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們竟然把都市農場開去了地下、組裝盒,甚至是監獄裡……

據統計預測, 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突破96億, 且有66%的人將會住在城市。 那如何 “餵養” 這群數量龐大的人群, 就成為了亟待解決的議題。

我們開始在植物身上尋找更多共存的可能性, 各類富有想像力和生活氣息的農場也慢慢走進身邊……

在一萬五千年前, 地球上還沒有一片耕地, 可到今天人類的開墾耕地面積已經像一個南美洲那麼大!可儘管如此, 我們仍在擔憂著自己 “吃不飽”

· 紐約雷克斯島Green House ·

開在監獄裡的綠色農場

自1996年起, 全美推行綠色監獄計畫, 其中最大規模的, 就是紐約雷克斯島監獄的綠家園計畫(Green House)。

10年內, 這座監獄裡約有550名學員一起聯手, 將曾經雜草荒蕪的地區逐步打造為紐約市內最大的都市農場, 裡面有蔬菜農場、藥草園與林地花園。

綠家園裡每年生產的農作物約18噸, 其收成作物和衍生產品會供應給紐約的中小學校營養午餐、社會福利機構、社區圖書館或監獄廚房, 還會捐贈給低收入戶社區、遊民避難所等。

在寒冬季節裡, 農場的休耕溫室則會變身木工教室,

監獄學員可在此製作各種園藝材料等。

“綠家園計畫” 給這些監獄囚犯提供了新的教育計畫, 透過與自然土壤的連結, 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態, 從而增強對自我生存價值的肯定。

與此同時, 此計畫培養了他們在出獄前能夠具備基本的園藝技能, 得以在艱困的城市生活中安身立命。

· 東京Pasona Urban Farm ·

一起工作外也協作耕種

在東京,著名的人力管理顧問公司Pasona的總部大樓被一層 “綠色外衣” 包裹——達1528平方米的外牆,形成了都市繁華街區中難得一見的 “綠色窗簾”。

不僅如此,這棟辦公大樓裡,還有建造了一座 “都市農場”,其作物在收穫後則供應給公司食堂。

員工可以在裡面自種自食,於工作中收穫自己的食物。這座寫字樓裡的農場強調 “零食物里程” 的概念,試圖真正做到從農場到餐桌的“一步到位”。你會嚮往在這裡上班嗎?

設計師YoshimiKono說:自從完工使用後,大樓裡的員工見面不再冷冰冰的談些公事,他們會討論番茄的成長,菜苗的茁壯,甚至一起收割稻榖。

在一樓,稻田一年可收割三次,每次達50公斤重。碾好的米粒同樣提供給員工餐廳(儘管數量無法喂飽總公司內的兩千名員工),一年的收成量大約能做出3000個飯團。

可員工在餐廳的回饋是,它們吃上去,口感真不一樣呢!

不同于一般寫字樓裡的園藝花藝,這樣的 “農田” 增加了員工間的協作默契,也讓生活在繁忙都市里的人們體會到 “食與食物” 的根本。

· 丹麥 Impact Farm ·

可自行 “組裝” 的農場

如果,只需要花10天時間、把所有元件組裝起來,你就能擁有一座兩層樓高的開放式農場,而農場裡的作物產量可達每年6噸。

你會不會很心動?

2015年6月,第一座Impact Farm被設置在丹麥哥本哈根的一個社區死胡同內,創辦人Kjær表示:

“正因為這裡 ‘鳥不生蛋’,我們才可以觀察將發生什麼,整個社區的生態會不會因這個農場而改變?”

創辦團隊不斷測試 “組裝式” 農場的商業模式。

在這片並不大的面積裡,產出的蔬菜會賣給農夫市集與餐廳。人們透過經營農場,不僅可以提供社區營養的食材,同時也給他們創造了新的工作。

因為這些可以移動的 “組裝元件” 無論是安裝還是拆卸,都不算麻煩,所有材料都是再生利用,既環保又可持續。

所以對創辦人來說,更深刻的意義是能夠借助這個模式,在更多閒置地區安放小型且能動性極佳的 “組裝” 農場,並以散裝的形式拼湊起社區的綠色地圖。

· 倫敦 GrowUp Urban Farms ·

高密度魚植共生系統

GrowUp城市農場成立於2013年,由Kate Hofman和TomWebster創建,採用對社區、環境有益的可持續方式,供應當地市場,以應對當下和未來的居民需求。

隨著發展,這個農場衍生出了一種GrowUp Box(成長盒子),是將魚植共生系統複製在一個個小型的 “箱子” 裡,它們的特點是:占地很小,但可靈活使用。

如圖所見,在一個20英尺的裝運容器裡,魚被養殖在特別定制的貯水池裡,以確保它們有足夠大的空間去生長。

貯水池上面,綠色蔬菜被種植在垂直柱狀物上。貯水池裡的水會在迴圈過程中流經柱狀物,此時魚兒的廢棄物便成為400餘株作物的養料……這樣生長的魚兒和綠色蔬菜會向當地餐廳出售。

這個倫敦第一家商業魚菜的共生城市農場,創建於城市東部工業區的一個閒置倉庫裡,如今已可以每年持續生產約20000公斤沙拉蔬菜、草本類植物及4000公斤的魚。在狹小範圍內形成了生物鏈的閉環。

· 新加坡 Skygreens ·

農田變大樓,節能環保的垂直農業

新加坡作為綠地覆蓋面積為50%的 “花園城市” 國家,卻僅有7%的農作物生產于本國,絕大多數蔬菜需要依靠鄰國進口。(圖為新加坡農場節)

隨著人口不斷增長,這個715平方公里、擁有常住人口近500萬的國家,也開始思考本土農業發展的新出口。

Jack Ng是這個Sky Greens的創建者。

它的雛形始建於2009年,到2010年,Jack Ng與國家農畜局簽訂了合作協定,並且成功申請了專利,成為世界首個低碳環保型的商業垂直農場。

為了確保每一棵植物都可以得到足夠的陽光和養分,這38層種植槽可以繞著鋁金屬支架旋轉,平均每8個小時完成一個轉動週期。

所以一個支架式農場,其產量相當於25平方米的傳統農田。

此外,系統還能收集雨水用於灌溉,同時發電帶動存水回流至頂部,僅在非雨季使用電力帶動,最大限度地節約了灌溉能源:每0.5噸水份和營養液,就足以滿足1.7噸垂直支架的作物需求,真正做到了高效、綠色和低碳。

相比傳統單層的農場,多層垂直的種植框架可以生產多10倍以上的蔬菜;組合式的框架配置,決定了可以根據不同時期的需求,隨意變換蔬菜種植種類。這對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來說,真是點石成金!

· 芝加哥 Gotham Green ·

世界上最大的屋頂溫室

這片由Gotham Greens所營運的農園占地75000平方英尺,甚至比一個街區還大,它正在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屋頂溫室。

創辦人Puri認為,在自然光下成長的作物,收成的品質與產量上更為優良。因此他們採用自然光照取代 LED 等人工照明器具,不僅增進產量同時還能節約能源。

這種新型溫室可以完全資源再利用,相較傳統農場而言有更多優點,不僅能重複運用灌溉用水,也不需要使用殺蟲劑,只會需要一點土地資源。

目前,溫室還沒辦法取代所有農作物的種植方式,一時之間也很難從溫室種出稻麥等,但Puri相信,由城市農場所形成的供給網路,最終還是能足以供應萵苣等易腐的葉菜類蔬食,取代以前要大老遠從外地運進的方式。

· 瑞典 Plantagon ·

供應熱能與氧氣的地下農場

瑞典食物科技公司Plantagon,在一棟26層高的摩天大樓地下建了一個室內農場,2018年年初才造完。

地下農場最特別之處在於,因照明而產生的熱氣,可以利用LED燈上方的水管搜集起來,存於大樓的熱能存儲系統,供同棟樓的上班族使用。

這樣將給大樓每年省下70萬千瓦小時的能量,相當於節省了3倍地下室租金,農夫們也就不用支付任何場地費用啦!

這間公司計畫直接將蔬果賣給同棟大樓的上班族,以及大廈中的餐廳;還有約1/3的產量將售給鄰近雜貨店,運送過程基本不需要消耗任何石油燃料;另外1/3產量則將在商店中販售。

在瑞典,人們比起有機食物,對在地生長的食物有更高的興趣。創辦人Hassle表示,“我們通常會想知道食物從何而來。”

在瑞典另一個都市Linköping,這間公司正計畫將地底農場擴大規模,轉為16層樓高的 “植物摩天大樓“,此計畫預計將於2020年左右實踐。除了整棟大樓將生產蔬果之外,還有2/3的空間將出租做辦公室使用,以維持營運的穩定。

編後記

/

看完國外各具特色的農場

你肯定會說,我們也有呀~

沒錯,歡迎大家來留言告訴我們!

鼓勵原創,請打賞小編

“ 食物離我們越近越有機 ”

——新媒體編輯 小麥

環保|自然|簡單|健康

更多自然農法,點擊下方圖片閱讀

這對北歐夫妻,把餐廳開到了屋頂農場……

重返芬芳的山谷,他們走出了一條迷人的鄉居之路

#更多好內容,當然還在紙書上#

在東京,著名的人力管理顧問公司Pasona的總部大樓被一層 “綠色外衣” 包裹——達1528平方米的外牆,形成了都市繁華街區中難得一見的 “綠色窗簾”。

不僅如此,這棟辦公大樓裡,還有建造了一座 “都市農場”,其作物在收穫後則供應給公司食堂。

員工可以在裡面自種自食,於工作中收穫自己的食物。這座寫字樓裡的農場強調 “零食物里程” 的概念,試圖真正做到從農場到餐桌的“一步到位”。你會嚮往在這裡上班嗎?

設計師YoshimiKono說:自從完工使用後,大樓裡的員工見面不再冷冰冰的談些公事,他們會討論番茄的成長,菜苗的茁壯,甚至一起收割稻榖。

在一樓,稻田一年可收割三次,每次達50公斤重。碾好的米粒同樣提供給員工餐廳(儘管數量無法喂飽總公司內的兩千名員工),一年的收成量大約能做出3000個飯團。

可員工在餐廳的回饋是,它們吃上去,口感真不一樣呢!

不同于一般寫字樓裡的園藝花藝,這樣的 “農田” 增加了員工間的協作默契,也讓生活在繁忙都市里的人們體會到 “食與食物” 的根本。

· 丹麥 Impact Farm ·

可自行 “組裝” 的農場

如果,只需要花10天時間、把所有元件組裝起來,你就能擁有一座兩層樓高的開放式農場,而農場裡的作物產量可達每年6噸。

你會不會很心動?

2015年6月,第一座Impact Farm被設置在丹麥哥本哈根的一個社區死胡同內,創辦人Kjær表示:

“正因為這裡 ‘鳥不生蛋’,我們才可以觀察將發生什麼,整個社區的生態會不會因這個農場而改變?”

創辦團隊不斷測試 “組裝式” 農場的商業模式。

在這片並不大的面積裡,產出的蔬菜會賣給農夫市集與餐廳。人們透過經營農場,不僅可以提供社區營養的食材,同時也給他們創造了新的工作。

因為這些可以移動的 “組裝元件” 無論是安裝還是拆卸,都不算麻煩,所有材料都是再生利用,既環保又可持續。

所以對創辦人來說,更深刻的意義是能夠借助這個模式,在更多閒置地區安放小型且能動性極佳的 “組裝” 農場,並以散裝的形式拼湊起社區的綠色地圖。

· 倫敦 GrowUp Urban Farms ·

高密度魚植共生系統

GrowUp城市農場成立於2013年,由Kate Hofman和TomWebster創建,採用對社區、環境有益的可持續方式,供應當地市場,以應對當下和未來的居民需求。

隨著發展,這個農場衍生出了一種GrowUp Box(成長盒子),是將魚植共生系統複製在一個個小型的 “箱子” 裡,它們的特點是:占地很小,但可靈活使用。

如圖所見,在一個20英尺的裝運容器裡,魚被養殖在特別定制的貯水池裡,以確保它們有足夠大的空間去生長。

貯水池上面,綠色蔬菜被種植在垂直柱狀物上。貯水池裡的水會在迴圈過程中流經柱狀物,此時魚兒的廢棄物便成為400餘株作物的養料……這樣生長的魚兒和綠色蔬菜會向當地餐廳出售。

這個倫敦第一家商業魚菜的共生城市農場,創建於城市東部工業區的一個閒置倉庫裡,如今已可以每年持續生產約20000公斤沙拉蔬菜、草本類植物及4000公斤的魚。在狹小範圍內形成了生物鏈的閉環。

· 新加坡 Skygreens ·

農田變大樓,節能環保的垂直農業

新加坡作為綠地覆蓋面積為50%的 “花園城市” 國家,卻僅有7%的農作物生產于本國,絕大多數蔬菜需要依靠鄰國進口。(圖為新加坡農場節)

隨著人口不斷增長,這個715平方公里、擁有常住人口近500萬的國家,也開始思考本土農業發展的新出口。

Jack Ng是這個Sky Greens的創建者。

它的雛形始建於2009年,到2010年,Jack Ng與國家農畜局簽訂了合作協定,並且成功申請了專利,成為世界首個低碳環保型的商業垂直農場。

為了確保每一棵植物都可以得到足夠的陽光和養分,這38層種植槽可以繞著鋁金屬支架旋轉,平均每8個小時完成一個轉動週期。

所以一個支架式農場,其產量相當於25平方米的傳統農田。

此外,系統還能收集雨水用於灌溉,同時發電帶動存水回流至頂部,僅在非雨季使用電力帶動,最大限度地節約了灌溉能源:每0.5噸水份和營養液,就足以滿足1.7噸垂直支架的作物需求,真正做到了高效、綠色和低碳。

相比傳統單層的農場,多層垂直的種植框架可以生產多10倍以上的蔬菜;組合式的框架配置,決定了可以根據不同時期的需求,隨意變換蔬菜種植種類。這對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來說,真是點石成金!

· 芝加哥 Gotham Green ·

世界上最大的屋頂溫室

這片由Gotham Greens所營運的農園占地75000平方英尺,甚至比一個街區還大,它正在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屋頂溫室。

創辦人Puri認為,在自然光下成長的作物,收成的品質與產量上更為優良。因此他們採用自然光照取代 LED 等人工照明器具,不僅增進產量同時還能節約能源。

這種新型溫室可以完全資源再利用,相較傳統農場而言有更多優點,不僅能重複運用灌溉用水,也不需要使用殺蟲劑,只會需要一點土地資源。

目前,溫室還沒辦法取代所有農作物的種植方式,一時之間也很難從溫室種出稻麥等,但Puri相信,由城市農場所形成的供給網路,最終還是能足以供應萵苣等易腐的葉菜類蔬食,取代以前要大老遠從外地運進的方式。

· 瑞典 Plantagon ·

供應熱能與氧氣的地下農場

瑞典食物科技公司Plantagon,在一棟26層高的摩天大樓地下建了一個室內農場,2018年年初才造完。

地下農場最特別之處在於,因照明而產生的熱氣,可以利用LED燈上方的水管搜集起來,存於大樓的熱能存儲系統,供同棟樓的上班族使用。

這樣將給大樓每年省下70萬千瓦小時的能量,相當於節省了3倍地下室租金,農夫們也就不用支付任何場地費用啦!

這間公司計畫直接將蔬果賣給同棟大樓的上班族,以及大廈中的餐廳;還有約1/3的產量將售給鄰近雜貨店,運送過程基本不需要消耗任何石油燃料;另外1/3產量則將在商店中販售。

在瑞典,人們比起有機食物,對在地生長的食物有更高的興趣。創辦人Hassle表示,“我們通常會想知道食物從何而來。”

在瑞典另一個都市Linköping,這間公司正計畫將地底農場擴大規模,轉為16層樓高的 “植物摩天大樓“,此計畫預計將於2020年左右實踐。除了整棟大樓將生產蔬果之外,還有2/3的空間將出租做辦公室使用,以維持營運的穩定。

編後記

/

看完國外各具特色的農場

你肯定會說,我們也有呀~

沒錯,歡迎大家來留言告訴我們!

鼓勵原創,請打賞小編

“ 食物離我們越近越有機 ”

——新媒體編輯 小麥

環保|自然|簡單|健康

更多自然農法,點擊下方圖片閱讀

這對北歐夫妻,把餐廳開到了屋頂農場……

重返芬芳的山谷,他們走出了一條迷人的鄉居之路

#更多好內容,當然還在紙書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