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入園寶寶哭鬧,都是因為這個!(轉給家長)

每次到了幼稚園開學時間, 許多新的寶寶就會被家長送到這個集體中來, 幾乎每個幼稚園開學的前幾天, 很遠的距離之外就能聽到幼稚園內滿天的哭鬧聲。 寶寶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 寶寶一哭, 看在家長的眼裡, 就好像揪他們的心一樣, 手足無措。

寶寶會什麼一到了幼稚園就哭?這種行為的出現, 追根究底當然是寶寶在心理上還沒有適應新的環境, 心裡產生擔心、焦慮、害怕, 轉化為行為, 就成了哭。 小寶寶面對新環境, 碰到陌生的人、事、物時, 本來就會因為害怕而產生不安全感, 從而出現哭泣、撒嬌、害羞等行為,

這些都是因為內在情緒反應所表現的行為。 許多寶寶上幼稚園都會經歷一開始的哇哇大哭到活潑好動, 這是一個心理和生理適應的過程。

1首先應該對此有正確的認識和判斷

孩子為什麼會哭?說的簡單一些, 是因為孩子害怕。 那孩子為什麼會害怕呢?因為幼稚園這個陌生的環境。

環境當然包括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

2孩子到底在怕什麼

在孩子上幼稚園之前, 他所處的是家庭環境, 不論你家是2室1廳還是3室1廳, 整個家裡的佈局, 孩子都是非常熟悉的。 與孩子相處的人, 無非也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可數的這麼幾個人。

但幼稚園就截然不同了。 大家想想, 當我們帶著孩子走到幼稚園門口的時候, 孩子就會看到很多陌生的家長帶著很多陌生的小朋友, 再往進走, 看到一個陌生的大門以及保安大爺, 再往進走是陌生的操場、陌生的教學樓。 短短時間內孩子所看到的、聽到的都是陌生的。

所以這時孩子害怕, 就會哭著跟你講一句:“媽媽我們還是回家吧”,

這當然很正常。 這一切的一切, 我們在之前沒有跟孩子講過。 我們只是很隨意地跟孩子講, “寶貝兒, 幼稚園裡有很多的小朋友可以跟你玩兒, 幼稚園裡有很多好玩的東西……”等等之類的話。 而當孩子真正的置身於幼稚園這個陌生的環境時, 這些語言是無法替代孩子內心的恐懼的。

3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送孩子入園不當的六種做法

善意謊言, 不辭而別

“今天不去幼稚園, 快點穿好衣服, 媽媽帶你去看魚!”、“你去跟小朋友玩, 媽媽上廁所, 媽媽不走。 ”很多家長都是用這種方式把孩子騙到幼稚園, 為了不直接面對孩子的眼淚和糾纏, 就不辭而別, 當孩子發現家長不見的時候, 會哭得更凶, 而且會讓孩子失去了對親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悲悲切切, 難捨難分

“再見”說了一遍又一遍, 總不忍心離去, 再抱一抱, 再親一親, 家長總是想多陪伴一會兒, 希望孩子能多一些安慰, 但這樣的做法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 這就如同演員演戲一樣, 入戲越深, 越難從角色中抽離。 幼稚園老師其實也不喜歡家長這種做法。

過度擔憂, 加倍補償

家長總擔心孩子在幼稚園受苦受罪了, 接回去以後, 百般寵愛、處處遷就, 有的給孩子買很多玩具和食品。 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嬌氣、任性, 有的孩子還會把上幼稚園當作條件進行要脅, 大人必須答應孩子所提的要求才去幼稚園。

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

有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 對孩子比較溺愛, 孩子一哭就不去幼稚園了, 反反復複, 送送停停。 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很難融入集體, 不堅持入園的孩子會錯過很多課, 對遊戲規則和學習都不熟悉, 往往會成為尷尬的“局外人”。

消極暗示, 威脅恐嚇

“聽老師話, 要不我就不來接你了。 ”威脅加嚇唬是很多成人“對付”小孩兒的絕招, 但這樣的孩子一般膽子會比較小,特別是到了不熟悉的環境當中,認為處處都存在著不安全的因素。

疑神疑鬼,中途放棄

擔心孩子在幼稚園尿濕褲子、吃不飽飯、生病沒人照顧,因此果斷退園,這也是某些家長的做法。他們的擔心有時候確實是客觀事實,新生入園階段,老師很難做到對每個幼兒都面面俱到。作為家長應該學會換位思考,並儘量調整心態,不要輕易打退堂鼓。

送孩子輕鬆入園的六種做法

未雨綢繆

———提前做好充分準備 家長要給孩子多帶幾套衣褲和襪子,以備尿濕褲子時更換,書包裡準備一個袋子,用來裝換下的髒衣服。女孩子的頭髮要便於打理,不給老師帶來附加的工作量。

積極暗示

———用正能量影響你的孩子“我們的孩子長大了,終於可以去幼稚園了!”、“老師說今天我們家孩子表現可棒了,不用老師喂,自己吃了一大碗飯呢!”除了語言暗示以外,情緒、表情、行為的暗示更為重要,家長的態度孩子都能讀懂,並且深受影響。

情感援助

———給孩子帶上安慰物 一個毛絨玩具在成人眼裡不算什麼,但是在離開親人的陌生環境中,這個玩具承載的是孩子情感的依託。現在很多幼稚園也會在入園須知上建議剛入園的孩子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

信任園方

———既來之,則安之 有的家長會躲在幼稚園的某個角落當偵察員,看老師有沒有“修理”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心神不寧,到處搜尋親人的身影,也不利於信任感的建立。既然來了,就選擇相信,家長的信任感會把正能量傳遞給孩子和老師。

避重就輕

———不要跟孩子講大道理 對於3歲的孩子,只講大道理是沒用的,要運用一些適合孩子心理特點的方法,比如把起床穿衣服當成一種遊戲,跟小孩子不能較真,要懂得迂回和轉彎。

持之以恆

———不要讓眼淚動搖了決心 孩子入園的第一個月是最關鍵的,這個月如果能順利堅持下來,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這個關鍵時期,家長可以採取“晚來早走”的方式入園,減少在幼稚園的時間,讓孩子感覺一天不是那麼漫長、難熬。

但這樣的孩子一般膽子會比較小,特別是到了不熟悉的環境當中,認為處處都存在著不安全的因素。

疑神疑鬼,中途放棄

擔心孩子在幼稚園尿濕褲子、吃不飽飯、生病沒人照顧,因此果斷退園,這也是某些家長的做法。他們的擔心有時候確實是客觀事實,新生入園階段,老師很難做到對每個幼兒都面面俱到。作為家長應該學會換位思考,並儘量調整心態,不要輕易打退堂鼓。

送孩子輕鬆入園的六種做法

未雨綢繆

———提前做好充分準備 家長要給孩子多帶幾套衣褲和襪子,以備尿濕褲子時更換,書包裡準備一個袋子,用來裝換下的髒衣服。女孩子的頭髮要便於打理,不給老師帶來附加的工作量。

積極暗示

———用正能量影響你的孩子“我們的孩子長大了,終於可以去幼稚園了!”、“老師說今天我們家孩子表現可棒了,不用老師喂,自己吃了一大碗飯呢!”除了語言暗示以外,情緒、表情、行為的暗示更為重要,家長的態度孩子都能讀懂,並且深受影響。

情感援助

———給孩子帶上安慰物 一個毛絨玩具在成人眼裡不算什麼,但是在離開親人的陌生環境中,這個玩具承載的是孩子情感的依託。現在很多幼稚園也會在入園須知上建議剛入園的孩子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

信任園方

———既來之,則安之 有的家長會躲在幼稚園的某個角落當偵察員,看老師有沒有“修理”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心神不寧,到處搜尋親人的身影,也不利於信任感的建立。既然來了,就選擇相信,家長的信任感會把正能量傳遞給孩子和老師。

避重就輕

———不要跟孩子講大道理 對於3歲的孩子,只講大道理是沒用的,要運用一些適合孩子心理特點的方法,比如把起床穿衣服當成一種遊戲,跟小孩子不能較真,要懂得迂回和轉彎。

持之以恆

———不要讓眼淚動搖了決心 孩子入園的第一個月是最關鍵的,這個月如果能順利堅持下來,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這個關鍵時期,家長可以採取“晚來早走”的方式入園,減少在幼稚園的時間,讓孩子感覺一天不是那麼漫長、難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