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親平均被子女遮罩8年,長大後的孩子們到底想要什麼?

本文由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 提供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編譯 七君

近日, 北大畢業生王猛(化名)用萬言書痛斥父母對他造成的傷害, 他說父母對他的教育使他產生了創傷後應激障礙。 因此, 王猛選擇拉黑父母6年, 並且10年沒回家。

無獨有偶, 前幾日, 騰訊新聞調查製作的《朋友圈年度親情白皮書》顯示, 受調查的1209個子女中, 52%的人表示曾經在朋友圈裡遮罩過父母, 或者沒有加他們為好友。

這些新聞讓許多家長感到心寒, 但同時也引發了不少年輕人的共鳴。 人長大了以後, 會和父母疏遠嗎?父母做的哪些事會給孩子留下陰影, 以至於讓孩子最後選擇和父母拉開距離呢?

實際上, 父母和子女的疏離早就是一個心理學的研究課題了。 在這篇文章裡, 康奈爾大學人類發展學教授 Karl Pillemer、劍橋大學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Susan Golombok, 以及其他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專家將相關研究成果和他們的看法呈現給你,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不論在哪裡, 許多父母的最大的心願之一就是在年老時被愛自己的兒孫繞膝。 但事實上, 對於許多父母來說, 這只是一個無法實現的空想。 從 Pillemer 的研究來看, 老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成年的孩子疏遠自己。

2015年, 劍橋大學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Susan Golombok 曾經對807個疏遠家人的成年人進行了調查, 其中54%的人表示, 在他們家裡親屬鬧翻或互不來往是很正常的事。

這項研究還發現了子女拉黑父母的原因。

女兒更可能拉黑父母, 爸爸平均被拉黑8年

這項研究發現, 子女更可能和母親, 而不是父親或雙親疏遠;和兒子相比, 女兒更可能和父母疏遠。

但是, 男性一旦選擇疏遠家人或被家人疏遠, 雙方不相見的時間更長。 在那些和父母疏遠的人裡, 和父親沒有來往的最長時間平均是7.9年, 而和母親沒有來往的最長時間平均是5.5年。 在那些和子女疏遠的人裡, 和兒子沒有來往的最長時間平均是5.2年, 而和女兒沒有來往的最長時間平均是3.8年。

為什麼子女要疏遠父母?

這份調查指出, 子女疏遠父母(或父母疏遠子女)的核心原因是對方已經不再能給自己提供支持, 孩子覺得父母已經不能成為依靠, 或者不再站在他/她這一邊, 換句話說他們覺得父母對自己沒有用了。

子女疏遠父母時列舉的主要原因有:

情感虐待;

對於家庭角色的期待有衝突;

性格不合;

價值觀不合;

父母的忽視;

疏遠母親的人常常提到母親有心理問題, 疏遠父親的人常常提到父親給家庭造成了不幸。

疏遠子女的父母常常指出下面的原因:

對於家庭角色的期待有衝突;

發生了離婚或者創傷性事件;

疏遠女兒的父母常常提到女兒的心理健康問題或者情感虐待, 疏遠兒子的父母常常提到和兒媳有關的問題。

整體上看, 首先邁出絕交這一步的往往是兒女。 疏遠父母的人中, 50%的人主動與父母切斷了聯繫, 而疏遠子女的父母中這麼做的人只有5-6%。

但是, 被子女疏遠的父母多數不知道原因。 在調查中, 67%的子女表示他們告訴了父母不想來往的原因, 而60%的父母則表示他們不知道為什麼子女不和自己來往。這說明多數父母對自己被拉黑的原因一頭霧水。

疏遠父母後,子女的感受如何?他們願意和父母和好嗎?

在這項調查中,80%的受訪者認為在疏遠父母/子女後,他們感到解脫和自由。但是90%的人認為,疏遠家人後,耶誕節(相當於春節)是一個很難熬的節日。

多數疏遠父母的人認為他們不再可能和好,其中79%的人表示不可能和母親和好,71%的人表示不可能和父親和好。

可憐天下父母心,大多數疏離子女的父母卻並不想和孩子永遠切斷聯繫。疏離子女的父母中,只有14%的人不願意和女兒和解,13%的人不願意和兒子和解。

遮罩父母的子女究竟想要什麼?

疏遠父母的子女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通常是,他們需要更加親密,更加積極和正面的關係,他們希望父母不要對他們過多苛責批判,他們還希望父母多關心他們的生活,能夠提供無條件的愛和關懷。

疏遠母親的人所期待的母親是:

積極正面的,能提供無條件的愛和關懷;

尊重他們,更少苛求和指責;

母親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傷害。

疏遠父親的人所期待的父親是:

積極正面的,能提供無條件的愛和關懷;

支援、關愛家人,比如配偶;

更關心子女。

疏遠家人的人最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幫助?

情感支持;

聆聽;

理解和安慰。

疏遠家人的人最不希望得到他人什麼樣的反應?

指責和批判,如“是你有問題吧,你有病吧”;

不信任或不當回事,如“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哪有這種事”;

回避,如避免討論這個話題或假裝沒聽見。

這項調查的結果和絕大多數研究結論一致。許多研究都發現,成年子女疏離父母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曾有虐待行為(如情感虐待)、父母的管教方式使子女不能接受、父母的精神問題、父母不支持愛護子女、父母酗酒或藥物成癮。比如,2015年發表在《家庭溝通期刊》(Journal of Family Communication )上的一項研究對898個人疏遠父母或子女的原因進行了調查。這項研究發現,成年子女疏遠父母的主要原因是感到不被父母支持或接納,或是父母對他們作出了令人厭惡的行為。而父母疏遠子女的主要原因是子女的婚戀對象的問題,或是子女索求無度。

對於孩子疏遠父母的原因和後果,一些心理學家、臨床心理醫師和社會工作者也提出了他們各自的看法。

如果父母沒有曾明顯地虐待過孩子,那麼成年子女疏遠父母可以看作是兒女的不成熟,因為這些子女還沒有體會過為人父母的感受。這種疏離還是有救的,當這些成年的子女有朝一日也做了爹媽以後,他們就會同情或者原諒自己的父母。當然了,沒有人有“完美的父母”。原諒父母本身就是成熟的標誌和愛的表達方式,這意味著子女理解了父母當時的處境和困惑。

Robert C. Abrams

精神病學教授,威爾康乃爾醫學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

成年子女和父母的疏離有許多原因。有時是子女的配偶要求其遠離自己的家庭,有時候是因為成年的子女虐待父母,使得父母為了安全考慮不得不切斷來往。有時候原因並不明顯。不管怎樣,子女和父母的疏離都是令人心碎的。如果疏離的情況不緩解,對於當事人來說感覺就像死亡。有時候,父母雙方對這種狀況的看法不一致,而親朋好友各自也有不同的意見,這會讓情況雪上加霜。被子女疏遠的老人需要他人的説明和支援,心靈的治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Risa S. Breckman

LCSW 執證社工,紐約受虐老人救護中心(NYC Elder abuse Center)

怎麼知道家人疏遠了?

長期從事家庭疏離研究的猶他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 Kristina Scharp 提出,想要知道和父母/子女是否處於疏離狀態,可以用下面這些方面進行衡量。

溝通品質

想要疏遠子女/父母的人會盡力減少有意義的接觸,也就是說,他們會儘量限制討論資訊的廣度和深度。比如,一些子女只和父母談論那麼幾個有限的話題。

溝通數量

想要疏遠子女/父母的人會減少和對方接觸的次數。比如,一些子女會突然告訴父母自己不想再和他們有聯繫。一些人不會那麼極端,他們會告知父母自己不想見他們的原因,然後逐漸減少接觸。

身體距離

這點比較容易理解。希望疏遠家庭成員的人會搬到別處居住,不再參與家庭活動,節假日也不回家。

對對方不再有情感,或無法感受到對方的情感

疏離父母的子女常常感到自己對父母的情感隨著時間消退了,其中一個表現就是不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

但有時候一些疏離父母的子女對父母留下的情感印象是負面的,比如仇恨。也有人表示,他們需要保持對父母的厭惡,才能使自己和他們保持距離。

不再尋求對方的支持

疏離父母的子女常常感到沒有必要向父母求助,不論是工作、生活上的建議還是經濟上的幫助。

不過癮,請戳

諾獎物理學家把獎金捐出來,做了這個播放量3.6億次的理科互動學習網站

黃色+藍色只能得到綠色嗎?不,你還可能看到不可能的顏色

把科學帶回家

ID:bringsciencehome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轉載請聯繫 kids@huanqiukexue.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參考資料:

Blake, L., Bland, B., & Golombok, S. (2015). Hidden Voices. Family Estrangement in Adulthood.

Scharp, K. M. (2017). “You’re Not Welcome Here”: A Grounded Theory of Family Distancing. Communication Research, 0093650217715542.

Scharp, K.M. &McLaren, R.R. (2017) Uncertainty issues and management in adult children’s stories of estrangement with their parent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karl-a-pillemer-phd/parents-estranged-children_b_7297294.html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267431.2015.1013106

https://digitalcommons.unl.edu/cgi/viewcontent.cgi?referer=&httpsredir=1&article=1066&context=commstudiespapers

而60%的父母則表示他們不知道為什麼子女不和自己來往。這說明多數父母對自己被拉黑的原因一頭霧水。

疏遠父母後,子女的感受如何?他們願意和父母和好嗎?

在這項調查中,80%的受訪者認為在疏遠父母/子女後,他們感到解脫和自由。但是90%的人認為,疏遠家人後,耶誕節(相當於春節)是一個很難熬的節日。

多數疏遠父母的人認為他們不再可能和好,其中79%的人表示不可能和母親和好,71%的人表示不可能和父親和好。

可憐天下父母心,大多數疏離子女的父母卻並不想和孩子永遠切斷聯繫。疏離子女的父母中,只有14%的人不願意和女兒和解,13%的人不願意和兒子和解。

遮罩父母的子女究竟想要什麼?

疏遠父母的子女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通常是,他們需要更加親密,更加積極和正面的關係,他們希望父母不要對他們過多苛責批判,他們還希望父母多關心他們的生活,能夠提供無條件的愛和關懷。

疏遠母親的人所期待的母親是:

積極正面的,能提供無條件的愛和關懷;

尊重他們,更少苛求和指責;

母親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傷害。

疏遠父親的人所期待的父親是:

積極正面的,能提供無條件的愛和關懷;

支援、關愛家人,比如配偶;

更關心子女。

疏遠家人的人最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幫助?

情感支持;

聆聽;

理解和安慰。

疏遠家人的人最不希望得到他人什麼樣的反應?

指責和批判,如“是你有問題吧,你有病吧”;

不信任或不當回事,如“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哪有這種事”;

回避,如避免討論這個話題或假裝沒聽見。

這項調查的結果和絕大多數研究結論一致。許多研究都發現,成年子女疏離父母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曾有虐待行為(如情感虐待)、父母的管教方式使子女不能接受、父母的精神問題、父母不支持愛護子女、父母酗酒或藥物成癮。比如,2015年發表在《家庭溝通期刊》(Journal of Family Communication )上的一項研究對898個人疏遠父母或子女的原因進行了調查。這項研究發現,成年子女疏遠父母的主要原因是感到不被父母支持或接納,或是父母對他們作出了令人厭惡的行為。而父母疏遠子女的主要原因是子女的婚戀對象的問題,或是子女索求無度。

對於孩子疏遠父母的原因和後果,一些心理學家、臨床心理醫師和社會工作者也提出了他們各自的看法。

如果父母沒有曾明顯地虐待過孩子,那麼成年子女疏遠父母可以看作是兒女的不成熟,因為這些子女還沒有體會過為人父母的感受。這種疏離還是有救的,當這些成年的子女有朝一日也做了爹媽以後,他們就會同情或者原諒自己的父母。當然了,沒有人有“完美的父母”。原諒父母本身就是成熟的標誌和愛的表達方式,這意味著子女理解了父母當時的處境和困惑。

Robert C. Abrams

精神病學教授,威爾康乃爾醫學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

成年子女和父母的疏離有許多原因。有時是子女的配偶要求其遠離自己的家庭,有時候是因為成年的子女虐待父母,使得父母為了安全考慮不得不切斷來往。有時候原因並不明顯。不管怎樣,子女和父母的疏離都是令人心碎的。如果疏離的情況不緩解,對於當事人來說感覺就像死亡。有時候,父母雙方對這種狀況的看法不一致,而親朋好友各自也有不同的意見,這會讓情況雪上加霜。被子女疏遠的老人需要他人的説明和支援,心靈的治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Risa S. Breckman

LCSW 執證社工,紐約受虐老人救護中心(NYC Elder abuse Center)

怎麼知道家人疏遠了?

長期從事家庭疏離研究的猶他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 Kristina Scharp 提出,想要知道和父母/子女是否處於疏離狀態,可以用下面這些方面進行衡量。

溝通品質

想要疏遠子女/父母的人會盡力減少有意義的接觸,也就是說,他們會儘量限制討論資訊的廣度和深度。比如,一些子女只和父母談論那麼幾個有限的話題。

溝通數量

想要疏遠子女/父母的人會減少和對方接觸的次數。比如,一些子女會突然告訴父母自己不想再和他們有聯繫。一些人不會那麼極端,他們會告知父母自己不想見他們的原因,然後逐漸減少接觸。

身體距離

這點比較容易理解。希望疏遠家庭成員的人會搬到別處居住,不再參與家庭活動,節假日也不回家。

對對方不再有情感,或無法感受到對方的情感

疏離父母的子女常常感到自己對父母的情感隨著時間消退了,其中一個表現就是不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

但有時候一些疏離父母的子女對父母留下的情感印象是負面的,比如仇恨。也有人表示,他們需要保持對父母的厭惡,才能使自己和他們保持距離。

不再尋求對方的支持

疏離父母的子女常常感到沒有必要向父母求助,不論是工作、生活上的建議還是經濟上的幫助。

不過癮,請戳

諾獎物理學家把獎金捐出來,做了這個播放量3.6億次的理科互動學習網站

黃色+藍色只能得到綠色嗎?不,你還可能看到不可能的顏色

把科學帶回家

ID:bringsciencehome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轉載請聯繫 kids@huanqiukexue.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參考資料:

Blake, L., Bland, B., & Golombok, S. (2015). Hidden Voices. Family Estrangement in Adulthood.

Scharp, K. M. (2017). “You’re Not Welcome Here”: A Grounded Theory of Family Distancing. Communication Research, 0093650217715542.

Scharp, K.M. &McLaren, R.R. (2017) Uncertainty issues and management in adult children’s stories of estrangement with their parent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karl-a-pillemer-phd/parents-estranged-children_b_7297294.html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267431.2015.1013106

https://digitalcommons.unl.edu/cgi/viewcontent.cgi?referer=&httpsredir=1&article=1066&context=commstudiespapers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