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寒假孩子沉迷網路,源于家長不作為?

每逢寒假, 都是考驗家長耐心的時刻, 想讓孩子好好放鬆的同時, 又擔心他們玩手機、上網、玩遊戲……那麼, 一旦孩子沉迷網路, 家長該怎麼辦呢?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就必須瞭解網路遊戲靠什麼抓住了孩子的心, 它有什麼魔力, 竟能讓孩子沉迷其中, 不惜與父母為敵?

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德認為:遊戲過程可以補償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的願望, 發洩在現實中不被接受的危險衝動, 逃避現實的強制和約束。 因為缺失, 所以渴求!

對此, 網游開發團隊自然是心知肚明, 因此, 在研發遊戲前, 他們會請教心理方面的專家, 有哪些訴求是孩子渴望的, 他們會在遊戲環節中儘量滿足孩子這些需要。

比如, 孩子需要被讚賞, 需要與人連接, 失敗時需要鼓勵等等, 當這些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 孩子容易因此自卑、墮落、是非不分、孤僻、急躁等。

如果此時有一樣事物能夠重新給予他自信, 讓他看到希望, 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滿足他的心理需求, 那麼他就會不顧一切去追求。 網路遊戲的特性恰好滿足了他的這種需求。

如此看來,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 並不是孩子的問題, 而是家長的不作為, 或者付出錯了位。 家長給予孩子的,

並不是他們所需求的, 他們需求的, 家長又給不了。

若家長能意識到這一點, 並主動積極的去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 儘量填滿他們內心的這個空缺, 網路遊戲在孩子心中是不是就沒有市場了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那麼, 孩子的心理需求究竟是什麼呢?相關兒童專家提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四大心理需求:被愛、安全感、秩序感、成就感。

是什麼導致孩子這四大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呢?家長們請自省:

1. 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

2.與父母無法溝通, 情緒得不到宣洩;

3.父母阻止, 反叛心理;

4.身邊朋友都在玩, 尋求認同感;

5.學習成績一般, 在遊戲裡找到成就感;

6.逃避現實, 追求規則;

7.沒有目標方向;

如果你的孩子恰恰在這些需求方面存在缺失, 作為家長的你該怎麼辦呢?

1. 有效陪伴孩子

中國政治大學副教授朱巍說:孩子沉迷于遊戲的心理因素很多, 缺乏陪伴和孤獨感是引發沉迷遊戲的重要因素。

2. 聽孩子說話, 傾聽是最好的溝通

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向心靈的的路。

聽懂孩子的意思, 瞭解孩子的內心, 耐心傾聽很重要。

3. 不要一味批評, 換位思考, 以引導為方針

當發現孩子沉迷遊戲時, 應該調整自己對電子遊戲、網路遊戲的態度, 引導孩子去感受遊戲是怎麼設計製作出來的, 贏得遊戲的閾值是如何控制的, 正向引導孩子去學習關於遊戲開發的專業知識, 好的引導有可能造就IT人才。

4. 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

大部分孩子的課餘生活是很無聊的,完成作業後,家長要麼讓他看會電視,要麼直接丟手機給孩子玩。這就避免不了孩子因為空虛而迷上遊戲。

正確的做法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下棋、畫畫、彈琴、閱讀等。家長如果願意花時間陪孩子一起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或者做一些親子遊戲就再好不過了。

家長們,行動起來吧!寒假剩餘時間,孩子是繼續沉迷網路遊戲,還是積極樂觀豐富多彩的度過,就看你們怎麼做了。

祝願所有的家長都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也祝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和父母無障礙親密溝通,不做遊戲的木偶。

好的引導有可能造就IT人才。

4. 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

大部分孩子的課餘生活是很無聊的,完成作業後,家長要麼讓他看會電視,要麼直接丟手機給孩子玩。這就避免不了孩子因為空虛而迷上遊戲。

正確的做法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下棋、畫畫、彈琴、閱讀等。家長如果願意花時間陪孩子一起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或者做一些親子遊戲就再好不過了。

家長們,行動起來吧!寒假剩餘時間,孩子是繼續沉迷網路遊戲,還是積極樂觀豐富多彩的度過,就看你們怎麼做了。

祝願所有的家長都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也祝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和父母無障礙親密溝通,不做遊戲的木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