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城裡人都羡慕的屋頂農場在這個村隨處可見,他們讓農村驚豔變身!

鄉儂物語

紮根在鄉村十餘年的建築師,

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

為四川金台村打造了屋頂農場,

給湖南昂洞設計了慈善醫院,

在他們手底下,

一棟棟冰冷的建築有了溫度,

一顆顆善良的心慢慢聚集,

在鄉村, 這些建築唱起了民謠。

1

金台村的成功逆襲

四川省廣元市有個叫金台村的地方, 群山環繞, 綠木成蔭, 空氣格外清爽。 這裡曾是5·12大地震的重災區之一。 2008年之後, 這裡的村民忍著失去親人的劇痛, 重建家園。

可是, 2011年的一場暴雨, 奪走了他們的希望, 山體滑坡, 許多剛建好或還在重建的房屋又一次慘遭毀壞, 目之所及, 皆是殘垣斷壁, 人人臉上掛滿了絕望。 因為此次損害, 讓他們本就脆弱的身心再次遭受重擊。

風雨過後, 總會天晴, 萬丈深淵底下也是一條出路, 當地政府和非政府機構瞭解到金台村的情況後, 決定無償説明, 這才使得村民走出災後的陰霾, 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017年7月, 嶄新的金台村歷經數年, 終於面世, 一出現便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青山環繞著朝氣蓬勃的建築, 綠水澆灌著土地的心靈。 22棟獨具特色的房屋從廢墟中拔地而起, 用矯健的身姿擁抱當地村民, 家家戶戶的屋頂都有一個農場。 白天他們可以種菜養花, 傍晚在這享受天邊的煙霞。

除了22棟民居之外, 村子裡還有一處飼養家禽家畜的創新設施, 這對於村民來說可是天大的好事, 他們把動物的排泄物放入事先做好的沼氣池裡, 充分利用沼氣產生清潔能源, 這樣既省錢, 還環保, 説明村民解決了電壓不穩, 用電緊張等問題。

為了增進村民間的感情,設計師給他們製造了一個集中活動的社區中心,幫助村民重新建立信任和溝通。

這是一個貫通村落的連廊,一樓是敞開式的活動場所,村民可以在這裡置辦酒席,宴請賓客,或者開會協商各項公共事務。二樓則是一個公共的屋頂花園,給予村子更多色彩和味道,讓村民生活更加和諧美好。

匠心的設計,融建築、村民、環境等為一體,讓金台村在2017年末,被世界影響力巨大的線上建築雜誌Dazeen,評為“2017年度十大最佳住宅設計” 。上榜理由是“最具社會責任感”。

它讓世界看到了建築師的魅力和智慧,讓全世界都明白中國鄉村一樣光彩照人。“其實,最為重要的原因是通過設計,為村民提供高效的、有溫度的公共服務至關重要。”然而身為設計者之一的Bolchover給出了最終答案。

2

紮根鄉村十多年的建築師

在建設金台村之前,香港的兩位建築師Joshua Bolchover和林君翰本應該有更好的選擇和發展,2005年,他們趕上了好時候。

彼時的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城市化進程,建築師的春天顯然就擺在兩人面前,觸手可及。

而在全國的各個城市,數十個吸引眼球、投資巨大的項目也在建設當中。以他們的實力,只要抓住這次機會,就能賺得盆滿缽滿,名利雙收,但是Bolchover和林君翰卻毫無興趣,因為他們把目標放到了城市的另一面——鄉村。

據Bolchover回憶:“當時很多人都在談論中國的城市。但我們在想,中國其他地方在發生什麼?中國城市化進程不斷,農村怎麼樣了?”

帶著這些問題,Bolchover和林君翰在2006年成立了“城村架構研究所”,這是一個專注於探索中國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基地,作為非營利性的組織由香港大學運作,與其他的非政府團體或政府機關合作。

目的是通過農村本地的材料和環境來建造住房,而不僅僅是居住。“集合了眾多公共空間,比如操場、閱覽室、非正式聚會區,這些都會為農村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林君翰介紹說。

他的思想讓我們知道農村的發展模式,尤其是發生過重大變故的農村,和城市不一樣。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需要更強的適用性和功能性。“給金台村設計的房子,就是根據這兩點來進行的。”

3

老舊衛生院,為什麼入圍國際建築大獎?

其實,金台村只是林君翰和Joshua Bolchover十幾年間的作品之一。在2016年,湖南保靖昂洞的慈善衛生院,瘋狂刷屏,被大眾評為“中國最潮農村衛生院”,這同樣是他們的作品!

沒有人能想到,在湘西的貧困山區深處,居然隱藏著這樣一座鄉鎮衛生院,還斬獲了2014年WAACA中國建築獎和英國皇家協會首屆RIBA國際獎!說到這,我們不禁產生疑惑了,這個老舊的衛生院為什麼能入圍國際建築大獎?

(1)公眾享用,人性化處理地形

“這裡不只是一個醫院,更是一個溫暖有趣的開放空間。”這是林君翰和Bolchover提出的設計理念。出自他們手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會把這個理念注入其中,使建築不再是冰冷的水泥磚塊,而是能帶給使用者溫暖的生活空間。

在農村,衛生院沒有電梯,輪椅和手術推車,醫生和病人上下非常不方便。昂洞衛生院為解決這些問題,採用坡道的形式給所有樓層提供無障礙通道。既方便病人行走,又能讓兩側的長凳便於百姓休憩,一舉多得。

同時這個坡道還與大樓中間形成中央庭院,讓當地居民獲得一個有趣的公共空間,小孩子們喜歡,老人也可以用來鍛煉身體。

(2)鏤空設計,智慧實用

遍佈整座大樓的鏤空設計極為顯眼,林君翰認為:“這種特殊的設計結構不僅為附近村民們更加容易找到醫院的具體位置提供了視覺條件,更為居住在醫院內部的病患創造了一個通透舒適的住院空間。”

在這裡,光線透過樓層的洞口,投射在牆壁和地板上,一天的陽光從東升到西落,投影形狀也會隨著太陽的起落而發生改變,這樣頗具匠心的營造,為住院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另外,斜坡兩側的牆壁是網眼狀的設計,病房牆面還安裝了眾多長條形窗戶,使得院內有了極好的採光效果,四周通透,讓人輕鬆愉快。

(3)融入原生態,滿足村民身心所需

因地制宜運用本地建材,這與林君翰所要打造和諧共生村莊的願望如出一轍。衛生院的建築主體用料,是原機械廠拆屋後留下的青火磚,距今已有60年歷史,林君翰他們將之回收再造,有效利用,這既能幫助村民節省建築成本,還能更好的融入當地資源。

整個醫院中,許多空間都是多功能型的,屋頂不僅為村民提供了晾曬空間和席地而坐的大臺階,還能幫助病人有效地恢復病情。站在屋頂,可以享受鬱蔥山色,聆聽鳥叫蟲鳴,心情自然舒暢。

其實,不論在衛生院的哪個角落,或者病室,都有這種體驗。這便是設計者的初衷和想要達到的效果。

在這十多年間,林君翰和Joshua Bolchover接手的專案,幾乎都是中國農村的橋樑、醫院和學校等,實現了用自己的力量,為中國農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在設計中,你可以融入不同形式的價值。如果你增加社會價值,就可以加強社區,你甚至可以增加生態價值。“林君翰說:“但我們也認為,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價值,我們相信設計。”

為了增進村民間的感情,設計師給他們製造了一個集中活動的社區中心,幫助村民重新建立信任和溝通。

這是一個貫通村落的連廊,一樓是敞開式的活動場所,村民可以在這裡置辦酒席,宴請賓客,或者開會協商各項公共事務。二樓則是一個公共的屋頂花園,給予村子更多色彩和味道,讓村民生活更加和諧美好。

匠心的設計,融建築、村民、環境等為一體,讓金台村在2017年末,被世界影響力巨大的線上建築雜誌Dazeen,評為“2017年度十大最佳住宅設計” 。上榜理由是“最具社會責任感”。

它讓世界看到了建築師的魅力和智慧,讓全世界都明白中國鄉村一樣光彩照人。“其實,最為重要的原因是通過設計,為村民提供高效的、有溫度的公共服務至關重要。”然而身為設計者之一的Bolchover給出了最終答案。

2

紮根鄉村十多年的建築師

在建設金台村之前,香港的兩位建築師Joshua Bolchover和林君翰本應該有更好的選擇和發展,2005年,他們趕上了好時候。

彼時的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城市化進程,建築師的春天顯然就擺在兩人面前,觸手可及。

而在全國的各個城市,數十個吸引眼球、投資巨大的項目也在建設當中。以他們的實力,只要抓住這次機會,就能賺得盆滿缽滿,名利雙收,但是Bolchover和林君翰卻毫無興趣,因為他們把目標放到了城市的另一面——鄉村。

據Bolchover回憶:“當時很多人都在談論中國的城市。但我們在想,中國其他地方在發生什麼?中國城市化進程不斷,農村怎麼樣了?”

帶著這些問題,Bolchover和林君翰在2006年成立了“城村架構研究所”,這是一個專注於探索中國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基地,作為非營利性的組織由香港大學運作,與其他的非政府團體或政府機關合作。

目的是通過農村本地的材料和環境來建造住房,而不僅僅是居住。“集合了眾多公共空間,比如操場、閱覽室、非正式聚會區,這些都會為農村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林君翰介紹說。

他的思想讓我們知道農村的發展模式,尤其是發生過重大變故的農村,和城市不一樣。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需要更強的適用性和功能性。“給金台村設計的房子,就是根據這兩點來進行的。”

3

老舊衛生院,為什麼入圍國際建築大獎?

其實,金台村只是林君翰和Joshua Bolchover十幾年間的作品之一。在2016年,湖南保靖昂洞的慈善衛生院,瘋狂刷屏,被大眾評為“中國最潮農村衛生院”,這同樣是他們的作品!

沒有人能想到,在湘西的貧困山區深處,居然隱藏著這樣一座鄉鎮衛生院,還斬獲了2014年WAACA中國建築獎和英國皇家協會首屆RIBA國際獎!說到這,我們不禁產生疑惑了,這個老舊的衛生院為什麼能入圍國際建築大獎?

(1)公眾享用,人性化處理地形

“這裡不只是一個醫院,更是一個溫暖有趣的開放空間。”這是林君翰和Bolchover提出的設計理念。出自他們手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會把這個理念注入其中,使建築不再是冰冷的水泥磚塊,而是能帶給使用者溫暖的生活空間。

在農村,衛生院沒有電梯,輪椅和手術推車,醫生和病人上下非常不方便。昂洞衛生院為解決這些問題,採用坡道的形式給所有樓層提供無障礙通道。既方便病人行走,又能讓兩側的長凳便於百姓休憩,一舉多得。

同時這個坡道還與大樓中間形成中央庭院,讓當地居民獲得一個有趣的公共空間,小孩子們喜歡,老人也可以用來鍛煉身體。

(2)鏤空設計,智慧實用

遍佈整座大樓的鏤空設計極為顯眼,林君翰認為:“這種特殊的設計結構不僅為附近村民們更加容易找到醫院的具體位置提供了視覺條件,更為居住在醫院內部的病患創造了一個通透舒適的住院空間。”

在這裡,光線透過樓層的洞口,投射在牆壁和地板上,一天的陽光從東升到西落,投影形狀也會隨著太陽的起落而發生改變,這樣頗具匠心的營造,為住院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另外,斜坡兩側的牆壁是網眼狀的設計,病房牆面還安裝了眾多長條形窗戶,使得院內有了極好的採光效果,四周通透,讓人輕鬆愉快。

(3)融入原生態,滿足村民身心所需

因地制宜運用本地建材,這與林君翰所要打造和諧共生村莊的願望如出一轍。衛生院的建築主體用料,是原機械廠拆屋後留下的青火磚,距今已有60年歷史,林君翰他們將之回收再造,有效利用,這既能幫助村民節省建築成本,還能更好的融入當地資源。

整個醫院中,許多空間都是多功能型的,屋頂不僅為村民提供了晾曬空間和席地而坐的大臺階,還能幫助病人有效地恢復病情。站在屋頂,可以享受鬱蔥山色,聆聽鳥叫蟲鳴,心情自然舒暢。

其實,不論在衛生院的哪個角落,或者病室,都有這種體驗。這便是設計者的初衷和想要達到的效果。

在這十多年間,林君翰和Joshua Bolchover接手的專案,幾乎都是中國農村的橋樑、醫院和學校等,實現了用自己的力量,為中國農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在設計中,你可以融入不同形式的價值。如果你增加社會價值,就可以加強社區,你甚至可以增加生態價值。“林君翰說:“但我們也認為,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價值,我們相信設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