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霍童線獅:春節期間亮相央視兩檔節目

寧德網消息(甯德晚報記者 林珺)記者獲悉, 從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五, 寧德市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霍童線獅, 將亮相中央電視臺的兩檔節目,

分別是CCTV1的“2018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直播和CCTV7的“2018全國農民新春聯歡會”。

2月5日, 記者電話聯繫了霍童傳統線獅團團長、霍童線獅第十四代傳承人黃振鍵, 據悉, 2017年12月初, 他接到中央電視臺《喜到福到好運到》欄目組的邀請函, 這是央視綜藝頻道的大型春晚倒計時直播節目, 在除夕當天的12時至20時播出, 通過綜藝、評談、記錄、新聞等多個視角, 為觀眾奉上春晚開播前最豐富多彩的視聽盛宴。 2月3日, 霍童線獅團抵達北京, 2月4日下午, 正式進行了節目錄製。

黃振鍵告訴記者, 此次霍童線獅是與廣東醒獅、泉州提線木偶共同完成一個總長10分鐘的節目, 由這三支隊伍組成的“三獅狂舞”組合, 曾在2016年北京衛視《傳承者》總決賽中大放異彩,

展現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巨大魅力。 “我們霍童線獅有12名隊員參與錄製, 將呈現三獅互動、翻滾、空中追球、搶球的整套表演, 讓全國的觀眾瞭解這項獨特的民間民俗藝術。 ”黃振鍵說。

黃振鍵表示, “雖然這並不是霍童線獅第一次進京獻藝, 但此次節目將無縫對接2018春節聯歡晚會, 收視率非常高, 有助於擴大甯德市傳統文化的知名度, 我感到非常驕傲。 ”此外, 霍童線獅團在1月11日還參與了“《億萬農民的笑聲》——2018全國農民新春聯歡會”的錄製, 該節目將於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期間, 在CCTV7軍事·農業頻道的黃金時段播出及重播。

新聞連結

霍童線獅技藝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明末清初, 當地民間藝人將獅子舞和提線木偶相結合,

起始是用色紙、竹篾紮成小獅供兒童玩耍, 後經不斷改進, 逐步成為一種獨特的線獅藝術, 長期以來以傳男不傳女的原始習慣代代相傳, 當地人又稱“打獅”“抽獅”, 是漢族傳統民俗節慶“二月二燈會”中最具特色的節目之一。 2006年5月20日, 經國務院批准, 霍童線獅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霍童線獅表演之前, 從舞臺製作、燈光效果配置到繩子佈局均由人工作業。 獅子全身由多種材料製成, 以竹蔑為框架, 裡面填充棉花、布料、橡膠等, 獅毛則用特殊的彩色塑膠絲製成。 經過歷代漢族民間藝人的改革, 線獅的體積從最初的小如木偶發展到現今的龐大沉重, 結構由簡單變得複雜, 製作工藝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完善。

線獅所銜的球精緻靈巧, 大球網筐內套有旋轉自如的小球並配有燈光。

霍童線獅表演分單獅(雄獅)、雙獅(兄弟獅)、三獅(母子獅)、五獅(祖孫三代獅)等4種。 線獅大小不一, 大獅子重約27公斤, 小的約18公斤, 用一根長4米許的杉木在不同距離處裝上滑輪, 並且在獅子的頭部、尾部系上往返的繩索, 獅子的雙腮左右系上兩條繩索, 成為線獅的神經系統。 線獅通過頭索、尾索用腮索拉動, 使表演臺上的線獅坐立、蹲臥、擺首, 加上燈光變幻、吐雲噴火、打擊樂等配合, 表演的雄獅出洞、母子相親、三獅戲珠等動作,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