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被“窮養”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去年年初,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熱播。 相信追過這部劇的人, 都對國家某部委項目處長趙德漢這個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受賄的金額——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

而面對滿滿一冰箱的人民幣, 他說出了這樣的話:

雖然趙德漢已經當了處長, 但仍然是“窮怕了”, 從表面上看, 是小時候家境貧寒缺乏安全感的後遺症, 但其根本原因是:兒童時代, 金錢觀沒有受到家長良好的教育與指引。

與孩子“談錢”, 的確是每一位父母無法避免的教育話題。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會跟孩子哭窮, 而是努力拼搏著。

哭並沒有用, 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自己窮, 是自己需要努力改變的, 不能把孩子拉進來被窮吞噬。

聰明人應該腦裡有錢, 而不是心裡有錢, 而教孩子認識錢, 意義遠在錢之外。 看看下面兩個人的故事, 或許從他們從成長軌跡, 你也能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1

A君和B君的故事

A君和B君是來自四線小城鎮的兩個孩子。 兩家離得很近, 生活條件都屬於不好也不壞的那一種, 父母教育程度都不高。 A君的父親為人家開車運輸貨物, 母親不工作, 在家裡帶孩子。 B君的父母都在一個小工廠裡勞作, 工作時間很長。

A君:

A君父親每個月把工資收入交給他的母親, 母親是個愛打扮的人, 最大的樂趣是給家裡人做好豐盛的早飯, 把家裡打理得緊緊有條, 然後出去和鄰居街坊聊天。 家裡除了日常的開銷, 其他都存在銀行, 當然A母親還喜歡購置黃金。

A母親也是個對時尚商品很感興趣的人,

知道哪裡有性價比高的衣服, 常常帶著A君出去逛街, 也會細心地告訴孩子怎麼比價怎麼砍價。

A君也是個很有生活樂趣的人, 常常喜歡和母親一樣在廚房裡面倒騰出美味的早飯。 同時她在常年累月的積累中對商品知識瞭若指掌, 身上常穿著款式新穎的衣服, 也是同學們非常喜歡聊天的物件。

B君:

B君父母白天晚上都看不到影子, B君每天的早飯就是街對面的包子, 她一年很少能夠吃到母親做的一頓飯。

B母親是個性格非常要強的人, 常和B父親吵架, 指責丈夫的種種不是。 丈夫心思鬱悶, 工作更不思進取。 家裡的錢都藏在櫃子裡, 很快就花得沒有影子。 B母親說父親都花掉了, B父親說就這麼點錢,

能花到哪裡去。

家裡經濟不好, B母親覺得唯一的出路就是孩子了。 她非常重視孩子的學業, 僅要求孩子專心讀書, 不需要孩子洗碗掃地做家務, 不需要孩子應付親戚朋友, 也不需要孩子瞭解家裡的錢財事務。

B君從小聽著父母相互的指責長大, 也從中瞭解家裡經濟條件不好, 所以自覺對開銷降低要求。 她很少和其他女生一起出去逛街, 對女性商品一無所知, 每天宅在家裡看書, 當然也對外面的新鮮事情不甚瞭解。 所以雖然她成績不錯, 但不擅交際, 人緣一般。

若干年後,他們長大了...

A君家存了點錢,在A母親的建議下,在市中心購置了一套房子,全家都搬了過去,幾年後房價漲了好幾倍,家裡條件越來越好。

A君從小和母親關係特別親密,長大後在母親的介紹下嫁給了一個市中心的青年,和父親很像,每月生活費上交,兩人的性格都非常溫和,甚至都不會大聲說話。親戚家都住鍀很近,有事情都可以相互幫幫忙。

B君家和過去一樣,依舊是那一套老房子,家裡沒有任何儲蓄。

B君和母親一樣都是性格要強的人,但是從小和父母關係一般,甚至很疏遠。她雖然考入一個不錯的學校,但是畢業後不接受父母的建議,自己選擇了一個其他城市的青年結婚,但婚後卻和父母一樣常常陷入爭吵。(以上故事來自天涯論壇,為保護隱私,隱去真實姓名。)

2

“貧窮觀”猛於虎

在A君和B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貧窮和富裕發展的兩條不同的軌跡,而劃出這條軌跡的,卻是深植在父母心中的思維方式。發家致富各憑本事,但是貧窮卻有著一些特定的跡象可循。

1、貧窮的消費觀

有貧窮觀的父母本身就是對商品經濟不敏感的人,比如B君的母親,常年很少去逛街,常常貪圖便宜和方便,就近選擇商品。

偶爾帶孩子去逛一次大商場,兒時的A君和B君如果對父母說:“我想要買這個,我想要買那個。”

他們的父母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A君父母:好啊,媽媽研究一下你想要什麼。哦,這個商品是哪裡出產的?什麼材料做的?有什麼玩法?...(和導購員寒暄一番)寶貝,媽媽覺得這個不太適合你,它有點複雜,等你再長大一點才可以玩。我們去隔壁再看看,找一個更好玩的好不好?

B君父母:這個太貴了,我們買不起。別買了,快走快走。(如果孩子哭鬧,父母可能惱羞成怒,甚至對孩子大吼大叫。)

這件事情背後折射的影響是什麼呢?

對於A君,知道了要對商品進行合理的研究和分析,逐漸瞭解商品的價值來自哪裡,知道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錢不是不可以花,而是需要花在合理的地方。

對於B君,總是有種“我們很窮,買不起東西”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導致孩子的自卑感,令他的人生失去最基本的“底氣”,甚至在很長時間裡令他對高精尖或高大上的東西產生抗拒或者逃避心理。

2、貧窮的生活方式

越有錢的人,越是精打細算,會估量每一分開銷的價值,並且把錢花在有投資回報的事情上。本文最開始提到的這位有錢的高中女生,大概就是受到這種思維影響,認為這種漲價沒有提升她的投資回報率。

而沒有錢的人,要麼變成“守財奴”,要麼就是窮大方。

邏輯一:貴的東西不要買,沒錢買不起;

邏輯二:買廉價的商品就代表節省。

最深受影響的就在於,居住在這樣環境裡的孩子,以及每天受著貧窮價值薰陶的他們的下一代們。

3、貧窮的待人處事

在B君的故事裡,可以發現她的母親屬於女強人的類型,性格好強,事事包辦,然後又對丈夫諸多指責,而A君的母親雖然不工作在家裡休息,卻深得丈夫和孩子的信賴,懂得享受生活,也為家人創造美好的生活方式。

把時間花在家人的相處上,給家人做一頓早飯,帶孩子出去玩耍,和親戚朋友聊天,為別人準備一份禮物...

宿命論者覺得自己的命不好,別人擁有很多機會。但機會其實是公平的,機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每一次交流,每一個感恩,都存在著機會。捫心自問,自己對此視而不見,則能責怪命運?

3

該如何跟孩子談錢?

一個孩子的內心是否富足或貧瘠,並不完全是由於物質是否缺乏而導致,而是一個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

即使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但如果過分地跟孩子強調金錢的來之不易或者大人處處對金錢執著,甚至將金錢的維持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那麼孩子的內心也是不能富足起來的。

不要告訴孩子,這個商品很貴,我們買不起。

告訴孩子,我們每個月都有預算,現在已經超預算了,所以我們只能下次再買。

告訴孩子,這個商品有比較複雜的性能,適合更大一點的孩子玩,所以等你再長大一點,我們就可以買這個商品。

不要告訴孩子,家裡沒有錢,只能靠你了,你要好好上學,才能賺錢養家。

詢問孩子,你喜歡什麼,為什麼。

詢問孩子,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為你做什麼。

不要告訴孩子,你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其他什麼都不用你管。

告訴孩子,要勞逸結合,只有強壯的身體,才能支持長久的學習。

定期給孩子零花錢。規定好零花錢的應用範圍,比如告知孩子,以後想要買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買單了。孩子想要什麼的時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

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合理理財,還應該教他們如何“給予”,讓孩子明白,錢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的工具,它的價值還應體現在幫助他人上。

我們要給予孩子愛的承諾,保證孩子內心的安定。這樣,他們才會成長的更好。

- END-

若干年後,他們長大了...

A君家存了點錢,在A母親的建議下,在市中心購置了一套房子,全家都搬了過去,幾年後房價漲了好幾倍,家裡條件越來越好。

A君從小和母親關係特別親密,長大後在母親的介紹下嫁給了一個市中心的青年,和父親很像,每月生活費上交,兩人的性格都非常溫和,甚至都不會大聲說話。親戚家都住鍀很近,有事情都可以相互幫幫忙。

B君家和過去一樣,依舊是那一套老房子,家裡沒有任何儲蓄。

B君和母親一樣都是性格要強的人,但是從小和父母關係一般,甚至很疏遠。她雖然考入一個不錯的學校,但是畢業後不接受父母的建議,自己選擇了一個其他城市的青年結婚,但婚後卻和父母一樣常常陷入爭吵。(以上故事來自天涯論壇,為保護隱私,隱去真實姓名。)

2

“貧窮觀”猛於虎

在A君和B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貧窮和富裕發展的兩條不同的軌跡,而劃出這條軌跡的,卻是深植在父母心中的思維方式。發家致富各憑本事,但是貧窮卻有著一些特定的跡象可循。

1、貧窮的消費觀

有貧窮觀的父母本身就是對商品經濟不敏感的人,比如B君的母親,常年很少去逛街,常常貪圖便宜和方便,就近選擇商品。

偶爾帶孩子去逛一次大商場,兒時的A君和B君如果對父母說:“我想要買這個,我想要買那個。”

他們的父母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A君父母:好啊,媽媽研究一下你想要什麼。哦,這個商品是哪裡出產的?什麼材料做的?有什麼玩法?...(和導購員寒暄一番)寶貝,媽媽覺得這個不太適合你,它有點複雜,等你再長大一點才可以玩。我們去隔壁再看看,找一個更好玩的好不好?

B君父母:這個太貴了,我們買不起。別買了,快走快走。(如果孩子哭鬧,父母可能惱羞成怒,甚至對孩子大吼大叫。)

這件事情背後折射的影響是什麼呢?

對於A君,知道了要對商品進行合理的研究和分析,逐漸瞭解商品的價值來自哪裡,知道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錢不是不可以花,而是需要花在合理的地方。

對於B君,總是有種“我們很窮,買不起東西”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導致孩子的自卑感,令他的人生失去最基本的“底氣”,甚至在很長時間裡令他對高精尖或高大上的東西產生抗拒或者逃避心理。

2、貧窮的生活方式

越有錢的人,越是精打細算,會估量每一分開銷的價值,並且把錢花在有投資回報的事情上。本文最開始提到的這位有錢的高中女生,大概就是受到這種思維影響,認為這種漲價沒有提升她的投資回報率。

而沒有錢的人,要麼變成“守財奴”,要麼就是窮大方。

邏輯一:貴的東西不要買,沒錢買不起;

邏輯二:買廉價的商品就代表節省。

最深受影響的就在於,居住在這樣環境裡的孩子,以及每天受著貧窮價值薰陶的他們的下一代們。

3、貧窮的待人處事

在B君的故事裡,可以發現她的母親屬於女強人的類型,性格好強,事事包辦,然後又對丈夫諸多指責,而A君的母親雖然不工作在家裡休息,卻深得丈夫和孩子的信賴,懂得享受生活,也為家人創造美好的生活方式。

把時間花在家人的相處上,給家人做一頓早飯,帶孩子出去玩耍,和親戚朋友聊天,為別人準備一份禮物...

宿命論者覺得自己的命不好,別人擁有很多機會。但機會其實是公平的,機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每一次交流,每一個感恩,都存在著機會。捫心自問,自己對此視而不見,則能責怪命運?

3

該如何跟孩子談錢?

一個孩子的內心是否富足或貧瘠,並不完全是由於物質是否缺乏而導致,而是一個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

即使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但如果過分地跟孩子強調金錢的來之不易或者大人處處對金錢執著,甚至將金錢的維持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那麼孩子的內心也是不能富足起來的。

不要告訴孩子,這個商品很貴,我們買不起。

告訴孩子,我們每個月都有預算,現在已經超預算了,所以我們只能下次再買。

告訴孩子,這個商品有比較複雜的性能,適合更大一點的孩子玩,所以等你再長大一點,我們就可以買這個商品。

不要告訴孩子,家裡沒有錢,只能靠你了,你要好好上學,才能賺錢養家。

詢問孩子,你喜歡什麼,為什麼。

詢問孩子,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為你做什麼。

不要告訴孩子,你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其他什麼都不用你管。

告訴孩子,要勞逸結合,只有強壯的身體,才能支持長久的學習。

定期給孩子零花錢。規定好零花錢的應用範圍,比如告知孩子,以後想要買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買單了。孩子想要什麼的時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

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合理理財,還應該教他們如何“給予”,讓孩子明白,錢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的工具,它的價值還應體現在幫助他人上。

我們要給予孩子愛的承諾,保證孩子內心的安定。這樣,他們才會成長的更好。

-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