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陸軍第81集團軍某旅:塞外礪兵,鍛鑄猛虎利刃

第81集團軍某旅錘煉部隊高寒作戰能力——

塞外礪兵, 鍛鑄猛虎利刃

■ 李 鵬 於 冰

寒冰臘月, 燕趙大地, 風冽如刀。

隨著營區陣陣急促的緊急集合哨聲,

陸軍第81集團軍某旅官兵披星戴月, 頂著刺骨寒風, 從營區出發向陌生地域迅速疏散, 拉開了該旅2018年冬季實兵綜合訓練的序幕。

破曉行軍

拂曉時分, 當地溫度已低至-20℃。 走出營區不到1公里, 機關導調組開始對各分隊進行不間斷導調, 空中偵察、炮火攔截、小股敵人襲擾……導調組全程跟蹤採集資料,

現場檢查指揮員情況處置, 全方位記錄“戰場”行動, 內容涵蓋裝備性能、戰場環境、作戰指揮等立體要素。

指揮員明確任務

滴滴滴……單兵對抗系統報警, 數名官兵戰損, 自動退出交戰區。 面對突然出現的“敵情”,

連長梁建東迅速下達疏散命令, 並上報後方部隊, 派出尖刀班展開搜索、驅殲行動。

“前方有敵炮火攔阻……”伴隨著尖刀班的報告, 行軍隊伍突然停了下來, 營長李猛依據“敵情”通報進行臨機處置, 命令各連隊拉大間距快速通過。

防空警報突然響起, 官兵迅速疏散隱蔽。 “你們趴在一起等著被炸麼, 迅速散開……”有幾名戰士貪圖省事, 跑到秸稈堆趴在一起, 營長張聰不禁急了, 要求他們立即散開。 情況解除後, 張營長又主動拉響空襲警報, 看到官兵們都疏散配置好才恢復行軍。

交替掩護

樹欲靜而風不止。 中午11時, 官兵剛準備休息地域進行短暫休整, 放下背囊卻又迅速投入到連貫課目考核中。 電臺操作、北斗使用、輕武器射擊、手榴彈投擲、單兵掩體構築……在刀割的寒風下, 參考官兵雙手凍得僵硬, 不得不帶上手套, 曾經非常熟悉的武器裝備頓時變得非常陌生。 考核過後指導員陳凱凱告訴筆者, 以後日常訓練要增加“新科目”, 戴手套操作電臺。

衝擊!

嚴寒天氣帶來的不便不僅僅針對作戰人員, 對於保障人員同樣嚴峻。 部隊機動至疏散地域後, 工兵分隊構築工事的時間大大超過預期。

“凍土層厚度的計算有偏差!”經過細緻分析, 官兵們發現, 凍土厚度不僅與氣候溫度有關, 還與積雪厚度和地上覆蓋物有關——覆蓋物越厚, 凍土層越深,構築工事耗時越長。該旅領導深有感觸,“以往的資料經驗,無法為現地高寒環境提供可靠參照,對陌生環境的生疏極有能導致戰場的失敗,各類資料資訊只有在真實環境下才能實現常態化‘吐故納新’。”

野戰生存

經歷了一天的勞累,終於走到營門前,就在官兵們如釋重負的時候,導調組臨時通知,各分隊在營區外駕駛訓練場待命,晚飯由炊事班進行熱食前送。接到命令的炊事班備感壓力,如何讓飯食保溫、如何利用好現有的炊事人員將飯食前送都成了擺在炊事班面前的難題……一路行進一路情況,此次連貫作業整整持續了14個小時。

行軍

旅政委介紹,該旅整編移防時間不久,新駐地的海拔和氣候環境前所未有。此次訓練中他們重點圍繞全新的作戰需求,增強官兵對極端環境的適應能力,為推進部隊冬季實戰化練兵提供參考,不斷為加快高寒戰鬥力生成提速增效。據介紹,按照旅黨委今年的訓練計畫,像這樣的實兵綜合訓練,將成為部隊冬季每週的“必修課”。(申冬冬、張東青 攝影)

凍土層越深,構築工事耗時越長。該旅領導深有感觸,“以往的資料經驗,無法為現地高寒環境提供可靠參照,對陌生環境的生疏極有能導致戰場的失敗,各類資料資訊只有在真實環境下才能實現常態化‘吐故納新’。”

野戰生存

經歷了一天的勞累,終於走到營門前,就在官兵們如釋重負的時候,導調組臨時通知,各分隊在營區外駕駛訓練場待命,晚飯由炊事班進行熱食前送。接到命令的炊事班備感壓力,如何讓飯食保溫、如何利用好現有的炊事人員將飯食前送都成了擺在炊事班面前的難題……一路行進一路情況,此次連貫作業整整持續了14個小時。

行軍

旅政委介紹,該旅整編移防時間不久,新駐地的海拔和氣候環境前所未有。此次訓練中他們重點圍繞全新的作戰需求,增強官兵對極端環境的適應能力,為推進部隊冬季實戰化練兵提供參考,不斷為加快高寒戰鬥力生成提速增效。據介紹,按照旅黨委今年的訓練計畫,像這樣的實兵綜合訓練,將成為部隊冬季每週的“必修課”。(申冬冬、張東青 攝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