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跟著“專家”炒現貨被坑 有股民一個月虧了40多萬元

“您好, 要不要投資現貨原油?正規現貨交易平臺、專業操盤手指導, 一天賺30%利潤, 動動手指就掙錢……”類似的電話, 您是不是也接到過,

有沒有一絲心動?

楊先生跟著“專家”炒了一個多月的現貨, 虧了40多萬元。 這只是運氣不好嗎?實際上, 這是個大騙局, 他只是其中一名受害人。

記者昨天瞭解到, 江北區檢察院依法批准逮捕了27名犯罪嫌疑人, 他們大肆招攬股民在非法現貨平臺進行原油、新能源、PVC等投資, 詐騙320余萬元。 現在, 該案還在進一步偵查中。

股民炒現貨一個月賠了40多萬元

楊先生是被廣東省深圳市開設盛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給“坑”的。 公司成立於2015年3月, 由犯罪嫌疑人何某開設, 何某現在還在逃。

公司的大致架構是:副總姓黃, 下面有徐某等7個總監, 楊某等20多個組長。 發展了兩年, 有員工80多人。 現在, 27名犯罪嫌疑人已經被依法批准逮捕。

他們的詐騙套路是怎麼樣的呢?

第一步, 鎖定對象。 犯罪嫌疑人通過網路搜索, 在他人手中以1200元的價格購買了20萬條股民資訊, 之後由業務員進行聯繫實施詐騙行為。 聯繫的方式有群發短信、直接電話聯繫等, 從而鎖定物件。

第二步, 誘騙股民炒現貨石油等。 利用購買的股民資訊, 通過員工假扮成專業指導老師或其他客戶“做托”的方式誘騙股民在湖南湘商、大連清源、四川潤通等平臺上投資炒現貨石油、新能源、PVC等, 並謊稱投資資金與國際市場接軌。 實際上, 投資資金並未與國際市場接軌。

第三步, 騙取手續費。 在客戶本金啟用杠杆加倍的同時, 向客戶騙取加相應杠杆後的手續費用作業務提成。 據介紹, 客戶啟用的杠杆為30-50倍不等, 手續費為萬分之六至萬分之八再乘以杠杆倍數,

買一手一進一出手續費約1000元左右。

第四步, 故意造成客戶虧損。 在過程中, 還惡意指導客戶反向進行操作, 故意造成客戶虧損, 將虧損本金轉化為公司盈利用於瓜分。

怎麼讓客戶深信不疑, 一點點泥足深陷呢?他們還推薦被害人進入直播平臺, 聽“老師”講授投資課程, 進一步引誘被害人。

就這樣, 楊先生邊聽直播邊在老師的指導下炒現貨, 一個月虧了40多萬元。

詐騙公司業務員一個月至少賺幾萬元

相比客戶虧損的“慘狀”, 盛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從高層到下面都賺得相當多。

被害人投資炒的新能源、PVC、原油等僅僅是指數, 不存在實物交割, 客戶資金不流入投資市場, 客戶虧損部分全部歸入盛仕公司所有。

據介紹, 公司的收入是這樣的:組長組員收入為2000至3000元的底薪及每手40元至50元的提成, 總監收入按其手下組長組員所經手客戶交易總手數提成, 何某等部分高層還參與客戶虧損本金的分紅。

這樣說, 可能還有些抽象。 從具體數字說, 本案業務員靠手續費提成最多一個月可收入幾萬元, 手下有四、五個業務員的小組長一個月最多可收入幾十萬元。

詐騙背後隱藏的黑色利益鏈

檢察院工作人員介紹, 這一詐騙背後隱藏著龐大的黑色產業鏈, 凸顯打擊難問題。 “該類犯罪之所以得逞, 除了被害人缺少投資專業知識、風險意識不強, 犯罪嫌疑人在資產管理公司的掩護下假扮專業指導老師和其他客戶‘做托’外,

最主要的還在於公司有看上去正規的現貨平臺、直播平臺支撐, 能夠提供看似正規的投資管道, 以此獲得被害人信任, 反向指導被害人, 慢慢騙取資金。 ”

值得一提的是, 這些現貨平臺之下, 除了盛仕公司, 還有幾十家簽約公司。 雖然, 目前僅偵破一家公司, 但仍可窺見背後隱藏的黑色利益鏈條。

同時, 非法平臺長期存在, 凸顯監管缺失問題。 本案的幾家現貨平臺, 幾乎均未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批, 未取得金融交易從業資格, 且多數處於不規範運行狀態。 如:平臺封閉, 資金不與國際接軌;利用高杠杆, 從客戶手中騙取高額手續費;平臺炒的所謂現貨, 僅僅是指數, 沒有實物等。

記者瞭解到, 截至目前, 被害人共12名, 涉及浙江、廣東、山東、江蘇等地, 分佈較為廣泛,取證難度較大。而且從盛仕公司的運營情況來看,實際的被害人遠遠不止這些。

寧波晚報記者 王穎 通訊員 吳國昌

分佈較為廣泛,取證難度較大。而且從盛仕公司的運營情況來看,實際的被害人遠遠不止這些。

寧波晚報記者 王穎 通訊員 吳國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