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朋友圈投票內幕曝光:壞人騙術升級,我該如何保護我的孩子?

在微信朋友圈, 你為朋友家的孩子投過票嗎?或者你為自己家的孩子拉過票嗎?

很多人一打開微信, 求點贊、求投票的消息就撲面而來, 朋友圈好像已經成了“投票圈”。

這樣的投票介面你熟悉嗎?

這些“投票比賽”大多不需要拼才藝, 只需要一張照片和相關資訊即可報名參加, 比賽規則也很統一, 只需要投票數名次靠前即可得獎, 但獎品卻十分誘人。

很多父母給孩子報名參加, 大多數人也不在乎投票的“舉手之勞”, 有時候也會幫忙轉發。

可很多人並不知道:

朋友圈投票, 早已蛻變成“傳銷式”商業活動, 參與者的個人資訊很可能會被洩露, 父母和孩子也早已成為“黑色利益鏈”牟利的工具。

打開朋友圈, 到處都是言辭懇切的“拉票”連結。

你收到過類似的朋友圈拉票請求嗎?

打開這些連結, 我們不難發現, 主辦方多是私利機構, 公信力並不強。 可很多家長卻選擇性忽視這些, 覺得孩子的事情就應該重視。

父母為孩子報名參賽, 本意是想鼓勵孩子, 或者是想為孩子贏取獎品, 可根本沒有意識到:

父母把孩子的身份、姓名、照片, 甚至就讀的學校, 住宿的地址(聲稱以便郵寄獎品)都提供給後臺, 孩子的個人資訊毫無疑問存在洩露的風險。

警方表示, 他們在打擊電信詐騙的時候, 就遇到過這類案例:

後臺獲取參賽者資訊後, 將資訊非法販賣, 騙子可以通過孩子身份、照片或就讀學校的資訊, 製造孩子重病, 綁架等騙局, 對父母進行詐騙。

央視曝光微信投票騙局

即使後臺不販賣資訊, 孩子參加此類比賽就安全嗎?參賽孩子大多都以真實姓名和照片參賽, 有的參賽頁面還具體到年齡、學校、班級和居住的社區。

我們知道, 孩子一旦參賽, 參賽頁面全網使用者都能看見, 甚至比賽結束後, 參賽頁面也會一直存在, 不法分子隨時可以獲取孩子資訊。

很多人販子和孩子搭訕, 能準確叫出孩子名字, 並對孩子的基本資訊瞭若指掌。 父母痛恨人販子可惡,

可孩子的資訊是誰最先洩露的?是父母自己!

這個投票頁面, 把孩子的真實姓名、照片、幼稚園資訊全部暴露

朋友圈投票的氾濫, 讓很多人心生怨言, 可礙於情面, 大家還是會幫忙投上一票。 但在幫別人投票的過程中, 我們自己的個人資訊也會被洩露。

有時候, 投票並不是對選手號碼直接點擊就可以, 而是要先關注公眾號, 或者讓公眾號獲取你微信的許可權(昵稱、頭像等個人資訊), 有的甚至還需要填寫手機號驗證碼, 而這一過程中, 我們的資訊就會被洩露。

投票需先關注公眾號或允許獲取微信許可權

有時候我們明明新辦的手機卡,沒有在網上購物或者商店消費的時候用過,可還是會收到各種商家的“騷擾”電話或短信。

這很可能就是我們在參與了這類活動後,導致我們的個人資訊被洩露了。

現在,我們的微信大多都綁定了銀行卡,資訊一旦洩露,就會危及財產安全。

有媒體報導,王先生給朋友家孩子投票,手機莫名其妙被扣了6570塊錢(銀行卡全部餘額),經過他多方努力,最終只追回來2000多塊錢。

有人會問,資訊洩露的話我們去投訴呢?警方表示:

這些比賽大多都是通過公眾號或者網址進行發佈的,投訴最多把公眾號和網址連結封掉,而他們的真實身份和公司根本不會對外公佈,聯繫方式更是會隨時更改,他們換個公眾號和大賽名字,就可以開始新一輪騙局。

不排除一些正規比賽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可是很多騙子也看到這個機會,獎品和名次事小,孩子和家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事大,家長朋友一定要引起重視!

可話說回來,為什麼很多父母,即使拼盡全力,動用所有關係網,將投票連結每天都分享到朋友圈、好友私信、N個群,孩子的名次還是不能靠前呢?

因為微信朋友圈投票,只有“靠錢”,才能“靠前”,這些投票比賽根本沒有“最優”“最美”“最佳”,只有誰的父母“最捨得”花錢。

在很多朋友圈投票連結中,除了單純的“投票”,還自帶“禮物”功能,不同的禮物可以抵不同的票數。

朋友圈投票的禮物功能

每個禮物下邊都有可以沖抵的票數

孩子的這些“投票比賽”,早已經成為父母拼人脈和金錢的遊戲。

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獲得好的名次,甚至不惜花費成千上萬元買禮物,花費的金錢早就超過一等獎的最高價值。

新京報揭露微信投票成刷錢遊戲

除在投票頁面刷禮物買票,不少父母還會選擇找線下的刷票團隊刷票,有的刷票公司聲稱:8000元可以保證名次。

一款刷票APP截圖,明碼標價

在朋友圈各種投票的背後,早已形成“黑色產業鏈”,投票也變成了一門“生意”,變成了“燒錢”的遊戲。

可為什麼很多父母即使拼命刷票,孩子還是得不了第一呢?

後臺可以隨時更改投票資料,他們不想讓你得第一,你就永遠得不了第一。

內部人員還爆料稱,他們會故意縮小票數差距,以此來刺激家長拉票、買禮物或者刷票,因為大多數父母的心理都一樣:

和前一名就差幾票了,再買一點禮物就能追上了;眼看就要第一了,已經花了這麼多錢了,也不差這一點了。

於是父母進行新一輪刷票,可不管怎樣努力,總是和前一名差一點,這時候我們可能誰也不會想到:

不是前一名比我們更“努力”,而是後臺有人在隨時修改資料。我們的不甘心,讓我們成了“黑色利益鏈”牟利的工具。

投票頁面製作者揭露後臺修改票數介面

微信投票這個燒錢的遊戲,即使家長玩到最後,取得了好的名次,對孩子的成長就真的有幫助嗎?

這些“投票比賽”的舉辦機構,打著孩子的名義投票,可舉辦比賽的真實目的,只不過是為了增加公眾號粉絲、提高知名度,或者簡單粗暴的牟利。

“他們只不過是想要‘草船借箭’,而不遺餘力的父母們則是那股“東風”,不用花錢,卻很好用。”

有的父母可能會說,商家得利,但是孩子參加這類比賽,也能得到鼓勵。真的是這樣嗎?

媒體揭露朋友圈投票的騙局

朋友圈這種熟人社會的拉票,靠的是父母的人脈而不是孩子的實力,早已經失去了公平的意義。

通過刷禮物或者協力廠商軟體刷票,完全商業化運作,更沒有任何公平可言,所以根本不存在對孩子真實的評價。

而朋友圈拉票、刷票背後的功利、虛榮,攀比、投機和作弊,卻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到,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但沒有幫助,反而會起負面作用。

我們比賽的主角“孩子”,在比賽的過程中付出了什麼呢?

一張照片。然後就等父母為自己轉發朋友圈拉票,花錢刷票,自己不用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名次。

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很可能會質疑努力的意義,覺得凡事只要依靠父母、只要有錢就可以。

其實在孩子眼裡,這些比賽可能沒那麼重要,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父母真心的陪伴、關心和鼓勵。

把盯著票數漲幅的時間,帶孩子去看看大自然,把給孩子拉票花的錢,帶孩子去見見世面,這些現實意義上的陪伴,比不遺餘力為孩子爭一個虛無的名次,對孩子的成長更有意義。

(文中圖片來自互聯網,僅做示意圖用)

關注兒童,關注教育,關注博苑兒童之家(byertonijia)——您隨身閱讀的育兒雜誌,您口袋裡的育兒專家

有時候我們明明新辦的手機卡,沒有在網上購物或者商店消費的時候用過,可還是會收到各種商家的“騷擾”電話或短信。

這很可能就是我們在參與了這類活動後,導致我們的個人資訊被洩露了。

現在,我們的微信大多都綁定了銀行卡,資訊一旦洩露,就會危及財產安全。

有媒體報導,王先生給朋友家孩子投票,手機莫名其妙被扣了6570塊錢(銀行卡全部餘額),經過他多方努力,最終只追回來2000多塊錢。

有人會問,資訊洩露的話我們去投訴呢?警方表示:

這些比賽大多都是通過公眾號或者網址進行發佈的,投訴最多把公眾號和網址連結封掉,而他們的真實身份和公司根本不會對外公佈,聯繫方式更是會隨時更改,他們換個公眾號和大賽名字,就可以開始新一輪騙局。

不排除一些正規比賽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可是很多騙子也看到這個機會,獎品和名次事小,孩子和家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事大,家長朋友一定要引起重視!

可話說回來,為什麼很多父母,即使拼盡全力,動用所有關係網,將投票連結每天都分享到朋友圈、好友私信、N個群,孩子的名次還是不能靠前呢?

因為微信朋友圈投票,只有“靠錢”,才能“靠前”,這些投票比賽根本沒有“最優”“最美”“最佳”,只有誰的父母“最捨得”花錢。

在很多朋友圈投票連結中,除了單純的“投票”,還自帶“禮物”功能,不同的禮物可以抵不同的票數。

朋友圈投票的禮物功能

每個禮物下邊都有可以沖抵的票數

孩子的這些“投票比賽”,早已經成為父母拼人脈和金錢的遊戲。

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獲得好的名次,甚至不惜花費成千上萬元買禮物,花費的金錢早就超過一等獎的最高價值。

新京報揭露微信投票成刷錢遊戲

除在投票頁面刷禮物買票,不少父母還會選擇找線下的刷票團隊刷票,有的刷票公司聲稱:8000元可以保證名次。

一款刷票APP截圖,明碼標價

在朋友圈各種投票的背後,早已形成“黑色產業鏈”,投票也變成了一門“生意”,變成了“燒錢”的遊戲。

可為什麼很多父母即使拼命刷票,孩子還是得不了第一呢?

後臺可以隨時更改投票資料,他們不想讓你得第一,你就永遠得不了第一。

內部人員還爆料稱,他們會故意縮小票數差距,以此來刺激家長拉票、買禮物或者刷票,因為大多數父母的心理都一樣:

和前一名就差幾票了,再買一點禮物就能追上了;眼看就要第一了,已經花了這麼多錢了,也不差這一點了。

於是父母進行新一輪刷票,可不管怎樣努力,總是和前一名差一點,這時候我們可能誰也不會想到:

不是前一名比我們更“努力”,而是後臺有人在隨時修改資料。我們的不甘心,讓我們成了“黑色利益鏈”牟利的工具。

投票頁面製作者揭露後臺修改票數介面

微信投票這個燒錢的遊戲,即使家長玩到最後,取得了好的名次,對孩子的成長就真的有幫助嗎?

這些“投票比賽”的舉辦機構,打著孩子的名義投票,可舉辦比賽的真實目的,只不過是為了增加公眾號粉絲、提高知名度,或者簡單粗暴的牟利。

“他們只不過是想要‘草船借箭’,而不遺餘力的父母們則是那股“東風”,不用花錢,卻很好用。”

有的父母可能會說,商家得利,但是孩子參加這類比賽,也能得到鼓勵。真的是這樣嗎?

媒體揭露朋友圈投票的騙局

朋友圈這種熟人社會的拉票,靠的是父母的人脈而不是孩子的實力,早已經失去了公平的意義。

通過刷禮物或者協力廠商軟體刷票,完全商業化運作,更沒有任何公平可言,所以根本不存在對孩子真實的評價。

而朋友圈拉票、刷票背後的功利、虛榮,攀比、投機和作弊,卻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到,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但沒有幫助,反而會起負面作用。

我們比賽的主角“孩子”,在比賽的過程中付出了什麼呢?

一張照片。然後就等父母為自己轉發朋友圈拉票,花錢刷票,自己不用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名次。

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很可能會質疑努力的意義,覺得凡事只要依靠父母、只要有錢就可以。

其實在孩子眼裡,這些比賽可能沒那麼重要,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父母真心的陪伴、關心和鼓勵。

把盯著票數漲幅的時間,帶孩子去看看大自然,把給孩子拉票花的錢,帶孩子去見見世面,這些現實意義上的陪伴,比不遺餘力為孩子爭一個虛無的名次,對孩子的成長更有意義。

(文中圖片來自互聯網,僅做示意圖用)

關注兒童,關注教育,關注博苑兒童之家(byertonijia)——您隨身閱讀的育兒雜誌,您口袋裡的育兒專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