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爺爺為孫子口含輸液管加熱,“溺愛”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近日, 一張照片上了各大新聞, 照片中一個男孩打著吊針, 身後的爺爺擔心藥水太涼, 站著將輸液管含在口中為孫子焐熱。

這位來自徐州鄉村的爺爺接受採訪時說,

兒子外出打工, 家裡除了老兩口就是這一個孫子。 一句樸實的 “因為天冷, 我怕小孩受不了, 我就把針管含在嘴裡面了。 ”讓不少人感動不已。

不少網友看到照片後在質疑嘴含輸液管保溫科學與否的同時, 也陷入爺爺此舉是否過於溺愛的討論,

網路上一時爭議不斷。

中國66.47%的老人幫子女照顧孫子

據調查, 目前我國幫助子女照顧孫輩的老年人比例高達66.47%, 其中有30%的兒童直接被放在祖父母家裡撫養照顧。

筆者身邊一對夫妻就是如此, 孩子一歲尚在繈褓便常送去由爺爺奶奶照料, 等到孩子五六歲要上學了才接回來一同居住, 等二胎生下後又如法炮製。

可以說, 不少80後父母都會將照料孩子生活的任務讓位給祖父母, 而自己主要負責孩子的培訓學習或外出遊玩等, 無形中孩子有了兩種“父母”:生活上依賴的“父母”, 外在世界上要求的“父母”。

而祖父母照顧孫輩仿佛也合情合理地成了他們的“本職工作”, 也是與子孫們天然的情感連接器。

湖南衛視的真人秀節目《寶貝的新朋友》就展示了隔代關係的相處模式。 幾個平均年齡70歲的明星爺爺被安排跟素人孩子一起旅行生活。

81歲的謝賢是個空巢老人

錄完節目後和孩子依依不捨

61歲的姚安濂在分別之際

為配對的素人萌娃寫信

60歲的嶽躍利為了給孩子準備禮物

搬空了半個超市

儘管有節目安排的因素, 但這些爺爺們也像那位熱針管的爺爺一樣, 對於哪怕並非親生孫子的孩子, 同樣悉心周到地照顧,拿出最大的愛與熱情與孩子相處,教孩子做人,可謂用心至深。

隔代教育成難題

爺孫之間相處,隔代教育矛盾便嚴重凸顯。

“隔代溺愛”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話題。自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之後,多數家庭都是四個老人圍著一個孫子轉的相處模式,爺奶溺愛孫子的事件也屢見不鮮。更有甚者,孫子竟被寵得當街毆打奶奶。

“爺爺奶奶有多寵孫子孫女兒”話題

為何老人會溺愛孩子?

成年人都知道對孩子的教育應以身作則,正面引導,不應一味寵溺、庇護,已閱過人生千番事,逾花甲近古稀的老年人為何不懂這個道理呢?

謝賢在節目中曾直白向小朋友吐露“我是最老的爺爺,你要照顧我哦!”

老年人已走過了人生的高峰期,參與社會分工的機會逐漸減少,社會角色逐漸被剝離的他們,同樣需要陪伴和照顧。看似酷炫的謝賢,鏡頭之外,不過是個獨居的孤苦老人,記性差,做飯不開油煙機好幾次還差點著火。

節目中謝賢談起這些時雲淡風輕,卻無法不讓人心生憐惜,他坦言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愛看報紙新聞,就愛對著電腦中孩子們小時候的影像反復觀看。

子女成家立業後,較少會和父母同住,不少老人變成“空巢”。老人同樣期望在情感上得到溫暖和關懷。他們可能用“愛孫子”來彌補自己當年因工作忙碌而未給予子女陪伴的缺失;他們可能還期待通過肩負養育隔代的職責,為子女分擔辛勞;當然,在奉獻和給予的同時,他們也獲得了情感上的寄託……

一位老人曾抱著剛呱呱墜地的孫子流著眼淚說:“他是我生命的生命之延續,是我在這人世間留下的種子,我要給他所有我能給的愛”。

他們無法預知自己還有多久的壽命,孫子是自己在人世間的心靈歸屬,他們只有把所有的希望和情感放在隔代身上。

中國的老人們內心是孤獨寂寞又是倔強頑強的,他們無聲無息地用最樸素的行為呵護著孫輩以承擔做一個“爺爺奶奶”的責任。

所以,當你再見到老人溺愛孫子的舉動,請不要急著去責怪長輩,也不要因為害怕他們嬌慣孩子就把孩子從他們身邊硬生生搶走,有了孫子,老人們才有了心理依託。

怎樣做好隔代教育?

當然不少爺爺奶奶愛孩心切,無原則的愛也會對孩子造成無法挽回的危害。

家有三代同堂,或是家長需要父母來幫忙的,進行隔代教育時不妨試試這幾點:

1、家庭和睦,才能形成一致的育兒觀

不同時代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念、價值觀和生活習慣,所以年輕的父母要多多理解和尊重老人的一些做法。想改變他們,需要有融洽和睦的家庭關係、特別是婆媳關係夫妻關係作為基礎。子女孝順長輩、長輩關愛晚輩,才可能有良好的交流,通過磨合形成儘量一致的家庭育兒觀念。

2、儘量與時俱進,祖輩也可以學習一些科學育兒方法

爺爺奶奶要接受新育兒知識,與時俱進,配合現代教育的理念。在養育中儘量溫和而堅定,在是非行為準則上堅定,不過分寵溺孩子。

3、從小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爺爺奶奶本可輕鬆地安享晚年,為了減輕兒女負擔,竭盡所能幫忙照顧孫輩,做出了很多犧牲,父母要教導孩子學會感恩。

4、多陪伴長輩,彌補精神空缺

年輕的父母應以身作則,孝敬長輩,多與父母溝通交流,多承擔家庭責任,為孩子做個好榜樣。給父母多些溫暖和陪伴,他們就不至於孤獨空虛失落。父母內心沒有空洞,就不至於在孫輩身上寄託太多畸形的愛。

親情永遠是人性中最天然柔軟的部分, 隔代之情是這世上最奇妙的情感,是一份人生初始與結尾的人生答卷,是血脈的延續,人文的傳承。

又是一年團圓時,你有多久沒去看過自己的爺爺奶奶?有了孩子後,自己的父母幫忙分擔了不少養育孩子的職責,你又有多久沒好好感恩自己的父母?

過年一定要回家,好好看看他們,守護他們。

同樣悉心周到地照顧,拿出最大的愛與熱情與孩子相處,教孩子做人,可謂用心至深。

隔代教育成難題

爺孫之間相處,隔代教育矛盾便嚴重凸顯。

“隔代溺愛”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話題。自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之後,多數家庭都是四個老人圍著一個孫子轉的相處模式,爺奶溺愛孫子的事件也屢見不鮮。更有甚者,孫子竟被寵得當街毆打奶奶。

“爺爺奶奶有多寵孫子孫女兒”話題

為何老人會溺愛孩子?

成年人都知道對孩子的教育應以身作則,正面引導,不應一味寵溺、庇護,已閱過人生千番事,逾花甲近古稀的老年人為何不懂這個道理呢?

謝賢在節目中曾直白向小朋友吐露“我是最老的爺爺,你要照顧我哦!”

老年人已走過了人生的高峰期,參與社會分工的機會逐漸減少,社會角色逐漸被剝離的他們,同樣需要陪伴和照顧。看似酷炫的謝賢,鏡頭之外,不過是個獨居的孤苦老人,記性差,做飯不開油煙機好幾次還差點著火。

節目中謝賢談起這些時雲淡風輕,卻無法不讓人心生憐惜,他坦言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愛看報紙新聞,就愛對著電腦中孩子們小時候的影像反復觀看。

子女成家立業後,較少會和父母同住,不少老人變成“空巢”。老人同樣期望在情感上得到溫暖和關懷。他們可能用“愛孫子”來彌補自己當年因工作忙碌而未給予子女陪伴的缺失;他們可能還期待通過肩負養育隔代的職責,為子女分擔辛勞;當然,在奉獻和給予的同時,他們也獲得了情感上的寄託……

一位老人曾抱著剛呱呱墜地的孫子流著眼淚說:“他是我生命的生命之延續,是我在這人世間留下的種子,我要給他所有我能給的愛”。

他們無法預知自己還有多久的壽命,孫子是自己在人世間的心靈歸屬,他們只有把所有的希望和情感放在隔代身上。

中國的老人們內心是孤獨寂寞又是倔強頑強的,他們無聲無息地用最樸素的行為呵護著孫輩以承擔做一個“爺爺奶奶”的責任。

所以,當你再見到老人溺愛孫子的舉動,請不要急著去責怪長輩,也不要因為害怕他們嬌慣孩子就把孩子從他們身邊硬生生搶走,有了孫子,老人們才有了心理依託。

怎樣做好隔代教育?

當然不少爺爺奶奶愛孩心切,無原則的愛也會對孩子造成無法挽回的危害。

家有三代同堂,或是家長需要父母來幫忙的,進行隔代教育時不妨試試這幾點:

1、家庭和睦,才能形成一致的育兒觀

不同時代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念、價值觀和生活習慣,所以年輕的父母要多多理解和尊重老人的一些做法。想改變他們,需要有融洽和睦的家庭關係、特別是婆媳關係夫妻關係作為基礎。子女孝順長輩、長輩關愛晚輩,才可能有良好的交流,通過磨合形成儘量一致的家庭育兒觀念。

2、儘量與時俱進,祖輩也可以學習一些科學育兒方法

爺爺奶奶要接受新育兒知識,與時俱進,配合現代教育的理念。在養育中儘量溫和而堅定,在是非行為準則上堅定,不過分寵溺孩子。

3、從小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爺爺奶奶本可輕鬆地安享晚年,為了減輕兒女負擔,竭盡所能幫忙照顧孫輩,做出了很多犧牲,父母要教導孩子學會感恩。

4、多陪伴長輩,彌補精神空缺

年輕的父母應以身作則,孝敬長輩,多與父母溝通交流,多承擔家庭責任,為孩子做個好榜樣。給父母多些溫暖和陪伴,他們就不至於孤獨空虛失落。父母內心沒有空洞,就不至於在孫輩身上寄託太多畸形的愛。

親情永遠是人性中最天然柔軟的部分, 隔代之情是這世上最奇妙的情感,是一份人生初始與結尾的人生答卷,是血脈的延續,人文的傳承。

又是一年團圓時,你有多久沒去看過自己的爺爺奶奶?有了孩子後,自己的父母幫忙分擔了不少養育孩子的職責,你又有多久沒好好感恩自己的父母?

過年一定要回家,好好看看他們,守護他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