, 為適應“新工科”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學校不斷完善“政府主導、部省共建, 軍地協調, 多方聯動, 協議約定、互動共贏”的軍民融合人才培養長效機制。 努力構建面向軍民融合學科體系, 創辦了服務核工業、兵器、電子、製造等軍民融合行業的本、碩、博完整的國防特色學科專業體系。 統籌用好優質教育科技資源, 全方位構築高水準軍民融合育人平臺。

創立“需求牽引、方案對接、資源分享、軍地聯動、共同培養”軍民融合協同育人模式, 軍地全程深度參與教書育人, 軍地共同構建“基礎認知—工程訓練—綜合應用—探索創新”遞進式實踐育人體系, 探索因材施教多元化培養模式。

成都市教育局局長劉強

堅持問題導向, 從實清除辦學頑疾

去年以來, 成都教育堅持問題導向, 全力“從實”規範辦學行為。 成都市政府出臺加強市場監管意見, 加強教育培訓機構監管。 厘清工作職責, 市委督查室出臺檔, 明確教育、工商、公安、民政等部門工作職責, 要求依法查處違規招生、非法辦學問題。 找准“癥結”所在, 市教育局對全市2748所民辦學校(含培訓機構)黨建進行專題教研, 在全國率先打響全面規範民辦教育培訓市場的“第一槍”。

亮出監管實招, 精准規範學校辦學行為。 牽頭21個局委在全國率先建立市級民辦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聯合公安、民政、工商發佈公告, 扎實推進民辦教育培訓市場和公、民辦學校小升初招生亂象治理工作;會同公安、工商發佈三條“競賽禁令”, 全面叫停各項違規競賽;六部門聯合印發培訓機構設置指導標準,規範准入門檻。建立監管物件資訊庫,設立門戶網站“曝光台”。規範合作辦學。

瀘州市教育局局長黃輝

推進職業教育內涵發展

近年來,瀘州市致力於建設區域教育培訓中心,把職業教育作為重點工作來推動,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雙管齊下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日常監管繃緊“思想之弦”,專項督查整治“突出問題”。通過專項治理,杜絕虛假學籍、重複註冊等情況;嚴格執行學生實習管理相關規定,維護學生合法權益,提高實習品質;加強學生資助、品質提升計畫等專項資金的程序控制,防止違規使用的現象。

普職融通進一步促進普及攻堅。全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實行統一宣傳、統一填報志願、統一錄取等“八統一”政策。共用職業學校師資、設備等資源,開足開好普通高中學校通用技術課程,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等校本課程建設。

中高職銜接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全市職業院校積極開展“3+2”人才分段貫通培養和“3+3”獨立學制一體化設計人才培養;高職院校不斷探索完善“知識十技能”單招考試模式。優化課程建設,以“課證崗”融合的教學改革為主線,積極推進專案化課程開發。

廣元市教育局局長楊松林

促進義務教育城鄉協調優質發展

大力補短板,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新建校舍481萬平方米,購置設備121萬台(套、件);出臺《關於加強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與管理意見》,共投入2684萬元對農村小規模學校按每年20萬元標準撥付保底公用經費;評選“小而美”“小而優”“美麗鄉村學校”17所,到2020年將達到100所;投入資金3億餘元,實施“改水、改廁、改廚、該不良衛生習慣,切實加強學校衛生安全管理”工程;完善學生資助體系,每年發放資助資金3.4億元以上;實施教育扶貧“四好四不讓”工程,保障學齡兒童“一個不少”。

全市投入2.3億元建成“智慧廣元”教育資訊化工程,推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分享。

打造互動“師資鏈”,均衡配置城鄉教師隊伍,實施“廣元名師”工程,評選150名名師,組建“名師工作室”149個。組建 “縱向聯盟”和“橫向聯盟”兩個“聯盟群”,推進城鄉學校融合發展。

樂山市教育局局長陳昆

“六大實招”促學前教育普惠發展

截止2017年底,樂山市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90%,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達82%,提前3年實現2020年發展目標。

實招一,黨政高度重視,市教育局對學前教育佈局規劃再次調整,落實15所公辦園建設。

實招二,加快“一村一公幼”建設,投入資金1.49億元,累計建設公辦園80所。

實招四,2016年起大力實施彝區“一村一幼”提升工程,實現整體升級,目前彝區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94.6%。

實招五,著力規範民辦幼稚園辦園准入機制,嚴格實施教師准入機制;建立幼兒教師補充機制,財政按“空崗位”每人3—3.5萬元標準,由幼稚園統籌用於解決臨聘教師、保育員等的工資;健全優秀教師獎勵表彰機制,多舉措加強幼稚園師資隊伍建設。

實招六,開展示範園創建,促進各級各類幼稚園保教品質穩步提升。

瀘州市合江縣縣長胥興貴

全力化解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難題

制定《合江縣2016—2020年全面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方案》,將城鎮學校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和“十三五”教育規劃。

加大投入,2017年投入10.69億元,實施教育專案304個,新增學位5200個,消除大班額830個。

規範管理,嚴格執行就近入學規定,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舉辦快慢班、重點班、實驗班,任何學校不得以各種形式通過文化測試選拔學生和按照測試成績分班。將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50%招生指標,按比例分配到全縣所有初中。

優化校點佈局,恢復村小3所,整體搬遷學校4所,改擴建學校105所,保證適齡兒童就近入學;近3年招考、簽約教師2461名,重點向鄉村學校補充。

達州市通川區副區長朱挺

讓貧困孩子共用改革成果

建檔立卡貧困學生3489名,2017年,全區19個鄉鎮26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達標,6—15周歲適齡學生無一人因貧失學、輟學,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入學實現“零費用”,順利通過全省教育扶貧驗收。

全面落實“五長”責任制,定期對在外適齡兒童入學情況進行電話訪問,並派人赴北京、貴州等省市核實36名適齡兒童入學情況;認真對比學籍系統、公安戶籍系統和國扶系統,對核查出來的60餘例人在戶不在等問題,予以糾正,實現義務教育“零輟學”。

創新教育救助模式,織密教育扶貧“保障網”。動員愛心企業“幫”,籌集愛心捐款120余萬元,幫助2270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實現“零費用”入學;招募志願家庭“助”,建立城區志願者家庭與建檔立卡貧困生“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僅2017年就募得志願幫扶資金50余萬元;設立救助基金“扶”,設立教育救助基金500萬元,已發放130余萬元,惠及貧困學生2172名。

文 丨 本報記者 殷櫻 何文鑫

編輯 丨 郭路路

川教之聲

公眾號

教育導報

公眾號

全面叫停各項違規競賽;六部門聯合印發培訓機構設置指導標準,規範准入門檻。建立監管物件資訊庫,設立門戶網站“曝光台”。規範合作辦學。

瀘州市教育局局長黃輝

推進職業教育內涵發展

近年來,瀘州市致力於建設區域教育培訓中心,把職業教育作為重點工作來推動,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雙管齊下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日常監管繃緊“思想之弦”,專項督查整治“突出問題”。通過專項治理,杜絕虛假學籍、重複註冊等情況;嚴格執行學生實習管理相關規定,維護學生合法權益,提高實習品質;加強學生資助、品質提升計畫等專項資金的程序控制,防止違規使用的現象。

普職融通進一步促進普及攻堅。全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實行統一宣傳、統一填報志願、統一錄取等“八統一”政策。共用職業學校師資、設備等資源,開足開好普通高中學校通用技術課程,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等校本課程建設。

中高職銜接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全市職業院校積極開展“3+2”人才分段貫通培養和“3+3”獨立學制一體化設計人才培養;高職院校不斷探索完善“知識十技能”單招考試模式。優化課程建設,以“課證崗”融合的教學改革為主線,積極推進專案化課程開發。

廣元市教育局局長楊松林

促進義務教育城鄉協調優質發展

大力補短板,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新建校舍481萬平方米,購置設備121萬台(套、件);出臺《關於加強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與管理意見》,共投入2684萬元對農村小規模學校按每年20萬元標準撥付保底公用經費;評選“小而美”“小而優”“美麗鄉村學校”17所,到2020年將達到100所;投入資金3億餘元,實施“改水、改廁、改廚、該不良衛生習慣,切實加強學校衛生安全管理”工程;完善學生資助體系,每年發放資助資金3.4億元以上;實施教育扶貧“四好四不讓”工程,保障學齡兒童“一個不少”。

全市投入2.3億元建成“智慧廣元”教育資訊化工程,推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分享。

打造互動“師資鏈”,均衡配置城鄉教師隊伍,實施“廣元名師”工程,評選150名名師,組建“名師工作室”149個。組建 “縱向聯盟”和“橫向聯盟”兩個“聯盟群”,推進城鄉學校融合發展。

樂山市教育局局長陳昆

“六大實招”促學前教育普惠發展

截止2017年底,樂山市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90%,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達82%,提前3年實現2020年發展目標。

實招一,黨政高度重視,市教育局對學前教育佈局規劃再次調整,落實15所公辦園建設。

實招二,加快“一村一公幼”建設,投入資金1.49億元,累計建設公辦園80所。

實招四,2016年起大力實施彝區“一村一幼”提升工程,實現整體升級,目前彝區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94.6%。

實招五,著力規範民辦幼稚園辦園准入機制,嚴格實施教師准入機制;建立幼兒教師補充機制,財政按“空崗位”每人3—3.5萬元標準,由幼稚園統籌用於解決臨聘教師、保育員等的工資;健全優秀教師獎勵表彰機制,多舉措加強幼稚園師資隊伍建設。

實招六,開展示範園創建,促進各級各類幼稚園保教品質穩步提升。

瀘州市合江縣縣長胥興貴

全力化解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難題

制定《合江縣2016—2020年全面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方案》,將城鎮學校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和“十三五”教育規劃。

加大投入,2017年投入10.69億元,實施教育專案304個,新增學位5200個,消除大班額830個。

規範管理,嚴格執行就近入學規定,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舉辦快慢班、重點班、實驗班,任何學校不得以各種形式通過文化測試選拔學生和按照測試成績分班。將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50%招生指標,按比例分配到全縣所有初中。

優化校點佈局,恢復村小3所,整體搬遷學校4所,改擴建學校105所,保證適齡兒童就近入學;近3年招考、簽約教師2461名,重點向鄉村學校補充。

達州市通川區副區長朱挺

讓貧困孩子共用改革成果

建檔立卡貧困學生3489名,2017年,全區19個鄉鎮26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達標,6—15周歲適齡學生無一人因貧失學、輟學,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入學實現“零費用”,順利通過全省教育扶貧驗收。

全面落實“五長”責任制,定期對在外適齡兒童入學情況進行電話訪問,並派人赴北京、貴州等省市核實36名適齡兒童入學情況;認真對比學籍系統、公安戶籍系統和國扶系統,對核查出來的60餘例人在戶不在等問題,予以糾正,實現義務教育“零輟學”。

創新教育救助模式,織密教育扶貧“保障網”。動員愛心企業“幫”,籌集愛心捐款120余萬元,幫助2270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實現“零費用”入學;招募志願家庭“助”,建立城區志願者家庭與建檔立卡貧困生“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僅2017年就募得志願幫扶資金50余萬元;設立救助基金“扶”,設立教育救助基金500萬元,已發放130余萬元,惠及貧困學生2172名。

文 丨 本報記者 殷櫻 何文鑫

編輯 丨 郭路路

川教之聲

公眾號

教育導報

公眾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