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健康竅門:起床慢悠悠 早晨這幾件事急不得

編者按:生活當中,我們難免會碰到各種瑣碎小難題。 掌握一些健康生活的小竅門,也許就可以讓生活難題迎刃而解了。 來看小編的整理吧!

起床慢悠悠 早晨這幾件事急不得

在冬季,其實起床還真是有講究的。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唐梁說,很多人以為起床就是眼睛一睜,一骨碌爬起來。 哦,NO,特別是對一些老年人來說,起床起得不好,很可能引起麻煩呢。

起床——不要急著,先活動一下身體

醒來在床上先不急著馬上起身,而是要先伸展下肢體,讓心跳慢慢加速,然後慢慢起身。

唐梁建議,老年人應該在床上先反復握拳,按摩勞宮穴,伸一伸腳尖,通過刺激四肢末梢以促進血液迴圈。 此時如果立即起身,全身血流相對比較慢,可能導致大腦突然缺血缺氧而出現頭暈、眼花等症狀。 在冬季受寒冷刺激,中老年人還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

當然,唐梁也不主張賴床,因為早上人體陽氣開始生髮,該起不起會影響人體陽氣的運行,所謂“久臥耗氣”,如果已經醒了,就不要老是在床上翻來覆去。 賴床會導致尿液在體內長時間的滯留,於是尿液當中的有毒物質就會損害我們身體的健康。

排便——每天養成的好習慣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排便、排尿時也不能太急,而且越是急越要慢點拉。 唐梁說,這是因為膀胱迅速排空,易誘發低血壓,引起大腦短暫性供血不足,導致排尿性暈厥。

排尿時咬緊牙,稍微抬起腳後跟,長期堅持對防止腎氣外泄有好處。

洗漱——為進食做準備

起床後排空毒素廢物之後,就可以用冷熱水交替洗個臉,一來可促進頭部血液迴圈,使人精神煥發。 唐梁說,此時可以多按摩一下太陽穴、迎香穴等,可以減少皺紋的產生,對鼻炎也有一定的幫助。 漱口可以清除口腔內的細菌,為後面進食做準備。

飲水——因人而異

起床後大家都會覺得口渴,經過一晚的休息人體的確需要補充一些水分,稀釋一下血液黏稠度,而且飲水可以促進胃腸蠕動為排便做準備。 一般以喝溫開水為宜。 至於淡鹽水、茶葉水、蜂蜜水、生薑紅糖水、檸檬水、菊花枸杞茶、三七丹參西洋參粉茶等要根據個人情況來選擇。

但是專家不建議早上一起床就喝牛奶、果汁、可樂、咖啡等飲品。

運動——不求刺激

起床後適當的運動一方面可以促進陽氣生髮,促進各個器官的功能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傳統的養生保健操大家都應該堅持做一下,唐梁說,像十指梳頭,運目、摩腹、搓腰、鳴天鼓、叩齒、牽拉耳朵、五禽戲、八段錦等這些都是中醫從養生角度提出的,而不是一定要去跑跑跳跳做很劇烈的運動。

怎麼避免“每逢佳節胖三斤”?

春節臨近,家家戶戶開始購置年貨,餐桌消費是繞不開的話題,但如何避免“每逢佳節胖三斤”?近日,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等6家專業機構聯合發佈“慧選營養,健康過節——2018春節食品消費建議”。

“硬菜”優選魚蝦類

肉類是春節必備的“硬菜”,選擇和食用肉類,更應注意種類和食用量。 目前我國多數居民攝入畜肉較多,禽和魚類較少,結構不太合理。

專家介紹,魚蝦類脂肪含量低,且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禽類脂肪含量也較低,其脂肪酸組成也優於畜類脂肪;其次是畜類瘦肉,脂肪含量低,鐵含量豐富;應控制肥肉攝入。

拒絕油膩重口味

地域不同,飲食口味也存在差異。 但現代社會,很多人依賴“重口味”刺激味蕾。 專家提示,為了健康,應養成清淡的飲食習慣;推薦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烹調油用量在25—30克之間;添加糖每天攝入不超過50克,最好在25克以下。

不吃主食不健康

現在很多人不吃主食控制體重,但健康的膳食結構離不開主食。 節日期間,應當注重穀類、雜豆、薯類食物的攝入。 與精製穀物相比,全穀物含有穀物全部的天然營養成分,如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等,對健康更有利。 雜豆是指除大豆之外的紅豆、綠豆、花豆、芸豆、豌豆、蠶豆等。 雜豆脂肪含量低,與穀類食物搭配食用,可通過植物蛋白質互補作用,提高穀類營養價值。 薯類主要包括甘薯、馬鈴薯、山藥、芋類等,低脂、高鉀,富含纖維素和果膠,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喝酒助興莫貪杯

酒能助興也能傷人,專家特別提醒,節日親朋相聚,飲酒還須適量。 高度白酒含能量高,而且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 如要飲酒,應儘量飲用低度酒,並建議成年男性和女性每日最大飲酒量分別不超過25克和15克(以酒精量計算);孕婦、少年兒童、特定職業、正在服藥人群、患病人群等不宜飲酒。

堅果好吃別過量

天貓大資料顯示,食品類年貨中,零食堅果銷量最大,占比達47.25%。堅果作為佐餐或零食是非常好的節日食品,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E和B族維生素,適量食用有益健康。同時,堅果屬於高能量食物,推薦每天攝入10克左右為宜(果仁部分),如攝入超量,應注意控制總能量攝入。

呼吸方法不對竟然傷身體

呼吸是人體發聲的動力,不僅是歌唱藝術的基礎,也是高頻次、高強度用聲的重要保障。發聲方法正確與否,取決於呼吸方式是否科學。在我們醫院嗓音病門診中,經常遇到許多嗓子沙啞或失聲症狀的患者,檢查發現都有不同程度的聲帶器質性改變,進一步全面診查證實,其共同的病因僅僅是呼吸的方式方法有問題。

古語有雲,“氣者音之帥也”,沒有氣息,聲帶就不能顫動發聲,而只是聲帶發出聲音是不夠的。嗓音之所以富於彈性、耐久,和源源不斷地供給聲帶的氣流有直接關係。人的呼吸類型分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聯合呼吸。古代聲樂理論中,有“氣動則聲發”的描述。很多人出現聲帶問題,如聲帶小結、聲帶息肉等嗓音疾病,正是由於僅僅只會胸式呼吸,卻不懂得如何腹式呼吸,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用肚子來參與呼吸,而不會採用胸腹聯合呼吸之法。

下午動一動,疏通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其他諸如大腸排便、毛孔發汗、氣管排痰等,雖也是排毒的途徑,但都是局部分段而行,最後也要並歸膀胱經。打個比方,膀胱經好比城市形形色色的排汙管道,集合各種污水,最後彙集到膀胱(污水儲存站)排出。所以,要想去除體內之毒,膀胱經必須暢通無阻。

膀胱經暢通如此重要,那平常我們何時動、怎樣動才能最大限度疏通它呢?這裡要提到一個中醫理念——子午流注。中醫針灸以“天人相應”觀點為理論基礎,認為人體功能活動、病理變化受自然界氣候變化、時日等影響而呈現一定的規律。根據這種規律,選擇適當時間治療疾病,可以獲得較佳療效。因此提出“因時施治”“按時針灸”等。根據這個理論,刺激膀胱經的最佳時間應該是下午3~5點,這時是膀胱經當令,氣血最旺,如果能按摩或動作啟動其氣血、疏通其經絡,對人體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尤其膀胱經上連腦部,氣血易上輸至腦,改善腦部供血,有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之功。

經常鍛煉以下兩個動作可以刺激膀胱經更好的工作。

1.處坐姿,伸直雙腿,吸氣雙手高舉頭頂,呼氣,雙手臂帶動上半身向前向下,手可以碰觸到腳趾,保持十秒鐘,然後吸氣雙手帶動上半身向上還原。

2.搖籃式,先身體平躺,彎曲雙腿,雙手抱住小腿,前後搖擺。

每天下午3~5點,每次10分鐘左右,即可通過縱向和橫向拉伸後背肌筋膜,給予膀胱經良性刺激,更好地發揮其生理作用。

戴口罩防寒 當心更易生病

武漢市漢口醫院呼吸內科醫生姚漢玲介紹,前段時間曾接診一位13歲初中生,每天戴口罩,一周後感冒了,家人都很納悶。其實,戴口罩本身的確能防感冒,在人多、空氣不流通、空氣嚴重污染等特殊環境下,以及流感流行季節,戴口罩可以減少吸入有害物質和病毒,防止感冒。

但正常情況下,戴口罩必要性不大。正常人體鼻腔黏膜血液迴圈非常旺盛,鼻腔裡的通道又很曲折,鼻毛構起一道過濾屏障,當空氣吸入鼻孔時,氣流在曲折的通道中形成一股漩渦,使吸入的氣流得到加溫,等吸入人體時,已經不那麼寒冷。相反,長時間戴口罩,反令鼻腔變得脆弱,失去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人體缺乏鍛煉,稍微受涼更容易感冒。

此外,戴口罩時如果不及時換洗,更容易被污染,從而引發感冒。

堅果不是人人都能吃

雖然堅果是好東西,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放心吃。

幹堅果類食品,通常採用烤和炒的方式烹調,容易引起口腔和咽喉的乾燥,咽喉疾病患者不宜食用;學齡前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幼兒食用時應有家長照顧,最好將堅果碾碎,避免發生嗆入氣管的危險。

堅果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和油脂,有“滑腸”作用,腹瀉患者禁食,而且肝膽功能不良者也應慎食含高脂肪的堅果。

高澱粉的栗子吃多了容易膩膈滯胃、肚子脹氣,所以脾胃不好、大便稀溏的患者要少吃。而且由於澱粉類堅果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通俗的講就是糖分高,糖尿病人應少吃。

花生衣有增加血小板數量、抗纖維蛋白溶解作用,故高黏血症者吃花生時宜去皮。

此外,腰果等堅果,含有多種過敏原,對於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可能會使身體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應慎食。

堅果好吃別過量

天貓大資料顯示,食品類年貨中,零食堅果銷量最大,占比達47.25%。堅果作為佐餐或零食是非常好的節日食品,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E和B族維生素,適量食用有益健康。同時,堅果屬於高能量食物,推薦每天攝入10克左右為宜(果仁部分),如攝入超量,應注意控制總能量攝入。

呼吸方法不對竟然傷身體

呼吸是人體發聲的動力,不僅是歌唱藝術的基礎,也是高頻次、高強度用聲的重要保障。發聲方法正確與否,取決於呼吸方式是否科學。在我們醫院嗓音病門診中,經常遇到許多嗓子沙啞或失聲症狀的患者,檢查發現都有不同程度的聲帶器質性改變,進一步全面診查證實,其共同的病因僅僅是呼吸的方式方法有問題。

古語有雲,“氣者音之帥也”,沒有氣息,聲帶就不能顫動發聲,而只是聲帶發出聲音是不夠的。嗓音之所以富於彈性、耐久,和源源不斷地供給聲帶的氣流有直接關係。人的呼吸類型分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聯合呼吸。古代聲樂理論中,有“氣動則聲發”的描述。很多人出現聲帶問題,如聲帶小結、聲帶息肉等嗓音疾病,正是由於僅僅只會胸式呼吸,卻不懂得如何腹式呼吸,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用肚子來參與呼吸,而不會採用胸腹聯合呼吸之法。

下午動一動,疏通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其他諸如大腸排便、毛孔發汗、氣管排痰等,雖也是排毒的途徑,但都是局部分段而行,最後也要並歸膀胱經。打個比方,膀胱經好比城市形形色色的排汙管道,集合各種污水,最後彙集到膀胱(污水儲存站)排出。所以,要想去除體內之毒,膀胱經必須暢通無阻。

膀胱經暢通如此重要,那平常我們何時動、怎樣動才能最大限度疏通它呢?這裡要提到一個中醫理念——子午流注。中醫針灸以“天人相應”觀點為理論基礎,認為人體功能活動、病理變化受自然界氣候變化、時日等影響而呈現一定的規律。根據這種規律,選擇適當時間治療疾病,可以獲得較佳療效。因此提出“因時施治”“按時針灸”等。根據這個理論,刺激膀胱經的最佳時間應該是下午3~5點,這時是膀胱經當令,氣血最旺,如果能按摩或動作啟動其氣血、疏通其經絡,對人體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尤其膀胱經上連腦部,氣血易上輸至腦,改善腦部供血,有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之功。

經常鍛煉以下兩個動作可以刺激膀胱經更好的工作。

1.處坐姿,伸直雙腿,吸氣雙手高舉頭頂,呼氣,雙手臂帶動上半身向前向下,手可以碰觸到腳趾,保持十秒鐘,然後吸氣雙手帶動上半身向上還原。

2.搖籃式,先身體平躺,彎曲雙腿,雙手抱住小腿,前後搖擺。

每天下午3~5點,每次10分鐘左右,即可通過縱向和橫向拉伸後背肌筋膜,給予膀胱經良性刺激,更好地發揮其生理作用。

戴口罩防寒 當心更易生病

武漢市漢口醫院呼吸內科醫生姚漢玲介紹,前段時間曾接診一位13歲初中生,每天戴口罩,一周後感冒了,家人都很納悶。其實,戴口罩本身的確能防感冒,在人多、空氣不流通、空氣嚴重污染等特殊環境下,以及流感流行季節,戴口罩可以減少吸入有害物質和病毒,防止感冒。

但正常情況下,戴口罩必要性不大。正常人體鼻腔黏膜血液迴圈非常旺盛,鼻腔裡的通道又很曲折,鼻毛構起一道過濾屏障,當空氣吸入鼻孔時,氣流在曲折的通道中形成一股漩渦,使吸入的氣流得到加溫,等吸入人體時,已經不那麼寒冷。相反,長時間戴口罩,反令鼻腔變得脆弱,失去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人體缺乏鍛煉,稍微受涼更容易感冒。

此外,戴口罩時如果不及時換洗,更容易被污染,從而引發感冒。

堅果不是人人都能吃

雖然堅果是好東西,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放心吃。

幹堅果類食品,通常採用烤和炒的方式烹調,容易引起口腔和咽喉的乾燥,咽喉疾病患者不宜食用;學齡前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幼兒食用時應有家長照顧,最好將堅果碾碎,避免發生嗆入氣管的危險。

堅果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和油脂,有“滑腸”作用,腹瀉患者禁食,而且肝膽功能不良者也應慎食含高脂肪的堅果。

高澱粉的栗子吃多了容易膩膈滯胃、肚子脹氣,所以脾胃不好、大便稀溏的患者要少吃。而且由於澱粉類堅果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通俗的講就是糖分高,糖尿病人應少吃。

花生衣有增加血小板數量、抗纖維蛋白溶解作用,故高黏血症者吃花生時宜去皮。

此外,腰果等堅果,含有多種過敏原,對於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可能會使身體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應慎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