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設本科院校去除“職業”,職業教育地位低加劇社會的教育焦慮

1月20日, 教育部官方網站上發佈了發展規劃司《關於2017年度申報設置列入專家考察高等學校的公示》, 46所高校入選該份名單, 其中包括21所“新設本科學校”、16所“更名大學”、6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民辦本科學校”和3所“同層次更名”的學校。 引人矚目的是, 在21所“新設本科學校”中, 有16所新設本科學校的“建校基礎”中包括“職業”或“職業技術”字樣, 其“申請建校名稱中, 將“職業”或“職業技術”抹去。 記者根據公開信息進行匯總統計後發現, 不包括這次申請更名的高校, 迄今已有65所高校從校名中去掉“職業”字樣。 (中國青年報2月5日)

輿論普遍認為, 高校熱衷提升辦學層次, 專升本之後就申請去掉“職業”字樣, 是追名逐利, 筆者對此不再贅述。 這一現象, 還說明另一個問題, 即以提升學歷層次的方式來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是行不通的, 我國應該著力於改革教育評價和人才評價體系,

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 清理並取消對職業教育的歧視性政策, 這才能引導職業教育安於定位, 讓職業教育學校堅持以為就業為導向辦學。

近年來, 有不少教育界人士指出, 職業教育的地位之所以低, 是因為職業教育缺乏上升空間, 針對這一問題, 我國教育部門提出打通職業教育學歷“斷頭路”的改革措施, 包括初中畢業3+4中本貫通、中高職貫通, 高職畢業專升本, 應用型本科畢業後考專業碩士, 等等。 另外, 有的高職院校也一直堅持要提高辦學層次, 認為提高學歷層次, 有利於培養更高素質的職業技術人才, 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

如果提升學歷層次, 依舊堅持職業教育辦學, 這對職業教育的發展來說, 是會有促進作用的, 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 就有碩士、博士教育。 但是, 打通學歷“斷頭路”之後, 我國的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 卻出現嚴重的學歷導向, 學校不是以就業為導向辦學, 而是將有多少學生考進高職、本科(高考升學率、專升本率), 作為重要的辦學目標,

不少進入中職、高職的學生, 也不努力學習技能, 而是準備升學考試, 而有的高職院校打著培養高素質職業技術人才的旗號想盡辦法提升辦學層次後, 就去掉“職業”字眼, 這些都顯然偏離提升職業教育地位的初衷。

職業教育地位需要提升, 但不能只指望提升學歷層次, 只從學歷角度提高職業教育地位, 會導致職業教育的地位一直比普通教育低, 跟在普通教育後辦學。 根本提高職業教育地位, 關鍵在兩方面, 一是改革教育評價體系, 要減少對高等教育辦學的行政評價, 推進專業評價。 對高等教育的行政評價, 存在用單一指標評價所有高校, 把所有高校納入一個評價體系, 進而把高校分為三六九等的問題。 雖然我國教育部門已經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

提出要實行分類評價, 但是, 這無法改變行政評價的整體性質。 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 行政評價突出的始終是北大清華這樣的“一流大學”, 甚至建高水準大學成為學校定位, 可高水準是辦學水準, 學校定位無關高低, 高職在職業教育定位上, 照樣可以辦出高水準、一流, 然而我國高職院校雖然也在提“一流”建設, 可無人喝彩。 要讓職業教育安於職業教育定位, 就應該按教育管辦評分離的改革要求, 不再對高等教育進行行政評價, 要取消所有帶有行政評價的教育工程、計畫, 調整與計畫、工程掛鉤的教育撥款方式, 要減少專案撥款 增加經常性生均撥款, 讓不同高校的學生獲得一致的財政經費補貼, 這才能激勵學校在各自定位上辦出一流,而不是爭取得到更高的行政評價,提高辦學層次,再獲得更多資源。

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還有一層意思是,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推進高校建立現代學校制度,這是提升辦學品質的重要方面。我國包括高職院校在內的所有大學,都需要有充分的自主辦學空間,以提高人才培養品質。

二是改革人才評價體系,到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將進入普及化時代,如果還以學歷高低評價人才,那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結構、品質和社會需求會嚴重脫節。近年來,雖然輿論一再呼籲消除學歷歧視,但是,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還是提出越來越高的學歷要求,這令我國很多學生的求學規劃,都圍繞學歷而展開,這也是我國社會教育焦慮的最大來源,從中考到高考,家長擔心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掉進低學歷層次學校。目前,這一教育焦慮已經引起政府部門重視,可採取的應對辦法卻是減少中職招生規模(2016年全國中職招生只占高中招生規模的42.49%),減少高職招生,增加本科招生,但如前所述,這強調的還是學歷,只會進一步增加焦慮。只有淡化學歷,重視能力,才能讓職業教育安於定位,辦出高品質的職業教育,也引導學生樂於選擇職業教育,選擇適合自己的成才道路。

這才能激勵學校在各自定位上辦出一流,而不是爭取得到更高的行政評價,提高辦學層次,再獲得更多資源。

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還有一層意思是,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推進高校建立現代學校制度,這是提升辦學品質的重要方面。我國包括高職院校在內的所有大學,都需要有充分的自主辦學空間,以提高人才培養品質。

二是改革人才評價體系,到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將進入普及化時代,如果還以學歷高低評價人才,那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結構、品質和社會需求會嚴重脫節。近年來,雖然輿論一再呼籲消除學歷歧視,但是,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還是提出越來越高的學歷要求,這令我國很多學生的求學規劃,都圍繞學歷而展開,這也是我國社會教育焦慮的最大來源,從中考到高考,家長擔心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掉進低學歷層次學校。目前,這一教育焦慮已經引起政府部門重視,可採取的應對辦法卻是減少中職招生規模(2016年全國中職招生只占高中招生規模的42.49%),減少高職招生,增加本科招生,但如前所述,這強調的還是學歷,只會進一步增加焦慮。只有淡化學歷,重視能力,才能讓職業教育安於定位,辦出高品質的職業教育,也引導學生樂於選擇職業教育,選擇適合自己的成才道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