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保護傳統村落留住鄉韻鄉愁

據 《惠州日報》報導, 龍門縣永漢鎮王屋村、惠東縣多祝鎮蔡屋圍村等8個村通過了惠州市第二批傳統村落評審, 目前正通過市住建局官網公示。

傳統村落, 是傳統建築精髓和人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被譽為“活態文化”。 今天, 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改造, 需留住傳統村落的“原汁原味”, 留住鄉韻鄉愁, 留住文明記憶。

如此, 不僅是對傳統文化遺存的尊重與堅守, 更是對傳統文化根脈的延續與傳承。 一方面, 傳統村落不僅是文化和風景, 更是一筆珍貴的旅遊資源。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逐步提高, 城市裡的人們對古色古香的村落和民居具有濃厚的興趣,

遊人紛至遝來, 有力促進了鄉村旅遊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 另一方面, 傳統村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發掘村落文化, 重拾文化瑰寶, 延續文化脈絡, 傳承社會文明, 讓人們記得住鄉愁, 留得住鄉情, 符合大眾需求和期盼。

然而,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 一些傳統村落從人們視野中消失。 據有關部門統計, 2000年至2010年, 我國古村落數量消失了數十萬個, 幾乎每天消失300個村落, 一些傳統村落就這樣成了“文化遺憾”, 令人扼腕歎息。

令人欣喜的是, 近年來, 各地對傳統村落的保護越來越重視, 成效明顯。 我市新編制的《惠州市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辦法》, 對如何保護和利用傳統村落有了依據。

筆者認為, 對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 應加大宣傳和改造力度, 科學規劃和從容建設, 正確處理民居產權複雜及村民利益主體多元關係, 留住、保護一批古色古香、獨具特色的名村、民居。 讓這些留下來的文化遺產, 真正能“活下去”, 詩意地棲居在美麗的大地上。 同時, 保護傳統村落留住鄉愁, 需要全體村民努力, 激發村民保護傳統村落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要結合名鎮名村和新農村建設, 制定優惠政策和措施, 發揮民間智慧和力量, 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加入到傳統村落保護和建設當中來, 保護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古民居和村落, 讓古村落聚人氣、現生機, 讓近者悅、遠者來。 讓古村落、古民居留得住鄉韻, 記得住鄉愁。 (巾 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